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昌銘,陳雪梅,彭連共,華碧春(.廈門市中醫(yī)院,福建廈門 36009;.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福州 35008)
中藥飲片是指中藥材按照中醫(yī)藥理論,經(jīng)過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醫(yī)臨床或制劑生產(chǎn)的中藥。我國中藥資源豐富,除了《中國藥典》《全國中藥炮制規(guī)范》收載的品種外,還有大量的地方藥、民間藥被廣泛使用。為了解廈門市中藥飲片及炮制品種在市場供應及使用的情況,筆者對廈門市主要的中藥飲片供應公司近年來中藥飲片的年銷售量及常用中藥炮制品種市場供應情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了解其應用規(guī)律,為臨床使用及科學管理提供依據(jù)。
廈門市4家中藥飲片供應公司,其銷售對象包括廈門市所有公立醫(yī)院、社區(qū)服務中心、部分藥店及私人診所。這4家中藥飲片供應公司在廈門市的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
調(diào)查2008-2012年這4家公司中藥飲片在廈門市場的銷售量(以kg計),對銷售總量排名前20位的品種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參照《中藥學》[1]對排名前20位的品種進行分類統(tǒng)計。
依據(jù)《中藥炮制學》(2版)[2]所收載的炮制品(扣除未加工的凈選生品),選取355個炮制品種設計成調(diào)查表。根據(jù)此表對4家中藥飲片供應公司經(jīng)營的炮制品種進行調(diào)查,對交叉經(jīng)營狀況進行分類分析。
在調(diào)查的355個炮制品中,至少有1家公司經(jīng)營的品種達216種,占61%;4家公司均未經(jīng)營的有81種,占23%。
2.1.1 4家公司均經(jīng)營的炮制品 共91種,分別為:艾葉炭、炒牛蒡子、醋香附、煅自然銅、焦麥芽、鹿角霜、血余炭、白附片、炒青葙子、醋延胡索、法半夏、焦山楂、蜜百部、鹽補骨脂、燀桃仁、炒山楂、大黃炭、麩炒白術、焦神曲、蜜甘草、鹽杜仲、燀杏仁、炒酸棗仁、膽南星、麩炒蒼術、焦梔子、蜜黃芪、鹽桑螵蛸、炒扁豆、炒王不留行、當歸頭、麩炒僵蠶、荊芥炭、蜜款冬花、鹽菟絲子、炒蒼耳子、炒梔子、煅磁石、麩炒枳殼、酒川芎、蜜紫菀、鹽益智仁、炒茺蔚子、炒紫蘇子、煅龍齒、麩炒枳實、酒大黃炮姜、梔子炭、炒谷芽、醋鱉甲、煅龍骨、黑順片、酒當歸、蒲黃炭、制草烏、炒蒺藜、醋莪術、煅牡蠣、黃芩炭、酒黃精、三七粉、制川烏、炒決明子、醋龜甲、煅石膏、姜半夏、酒女貞子、砂炒骨碎補、制首烏、炒萊菔子、醋沒藥、煅石決明、姜厚樸、酒山萸肉、生曬參、制天南星、炒麥芽、醋乳香、煅赭石、姜炭、酒續(xù)斷、熟地黃、制遠志、炒蔓荊子、醋三棱、煅紫石英、姜竹茹、枯礬、土炒白術、炙淫羊藿、麩炒山藥。
2.1.2 僅有3家公司經(jīng)營的炮制品 共55種,分別為:鹽沙苑子、煨訶子、蒸狗脊、酒丹參、煅珍珠母、鹽車前子、炒薏苡仁、蜜遠志、芒硝、滑石粉炒水蛭、炙枇杷葉、棕櫚炭、鹽韭菜子、炒牽牛子、清半夏、朱砂粉、熟大黃、煅硼砂、鹽知母、酒黃芩、炒芥子、制白附子、炮山甲、當歸尾、煅寒水石、鹽澤瀉、酒蓯蓉、槐花炭、炒神曲、醋山甲、酒白芍、煅花蕊石、鹽巴戟天、蒸山茱萸、炒火麻仁、炒建神曲、炒雞內(nèi)金、酒仙茅、煅鐘乳石、制巴戟天、紅參、鹽葫蘆巴、焦建神曲、砂炒雞內(nèi)金、醋芫花、煅瓦楞子、鹽黃柏、珍珠粉、麩炒薏苡仁、焦谷芽、砂炒狗脊、醋艾葉、煅蛤殼、黃柏炭、醋五味子。
