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華民族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人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都講究個禮節(jié),而個人禮儀修養(yǎng),就是要我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禮儀規(guī)范,當做個人的一種自覺自愿的能力行為,以達到使個人形象比較理想,接人待物不因失了禮節(jié)而讓人挑了“禮”,不因失禮而讓人輕視了我們。作為現(xiàn)代女性,不懂個人禮儀,別人會認為你沒有修養(yǎng),素質(zhì)不高。
學習個人禮儀修養(yǎng),是實現(xiàn)自我提升的最佳方法,它可以提高自身素質(zhì)及內(nèi)在實力,使人在面對紛繁社會時更具勇氣,更有信心,進而更充分地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有人說,現(xiàn)代人形象至上,形象是金。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形象呢?
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之中,塑造個人形象的藝術(shù)就是禮儀,而禮儀的基礎(chǔ)是修養(yǎng),所謂修養(yǎng)便體現(xiàn)于細節(jié),細節(jié)展示著個人素質(zhì)。當一個人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時,我們首先會從他的言談舉止、衣著打扮中得出對他的第一印象,因此,我們出去辦事、見客人時,舉止文雅大方、衣著整潔得體是最起碼該做到的。濃妝艷抹固不可取,但素面朝天也是不禮貌的,最好是化個淡妝。女士得體的化妝是自尊自愛的表現(xiàn),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化淡妝不是簡單化妝,而需要更加細心、更講究藝術(shù),以施薄粉,描輕眉,唇淺紅為原則,淡妝的最高境界是化妝后人變漂亮了,但卻很少露出化妝的痕跡。
服飾要端莊,不要太薄、太透、太露;領(lǐng)口干凈,襯衣領(lǐng)口不能太復雜、太花哨。穿裙裝的時候不能光腿,絲襪不可以有破損,襪子長度要合適,出現(xiàn)“三節(jié)腿”是很不雅的。
鞋跟過高、過細不但自己穿著遭罪,別人看上去也不舒服,所以鞋子線條簡潔大方、鞋跟適中最好,鞋子上不要有太多、太復雜的飾物。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不要穿前露趾后露跟的涼鞋。
佩戴飾品原則上應(yīng)符合身份,以少為宜,可佩戴精致小巧的飾品,如點狀耳釘、細項鏈等,不戴展示財力的珠寶首飾,不戴太夸張?zhí)怀龅娘椢铩=渲傅臄?shù)量不超過兩個。
包是女性行為的符號,包的選擇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出席的場合。
發(fā)型大方、高雅、得體,前發(fā)不要遮眼、遮臉,不要過多使用噴彩或發(fā)膠之類的東西。
站立時要挺胸收腹,雙腿靠攏,不要前后左右搖晃。站累時,一只腳可后撤半步,但上體仍須保持垂直,這樣會給人一種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
行走時,步態(tài)應(yīng)該自然、輕松、穩(wěn)健。多人一起行走時,不要排成橫隊,不要勾肩搭背。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可慌張奔跑。
眼神既不要左顧右盼,也不要盯著對方看,不要有斜視、俯視、不屑一顧、輕浮等不禮貌的眼語。
表情要自然親切、大方寧靜、輕松柔和,沒有掩蓋,沒有偽飾,沒有愁云,沒有迷惘,給人一種清晰的美感。
說話時要注意語氣、語速和語調(diào),手勢宜少不宜多,而且要和口頭語言相輝映。自己說起來沒完,不顧對方感受,或是搶話、打斷別人說話都是不禮貌的。真正會交談的人,應(yīng)是善于傾聽的。
“敬人者,人恒敬之”,講究禮儀,首先要懂得自尊,也懂得給別人以尊敬。
學習禮儀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追求美好的人一生都要修煉的,急功近利不成,只有內(nèi)心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修養(yǎng)、有文化、有學識,才能“知書達理”,才能有風流儒雅的風度。
有了以上的這些準備,相信你一出場就會給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好印象就是一個好開端哦。
編輯/江松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