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
軟組織損傷后的熱敷是有著非常嚴格的時間規(guī)定的,損傷24小時后才能夠熱敷。如果熱敷的時間把握不對,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5歲的悅悅在回家爬樓梯的時候意外踩空了,導致右腳踝關節(jié)扭傷紅腫、疼痛難忍。悅悅的爸爸媽媽心疼不已,馬上用溫毛巾對紅腫部位進行了熱敷,并且用紅花油按摩。他們認為經(jīng)過處理后,扭傷的部位應該就會慢慢消腫和止疼。可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他們卻發(fā)現(xiàn)孩子受傷的踝關節(jié)腫得特別厲害,幾乎是原來的一倍,疼痛不但沒減輕,反而越來越重了,于是再也不敢怠慢,立馬帶孩子來到醫(yī)院就診。
醫(yī)生告訴悅悅的爸爸媽媽,之所以會出現(xiàn)扭傷部位腫脹加重的情況,主要與他們的處理方式不當有關。一旦孩子出現(xiàn)了跌打損傷的意外導致軟組織損傷,如果馬上對受傷部位進行熱敷和按摩的話,只會加重病情,并不會起到任何輔助治療的作用。
熱敷不當病情反加重
其實,像上述這種處理方式并非特例,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見。對于軟組織損傷,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熱敷。熱敷有利于舒經(jīng)活絡、緩解疼痛、加快血液循環(huán),所以對于腫脹和疼痛有著很好的效果,這個不可否認,他們對熱敷的理解并沒有錯,可是他們卻并不知道,軟組織損傷后的熱敷是有著非常嚴格的時間規(guī)定的,如果熱敷的時間把握不對,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從而引起病情的加重。
為什么這么說呢?
軟組織損傷主要是由于外部原因如擊打、撞擊等或自身姿勢不對、用力不均勻?qū)е碌埂⑴?,引起受力部位皮下微血管破裂、黏膜出血、肌肉肌腱韌帶撕裂、神經(jīng)損傷、組織液滲出,主要表現(xiàn)為局部(包括皮膚和關節(jié)等部位)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如果在軟組織損傷剛剛發(fā)生,正在發(fā)生出血、滲出的情況下,就馬上用熱敷、按摩等方法進行處理,根據(jù)熱脹冷縮的原理,那么就會加快損傷部位的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會加快,組織液滲出、出血現(xiàn)象也會隨之加重,后果就是腫脹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同時還會造成軟組織粘連和局部功能的持續(xù)減弱,而且還極易增強疼痛感。
先冷敷后熱敷
要想消腫化淤、緩解疼痛,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先要止血和阻止組織液的滲出。那么,有什么辦法能夠較快地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呢?毫無疑問,最簡單、方便和有效的辦法就是冷敷。在發(fā)生軟組織損傷后立即采用冷敷處理,可以使軟組織損傷部位血管收縮、創(chuàng)口閉合、出血和滲出停止,這樣有利于減輕局部充血、抑制感覺神經(jīng),從而緩解癥狀。這個時候,腫脹面積才不至于越來越大,疼痛也會越來越輕。
所以說,一旦發(fā)生了急性的軟組織損傷,最正確的處理辦法就是先冷敷再熱敷。
24小時后方可熱敷
那么,冷敷和熱敷的時間到底應該怎么把握呢?
有研究表明,在軟組織損傷后的第一個24小時之內(nèi),微循環(huán)障礙以及由其繼發(fā)的組織損傷反應并不明顯,所以在24小時內(nèi)(最好是在軟組織損傷的第一時間),馬上使用冷敷的方法,可以較快減輕組織創(chuàng)傷程度和促進組織修復。冷敷用的材料最好是冰水或者冰水的混合物,其次是醫(yī)療降溫用的冰袋,當然也可以用冰棒、冰淇淋等代替,冷水是萬不得已的選擇。每次冷敷的時間為15~20分鐘, 每隔3~4小時一次。
在軟組織損傷24小時后才能夠選擇用熱敷的方法,這時候可以選用熱毛巾、熱水袋、熱鹽、熱蠶沙以,以及具有溫熱作用的理療儀器如紅外線儀等,對損傷部位進行熱敷處理。為了發(fā)揮最大效果以及避免燙傷,熱敷材料溫度不宜過高,一般45度左右最合適,每次熱敷時間為15~20分鐘,每天2~3次。
溫馨提示:
必須提醒大家的是,這里所說的軟組織損傷為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沒有開放性傷口,也沒有骨折、脫位等情況,最常見的就是急性扭傷,處理方法一定要遵循先“冷”后“熱”的順序,才能夠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如果存在開放性傷口,發(fā)生骨折、脫位等情況,則應及時就醫(yī),請醫(yī)生處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