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刺青”習俗漫談

      2014-02-28 20:24陶易
      文史雜志 2014年2期
      關鍵詞:刺字刺青文身

      陶易

      在影視媒體上,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國外體育明星,或是警匪片中的黑社會成員兩臂或胸背部刺有龍鳳、漢字等圖案,也即文身。這顯示出中華文化對世界影響的一個側面。當代一些年輕人也逐漸把文身視為一種彰顯個性的時尚行為,或看作一種美體藝術。對于文身的是非利弊在此不作評論,本文主要談談這一風俗在我國古代的演變流傳,或許能給讀者某些啟示。

      文身在我國古代文獻中稱作“刺青”或“劄青”,還有雕青、涅面等異稱。它作為一種習俗在我國歷史悠久,特別是在某些朝代和某一類人群中曾經(jīng)十分流行。文身的源頭大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黥刑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涅面之俗。據(jù)《周禮·秋官》記載,“墨”為五刑之首,鄭玄注曰:“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盵1]秦末的黥布(英布)和北宋的狄青,都是曾受過黥刑的古代名將。雖然漢文帝廢除了肉刑,但兩晉南朝的囚犯和逃奴也仍要在臉上刺字,直到《水滸傳》中的林沖、楊志、武松等人,皆因觸犯刑律而面刺金印。《宋史·刑法志三》云:“凡應配役者傅軍籍,用重典者黥其面?!蓖硖贫纬墒健队详栯s俎》說:“釋僧祇律涅槃印者,比丘作梵王法,破肉以孔雀膽、銅青等畫身,作字及鳥獸形,名為印黥?!盵2]從中似乎可以窺見由黥面到刺青的演變痕跡。

      我國南方的百越民族,很早就有文身的習俗,稱作“雕題”或“鏤身”。段成式說:“越人習水,必鏤身以避蛟龍之患。今南中繡面佬子,蓋雕題之遺俗也?!比龂鴷r吳人習水戰(zhàn),吳國士兵也在身上刺滿龍形圖案。左思《吳都賦》曰:“雕題之士,鏤身之卒,比飭虬龍,蛟螭與對?!薄队详栯s俎》引《天寶實錄》云:“日南廄山連接,不知幾千里,裸人所居,白民之后也。刺其胸前作花,有物如粉而紫色,畫其兩目下?!绷谠毁H柳州刺史,有詩感嘆道:“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痹谖覈D系睦枳搴团_灣高山族的一些族群中,文身是成年、求偶、愛美、武功甚至地位的標志。身體的各個部位均可文飾,而以面部為主,圖形也豐富多彩。這一風俗至今尚能看到遺存的印痕。又據(jù)《漢書·匈奴傳上》:“漢使王烏等窺匈奴。匈奴法,漢使不去節(jié),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廬。王烏,北地人,習胡俗,去其節(jié),黥面入廬。"則古代匈奴族也有刺青習俗,只是紋飾簡單罷了。

      唐代是刺青風習盛行的時代(上圖),文獻中有較多記載,《酉陽雜俎》前集卷八就搜集了不少。徐連達在《唐朝文化史》中即依據(jù)段成式所記作了概括。筆者再增補五代以后資料,舉例加以敘說。

      唐代刺青的題材內容較為豐富,主要有山水鳥獸、佛像、詩歌和文字記號等。晚唐有個叫王力奴的,用五千錢雇來劄青工匠,在整個胸腹部刺滿了山水亭院、草木鳥獸,形態(tài)畢備,設色鮮明。另有個蜀中小將韋少卿,是元和元年進士韋表微的堂兄,他“少不喜書,嗜好劄青。其季父嘗令解衣視之,胸上刺一樹,樹杪集鳥數(shù)十。其下懸鏡,鏡鼻系索,有人止于側牽之。叔不解問焉,少卿笑曰:叔不曾讀張燕公詩否?‘挽鏡寒鴉集耳?!眱叭皇且环娨鈭D。又有一位黔南觀察使名叫崔承寵,自幼從軍,遍體刺有一條蛇,始自右手,蛇口大張,蛇身繞腕匝頸,蜿蜒在腹,蛇尾一直拖到小腿部。每宴賓客,其酒酣之際,便伸臂袒胸,戟手捉住優(yōu)伶輩日:“蛇咬爾!”優(yōu)伶也裝作大叫痛苦狀,以為戲樂。

