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亮
淺談鉆孔灌注樁在施工中的應用
史紅亮
某橋梁工程上部結構均為3m× 13m預制空心板,下部為樁基式橋墩、樁柱式橋臺,C40現(xiàn)澆防水混凝土橋面鋪裝。其中,橋墩基礎為鋼筋混凝土灌注樁,直徑為1.2m,單根深度在16~18m之間,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水下混凝土。
該工程采用機械鉆孔,鉆孔樁開鉆前首先做好準備工作,包括場地平整、放線定位、接通水電管路及排水管路,挖泥漿池、沉淀池及排水溝,確定鉆機移位路線和方法,安裝水泵設備、軌道和樁架,埋設護筒,準備粘土配制適合需要的護壁泥漿。
利用經緯儀確定樁位,標出護筒位置和開挖范圍,人工開挖至預定標高,埋入護筒,四周夯密實。護筒由鋼板卷制而成,護筒埋設深度為1.5m,高出地面0.3m,水中采用筑搗法埋設護筒。
橋梁樁基每隔一跨設置泥漿池、造漿池、沉淀池各一個,從監(jiān)理工程師確認合格的粘土場取回粘土,用泥漿拌和機拌制成合格泥漿存入泥漿池,用泥漿泵和泥漿管供應泥漿循環(huán),并設泥漿槽供泥漿循環(huán)沉淀后用。
泥漿質量:護壁泥漿質量是保證鉆孔不塌孔、成孔順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求具有較低的表面粘含砂率、比重以及良好的攜渣能力。護筒內的泥漿頂面應始終高出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1.0~1.5m。
泥漿基本性能參數(shù):比重1.05~ 1.2,粘度16~22s,含砂率≤4%,pH 值8~10,施工過程中定期、重點檢測泥漿性能,同時對沉淀后廢棄泥漿及時運至指定地點或按照監(jiān)理工程師指定方案處理。
正式成孔前先打試孔,以檢驗地質資料、設備、施工工藝及技術措施是否適宜,如出現(xiàn)縮徑、塌孔、回淤等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問題時,應擬定補救措施,并重新提請專家組改善施工方案及工藝對比,看是否滿足進度要求。
根據(jù)當?shù)氐刭|資料分析及以往施工經驗,樁基長16~18m,采用正循環(huán)法鉆進成孔,選用STT-1500型鉆機、鼠籠型鉆頭。
準備工作就緒后,鉆機就位,啟動鉆機泥漿泵。鉆進時,及時檢測出渣情況,以便及時判斷地層情況。鉆進過程中及時對孔徑、孔深、斜度、泥漿濃度進行檢查調整,遇不良地質情況,及時上報監(jiān)理,組織專家研究,果斷采取措施,以保證成孔不受影響。
成孔到達設計標高,經檢查合格,應立即進行清孔。清孔采用“換漿法”進行。利用鉆孔機空轉進行泥漿循環(huán),內風管空氣吸泥機清孔,使孔內浮渣、泥漿稠度降低至規(guī)定值即結束清孔。造孔及清孔過程的沉渣經沉淀池沉淀后裝自卸車運至棄土場存放。
清孔一般分兩次,沉淀物厚度需小于30cm。清孔時孔內水位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0.5~2m,以防止鉆孔坍塌,鉆孔清理完畢后,對孔徑、孔形和傾斜度進行專門檢查,通常采用外徑D等于鉆孔鋼筋籠直徑加10cm、長度不小于4~6D的鋼筋檢孔器吊入孔內檢測,若發(fā)現(xiàn)中線不符,垂直度1%時采取補救措施處理。
在鉆孔過程中,詳細繪制孔位處的地質剖面圖,特別是粘砂地層及砂層的埋深和厚度,以便于針對不同土層選用合適的鉆頭、鉆速和泥漿指標等。
