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福+李漪
摘 要:北冰洋冰層的加速融化,引發(fā)了世界對北極航線相關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尤其是北極航線全線貫通之后,將會對當今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本文分析了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內涵和現狀,隨后討論了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要素,并以此為基礎,分析了北極航線通航后對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影響和我國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北極航線;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K901.4 文獻標識碼:A
縱觀歷史,重要的航線、運河開通,如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的開通,都會對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演變起到重要影響。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冰洋冰層正加速消融,北極航線的各類問題逐漸受到重視。北極航線作為未來的重要航線,必定對未來的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北極航線問題包含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是跨學科、綜合性、模糊性、動態(tài)性的復雜問題,涉及地理學、經濟學、政治學、交通運輸工程學等眾多學科。陸俊元以地緣政治格局概念為基礎,提出了地緣政治格局的基本分析方法,進而分析了冷戰(zhàn)后北極地區(qū)的地緣政治格局,認為其受到資源、經濟、航運、環(huán)境、戰(zhàn)略、安全等領域多種因素影響,呈現多層次、多元化的復合式結構[1];今參分析了中國受到的北極航線機遇和挑戰(zhàn),認為中國高緯度港口有機會發(fā)展成新航運中心,但也面臨著國際競爭[2];李振福指出中國在北極航線問題上機遇與威脅并存,進而提出了中國應對北極航線問題的國家戰(zhàn)略以及航運企業(yè)策略[3],結合SWOT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討論了中國在北極航線問題上的戰(zhàn)略地位,認為應當采取“爭取戰(zhàn)略”,找準恰當的介入時機,積極參與制定北極航線問題協調機制[4];張俠等計算了中國經由北極航線的遠洋航線航程和成本,認為應充分考慮北極航線對中國國際貿易和沿海經濟發(fā)展的影響,采取前瞻性戰(zhàn)略舉措,合理開發(fā)利用北極航線資源[5];白春江等介紹了北極航線的現狀及其通航可行性,認為北極航線對中國航運事業(yè)發(fā)展意義重大,應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國家間科考交流合作,構建完整框架體系以保障北極航線安全通行[6];李樹軍等從海圖投影、制圖資料、專題符號、海圖分幅等4個方面研究了編制北極地區(qū)航海圖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7];何劍鋒等總結了近年來國際上的北極航線科學考察情況,分析科考行為背后的各國北極策略,并提出中國北極科考的相關建議[8]。本文試圖對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做出定義,并對北極航線通航前后的世界航運網絡格局進行分析,為我國的北極戰(zhàn)略部署提供參考。
1 世界航運網絡格局概述
1.1 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內涵
世界航運港口和航線形成了復雜的航運網絡。如果將世界各個港口抽象為節(jié)點,將各條航線抽象為連接這些節(jié)點的連線,那么世界航運網絡可以抽象成為一個由節(jié)點和連線組成的復雜網絡。而世界各個港口或航線實際上的地位重要性不同,如某些航線因連接貿易活動頻繁的地區(qū),常年承載大量海上運輸任務,被視為重要航線并得到重點開發(fā),某些港口因靠近經濟貿易興旺地區(qū),匯聚大量重要航線而逐漸成為重要港口,并吸引更多船舶靠泊。這些港口或航線之間往往存在著某種合作或競爭的關系,如重要港口往往能吸引和匯集周邊小港的貨流而成為樞紐港,地理位置相近的樞紐港之間則往往存在競爭關系。這些港口或航線之間關系的分布逐漸影響著世界航運活動,形成了世界航運網絡的某種相對穩(wěn)定的態(tài)勢,即通過動態(tài)的系統(tǒng)聚合過程,將其中一致性較高的要素歸結成一類,而將一致性較低的要素排除在此類之外,形成世界航運網絡中以某些港口或航線為熱點和核心,其他港口或航線圍繞四周并聚合成群的格局。
因此,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可以定義為,視港口為節(jié)點,航線為連線,在一定歷史時期內,通過船舶航行、港口經營、航線開辟和維護等一系列世界航運活動的相互作用演化,各節(jié)點和連線之間發(fā)生相互合作或爭奪行為所逐漸形成的以某些港口或航線為核心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分布。其核心內容是重要港口或重要航線之間的力量對比關系和影響其他港口或航線的情況。
1.2 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現狀
