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錢大昕、錢大昭史學思想的異同
      ——以整理研究《后漢書》為例

      2014-03-12 16:52:46杜高鵬
      宜賓學院學報 2014年7期
      關鍵詞:后漢書史學

      杜高鵬

      (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茖W校,重慶 萬州 404100)

      嘉定錢氏家族有“九錢”之稱,以錢大昕、錢大昭為代表,為清代學術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史上“家學”傳統的楷模。嘉定錢氏家族對《后漢書》的研究在所有《后漢書》的研究中具有一定地位和影響。錢大昕是錢嘉時期史學的代表人物,錢大昕的著作《廿二史考異》《三史拾遺》《十駕齋養(yǎng)新錄》《潛研堂文集》《竹汀先生日記鈔》等對《后漢書》有著精深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錢大昭是錢大昕的胞弟,是乾嘉史學中頗具建樹的一位學者,他尤精兩漢史。錢大昭對《后漢書》整理研究的專著有《后漢書補表》《補續(xù)漢書藝文志》《后漢郡國令長考》《后漢書辨疑》《續(xù)漢書辨疑》等。錢大昕治《后漢書》涉及領域之廣體現其知識面之“廣博”,??本珳省⑺季S縝密可體現其“精”。錢大昭可謂治《后漢書》之專家,錢大昕兄弟研究《后漢書》成果突出,影響深遠。錢氏兄弟有著相同的成長環(huán)境,錢大昭在思想方面受到其兄的影響比較大,所以他們的史學思想大體趨于相同,但是也有不同之處,具體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 錢大昕、錢大昭史學思想的相同點

      (一)經史并重

      長期以來,史學一直是經學的附庸,學者們形成了一個共識——“經精史粗”,以至于“宋儒常言:讀史易令人心粗”[1]。從宋代到清代這種思想還沒有改變,包括一些從事史學的人也有這種“自卑”的心態(tài)。比如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小引》中言:“而資性粗鈍,不能研究經學”[2]除了自謙的成分外,與當時的學術風氣不無關系。錢大昕兄弟一直倡導經史并重,倡導“經史豈有二學哉”[3],這種思想對扭轉當時的學術氣氛有很大的作用。錢大昕不管是游學他方,還是在書院教學,他都倡導這一思想,受錢大昕啟蒙從經學轉向史學領域研究的學者不在少數,錢大昭就是其中的代表。錢大昭起初是以明義理而注經,后受到其兄的影響,遂“以達事為主”而考史。雖然錢大昭治學“經史并重”,但他一生中在史學領域的成就及其影響最大。

      (二)語言規(guī)范,義例嚴謹

      錢大昕認為作為史書,尤其是正史就要有一定的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不能隨意寫作,也不可用鄙俚俗語。如《后漢書·方術傳下》:“而逢長房為謁府君?!卞X大昕曰:“漢人稱太守為府君,然敘事之文,當從其實。此傳多采鄙俗小說,未及厘正,若東海君、葛坡君之稱,豈可穢正史之乎?”并且強調:“流俗之稱,不當用之正史?!盵4]

      在義例方面,錢大昕倡導規(guī)范,用通俗和常用的義例,以免造成誤解。如《儒林傳上》:“孔僖,世祖復封均子志為褒成侯。志卒,子損嗣。永元四年,徙封褒亭侯”[5]。錢大昕引“《孔龢碑》載:‘元嘉三年,司徒雄等奏稱,褒成侯四時來祠。’又《韓敕碑》陰有褒成侯孔建壽名,碑立于永壽二年。又據《后漢書·安帝紀》,延光三年,賜褒成侯帛,及二碑俱稱“褒成”,以證損未嘗徙封,其說當矣”[4]。錢大昕引用了東漢時的兩個石碑和《后漢書·安帝紀》,無“褒亭侯”之說,再考《續(xù)漢書·郡國志》無褒成侯國,于是他推出褒成之封,當是亭侯,非縣侯。而按史例當書“褒成亭侯”,錢大昕推測,可能是脫“成”字,才使得范曄誤以為徙封褒亭侯。

      錢大昭在對待義例方面的態(tài)度也是一樣,他倡導遵循通用義例,在《補后漢書年表》中對熊方義例不同于班固《漢書·表》之處作了大量的批駁,在其它著作中亦有表現。

      如《后漢書·安帝紀》:“三年,東平陸上平言木連理”。章懷《注〈后漢書〉序例》曰:“凡瑞應自和帝以上,政事多美,近乎有實,故書見于某處,自安帝以下,王道衰缺,容或虛飾,故書某處上言也”[6]。錢大昭《后漢書辨疑》認為:“案《序例》之說亦未盡然,《桓帝紀》建和元年芝草生中藏府二年,嘉禾生大司農帑藏,永壽元年白鳥見齊國,延熹八年南宮嘉德署黃龍見,濟陰東郡濟北河水清,九年濟陰東郡濟北平原河水清?;傅壅掠泻慰擅蓝簧蠒??皆自亂其例?!盵7]章懷《注》之《序例》所說值得商榷,言“自和帝以上,政事多美”,但錢大昭舉出反例,“桓帝政事有何可美而不上書言?”并指出此是批評章懷義例不夠嚴謹而“自亂其例”。