在鉆進過程中,根據(jù)地層的變化,對不同的土層采用不同的鉆進方法,在粘性土鉆進選用平尖底鉆頭,中等鉆速,大泵量,稀泥漿;在砂粘土、粉砂土中慢速鉆進,選用平底鉆頭,控制進尺,大泵量,稠泥漿鉆進。
在鉆孔和清孔過程中,注意保持好孔內規(guī)定的泥漿面的高度,隨時補充損耗、漏失的泥漿,保證鉆孔中的泥漿濃度。
在鉆孔過程中,如遇到可塑性砂粘土地層時,可向孔內投入一定數(shù)量的碎石,以防止糊鉆,提高鉆進速度。
針對地質情況選用鼠籠型鉆頭,這種鉆頭具有切削速度大、排渣性能好、不易粘結等特點。鉆進成孔前應認真檢查機械設備及安裝質量,隨時觀察護筒是否松動和漏水,鉆進時采用慢轉以保持鉆具的導向性,根據(jù)地層情況變化,適當調整鉆機速度,對砂層適當增大泥漿比重,以較慢鉆速通過。
樁基鋼筋籠制作在樁基工地附近地面平臥進行,按劃線逐根放上主筋并點焊焊牢,控制平整度誤差不大于5cm,上下節(jié)主筋節(jié)頭錯開50%,鏍旋箍筋每隔1
箍與主筋按梅花型點焊固定。鋼筋籠四周每隔2m設置定位墊塊,制作完成后用12t汽車吊吊裝就位。
清孔并經檢查合格后,即可下鋼筋籠。鋼筋籠四周綁扎三角UPVC管制作鋼筋墊塊,以保證樁的保護層厚度。
鋼筋籠分兩節(jié)吊裝,兩節(jié)之間采用焊接連接,采用汽車吊吊裝,先吊起第1節(jié)鋼筋籠下至距孔口0.5m時,在井口用橫擔固定,將上節(jié)鋼筋籠吊起對準焊接主筋,然后用吊車將鋼筋籠吊起抽出橫擔緩緩放入樁孔內就位。鋼筋骨架安裝就位后,采取固定措施以防澆筑混凝土時鋼筋籠上浮。
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攪拌車運輸,同時配備搖臂式泵車,導管法水下灌注。混凝土配合比現(xiàn)場掛牌,混凝土坍落度18~22cm。灌注導管選用φ258渦輪式導管,加密封圈不漏水,導管底距孔底0.3~0.5m,導管固定于孔口架,裝上漏斗,下好隔水塞,按計算保證埋管深度大于1.0m的初灌量進行初灌。
1.初灌量計算
式中:Vf—初灌量(m3);D—樁孔直徑(m);d1—導管內徑(0.25m);H—導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取1m);h—導管下端距灌注前測得高度 (取0.3m);T—灌注前孔底沉渣厚度(m),h1—導管內混凝土高度(m);h2—混凝土液面以上高度(m);γd—泥漿比重(取1.15t/m3);γw—混凝土比重(取2.5t/m3)。
則h1=h2γd/γw,那么,漏斗和儲料斗的總容量需大于Vf。
2.混凝土的灌注
(1)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應連續(xù)不斷進行,禁止中途停止。在灌注混凝土過程中,應經常用測錘測定混凝土的上升高度,逐步提升,拆卸導管,保證導管的埋深。
(2)初灌時埋深不使其裹入浮漿皮和土塊等,確保樁的連續(xù)性,防止質量事故。
(3)混凝土的灌注強度控制不小于2m/h。
3.灌注混凝土的注意事項
(1)灌注混凝土必須連續(xù)進行,不得中斷;灌注時,隨孔內混凝土的上升,需逐步加快導管的拆除時間,拆下的導管應立即沖洗干凈。
(2)灌注到位后,應預加一定的高度以保證樁頭質量,預加高度確定為0.5m,鑿除后按設計整理好鋼筋■
(作者單位:淮河水利水電開發(fā)總公司 2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