      在京城長安,刺青之風也很流行,而且多為閭閻惡少。他們剃光頭,渾身刺劄各種圖形,還常與軍士勾結,搶劫打人,橫行于街衢酒肆,簡直就是唐代的黑社會團體。唐武宗會昌中,薛元賞復任京兆尹,曾嚴厲加以打擊,一次抓住三十多人,悉杖殺于市。余黨畏懼,爭以炙滅其文?!缎绿茣ぱ袅袀鳌芬嘤杏涊d。還有個叫趙武建的,身上“劄一百六十處番印、盤鵲等,左右膊刺言:‘野鴨灘頭宿,朝朝被鶻梢。忽驚飛入水,留命到今朝?!痹偃绺吡昕h捉住個鏤身者叫宋元素,遍體刺青七十一處,左臂刺七絕一首云:“昔日以前家未貧,苦將錢物結交親。如今失路尋知己,行盡關山無一人?!庇冶凵洗毯J一枚,上面伸出一個人頭,作傀儡戲狀,自言是葫蘆精。

      唐代詩歌盛行不衰,其影響當時無處不在,自然也會成為刺青的熱門題材,從上述舉例中已見一斑。另有一個典型例子:荊州有個街卒名叫葛清,自頸部以下遍刺白居易詩。段成式親見此人,曾當眾令其解衣驗證。其背部所刺詩歌均能記憶,反手指著刻處,到“不是花中偏愛菊”一句,則刺一人持酒杯站立于菊叢之中;再到“黃夾纈林寒有葉”一句,又刺一顆樹上掛著細細的纈條。像這樣的詩配畫一共刺了三十馀首,幾乎體無完膚,于是被人戲呼為“白舍人行詩圖”。白居易《與元九書》曾說:“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鄉(xiāng)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題仆詩者,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每有詠仆詩者。”而遍身劄刺白詩,這恐怕是香山居士意料之外的,絕對算得上鐵桿粉絲。

      唐代又是佛教極盛之世,唐憲宗奉迎佛骨之時,長安官民解衣散錢,焚頂燒指,傾城若狂。風氣所染,有人在身上劄刺佛像以表虔誠或用來護身,自在情理之中。李夷簡元和末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時,成都人趙高好斗,進班房多次,因為他滿背雕鏤毗沙門天王(多聞天王)像,獄吏不敢杖責其背。他便有恃無恐,成為坊市禍害。李夷簡聞知大怒,擒至廳前,找來新造的大棒,喝道:“杖子打天王,打盡則已?!笨蛇B打三十馀棒而不死。過了十多天,這個趙高竟然赤膊袒露,挨家挨戶索要修理功德錢。段成式門下有位軍士叫路神通,能手提六百斤的石碾子碾碎石粟。他背部也刺有天王像,自言得其神力。每逢初一、十五,他還焚香打坐,赤裸上身,讓妻兒向其背部的刺像頂禮膜拜,儼然一幅天王附體的模樣。

      文獻所載刺青的群體多為市井惡少、江湖豪俠和行伍軍卒。陶穀《清異錄》記載,唐末無賴男子以劄刺相高,有刺《輞川圖》的,有刺白居易或羅隱詩的,還有將平生所歷郡縣飲酒蒱博之事或是所交婦人姓名排行住所形貌一一標刻者,時人號為“針史”。[3]《唐朝文化史》也稱文身者多是青壯年男子,其中有不少浪跡江湖的任俠之流或坊市里舍的逞強好斗之徒。他們在身上刺青一方面有裝飾美體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常借此表現(xiàn)桀驁不馴的個性。如長安大寧坊有位大力士叫張斡,他左臂刺著“生不怕京兆尹”,右臂刺著“死不畏閻羅王”。這顯然是與薛元賞的嚴打行動相對抗。其實早在楊虞卿任京兆尹時就有過同樣的嚴打舉措。

      五代兩宋時期,刺青風習依然很盛,尤其是在軍旅行伍之間。據(jù)張舜民《畫墁錄》記載,后周太祖郭威微賤時,與同里馮暉相善,后來兩人一同投身軍籍?!耙蝗眨械朗恳娭?,問其能,曰:‘吾業(yè)雕刺。二人因令刺之,郭于項右作雀,左作谷粟;馮以臍作甕,中作雁數(shù)只。(道士)戒曰:‘爾曹各于項臍自愛。爾之雀銜谷,爾之雁出甕,乃亨顯之時也。郭祖秉旄之后,雀谷稍近,登位之后,雀遂銜谷。馮秉旄,雁自甕中累累而出。世號郭威為郭雀兒?!盵4]雀銜谷、雁出甕自屬無稽之談,但郭雀兒的綽號由此而得,郭威也自稱“雕青天子”。又據(jù)王明清《揮麈錄》引《續(xù)高僧傳》:“開寶末,江州圓通寺旦過寮中,有客僧將寂滅,袒其背以示其徒,有雕青‘李重進三字,云:‘我即其人。脫身煙焰,至于今日?!盵5]查《宋史》卷四百八十四,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與宋太祖同事后周,分掌兵柄。趙匡胤稱帝后,心不自安,乃據(jù)揚州造反,最終兵敗被殺。但古來舉兵失敗者的最終歸宿向來傳說紛紜,《續(xù)高僧傳》所云與正史有異,很難說孰對孰錯。又如《新五代史·后蜀世家》載王昭遠率師出征,對前來餞行的宰相李昊說:“吾之是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爾!”馬純的《陶朱新錄》云:北宋太尉王恩微賤時為軍卒,兩髀有雕青?!豆嵓肪硪话僖皇d,南宋樓鑰出使金國,押宴官完顏仲雄手有雕青細字。還有《水滸傳》中的九紋龍史進和浪子燕青,一個九龍盤身,一個遍體花繡,都是高手匠人所刺。每當他們揮拳弄棒之際,不僅武藝令人叫絕,那滿身的刺繡也能賺足人們的眼球。(右圖)