      史書敘述應力求簡要,而忌重復,“夫國史之美者,以敘事為工,而敘事之工者,以簡要為主”[8]。錢大昭對《后漢書》中的記載也是同樣要求,他認為“《鄧訓傳》:‘康以太后久臨朝政’至‘遂免康官遣歸國絕屬籍’。案此事凡百三十余言,已見《鄧后紀》,不必復載?!贝颂帯都o》與《傳》重復記載,這是不合義例,理應刪除。

      (三)廣羅史料,博采慎取

      錢大昕兄弟在??睍r,倡導廣羅史料,包括山經、地志、金石、子集等。這是開始運用科學的實證方法為自己服務,尤其是錢大昕提出“金石之學可與經史相為表里”[9],其實在王國維提出“二重考證法”之前,錢大昕就開始實際運用了。清代方志學也興盛起來,錢大昕倡導把研制地方志與考史結合起來,從而他的研究涉及到了歷史地理學。他認為地方志是一方歷史之征信,是考史最直接、基本、可考的文獻。

      錢大昭也是如此,他在作《續(xù)漢書藝文志》和《后漢書補表》時,就應用了許多前人未應用之文獻,盧文弨稱錢大昭著述“凡山經、地志、金石、子集之有于是書者,罔不網羅綴輯”[1]。他確實在著述過程中引用金石,如在《后漢郡國令長考》中引用《劉寬碑》《元賓碑》《魯峻碑》《漢合陽令曹全碑》等材料,除此之外,譜牒家乘也使用,并兼采稗官野史,但他卻不濫用,都是當作輔助證據。

      (四)不掠人之美

      在《后漢書》研究過程中,錢氏兄弟互相引證。錢大昕著述中多次采用其弟錢大昭的成果,所以說對于錢氏兄弟《后漢書》學之研究,不能截然將其分開。他們還經常引用同代人之成果,并一一標明,不將別人的成果占為己有。其實在歷史上取別人之成果為己所有者也是屢見不鮮,而錢大昕兄弟能在那個稽查并不嚴格的年代,能保持這樣的學術自律,這是沒有崇高的學術道德作不到的。

      《和帝紀》:“永元十五年,復置涿郡故鹽鐵官”。錢大昕言“晦之曰:‘鹽’當作‘安’。《郡國志》:涿郡故安縣。下劉昭注云:‘案本紀,永元十五年復置縣鐵官。’《前志》涿郡有鐵官,無鹽官,是其證也。”[9]

      又如《續(xù)漢書·百官志》:“無慮有醫(yī)無慮山?!卞X大昕直接引錢大昭的論證:

      晦之曰:“《安帝紀》元初二年,鮮卑圍無慮縣,又攻夫犁營。注云:‘無慮屬遼東郡,有醫(yī)無慮山,因此為名?!蚶纾h名,屬遼東國?!鄂r卑傳》注亦同。然則章懷所見本,遼東屬國有夫犁,無無慮也。無慮既屬遼東,不應重出,竊意此“無慮”當是“夫犁”之訛,因聲相近而耳誤。此‘有醫(yī)無慮山’句,當移于‘遼東無慮’之下。”[10]

      錢大昕年較其弟長,學較其弟高,然引其弟之成果,并標明,令人感慨。

      錢大昭也許在天文歷算方面較之其兄略有不足,所以在《續(xù)漢書辨疑·律歷志》中多處引用錢大昕之觀點,如《律歷志下》有“以周除日得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條,錢大昭言“詹事兄曰‘度’字疑衍?!堵蓺v》一篇,數理精微,非深于算學者不能考正,子兄校正本最精,今悉載之,其已刻在《考異》中者不列焉?!盵11]但他還引用了錢大昕的觀點數十條,說明錢大昕的許多考證成果在《廿二史考異》和《三史拾遺》中并沒有體現,而錢大昭卻引用,更能體現他不掠人之美和尊重兄長的一面。