世界航運經過長時間發(fā)展,現已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世界航運網絡格局。首先,世界航運網絡格局中存在少數主要航線,包括遠東—北美西岸,遠東—加勒比海及北美東岸,遠東—南美西岸,遠東—澳新,遠東—地中海及西北歐,東亞—東南亞,東亞—非洲及南美東岸,澳新—北美東西岸,澳新—南美西岸,北美東西岸—南美西岸等海上運輸量較大的航線[9]。這些航線的概況如表1所示。
其次,世界航運網絡格局中存在少數主要港口。全世界范圍內海港數量眾多,國際貿易業(yè)務繁忙,但各個港口的實際重要性并不相同,只有少數吞吐量極大的港口是主要港口,承擔著絕大部分世界海運運輸量,是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主要節(jié)點。根據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于2013年3月發(fā)布的《全球港口發(fā)展報告(2012)》[10],2011年及2012年全球貨物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為上海、寧波—舟山、新加坡、廣州、天津、鹿特丹、青島、大連、唐山、釜山(表2),這些港口可被視為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主要節(jié)點。
再次,世界航運網絡格局與航運技術的發(fā)展水平有關。一方面,船舶大型化發(fā)展趨勢仍在延續(xù)。出于規(guī)模經濟的考慮,新建造的船舶多是大型船舶,較長的航線上正在服役的小型船舶也逐漸被大型船舶替代。許多大型船舶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必須繞道非洲好望角,因此,途徑好望角的航線即使航程較長,仍然是世界航運網絡中的主要航線之一。另一方面,集裝箱運輸技術發(fā)展加快,港口裝卸技術改進,裝卸效率不斷提高。船舶與港口的銜接更加協調高效,海上運輸向快速化發(fā)展的趨勢明顯,船舶和貨物的周轉速度加快,航運市場更加活躍。因此,作為海上運輸量的主要承擔者,世界主要航線和主要港口的核心聚集作用體現得更為突出。
最后,在區(qū)域凝聚力的作用下,世界航運網絡格局顯現出了“多核心,小集群”型結構的分布狀態(tài),即以上海港、鹿特丹港、新加坡港、釜山港等為核心,其他港口分散四周形成邊緣模糊的集群。綜合考慮主要航線和主要港口的分布情況,海上貨運量較大的航線途徑區(qū)域和吞吐量較大的港口影響區(qū)域存在交集部分,這些地區(qū)是世界航運活動的熱點地區(qū),往往具有較強的經濟和貿易能力,容易發(fā)揮集群作用,形成世界航運網絡格局中的核心區(qū)域,而其他港口區(qū)域則成為較為邊緣的區(qū)域。如荷蘭的鹿特丹港,處于歐洲—北美、遠東—地中海及西北歐航線上,是連接歐洲與其他各大洲貿易運輸的重要港口,素有“歐洲門戶”之稱,并且正處于英國、德國和法國三大工業(yè)發(fā)達國家的中心位置,同時也是歐亞大陸橋的終點,產業(yè)配套能力突出、信息網絡發(fā)達、物流綜合服務能力極強,因此歐洲大陸的生產原料、國際貿易貨物首選從此進出口、中轉和物流集散,形成以其為核心,安特衛(wèi)普、海牙、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等港口匯聚周邊成為小集群的地區(qū)實力分布態(tài)勢,從而形成相應的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綜上所述,現階段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如圖1所示。
2 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要素
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主要要素包括航線、港口、航運技術和區(qū)域凝聚力等。首先,航線是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基礎要素之一,是網絡中的線,按航程的遠近可以分為跨越大洋的遠洋航線、連接本國與鄰國港口的近洋航線以及連接本國港口的沿海航線。世界范圍內的航線數量繁多,線路復雜,而世界航運網絡格局中更關注的是遠洋航線,其運輸量巨大,溝通國際經貿活動的能力更強,是形成和影響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主要力量。
其次,港口也是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基礎要素之一,是網絡中的節(jié)點,作為水陸交通運輸的交匯點、信息交流集散的平臺以及國際物流服務的交接點,起著運輸中心、服務中心、物流中心的作用。世界航運網絡格局中更關注的是國際港口,其連接遠洋航線,吞吐量巨大,經濟實力雄厚,綜合影響力深遠,是國際航運活動的主要平臺和站點。
再次,航運技術是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重要要素。航運技術涵蓋了船舶設計、建造、維修技術、船員駕駛技術和航運通道建設技術等,貫穿融合于世界航運網絡中,影響著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最終狀況。例如大型船舶的建造技術日益成熟,超大型船舶改道繞行進而改變某些港口或航線的重要性,進而影響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最終形成。
最后,區(qū)域凝聚力是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關鍵要素。區(qū)域凝聚力的實質表現是各個港口或各條航線之間的綜合能力對比,包括經濟能力、貿易能力、產業(yè)配套能力、科技能力、物流服務能力等,是決定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從非平衡的散亂分布狀態(tài)向平衡的群聚穩(wěn)定狀態(tài)發(fā)展演變的內在驅動力。