      也有人刺青并不是為了美體,而是銘刻自己的誓言,可歸為“刺膚勵志”一類。據(jù)段成式記載,蜀將尹偃麾下有一士卒,因點名遲到而被杖責,又借酒無理取鬧,尹偃一怒之下將其打個半死。士卒的兄弟時任營典,對尹偃之舉頗為不平,遂用刀刻肌膚作“殺尹”二字,以墨涅之。結果被尹偃獲知,找個由頭將其杖殺了。此人刺字完全出于報私仇之目的,真正的刺青勵志要到五代兩宋才蔚成風尚。試舉兩例如下:

      天祐三年(906年)七月,梁祖自將兵攻滄州,營于長蘆。(劉)仁恭師徒屢喪,乃酷法盡發(fā)部內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各自備兵糧以從軍,閭里為之一空。部內男子無貴賤,并黥其面,文日“定霸都”,士人黥其臂,文曰“一心事主”。由是燕、薊人士例多黥涅,或伏竄而免。[6]

      蜀人爨薪,皆短而粗,束縛齊密,狀如大餅。不可遽燒,必以斧破之,至有以斧柴為業(yè)者。孟蜀時,周世宗志欲取蜀,蜀卒涅面為斧形,號“破柴都”。[7]

      “都”是唐五代和宋初的軍隊編制單位,以百人或千人為一都。高承《事物紀原》卷十說:“兵之涅面,雖自周上皇始,亦原于劉仁恭‘定霸之事也?!币陨蟽衫淮套郑粓D形,前者或被強迫,后者出于自愿,但都是為了鼓舞軍隊士氣,消滅敵人,而且均發(fā)生在唐末五代。這一風氣在宋代進一步得到發(fā)揚,不少將士都以刺字明志的方式表達愛國之情?!端问贰肪矶倨呤旁疲骸埃ê粞樱┵澯心懹?,鷙悍輕率,常言愿死于敵,遍文其體為‘赤心殺賊字,至于妻孥仆使皆然,諸子耳后別刺字曰:‘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盵8]楊億的《楊文公談苑》亦有類似記載。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南宋初期的抗金武裝“八字軍”。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十八曰:

      八字軍者,河北土人也。建炎初(1 1 2 7年),王觀察彥為河北制置使,聚兵太行山,皆涅其面曰:“誓殺金賊,不負趙王。”故號八字軍?!甏憾滦梁?,以劉信叔(劉锜)為東京副留守,將八字軍以行。其年六月,大敗兀術于順昌。[9]

      《宋史·王彥列傳》則說王彥部曲相率刺面,作“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無他意。八字軍最盛時發(fā)展到十馀萬人,多次擊敗金兵。其中一萬多人由王彥率領南下,轉戰(zhàn)川陜等地,最后歸劉锜統(tǒng)率,在紹興十年(1140年)取得了順昌大捷,為抗金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鞍俗周姟币蚨麡耸穬?。

      宋代八字軍刺字明志,表達了抗金報國的拳拳之心。也正是在這一史實的啟迪下,后代小說才演繹出岳母刺字的感人故事。而到了元末,當紅巾軍攻陷杭州城時,有個勾欄說書藝人出身的元朝巡檢胡某,“招募游食無籍之徒,文其背曰‘赤心護國、誓殺紅巾八字為號,將遂作亂。為乃叔首告……誅三百六十馀人”。[10]打著護國的旗號,公開與農民起義軍為敵,卻又企圖乘亂漁利,實在是有悖于刺字明志的光榮傳統(tǒng)。

      宋、元時期軍伍士卒刺字為號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除刺在面部背部而外,還有刺于手部的,稱作“手記軍”,據(jù)說是為了防止士卒逃亡。蘇洵《嘉祐集》卷五《兵制》云:“及于五代,燕帥劉守光又從而為之黥面涅手之制,天下遂以為常法,使之判然不得與齊民齒。”《續(xù)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一《兵考》云:“宋時有手記軍,死則以兄弟若子承代,至是命依漢軍例籍之,毋涅其手?!本幾胝甙凑Z云:

      手記軍當即手號軍,后又有二十八年招宋時涅手軍,亦當即此軍。總以手上有涅文,故名手號、手記、涅手也。又考《元典章》載是時刷(選調)手號軍,而百姓手上有雕青者亦刷之。乃命差人分揀,不系軍人不得刷充為軍。

      降及元明,刺青風習雖衰而猶存。陸容《菽園雜記》卷十記載,作者幼時于溫州、臺州等處見明初有因雕青事發(fā)而充軍者,不解雕青之意。一老者云:“此名刺花繡,即古所謂文身也。元時,豪俠子弟,皆務為此,兩臂股皆刺龍鳳花草,以繁細者為勝”[11]。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百三十一《鏤骨》條則說:“鏤骨謂之劄青,狹邪游人與倡狎多為此態(tài)。"明人黃淳耀《陶庵全集》之《貽堂即事有作》詩亦云:“即今轅門乍援袍,雕青惡少劇虎軀?!?/p>

      依照傳統(tǒng)儒家的觀念,身體膚發(fā)受之父母,不得隨意傷害,因而刺青在風氣盛行的唐代就曾屢遭嚴禁,但又禁而不止。到明朝洪武年間,朝廷再次嚴令禁止,從此無敢犯者。陸容也認為:“聞古之文身,始于島夷。蓋其人常入水為生,文其身以避水怪耳。聲教所暨之民,以此相尚,而傷殘體膚,自比島夷,何哉!禁之誠是也。由是觀之,凡不美之俗,使在上者法令嚴明,無有不可易者”。[12]陸容將刺青視為不良習俗,主張加以禁止。這代表了當時多數(shù)人的看法。

      然而刺青既然成為一種流傳久遠的習俗,說明它確實能滿足某類人的需求,而且還出現(xiàn)了專門的從業(yè)人員。據(jù)《酉陽雜俎》記載,唐代蜀人工于刺,所刻分明如畫。有人以為用黛染色,故而鮮艷,其實只是使用好墨而已。在荊州坊市間,也有專門以鬻刺為職業(yè)者,平時備有印模,上面嵌有一叢叢的細針,組成各種圖形,可以根據(jù)各人喜好選擇印模,刺罷刷以石墨,待印瘡痊愈,細密的紋路即清晰可見。將印刷技術應用于文身,這只有在雕版印刷逐步盛行的中晚唐才有可能。到了元代,刺青的工匠還被歸入畫家的行列,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所列“畫家十三科”中就有“雕青嵌綠”一目。[13]

      最后附帶介紹一個古人去除刺青的醫(yī)方。據(jù)金代張從正《儒門事親》卷十五“取雕青方”:用水蛭(俗稱螞蝗)陰干碾末,先以白馬汗擦青處,再用白馬汗調水蛭末涂之即可?!侗静菥V目》中也引用了這個單方,其實際效果可能沒有現(xiàn)代的激光祛斑術來得快捷,但它對皮膚不會造成損傷。

      注釋:

      [1]《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880頁。

      [2]《酉陽雜俎》前集卷八“黥”條,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76頁—8O頁。以下凡引本條不另注。

      [3][4]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筆記小說大觀》本第79頁、1536頁

      [5]《揮麈錄》,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14頁。

      [6]《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五,中華書局點校本第1801頁。

      [7]《老學庵筆記》卷一,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2頁。

      [8]《宋史》第9489頁,中華書局點校本。

      [9]《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十八,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402頁。

      [10][13]《南村輟耕錄》,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343頁、355頁。

      [11][12]《菽園雜記》,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27頁。

      作者單位:皖西學院中文系(六安)

      猜你喜歡
      刺字刺青文身
      山西首例給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開道歉
      別讓青春因一“文”而不值
      文身
      文 身
      岳母刺字
      古人刺字為哪般
      視覺與嗅覺的藝術 彩色藥草味刺青貼紙
      求婚文身
      刺青可做遙控器
      當衣服越穿越少你可以“刺青”為衣
      ——80后:刺青文化
      拉萨市| 宜城市| 阳曲县| 德昌县| 灵石县| 宜兰市| 台前县| 额济纳旗| 阜新市| 攀枝花市| 霍邱县| 海门市| 自治县| 囊谦县| 东山县| 昔阳县| 嘉荫县| 泰宁县| 乌拉特前旗| 浦东新区| 宁波市| 潮州市| 禹州市| 尖扎县| 阜平县| 涞水县| 宁明县| 分宜县| 蓝田县| 叶城县| 蚌埠市| 呼玛县| 抚宁县| 麦盖提县| 司法| 正镶白旗| 石景山区| 合山市| 惠来县| 甘谷县|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