徐麗娜
分層次教學是教師根據小學生心理特征和個性差異,為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收獲、進步、發(fā)展而采取的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這一學科上,有的學生基礎好、接觸多、興趣濃;而有的學生基礎差、接觸少、興趣淡。因此,在信息技術課中運用分層次教學有它的必要性。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分層次教學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個性差異
1.知識基礎、技能方面差異。由于每一位學生家庭環(huán)境不同,有的學生家中擁有電腦,接觸時間長,又有著電腦打字、畫畫方面的培訓經歷,因而對于計算機操作較熟練。能打字、插圖,利用畫圖工具畫畫;而有的學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一切都是陌生的,需要手把手從頭開始學起。
2.興趣愛好方面差異。有的學生酷愛玩電腦、打游戲;有的學生喜歡練習打字、畫畫。當然,學生的興趣愛好也與只重視統考主科而忽視其他非統考學科的學習有關。
3.智力、非智力因素。如,學習態(tài)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愛動腦,喜歡探索計算機奧秘,常問老師問題,因而對這一學科有始終如一的學習興趣;有的學生剛開始學電腦時有興趣,但時間一長,便漸漸覺得學不學無所謂,以至于成天只想上網吧打游戲而忽視計算機基礎知識、技巧的學習。當然,這也與教師自身水平差,教師指導方法、教學手段單一有關。
二、異步分層教學法的實施
1.情境導向,分層定標
異步分層教學開始時,教師要利用電腦的開放性,以實例演示、設問等多種方法導入新課。要利用各種現成的教學軟件、學習軟件以及自制軟件創(chuàng)設恰當的學習情境,通過網絡教學系統分組廣播的功能,為各層學生呈現適合于本層學生水平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激發(fā)各層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分層練習,探討生疑
“情境導向,分層定標”后,學生對照各自的目標分層自學。期間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實踐,自覺地去發(fā)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是不斷給學生設置“門檻”,學生不斷跨越“門檻”的過程。對于學生自學、討論后仍無法逾越的“門檻”,教師要作為下一步回授與釋疑的重點。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生只有通過自主學習,才能夠鞏固舊知識、發(fā)現新問題、跨越新障礙、建構新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能力。
在學生自學的同時,教師巡回作個別輔導,主要圍繞A層學生“吃不飽”與C層學生“吃不了”的問題,重點輔導A層與C層學生。對A層學生,教師的“幫導”目標是拔尖,加大知識的深度與廣度,要求他們“立志向、善思考、自己走”,鼓勵善思考、善提問;對C層學生,目的是達標,重點為“抓基礎、養(yǎng)習慣、帶著走”,鼓勵他們敢實踐、敢操作、敢提問;對大多數的B層學生,目標是整體提高,教師要引導他們將心理活動集中于相應的教學目標或形成具有共性的問題,為下一個教學進程做好準備,重點是“促內化、助遷移、漸放手”,鼓勵多思考、多提問。
3.集體回授,異步釋疑
“集體回授”主要是針對人數占優(yōu)勢的B層學生(或還有部分A層與C層學生),為解決具有共性的問題而組織的一種集體教學活動。爾后,教師為那些來不及解決的、不具有共性的問題分先后在層內釋疑即“異步釋疑”,同時學生可利用這段時間進行矯正、感悟或繼續(xù)探索?!凹w回授,異步釋疑”是實施異步分層教學的重要步驟,“教”中有“學”,“學”中有“教”,是“教”與“學”的一個動態(tài)過程。
4.整體評價,齊頭并進
整體評價分為層內評價與綜合評價。層內評價貫穿于巡回輔導、異步釋疑的全過程,教師要結合各層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通過層內評價,利用對個體的關注、肯定成績、鼓勵上進、張揚個性,學生會增添學習各種軟件的自信與勇氣,激發(fā)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有利于良好班風和學習信息技術氛圍的形成。綜合評價是在學生各自原目標達成后,對學生的練習、作品做出客觀、公正、科學的總體評價,它既是教學反饋的有效途徑,更是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有效手段。利用好整體評價,對于促進學生學習,推動各層齊頭并進,在下一個教學目標實施中取得更大進步是非常重要的。
異步分層教學法有它的優(yōu)勢,但并不是只有異步分層教學法才是最優(yōu)秀的教學法,我們要根據目前所具備的軟、硬件條件,結合對信息技術課具體內容的分析、對學生特點的充分了解,結合“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索法”“講解法”“啟發(fā)式”等其他優(yōu)秀的方法實施教學,以更好地優(yōu)化信息技術課教學。
(作者單位:浙江天臺縣平橋鎮(zhèn)前山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