3 北極航線對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影響
3.1 北極航線的開發(fā)預期
北極航線是指北冰洋上連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航線,狹義上分為西北航線和東北航線兩部分:前者為繞過加拿大北部的航線,后者為繞過西伯利亞北部的航線。這兩條航線更接近球面上兩點之間的最短連線(大圓航線),是連接太平洋北部與大西洋北部的最短航線[11]。
由于北冰洋氣候寒冷,冬季氣溫為-20℃至-40℃,夏季氣溫不超過-6℃,2/3左右洋面常年被厚達3米的冰層覆蓋[12],北極航線的自然環(huán)境較為惡劣,在長期低溫和大量浮冰的影響下,北極航線通航期存在限制,只能在夏季一段時間內部分通航,通航線路常常不確定,隨區(qū)域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北極航線周邊存在大量油氣及礦產資源,據北極理事會的《北極監(jiān)測和評估計劃》(AMAP,2007)報告表明,北極地區(qū)石油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10%,待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約占世界總量的25%[13],其資源和戰(zhàn)略利益引起了日益激烈的主權之爭,加之目前對北極航行技術研究時間較短,現有航行經驗較少,對實際通航存在很大影響和限制,致使北極航線一直無法全線通航。2009年德國布魯格航運公司的“友愛”號和“遠見”號成功穿越東北航線,實現了東北航線的全線商業(yè)通航。
目前,全球氣候正逐漸變暖,2010年科考數據顯示,北極變暖速度遠快于預期,極可能在2013年至2030年出現夏季無冰[14],北極航線全線通航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隨之而來的便是北極航線問題的日益升溫——北極航線臨近國家試圖將北極航線劃入本國領海,各世界大國亦躍躍欲試,希望及早掌握北極航線的交通和自然資源。北極航線逐漸成為國際爭端與沖突的新焦點,成為國際戰(zhàn)略高地,其重要戰(zhàn)略意義在于,北極航線周邊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處于連接幾大洲的軍事要地,更重要的是一旦全線開通,能大大縮短遠洋海運航程,并對經由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的海上航線形成挑戰(zhàn),從而影響世界航運格局。
3.2 北極航線通航后的世界航運網絡格局
北極航線通航后,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各個要素將在北極航線的影響下逐漸發(fā)生變化,世界航運網絡格局也將隨之變化。
首先,主要航線數量增加,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影響范圍擴大。北極航線的地理位置優(yōu)越,是連接歐、亞、美三大洲的便捷通道。這條新加入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航線可以連接上海、釜山、鹿特丹、紐約等原世界航運網絡格局中的主要節(jié)點,靠近世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一旦全線通航必將承擔較大的運輸量,成為新一代海上交通大動脈。而且其航程較短,便于加快運輸速度,縮短周轉周期,促進北部航運活動發(fā)展。由此將逐漸吸引貨流中心向北極航線周邊移動,吸引遠東—歐洲航線以及遠東到北美航線上的貨物改由北極航線運輸,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分散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的貨運量和戰(zhàn)略地位,削弱其重要性,使航線網絡分布格局更向北部地區(qū)集中。
其次,主要港口地位變化,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局部密度增加。北極航線強化了主要港口之間的連接,使其聯系更為緊密,尤其是上海、鹿特丹等核心港口,運輸循環(huán)加快,核心作用進一步凸顯。在幾大核心港口之間的競爭也將會更加激烈,為了防止集群周邊的港口或地區(qū)被其他核心港口控制,各個核心港口都將更注意聚集周邊小港,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形成多個港口團體,彼此競爭和對抗。另外,北部港口將受到更多關注,催生北極航線沿線的新港口。貨流逐漸向北部匯集后,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將進一步配套和完善,港口向專業(yè)化、效率化、規(guī)?;l(fā)展,連同城市經濟產業(yè)集群以及配套物流服務,綜合為一體,具有形成北極航運中心的條件及趨勢。
再次,北極航線相關的航運技術發(fā)展創(chuàng)新,促進新的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形成。北極航線的開通將刺激冰區(qū)航行技術的創(chuàng)新,重點在于設計和建造結構穩(wěn)固、成本較低、運輸量大、安全性高的破冰船和其他極地冰區(qū)航行船舶,培養(yǎng)船員熟練操作冰區(qū)航行船舶的能力和經驗。促進海圖技術革新和標準制定,根據實地勘察,及時更新動態(tài)海圖系統(tǒng);促進冰區(qū)導航雷達系統(tǒng)研發(fā),精確定位船舶和監(jiān)控航行;促進北極氣象監(jiān)測和預報向自動檢測、準確預報發(fā)展。當冰區(qū)航行技術發(fā)展到一定層次,又將反作用于北極航線,促進北極航線的商業(yè)通航,促進世界航運網絡格局演變。
