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龍
摘要:我國當前因中小學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導致培養(yǎng)人才的結構與社會需要的不相適應,既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又壓抑了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加強中小學課程調整和管理已勢在必行。
關鍵詞:中小學;課程;調整
中圖分類號:G632.0?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5-0235-02
我國古代的教育工作在世界上曾經領先了幾千年,讓中華文明綿延不絕。但是,在世界進入工業(yè)革命后我國無論是在教育內容上還是在教育管理模式上都逐漸落后,在進入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時代以后,我國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雖然也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但仍然跟不上時代的節(jié)拍,培養(yǎng)人才的結構與社會的需要不相搭配。一方面社會急需的人才培養(yǎng)不出來,另一方面有大批的人才過剩。學生在學校里學的好多東西到了社會上根本用不上或用上的很少?;仡^想想,還是小學里學的東西用得最多。
一、簡析中小學課程調整的必要性
學生在讀初中和高中時大量拼時間、拼精力以取得高分,取得高分就可以上一所好學校,要拿高分就得認真學好每門學科,如果有一門“瘸腿學科”就會把分數一下子拉下來。全面發(fā)展是對的,但是,真的是全面發(fā)展了嗎?不考試的學科早早的扔在腦后,比如音、體、美等學科。對考試而言,是全面發(fā)展了,但是這些考試的學科知識將來到社會上是不是人人都能發(fā)揮作用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愛好也是不同的,應該讓學生全面科學的發(fā)展,鍛煉他們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要考試的科目。
有一位網友在網絡上寫過一段話:“我真的很同情咱們中國的孩子,一路可悲。從小學為了成績分數,一直學啊學,還報班補課,到初中愈加勞累,自由空間少的可憐?,F在我弟弟初三了,那更是天暗出門,夜深回家,一回來背著那重重的書包,一臉滄桑。我弟弟國慶就放3天假,還有作業(yè),我覺得放3天假也就是個擺設,還不如去上學。我看了,他那作業(yè)真多的可怕。為考試而學習,為分數而學習,為上好學校而學習。雖然很重要,可聽起來還是那么可笑。青春都這么浪費了,沒有愛好特長,學習也成了應付。他們的學習也只是義務和責任,找不到快樂。我看著,默默哀嘆……”
再看看,學生拼時間、拼精力不顧一切地學習,他們學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學的。中國教育部曾經有位官員說,中國的教育就是“吃魚式教育”,即去頭去尾只吃魚的中段,學生學習不講成因、應用,只講背公式,這樣的教育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是普遍缺乏創(chuàng)新和應變能力的人。以上講的是統(tǒng)考學科,再看看不統(tǒng)考學科的變化吧:我上世紀80年代在農村上初中的時候,還經常上體育課,專門的體育老師帶著我們跑步、打籃球、跳高、跳遠等,可是現在很多農村中學上體育課都不敢讓學生跑啊跳啊的,萬一出了安全事故,學校還得負責。一些農村學校任意減少體育課時,甚至沒有專任的體育教師。當然,為了爭取考分,學校也會壓縮音樂、美術的課時,到了畢業(yè)班就干脆砍掉。可是,學生其實是喜歡上這所謂的“小三門”課的。這些所謂的統(tǒng)考學科真得就比增強學生體質的體育課,陶冶學生情操的音樂、美術課更重要嗎?看看我們現在的中小學生,小小的年紀就背著大書包,戴著近視眼鏡,跑個幾十米就氣喘噓噓,這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我們應該反思,教育迫切的需要改革,加強中小學課程管理和調整已是勢在必行。再看看國外的情況,美國的中學大多與企業(yè)有聯系,讓學生到企業(yè)里參加實踐和勞動是必修科目,所以一些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學會了修理汽車,學會了用機床制造零件,學會了制做機器人等;德國更加側重實用技術培訓,很多學生不是去讀普通大學,而是上職業(yè)技術學校,學校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量需要的人才,這是德國能在二戰(zhàn)失敗的廢墟上迅速站立起來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國的中小學課程需要調整,要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吸取國外好的經驗,做好加減法。
二、關于中小學課程調整的一些想法
高考就是一個指揮棒,決定了中小學生學習的方向和內容。我想,可以這樣安排高考:不再分文理兩科,讓學生進入高中后就選取自己最喜愛的2~3門學科,其余學科為選學內容,高考時所選學科分值占70%,體育為必考學科占一定比重,音樂、美術再自選一門作為考試學科也占一定比重,學生畢業(yè)報考時報對口的相應大學和專業(yè)。大學要增加自主招生的權限,教育管理部門加強監(jiān)管。這樣,學生便可以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解放出來,做一些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發(fā)展一些個人愛好和興趣,對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再來說一說小學和初中的課程開設問題。從目前來說,小學必開的有8門課,初中必開有9門課,這里還沒有算上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我認為,國家逐步重視中小學體育工作是非常正確的,除了每天兩個大課間各30分鐘,每周開體育課應在三節(jié)以上;語文和數學在小學作為工具學科開7節(jié)以上也是對的。近年來,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把小學英語也提到了重要位置上來,逐步達到與語文、數學同等的位置,對于這個做法我的想法與國內有些專家看法有一致的地方,我認為:小學是學習母語的關鍵期,在母語還沒有學好的情況下,過早的讓小學生學習外語,無異于邯鄲學步,且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負擔,現在階段應該是學生重點學習母語的時期,同時也應該多做一些實踐活動,發(fā)展自己的一些愛好和興趣。對于英語教學,我們應該科學對待。在現在世界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學習英語當然是必要的,但我們應以母語學習為主,有愛好的學生可以提前學一點,學??梢孕W高年級時再開設英語課。現在很多幼兒園都開設了英語課,名曰“雙語”幼兒園,我認為大可不必,幼兒園、小學是發(fā)展孩子個性,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形成良好個性的關鍵期,這個時期應把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納入其中,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中小學生心中扎根,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健全的人格,英語教學還像以前一樣,到小學高年級再開始學習應不算晚。中小學要把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國學課真正開起來,要有固定的師資和課時。
以上所述是我的個人觀點,可能與大家觀點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是,我們都是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發(fā)展,在這一點上各位教職人員都是一致的。我希望同仁們可以在一起討論,引起國家教育管理決策部門的注意,以改革優(yōu)化我國的教育事業(yè),為我國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持續(xù)注入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