      錢大昭還引同代之說頗多,也可看出他并非厚古薄今和不掠人之美之德。又如《明帝紀》:“閑祀悉還更衣”。錢大昭引惠士奇曰:“東京廟制異室同堂。合祭于堂,是為正殿;閑祀于室,是為便殿,便殿為更衣。則閑祀非正祭矣。西京舊制,日祭于寢,月祭廟,時祭于便殿,寢日四上食,廟歲二十五祠,便殿歲四祠。則便殿乃時祭也,與東京不同,而閑祀皆于陵寢,諸儒以為非禮而罷之”[11]。他引惠士奇之說,為“閑祀”作注,說明閑祀非正祭,并闡明了西漢和東漢之不同。此外他也引用了盧文弨的觀點和成果,但都一一標明了。

      二 錢大昕、錢大昭對《后漢書》研究各具特色

      錢大昕兄弟對《后漢書》的研究雖然不像王先謙的《后漢書集解》那樣收集前人研究成果成為集大成者,但錢大昕兄弟在《后漢書》研究方面的成就和價值是極高的,并且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錢大昕提倡直書,反對曲筆

      劉知幾引《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之故事:“如董狐之書法不隱,趙盾之為法受屈,彼我無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明古今”[12]以此來說明書法中直筆之重要性。錢大昕也提倡“史家以不虛美、不隱惡為良,美惡不掩,各從其實”[13]。他反對“春秋筆法”,“良史之職,主于善惡必書,但使紀事悉從其實,則萬世之下,是非自不能拚,奚庸別為褒貶之詞。”[14]認為史家應當把歷史真實的一面反映出來,這也與干嘉學派還原古代經典原貌的思想是一致的。范曄在撰《后漢書》時許多資料取自《東觀漢記》,而《東觀漢記》溢美之詞甚多,范曄有時不加分辨,而直接加以應用,對此錢大昕持反對意見。

      比如《后漢書·崔骃傳》:“貴啟體之歸全兮,庶不忝乎先子”[15],王先謙《后漢書集解》引錢大昕言:“崔宗仕莽顯貴,篆亦至二千石,已昧守貞之誼。漢室中興,正當匡時以蓋前愆,乃更辭歸不仕,去就顛倒如此,而云‘無忝先子’,何顏之厚乎?”[15]以錢大昕之意崔骃祖父篆就不應在王莽當朝之時為官,而《崔骃傳》就因崔篆辭官而對其大加贊賞,溢美之詞過多,甚至顛倒事實。因此他指出:“此傳敘述家世,詞多溢美,蓋由東觀諸臣阿其所好,蔚宗承其舊文,不加芟削,未為有識也。”[15]

      (二)錢大昭維護封建正統的思想

      雖然錢大昭在史學領域的成就巨大,但其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其中最突出的是,錢大昭在研究《后漢書》過程中體現出維護封建正統的思想。

      例如《后漢書·李忠傳》:“世祖會諸將,問所得財物,惟忠讀無所掠”。對于光武皇帝問諸將所得財物之多少,只有李忠沒有掠奪。其實一直以來,封建士大夫都在維護正統思想,王莽篡權而西漢亡,光武中興以續(xù)劉漢,但是為什么漢光武帝的諸將們也會掠奪財物呢?錢大昭對此解釋道:“是時兵少,勢力虛弱,聽任光之計,募發(fā)奔命,出功傍縣,若不降者恣聽掠之,人貪財物則兵可招而致。故‘問所得財物’,此權宜行之耳。忠無所掠,特優(yōu)賜以寵異之,故能上合天心,下孚眾望,非若更始居長樂宮,升前殿而問諸將后至者,更始虜掠得幾何也”[16]。

      依錢大昭之言,諸將掠奪財物之行為是為“權宜之計”,此言是在為劉秀之軍辯解,很顯然是其長期以來的正統思想在作祟,這與錢大昕提出的“不虛美,不隱惡”之思想,似有矛盾之處。

      (三)兩者對待古人不同的態(tài)度

      錢大昕一生治學與為人謙虛,不苛求古人,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指責和譏諷古人,即使對于古人著作中的錯誤也是平和地指出,就像柴德賡先生言:“西莊(王鳴盛)生活優(yōu)越,性情驕傲,遇事一觸即發(fā),思想暴露無遺。竹汀(錢大昕)深沉,不多發(fā)議論,發(fā)必有深意,有時雖無議論,而字里行間,大有思索余地。隨便看過,是捉摸不住的”[17]。柴德賡將王鳴盛與錢大昕做了一個比較,確實及其貼切,指出了錢大昕“不多議論”的特點。錢大昕在著述過程中遇到范曄、司馬彪、李賢、劉昭、熊方等出現的錯誤時,指出即可,如言“此誤”“注誤”等,對熊方補《表》不依班固義例,也言“蓋自出新意”,錢大昕所取得的成就與他一直抱著虛心向上的態(tài)度是密不可分的。

