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法寶,也是當今語文學習的有效手段。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對學生朗讀實踐的指導。
一.朗讀能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1.朗讀有利于培養(yǎng)語感
朗讀是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初中生通過朗讀,能充分感知文章中準確的用詞、生動的造句、精彩的修辭。在朗讀中品味句子的語調(diào)、語氣、停頓和重音等節(jié)奏的變化,不斷提高漢語言的感受能力,培養(yǎng)語感。借助朗讀時的反復揣摩、感悟、想象等,能加速語感的形成。
2.朗讀會受到作品的感染和熏陶
朗讀精品美文,可以讀出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濃濃的情感,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通過朗讀,把語言文字化作鮮明的視覺形象再現(xiàn)出來,喚起人們的想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事、如臨其境,從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反復朗讀,就能不斷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3.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自古以來,讀書都強調(diào)口誦心惟。朗讀是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通過朗讀,學生能不斷提高認識能力。朗讀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多種感官刺激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增加學生的積累,提高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二.教會初中生朗讀的方法
朗讀是一項技能技巧,是一種藝術再創(chuàng)造活動?!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1.正確朗讀
朗讀最重要的是正確。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朗讀字句。用普通話進行朗讀,發(fā)音清楚響亮。讀準重音、速度和語調(diào)。對于同一句話,朗讀得不同,其表達的意義就不一樣。
2.流利朗讀
初中語文教學中,一般采取反復朗讀的方法,以達到流利朗讀的效果。朗讀可以變換不同的形式,進行齊讀、領讀、分角色讀、配樂朗讀、表演朗讀、想象朗讀等。變換朗讀方式能有效吸引初中生朗讀的注意力,激發(fā)朗讀的興趣,使流利地朗讀水到渠成。倘若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仍然存在流利朗讀的障礙,則需要教師進行范讀,并對怎樣朗讀效果更好提出建議。
3.有感情朗讀
讓學生了解朗讀文章的寫作背景,理解作家寫作意圖,體味作家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然后親近文中的人物,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使其意皆出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我之口。
初中語文教師要精心挑選適合學生朗讀的文章,讓學生朗讀。初中生對文章有他們自己的理解,不可強求統(tǒng)一。只要是學生的真情流露,學生自己覺得讀起來很美,很舒服就可以了。
4.掌握一些朗讀技巧
精選一些文章,從朗讀速度的快慢、朗讀的停頓、讀音的輕重和語調(diào)的抑揚等幾個方面,對學生作切實的指導,從而讓學生掌握朗讀的一般規(guī)律。指導學生注意抓住文章的內(nèi)在語,注重挖掘文字后面更深一層的含義,使朗讀富有深度。
三.提高初中生朗讀能力的策略
1.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聲音更真切。教師的眼神、表情、手勢等體態(tài),會也會隨著精彩范讀作為一種信息,即時直接傳遞給學生,感染學生。教師用心動情地范讀,會感動學生,使他們受到熏陶和啟發(fā),潛移默化地學會一些朗讀方法和技巧。教師精彩的范讀本身就是對學生語感培養(yǎng)、訓練的一種好方法;教師的范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個性化、創(chuàng)意性朗讀課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范讀可以打動學生,以情激情,在學習課文時能夠更好地自主探究。
教師范讀與播放錄音或錄像相結合,讓學生欣賞高水平的朗讀。
2.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課目的之一,是使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給學生幫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苯虒W中,我們要根據(jù)年級、學情、教材特點等安排每節(jié)語文課的朗讀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從而達到真正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目的。
3.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朗讀
朗讀時,學生會從自己認識問題的角度、方法、經(jīng)驗,對文章中的人和事進行再創(chuàng)造。教學中,可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比較,提高朗讀水平。適當?shù)馗阈├首x比賽,讓學生反復揣摩、思考,努力提高朗讀能力。
初中生有極強的好勝心,學生朗讀過后,老師要作精彩點評。點評要恰如其分,也要妙語生花。如:“聽你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我很感謝你!”“讀得很好,聽得出你是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了”等等。對于朗讀中存在的問題,要婉轉(zhuǎn)指出,讓他們有改進的方向。對朗讀進行適度的互評和自評,組織學生對朗讀的情況進行討論,揚長補短,共同進步。
陳文亮,教師,現(xiàn)居江蘇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