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電腦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一項活動。孩子們總是搶著玩,而班級里裝有數學游戲的電腦只有一臺。我?guī)У男“嗳粘;顒邮且詤^(qū)角活動為主的。班級孩子中男孩多于女孩,思維活躍,眼界開闊,愛動手操作,喜歡運動,非常喜歡電腦游戲。于是,我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和班級孩子的特點,借助電腦游戲,以計算教學為特點,探索為核心,計算機活動為載體,開展了區(qū)角活動中的數學教育。
面對相對枯燥抽象的數概念,我們通常要準備大量的教具,引導幼兒通過大量操作學具,理解和鞏固對數概念的認知。而電腦游戲畫面色彩鮮艷,形象直觀,富有動感,孩子們都很喜歡;對小班幼兒而言,電腦像是一臺能和他們交談的電視,并可透過鍵盤和鼠標控制它、利用它做事。這時將電腦和電視機連起來,大大的電視屏幕給所有的孩子視覺感染,當個別幼兒操作電腦時,所有的孩子注意力都相當集中,在不知不覺中,游戲已經印入幼兒大腦,此時孩子們對數字很感興趣,電腦中形象化、活動化的數學游戲深深吸引幼兒不知不覺的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例如:游戲 “大大、中中、小小”里,孩子們會樂此不疲的給小主人穿鞋,每當幼兒為小主人選擇了合適的鞋子時,小主人會高興得哈哈大笑,讓幼兒從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有成就感。同時,對于“大和小”的概念,幼兒已經初步感知區(qū)分。這時在區(qū)角中投入和此游戲相關的材料,進一步鞏固孩子對大小的認識。如:布偶小熊、大小帽子。小熊買了大帽子遮住了眼睛,買了小帽子戴不上,買了不大不小的帽子正合適。如:長頸鹿的圍巾、河馬的口罩等。在區(qū)角游戲里,孩子們繼續(xù)著“大小”知識的感知,也提高了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和愿望。
在許多游戲活動中常常要用到1—10的數字,但這并不是小班幼兒要掌握的知識,小班幼兒能夠學習掌握嗎?電腦游戲“一條小蟲”中,幼兒能大膽想象,給自己喜歡的“小蟲子”設計制作出不同數目的眼睛、尾巴、腿和觸角。這種諸如“三只眼、八條腿、六只觸角,十條尾巴”的蟲子讓幼兒感到非常新鮮,打破了現(xiàn)實生活中蟲子只有“兩只眼睛,兩只觸角”的固定模式,孩子的創(chuàng)造欲望會非常強烈。此時在區(qū)角中投入彩筆和紙,孩子們會隨著游戲里的小蟲,畫出自己隨心所欲的、奇形怪狀的蟲子,他們會爭著說“我的小蟲有八只眼睛七只腳”,甚至有孩子畫了許多亂亂的線條,他會說“蟲子有一百只腳”。盡管幼兒不會理解一百,但是1—10的數字已經使幼兒接觸并逐漸在掌握運用中。
電腦游戲和體育游戲結合,帶給幼兒的不僅僅是運動的快樂、動作的發(fā)展,也帶給幼兒相應的數學知識。在電腦游戲“螞蟻吃豆”的過程中,幼兒對上下左右的方位進行感知學習。把這個游戲和體育游戲“種花”結合起來樂趣無窮。孩子們不僅鞏固著對空間方位的學習,“在第一行第二格里種上紅花”也使孩子們初步理解了序數。
由于電腦區(qū)是一個新創(chuàng)的活動區(qū)。孩子們充滿好奇心,倍感新鮮,因此常常會出現(xiàn)爭著去玩的現(xiàn)象。把電腦里的游戲搬到區(qū)角活動里來,以電腦游戲為中心,數學活動為特點,區(qū)角活動為主的探索和延伸活動,激發(fā)每一名幼兒對相對枯燥的數學活動的興趣點,讓他們更加喜愛數學活動。
皮亞杰認為:兒童的邏輯數理能力不是源于物體本身,而是對物體的操作和動作的內化。也就是說:數學知識是通過活動操作建構的過程,也是兒童通過自身活動與客觀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為幼兒提供電腦這一客觀環(huán)境,是讓孩子在動手的基礎上來學習。用區(qū)角游戲的形式是真正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提供給幼兒自己獲得發(fā)展的機會,主動去探索。通過實踐表明,在電腦活動中,增強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的方法是可行的,而且電腦活動與區(qū)角活動相結合,可使幼兒得到多種刺激,使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豐富,使幼兒理解數概念變得更加容易。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充分利用電腦游戲,讓它延伸到幼兒的生活中,讓所有的孩子都動手學、喜歡學、快樂學。
(摘自作者單位:青海省西寧市保育院——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