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永娟
【摘 要】高效課堂,是指在有限課堂的基礎上,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并且取得較好的效果和較高影響力的課堂。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課堂的教學功能。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高效課堂
為打造出高效的課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筆者結合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簡單談談如何創(chuàng)設初中高效語文課堂。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所以一切教學活動的展開都要圍繞學生進行??梢园褜W生和教師的關系形象的比作游客和導游,旅游團里的主角是游客,導游的作用是帶領游客游覽景點,是為游客服務的。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承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在有關決策中做到民主、平等。
二、教師要認真?zhèn)湔n
課堂的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師的課前準備。備課時要深入研究、認真領會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整理出初中生要掌握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況、基礎水平等設定符合學生接受能力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要充分熟悉教材內容,揣摩教材編撰者的意圖,根據教學參考上的結論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參照有關經典教案,設計出自己的教案。再從最基本的學情出發(fā),精心設計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語文教師要多讀書,全面的涉獵各學科的知識,這樣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旁征博引,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優(yōu)化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教師根據課文的內容來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激發(fā)出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學習語文知識,進而大大的提高學習效率。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使由填鴨式教學轉向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轉變。例如在講授八年級上冊《背影》一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用課件播放孟郊的《游子吟》朗讀動畫視頻并配上優(yōu)雅的鋼琴曲《致愛麗絲》,是學生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濃濃母愛,之后再由教師將話題過渡到本堂課中的父愛。
(二)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
高效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得到全方面充足的發(fā)展和鍛煉,所以教師就要尊重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進行因材施教。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分析,進而總結出答案,不要形成依賴教師標準答案的不良習慣。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對待同一事物要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
(三)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明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戰(zhàn)地,而不是教師一人的舞臺。教師要讓學生自己思考來獲得答案,讓學生明白通過自己的辛苦學習才能逐漸提高成績,進而增加獲得成功的體驗,并能提高自信心。這樣既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對語文的求知欲,又能提高學生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同時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讓學生有意識的參與課堂活動,同時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創(chuàng)設各種“語文”的情境,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方式中,能夠主動的研究和探索,不斷地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擴展思維。所謂“教無定法”,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嘗試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并且尋求高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課題效率,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注重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嘗試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善于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下學到知識。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經常組織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活動或游戲,帶領學生共同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例如在文言文的復習課上,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分組搶答”的方式,背誦一篇或一段文章,這樣學生會為了集體榮譽而努力背誦,在這樣緊張又熱鬧的氣氛下,學生都能夠背會文章。這樣的課堂學生的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而且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五)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新課標中要求,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去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不斷開拓進取,主張自主式、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意識。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新型學習方式來改變教學方式,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采用引導式、啟發(fā)式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運用新型教學方式,深入貫徹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最基本的是自主。這需要教師在平時生活中不斷豐富知識、提高文化素養(yǎng),不斷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學生作為閱讀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已掌握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逐漸領會課文中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另外一個理念是合作。這就要求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之間加強討論,不斷交流經驗和知識,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樣能夠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所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同一篇課文或同一首詩,不同的人讀起來會有不同的感受,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還可以幫助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問題。
最后就是探究。新課標倡導學生要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及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夠逐漸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學習能力。
(六)增加相應的課堂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堂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在課堂中,通過參加實踐活動,可以實現(xiàn)表現(xiàn)欲,把語文課堂當做學習樂園,實現(xiàn)高效語文課堂。
例如在學習過《背影》一文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描寫自己的父親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的愛。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知道感恩,理解父親偉大而深沉的愛。教師也可將其中描寫細致入微、感情真摯的文章在全班學生前朗讀,能夠起到鼓勵學生的作用。
再如在學習了《阿長與<山海經>》一課之后,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來表演阿長媽在給魯迅買《山海經》時的場景,通過這樣詼諧的表演,使學生在輕松歡樂的氣氛中理解課文,更能體會到阿長媽對魯迅的愛。
總結: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探索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高效教學方法,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梁有鋼.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33)
[2]周成平.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8)
[3]陳彥艷.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提升語文教學質量[J].華章,2013(04)
[4]買文秋.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2(10)
[5]周倩.淺談重視朗讀,提高高中學生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措施[J].東方青年教師,2011(7)
[6]韓增明.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01)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崇實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