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芬
摘要:新課改理念要求我們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動者,從而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不學”的教學目的。筆者認為,課前的組織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我們完成正常課堂教學的必備前提,這一前提的準備是否充分,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
關鍵詞:學生;自主學習;做法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2-0115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能夠很好地完成這一教學過程,使學生如愿地完成學習任務并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是組織教學。
所謂萬事開頭難,對于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教師來說,新課改理念要求我們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動者,從而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不學”的教學目的。筆者認為,課前的組織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為我們完成正常的課堂教學的必備前提,這一前提的準備是否充分,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此,筆者是這樣來完成組織教學這一前提的:
第一是分組:所謂分組,并不是把學生簡單的分成幾堆,而是要根據(jù)班級學生的人數(shù)以及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狀況,進行平均的分配,一般來說,一個組內(nèi)的學生人數(shù)在5~10人不等,而且,要注意組內(nèi)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狀況,可大致相同(便于討論),也可以參差不齊(便于輔導)。
第二是選組長(或隊長):擔任組長(或隊長)的人選要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那是因為:課前組長(或隊長)要組織本團隊的同學進行必要的預習,為課堂的正常學習做準備;此外,上課的時候,組長(或隊長)除了組織本隊的同學,和他們一起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自己應有的學習任務外,還要注意留心一下本隊同學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對于學習主動、交流積極、發(fā)言大膽的同學,要把名字登記下來,課后交給教師,一定時間后,開一次學習方法總結會,對這些同學進行表揚,鼓勵他們揚長避短,勇往直前;同時,還要號召其余的同學向這些同學學習,盡快的沖破自己思想的禁錮,從“不敢說”變成“敢說”、“想說”,從“不會學”、“不想學”變成“我會學”、“我想學”、“我要學”;從曾經(jīng)的“只能在課堂上通過耳朵從教師那以“聽”來獲取知識”變成自己主動的從課本上而通過眼睛來“看”、大腦的“思”、動手的“做”、用口的“談”、與同學們的合作交流、共同討論來獲取知識。
這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動力,畢竟,“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當學生們看到別的同學得到表揚的時候,往往自己也有想得到表揚的沖動,于是就會效仿,也想要試試,所以哪怕是從來不曾發(fā)言的學生(比如八(7)班東方隊的唐方燕),也漸漸地開始走向講臺,開始參與到這種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中來了。當然,她的第一次是絕對不成功的,因為她“怕”,怕自己說得不好,怕被教師批評,怕被同學們笑話,所以,自己說話的聲音就比平時小了很多很多,以至于她自己都沒聽清楚自己就了些什么,這時,教師的只言片語,對于類似唐方燕的同學來說,是繼續(xù)向以前那樣沉默不語?還是從此而改變以前的現(xiàn)狀,變得健談、想談?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了。所以,筆者不斷地提醒自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于是,筆者沒有批評她,而是給她注射興奮劑:首先試探性地幫她重述了一遍她說過的話,讓別的同學能夠明白她發(fā)言的內(nèi)容;然后,對她能走上講臺進行的及時的表揚: 表揚她的勇氣、表揚她的進步。并告訴她(同時也是告訴全班同學)說:“老師相信:下一次你一定會說得更好?!睕_著這句話,筆者想,唐方燕同學一定是下去練習了無數(shù)遍的,要不然,第二天,她怎么上去講的是和前一天的就截然不同了呢?如是不知道的人的話,還以為她是本班常常上臺發(fā)言的優(yōu)生呢。
第三是選輔導員:輔導員的選拔,實際上就是在各個組內(nèi)為學生建立一種“一幫一”或“一幫二”的幫扶關系,所以,在選拔輔導員之前,教師要做到對各組學生的基礎狀況了如指掌的程度,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基礎狀況分別確定各組內(nèi)的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第三梯隊的輔導員人選。
第四是分任務:當組長(或隊長)與輔導員的人選確定之后,緊接著就是開會分任務。這個時候的會議,就是比較有針對性的分別召開:
各組長(或隊長)的會議,召集這些學生開會的時候,要讓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
1. 組長是本組內(nèi)職任最大的學生干部,肩負著全組同學前進與否的重任,組長的表現(xiàn),代表著全組同學的素質(zhì)的高低。
2. 課前組織本組的同學做好預習工作,,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3. 上課時組織本組同學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注意觀察本組同學的表現(xiàn),將積極、主動,參與情況好的同學的名字登記下來,課后交給教師。
4. 每周組織本組同學開一次總結會,評選出本組的優(yōu)秀隊員,并預以鼓勵;對表現(xiàn)欠缺同學,幫助他們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調(diào)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以便在下一周的學習活動中能夠有所提高。
各組輔導員的會議:
(1)第一梯隊輔導員的會議,讓這些輔導員們清楚地認識自己,雖然他們的成績在班上還算可以的,但本身也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對于他們的不足,由教師親自來輔導,對于他們已有的優(yōu)點,則需要進一步的強化和提高,讓他們?nèi)ポo導別第二梯隊的同學,既可以起到幫助別人的作用,又可以達到提高自我素質(zhì)的目的,從而起著一種承上啟下的橋梁的作用。
(2)然后分別是第二梯隊、第三梯隊的輔導員的會議,讓他們各自明白自己的輔導員是誰,以及自己將會輔導的同學又是誰,至于具體操作,就向自己的輔導員去咨詢請較。
(3)各梯隊輔導員的共同任務是輔導本組同學的學習,并進行交流與合作、形成成果,并與組長配合起來確定本團隊同學的發(fā)言的次序,對于在展示成果或講解成果得來的過程中,表現(xiàn)干脆、利落,思路清晰者,是周總結時評為優(yōu)秀的必備條件。
第五是上課:上課時要根據(jù)每堂課應完成教學任務的知識結構,以任務的形式分到各個組內(nèi)。原則上,每個團隊都必須完成當堂課的學習任務,但是,對于某些問題來說,就要根據(jù)各團隊能力的大小,由各團隊的隊長和輔導員在領著本隊的同學預習的時候,重點攻克,努力完成自己團隊的任務,并將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將分析的過程說出來與別的團隊進行交流、討論,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如八(7)班的“一鳴隊”、“智聯(lián)隊”;八(8)班的“超越隊”、夢之隊”等等,在這方面都是做得相當優(yōu)秀的團隊。必要的時候,課堂上也要實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以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都動起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第六是整理好學案:每一堂課都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整理好適合自己學生學習所用的學案,然后,引導學生在學案的引領下,通過對固有知識的復習、回憶、運用,再結合所遇見的新問題,進行大膽的探索、分析,在教師的點撥下,與同學相互合作、交流、討論,并對自己的設想進行論證,從而達到“悟”出新知的目的。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縣鴨溪鎮(zhèn)中學 56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