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華
在冷兵器時代,戰(zhàn)爭是絕對讓女性走開的,讓女兵拿著大刀、長矛和男兵白刃格斗絕對是不可想象的?,F(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給女兵提供了上戰(zhàn)場的機會,尤其在信息化的局部戰(zhàn)爭中,性別差異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女兵的存在確實為軍營增加了一份溫馨。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婦女必須服兵役的國家,根據以色列強制兵役制度,猶太女性滿18歲后必須服兵役21個月,只有已婚女性、已育女性和虔誠的猶太女教徒可以免除兵役。在以色列國防軍男女混編的單位中,性別影響不容忽視。比如,在有女性參與的基地里,士兵們交談的聲調、行為舉止都改善許多。在每個有女兵服役的單位中,都會有一位較高軍階的女性軍官,專門負責處理性別壓力方面的問題。此外,這些軍官還得提醒男性的領導者不得逾越界限。目前,以色列的姑娘們似乎更愿意先上大學,大學畢業(yè)后再去參軍。因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尤其是那些學理工科的,入伍后一般不會編入普通的部隊。她們將有機會與部隊中最先進的技術裝備打交道。以色列陸軍第33獨立女兵營是男女混編部隊,但以女兵為主(女兵占總人數(shù)的70%),主要負責保護以色列南部邊界,這里是與埃及交界的地方,這支部隊綽號叫“獰貓”。與眾不同的是,部隊強調不同群體、民族、性別的“混搭”。訓練中,女兵們士氣高昂、訓練有素,男兵仿佛變成了配角。女兵在訓練中也習慣于像男兵那樣以粗獷方式講話行事:有的女兵效仿好萊塢電影經典硬漢形象,在頭上綁著紅色方巾。
在非洲的厄立特里亞軍隊中,許多部隊都是男女混編的。為了保護女兵們的權益,每個單位都有一位女性軍官,專門負責處理女兵們的問題。如果女兵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可以找女軍官尋求幫助。在厄立特里亞軍隊的食堂或活動室,男兵和女兵沒有任何區(qū)分,只是女兵的營房男兵是絕對禁止接近的。雖然在戰(zhàn)爭期間,軍中嚴禁結婚,但到戰(zhàn)爭結束后,情況就有了改變。厄軍中有不少夫婦都是在軍營相識、相愛并私訂終身的。
在韓國女子特工隊里,女隊員們個個身懷絕技,與男子特種隊員相比毫不遜色。在韓國的女兵眼里,能有幸成為一名特種隊員,是每一位女兵的夢想,而進入女子特工隊,更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女特工隊員的挑選與訓練非常嚴格,她們通常要經過6個月嚴格的基礎訓練,訓練方式方法基本上是沿用美國特種部隊的規(guī)程,同時加入一些具有本國特色的東西。這些基礎訓練包括登山、各種武器操作、爆破、基本導航技能、逃跑與生存技能、游泳、跳傘、跆拳道等。在這個階段,隊員們要經受殘酷的心理考驗與身體磨煉,而且訓練采取全程淘汰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子特工隊的跆拳道訓練。她們經常與男隊員對抗,由于性別的差異,女隊員經常“吃虧”,但正是這種“非對稱”的訓練把她們一個個鍛造成了跆拳道的高手。
美軍為了證明女性同樣可以上前線參加戰(zhàn)斗,一些女兵參加了“籠中格斗”比賽,與男兵進行激烈的對抗?!盎\中格斗”是指兩名對手在一個八角形的圍籠里進行沒有任何招數(shù)限制的格斗,直至將對手打倒認輸為止。該賽事以血腥暴力著稱,是世界上最血腥最殘酷的格斗運動之一。目前,美軍取消了禁止女兵參與一線作戰(zhàn)部隊的禁令,這樣美軍就可以實現(xiàn)戰(zhàn)斗隊伍的“男女搭配”,把男女混合隊伍編入戰(zhàn)斗部隊當中。美軍的藍圖是打算組建10個機動性更強的現(xiàn)役師,包括組建男女士兵搭配的戰(zhàn)斗師。目前,美軍中女兵人數(shù)約30多萬,占美軍總數(shù)的15%左右,還有約30萬在美國國民警衛(wèi)隊和預備役中服役。美軍90%的戰(zhàn)斗崗位是向女兵開放的。我們看到,訓練場上男兵女兵并肩而行,翻越障礙、攀登高地,女兵的訓練強度一點也不比男兵低。與其他新兵一樣,美國女性新兵要進行為期9個星期的基礎訓練。在這9個星期里,女兵們必須學會如何在緊張、激烈、殘酷環(huán)境下作戰(zhàn),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遠程航渡抗暈船能力、諸兵種合成作戰(zhàn)協(xié)同能力以及快速反應能力、持續(xù)作戰(zhàn)能力等。而所有這些能力的提高是離不開嚴格的軍事訓練的。在基礎訓練中,雖然有一些課目是男女分練的,但絕大部分訓練課目是男女合練的,只是訓練的標準不一樣。在進行基礎訓練前,男性新兵必須能夠一次完成13個引體向上,一分鐘內完成17個仰臥起坐,在8分半鐘內完成1.6千米跑;而女性新兵則必須一次完成3個引體向上,一分鐘內完成17個仰臥起坐,在10分半鐘內完成1.6千米跑。只有通過上述測試的新兵才有資格參加基礎訓練。此外,新兵還必須通過戰(zhàn)場徒手搏斗訓練考核。最重要的是,新兵必須通過為期3天2夜的野外生存訓練,并成功地在仿真的戰(zhàn)場上抵達指定目標。如果一個新兵通過了上述所有的考核,她就有資格進入高級項目訓練階段。在那個階段,她將有目標地進行訓練,并決定以后在軍中的發(fā)展方向和從事的具體工作。許多美國新兵都將這9個星期的基礎訓練視為“地獄般的9個星期”。
在美國空軍,指揮員逐漸發(fā)現(xiàn),許多女性戰(zhàn)斗機飛行員在演習中表現(xiàn)出色,甚至比男性飛行員能更好地掌握飛行技巧,而男性飛行員也希望挑選女性飛行員作為搭檔。最終,在女權主義運動的壓力下,美國政府終于在1993年廢除了禁止女性飛行員參加戰(zhàn)斗的禁令,從此美空軍和海軍中都出現(xiàn)了女性戰(zhàn)斗機飛行員。2011年,美空軍創(chuàng)造了一個歷史紀錄: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埃利門多夫空軍基地有一對駕駛F-15戰(zhàn)機的夫妻。6月6日這天,兩人駕駛各自的F-15戰(zhàn)斗機,進行了緊急爬升演練,兩架戰(zhàn)機同時升空,快速直插云霄,圓滿完成了訓練科目計劃。
【責任編輯】林 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