2.1.3 僅有2家公司經(jīng)營的炮制品 共69種,分別為:扁豆衣、炒菟絲子、當歸炭、滑石粉、酒烏梢蛇肉、生草烏、烏梅炭、炒白芍、炒郁李仁、煅鵝管石、滑石粉炒刺猬皮、酒五味子、生川烏、烏梢蛇肉、炒檳榔、醋柴胡、煅金精石、酒常山、鹿角膠珠、生地炭、鮮地黃、炒常山醋甘遂、煅爐甘石、酒炒紫河車、茅根炭、生天南星、香附炭、炒車前子、醋雞內(nèi)金、煅青礞石、酒地龍、蜜百合、熟地炭、雄黃粉、炒槐花、醋青皮、煅陽起石、酒黃柏、蜜麻黃、天麻、鹽砂仁、炒九香蟲、醋商陸、煅禹余糧、酒龍膽、蜜旋覆花、土炒白芍、鹽吳茱萸、炒橘核、醋郁金、煅云母石、酒牛膝、木瓜、土炒山藥、蒸黃精、炒使君子仁、淡豆豉煅皂礬、酒蘄蛇、山萸肉、煨木香、制馬錢子、炒葶藶子、淡附片、蛤粉炒阿膠、酒菟絲子餅、生半夏、烏梅肉、制吳茱萸、大風子。
2.1.4 僅有1家公司經(jīng)營的炮制品 共56種,分別為:炒赤芍、炒絲瓜絡、麩炒芡實、姜制天麻、蜜白前、銅綠、鹽山茱萸、炒川楝子、炒桃仁、骨碎補炭、焦白術、蜜升麻、煨葛根、銀花炭、炒瓜蔞子、炒杏仁、訶子肉、焦蒼術、蘄蛇肉、煨肉蓯蓉、油制豹骨、炒訶子肉、醋白芍、荷葉炭、焦川楝子、茜草炭、煨肉豆蔻、萸黃連、炒黃連、醋京大戟、滑石粉炒玳瑁、酒赤芍、砂炒刺猬皮、小薊炭、蒸陳皮、炒蒲黃、大薊炭、姜草果、酒黃連、石榴皮炭、鹽金纓子、蒸五味子、炒芡實、當歸身、姜僵蠶、蓮房炭、熟黨參、鹽牛膝、制蜂房、炒水紅花子、煅石燕、姜制砂仁、米炒斑蝥、熟三七、鹽女貞子、制益母草。
2.1.5 4家公司均未經(jīng)營的品種 共81種。分別為:炒花椒、炒蓮子肉、炒冬瓜子、炒海螵蛸、焦檳榔、牡丹皮炭、雞冠花炭、米炒黨參、蜜炙黨參、米炒紅娘子、馬錢子粉、酒狗脊、砂炒臍帶、阿膠丁、蒲黃炒阿膠、滑石粉炒魚膘膠、姜黃連、醋大黃、清寧片、酒蛇蛻、蛇蛻炭、酒桑枝、滑石粉炒象皮、炒桑枝、干益母草、酒益母草、土炒當歸、酒威靈仙、醋狼毒、滑石粉炒黃狗腎、鱉血柴胡、酒香附、炒乳香、炒沒藥、酒蛤蚧、油酥蛤蚧、蜜桑白皮、蜜白薇、蜜瓜蔞皮、蜜馬兜鈴、麻黃絨、蜜麻黃絨、蜜金櫻子、蜜桑葉、蜜瓜蔞、蜜桂枝、醋石燕、酒陽起石、醋皂礬、燈心草炭、煅干膝、炒干膝、煅蜂房、絲瓜絡炭、鹽茴香、鹽八角茴香、蜜五味子、生藤黃、制藤黃、制松香、麩炒半夏曲、紅曲炭、炒粟芽、焦粟芽、制大豆黃卷、炒大豆黃卷、巴豆霜、千金子霜、炒柏子仁、柏子仁霜、蜜瓜蔞子、瓜蔞子霜、木鱉子霜、西瓜霜、砒霜、焙蜈蚣、醋硇砂、竹瀝、蛋黃油、黑豆餾油、砂炒豹骨。
廈門市2008-2012年銷售量排名前20位的中藥品種、飲片類別及銷售量見表1。
廈門市2008-2012年銷售量前3位的中藥類別、銷售量及比例見表2。
廈門市2008-2012年銷售量前20位的中藥飲片中,以補益、利濕、清熱藥居多,其中補益藥占絕對優(yōu)勢,與文獻報道的醫(yī)院中藥飲片使用情況基本類似[3-4]。補益藥銷量一直是中藥飲片市場的主流,與中醫(yī)治病強調(diào)扶正祛邪的主導思想關系密切。黨參、枸杞、黃芪銷量均排前3位,總銷售量在前20位中藥飲片中所占比例都在32%以上,當歸、紅棗、熟地也都有上榜,這與中藥市場藥膳養(yǎng)生的需求關系密切。2012年,補益藥銷售略有下滑,可能與當年衛(wèi)生、醫(yī)保等相關部門加大了整治的力度,減少了基層醫(yī)療機構濫開中藥飲片,尤其是濫開補益類及藥食同源類中藥飲片的管理有一定關系。而利濕藥和清熱藥使用較多,成為醫(yī)療機構常用的主流品種,可能與閩南地處亞熱帶海洋季節(jié)氣候,常年濕盛,病多夾濕,以濕熱為主有關[5-7]。
表1 廈門市2008-2012年銷售量排名前20位的中藥品種、飲片類別及銷售量Tab 1 Types of top 20 TCM in the list of consumption,types and consumption amount of decoction piece in Xiamen during 2008-2012
表2 廈門市2008-2012年銷售量排名前3位的中藥類別、銷售量及比例Tab 2 Types,consumption amount and proportion of top 3 TCM in the list of consumption in Xiamen during 2008-2012
