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紅
史書記載,慈禧晚年由于進食葷膩,腸胃欠佳,常有“飲食半膳不香”、“精神軟倦”、“大便待溏”、“腹中作瀉”等癥,聽說鍋巴消食健胃,就幾乎無一日不食。有時干吃鍋巴片,有時配料做成菜,有時研末調(diào)服。
鍋巴是煮米飯時附著在鍋底的那一層黃色的焦飯。中醫(yī)學(xué)認為,黃色食物五行屬土,對應(yīng)人體脾胃。鍋巴色黃入脾,能夠厚腸胃,助消化,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健脾、消食、止瀉。那么,怎樣科學(xué)食用鍋巴來治療孩子消化不良呢?下面介紹兩款簡單易做的鍋巴食譜。
?茺五香鍋巴散:鍋巴焦60克,砂仁、小茴香、橘皮、花椒、茅術(shù)各6克,共研細末,每服3—6克,每日2次。有開胃助消化之功,可治胃弱、慢性胃炎、飽悶不思食等癥。
?茺鍋巴蓮子粥:先用大米煮飯,留取鍋巴適量;去芯蓮子60克洗凈,用水泡發(fā):把鍋巴和蓮子加水,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開,約1個小時煮粥食之。此粥溫軟潤滑,最適合于消化不良者食用。
對于年齡偏小,咀嚼能力不是很好的孩子,還可以把鍋巴研成細末,每天取1勺,約10克,用開水調(diào)勻送服,每天3次,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孩子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