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忠良
【摘 要】 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guī)范的總和。讓我們站在新的歷史高度,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實踐中,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guī)范自身行為,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塑造自身的形象,用愛和責任譜寫教育新篇章,鍛造新一代的師魂。
【關 鍵 詞】 師德;師魂;教育;教師
教壇數(shù)十年,使我倍感教師這個職業(yè)的艱辛與光榮。人們賦予教師的美稱數(shù)不勝數(shù),但我深深地體會到: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要當好一名教師,就要愛崗敬業(yè),熱愛學生,愛得專心致志,愛得無私無畏!每個教師都要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托起明天的太陽!
一、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百年大計,教育為根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而提高教師素養(yǎng)的希望在師德的養(yǎng)成。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不僅是個人的品德問題,它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在啟迪人類智慧、傳播人類文明、塑造人類靈魂、開發(fā)人力資源、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地位、作用和職業(yè)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zhì)。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職業(yè)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師德素養(yǎng),對于確保黨的事業(yè)后繼有人和社會主義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敬業(yè)奉獻,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教師隊伍中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但當前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趨利性、競爭性誘發(fā)了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價值取向,出現(xiàn)了一些有悖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的不合理現(xiàn)象。有些教師受其影響,放棄了高尚師德的追求,因而師德的問題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而長期以來對師德建設問題,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教育部門,都作為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來抓。
二、教師職業(yè)道德對現(xiàn)代教育教學和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高尚的師德風范有利于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當教師認識到自身的職業(yè)崇高而非凡,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感觸到自己工作的艱巨時,便會變壓力為動力,自覺主動積極地打造自己,武裝自己,爭做身體強健、師德高尚、師風純正、學識淵博的教師。并深深體會到,只有自身素質(zhì)過硬,才能稱為學生楷模。
教師具備淵博的文化科學知識,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所謂“淵”是指掌握知識的深度來講的,教師對自己所講授的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學科理論體系的基本內(nèi)容能做到融會貫通,得心應手。所謂“博”是指掌握知識的廣度來講的,教師除了掌握本專業(yè)教學知識的新的科學成果以外,還要掌握能勝任本專業(yè)教學任務的配套知識。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知識,同時還要學習并深刻領會黨和國家最新的教育理論,嚴格按黨的教育方針辦事。
高尚的師德師范有利于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社會合格人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既要言傳,還要身教。而身教對學生的影響更直接,面也更廣。言傳受時間場所局限,而身教,只要師生活動的地方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教師的言行舉止,好的行為學生在學習,不好的不文明的行為學生也在效仿。正如俗話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碧K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師,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學生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培養(yǎng)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貧乏?!彼?,每個為師者都必須認識到自己現(xiàn)在的形象就是學生未來的形象。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權(quán)利就在你手中,學生的前途命運就由你定奪。未來社會的發(fā)展,也就看今天的教育。如果為師者的言行舉止,不分時間,不論場合,都能堪當學生楷模,那又何愁不出人才,又何愁社會不發(fā)展!
高尚的師德風范是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關鍵。教師從事教育工作,一干就是幾十年,而學生接受教育一般為十幾年。這樣看來,每批教師將影響到社會中的幾代人,這幾代人的品德學識如何,足以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精神風貌和文明習慣。因為教師所面對的都是思想活躍、情感豐富的學生,他們有渴求新知識的強烈愿望,引導得法,他們就會遵紀守法地健康成長,并成長為建設祖國的棟梁,能為國家為人民造福。但若引導教育不好,小則葬送了學生的前途,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一傳十,十傳百,相互影響,專干違法亂紀的事情,至使整個社會風氣不容樂觀。這對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極為不利,這就要求每個教師都必須關心熱愛每個學生,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段力佩先生說:“熱愛學生,能與學生打成一片,就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情況與問題,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對癥下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的求知欲旺盛,對各種未見到過的事物總是好奇的,教師的知識面廣就能語言生動地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并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汪洋大海中遨游,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思想水平與精神境界高,必然能高瞻遠矚地指導學生建立起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理想情操、精神境界和正確的思想方法?!?/p>
三、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精髓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fā)揮最大限度的作用??梢哉f,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絕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xiàn)在“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訓練來要求。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師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滿足他們求發(fā)展、求進步的需要,使學生從教師的行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育愛可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客觀情境,可以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起心靈相互溝通的橋梁,可以轉(zhuǎn)化為學生學習和進步的內(nèi)在動因??梢哉f,沒有愛就不會有真正成功的教育。
總之,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guī)范的總和。讓我們站在新的歷史高度,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實踐中,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素養(yǎng),塑造自身形象,用愛和責任譜寫教育新篇章,鍛造新一代的師魂。
【參考文獻】
[1] 李黎,呂鴻. 師德與教師禮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李慕南. 師德是教師的靈魂[M]. 沈陽:遼海出版社,2011.
[3] 樊晉蓮. 略論新世紀教師師德修養(yǎng)[J]. 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3(S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