通過對炮制品種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其在供應上有一個特點,即有多種炮制規(guī)格的品種往往只有一個規(guī)格作為主要供應品種,其他的規(guī)格較少經(jīng)營甚至不經(jīng)營。分析原因:4家中藥飲片供應公司的銷售對象主要為各級醫(yī)療機構,臨床醫(yī)師對不同炮制品種的選擇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醫(yī)藥公司的供應目錄;而中藥飲片供應公司對炮制品種開發(fā)能力上的局限性又同樣限制了臨床醫(yī)師對炮制品的選用。這兩個因素又能夠形成循環(huán)性的負反饋,久而久之,導致炮制品種的不平衡經(jīng)營乃至缺失。如,三七粉與熟三七,兩者功效相差甚遠,前者主要用于止血,后者用于補氣活血。有時臨床醫(yī)師忽視了兩者的差別,并不要求藥房要備熟三七,而中藥飲片供應公司或者是因為熟三七炮制工藝比三七粉更為復雜,或者是因為需求少,從而降低了生產(chǎn)欲望,甚至不再經(jīng)營。其次是對于同一藥品功效相近的不同炮制品種,中藥飲片供應公司趨向于生產(chǎn)成本低而炮制工藝簡單的一種,如燀杏仁與炒杏仁,二者功效相近,而炒杏仁是燀杏仁的進一步加工品,因而中藥飲片供應公司都選擇燀杏仁重點經(jīng)營,而炒杏仁僅有1家中藥飲片供應公司經(jīng)營。屬同種情況的還有麩炒山藥與土炒山藥等[8-9]。
本次調(diào)查還發(fā)現(xiàn),有81個炮制品種是4家中藥飲片供應公司均未經(jīng)營的,原因為:(1)毒性品種;(2)少用的品種;(3)有其他炮制品可以替代的品種;(4)受到倫理道德的約束及野生動植物保護條例保護而不再入藥的品種。這些品種因為市場不再供應,而臨床醫(yī)師也對炮制品不甚了解,可能會慢慢地淡出人們的視野[10]。
[1]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1.
[2]龔千鋒.中藥炮制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47.
[3]黃志洪.我院2009-2011年中藥飲片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藥房,2012,23(27):2 574.
[4]孫皎月.我院2008-2012年中藥飲片臨床應用分析[J].海峽藥學,2011,23(12):221.
[5]張燕,楊曉林,伍莉,等.2004-2007年我院中藥飲片使用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8(6):427.
[6]王瑞娟,胡晨駿,翟雙燦.中藥飲片條碼識別移動客戶端系統(tǒng)[J].計算機與現(xiàn)代,2014,30(5):156.
[7]張季,周金海.基于模型驅(qū)動的中藥飲片企業(yè)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3,15(12):1 089.
[8]孟慶安.醫(yī)院飲片信息數(shù)據(jù)庫的設計初探[J].中草藥,2011,42(3):610.
[9]陳佳偉.醫(yī)院管理信息系統(tǒng)在中藥飲片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4,55(4):52.
[10]張靜茹,王映輝,楊輝,等.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中藥飲片編碼規(guī)范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7,14(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