      錢大昭與其兄相比,對于古人的錯誤和不足來說,則顯得過于苛求。如錢大昭在著《后漢書補表》的過程中,對熊方《后漢書年表》中一些不依班《表》者或錯漏之處一一予以批駁。如:“熊《表》脫漏甚多”[18]“熊氏不明此例”[18]“亦失史法,如此之類,不勝枚舉”[18]“熊氏亦不注出,于史法亦疏”[18]“熊氏《表》又多謬誤”[18]“熊表有不當載而妄載者”[18]等。而且對萬斯同之補《歷代年表》也進行了較為嚴厲的批評,如“近人鄞縣萬斯同補《歷代年表》,于后漢有《云臺功臣表》,但取二十八將,附以馬援一人,疏漏淺率甚矣”[18]。更言“視熊《表》自鄶無識矣”[18]。他指出除熊方以后的補表都不值得去評論了,其實萬斯同《補歷代年表》已經受到當時學術界的認可,也受到其兄錢大昕的推崇與尊敬,他主持修成《明史》更是被學人所稱贊,其補表雖然有錯誤之處,但不能只視其缺點,而忽略其價值。

      結語

      錢氏兄弟治《后漢書》有著濃厚的家學色彩,重視小學、長于訓詁,對《后漢書》的整理研究是從小學入手,進而拓展到其它方面,所謂“有文字而后有詁訓,有詁訓而后有義理,訓詁者義理之所由出,非別有義理出乎訓詁之外者也”[19]。錢大昕、大昭兄弟提倡經史并重、廣羅材料、博采慎取、實事求是。此外他們繼承了清初學者經世致用的思想,錢穆曾對乾嘉學術喪失了清初經世致用思想而痛惜不已。然而錢大昕卻倡導經世致用,他說:“儒者之學,在乎明體以致用,《詩》《書》、執(zhí)禮,皆經世之言也”[20]。錢大昭也是“以達事為主”而考史。錢氏兄弟的《后漢書》研究,是清代家學的一個縮影,反映出清代學術呈現的地域特色和家學特征,對后世影響深遠。

      參考文獻:

      [1] 盧文弨.后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 趙翼.廿二十札記小引[M].北京:中華書局,2001.

      [3] 錢大昕.廿二史札記序[M].北京:中華書局,2001.

      [4]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 [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5] 范曄,司馬彪.后漢書·儒林傳上[M].北京:中華書局,1965.

      [6] 錢大昭.后漢書辨疑·安帝紀[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7] 劉知幾.史學通義·敘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8] 錢大昕.潛研堂文集·關中金石記序[M].卷二十五.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9] 錢大昕.三史拾遺[M].卷一.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10]錢大昕.廿二史考異·續(xù)漢書二[M].卷十四.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11]錢大昭.續(xù)漢書辨疑·祭祀志中[M].卷一.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12]劉知幾.史學通義·直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3]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史記志疑序[M].卷二十四.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14]錢大昕.潛研堂文集·續(xù)通志列傳總敘[M].卷十八.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15]錢大昕.廿二史考異[M].卷十二.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16]錢大昭.后漢書辨疑·李忠傳[M].上海:商務印刷書局,1937.

      [17]柴德賡.錢大昕研究[C].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18]錢大昭.后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9]錢大昕.潛研堂文集·經籍纂詁序[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20]錢大昕.潛研堂文集·世緯序[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猜你喜歡
      后漢書史學
      克己奉公
      王符生平簡述——《后漢書·王符傳》釋讀附拾遺二則
      《后漢書》郭玉脈法校文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33
      史學漫畫館
      尋根索源 別偽求真——曹金華教授《后漢書稽疑》簡評
      史學漫畫館
      《謝沈后漢書》魯迅輯本考略
      天一閣文叢(2012年1期)2012-10-13 07:58:15
      當代史學的轉向
      清人輯諸家《后漢書》述略
      文教資料(2011年28期)2011-03-20 12:32:35
      史學研究縱橫談(下)
      軍事歷史(2003年2期)2003-08-21 06:32:58
      石台县| 海口市| 孙吴县| 白玉县| 闻喜县| 咸丰县| 巴彦淖尔市| 云梦县| 利辛县| 荃湾区| 阳城县| 白朗县| 秦皇岛市| 平武县| 稷山县| 炎陵县| 玉屏| 汤阴县| 尼玛县| 河津市| 洛南县| 平泉县| 济源市| 望谟县| 垣曲县| 大化| 黄冈市| 辰溪县| 久治县| 大城县| 容城县| 黑河市| 当雄县| 威宁| 墨竹工卡县| 泰顺县| 珲春市| 大方县| 建阳市| 长宁区|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