最后,區(qū)域凝聚力發(fā)生改變,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核心和集群狀態(tài)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北極航線將影響周邊環(huán)北極國家的各項權益,引起地緣政治格局變化。北極地區(qū)綜合實力增強,環(huán)北極國家或近北極國家可能形成新的集群,北極航線可能成為世界航運網絡格局中新的核心區(qū)域,并拉攏其他集群中的邊緣港口,如鹿特丹港周圍的阿姆斯特丹港、布魯塞爾港等,吸引其他航線上的貨流,如遠東—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和歐洲航線。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在北極航線的影響下,各種力量重新分化和組合,正如世界的多極化發(fā)展趨勢,航運世界也在朝向全局多極化、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整體上形成以上海、鹿特丹、新加坡等港口為核心的多個集群,局部上形成集群內物流、服務、信息的綜合網絡化發(fā)展趨勢。世界航運網絡格局中各個集群的內部合作趨于深入,如去除其他政治因素影響,亞太國家將會因為北極航線利益而密切合作,形成亞太地區(qū)發(fā)展的新契機,效仿歐盟經濟共同體,以亞太地區(qū)共同繁榮的經濟圈為目標,區(qū)域內大國之間建立互信關系,增進共同利益,分擔共同風險,使得區(qū)域內各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相協調,推動政治關系改善和社會協調發(fā)展;各個集群之間趨于良性競爭,如歐盟經濟共同體勢力將趨于東擴,通過北極航線這一通道建立與亞太市場之間更為緊密的聯系,進而刺激亞太地區(qū)經濟圈發(fā)展并與之競爭。
因此,北極航線通航后,對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影響主要是,主要航線數量增加,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影響范圍擴大;主要港口地位變化,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局部密度增加;北極航線相關的航運技術發(fā)展創(chuàng)新,促進新的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形成;區(qū)域凝聚力發(fā)生變化,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核心和集群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世界航運網絡格局變化后如圖2所示。
4 北極航線通航后我國的應對策略
隨著北冰洋冰層的加速消融,北極航線的全線通航指日可待,世界航運網絡格局面臨著重大變革。而我國處于北極航線延長線上,北極航線對我國影響巨大。綜合考慮我國面臨的環(huán)境和掌握的條件,我國應針對北極航線問題選擇“積極爭取,充分參與”的戰(zhàn)略,具體如下:
(1)積極打造北極航運中心
北極航線全線貫通后,將成為新的海上運輸便捷通道,逐漸吸引東亞、北美和西歐的貿易運輸貨流。而我國正處于東亞貿易的核心位置,對世界經貿的影響力也在逐步增強,極具打造北極航運中心的優(yōu)勢。我國應加緊對北極航運中心的戰(zhàn)略研究,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國際航運中心總體布局。
首先,根據對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和核心港口的分析,上海已經在世界航運網絡格局中占有重要比重,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因此,在北極航線全線開通后,上海將成為建設北極國際航運中心的首選,可從航運業(yè)、航運服務業(yè)和物流業(yè)等產業(yè)角度出發(fā),建立以港航運輸業(yè)務為主,結合全球性貨運代理、船舶代理、報關服務、船舶保險、船舶融資、船舶注冊、船級檢驗、船舶買賣、航運咨詢等航運服務業(yè)務,以及港口倉儲物流、港口保稅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物流服務業(yè)務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化航運中心。其次,大連也是世界航運網絡格局中的重要節(jié)點,并且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北極,可考慮將其建設成為北方區(qū)域性航運中心,一是要加大國家航運政策優(yōu)惠力度,如降低航運企業(yè)及外資企業(yè)稅收、提供船舶融資和保險優(yōu)惠、對航運企業(yè)給予適當運營補貼、鼓勵多式聯運服務發(fā)展等;二是要提高航運和貿易自由度,可適當降低船舶登記條件、降低船舶收費標準、航運企業(yè)不受投資比例限制、簡化進出口報關手續(xù)、鼓勵保稅物流等;三是要繼續(xù)完善航運基礎設施,如改善出海航道環(huán)境、提高閘口通過能力、建設自動化碼頭集疏運系統(tǒng)、建設特殊貨種專業(yè)化裝卸碼頭、配備物聯網技術設備等;四是要建立統(tǒng)一的航運信息平臺,通過船舶進出港信息平臺、報關信息平臺、貨物流動信息平臺以及港口內集疏運信息平臺的統(tǒng)籌結合,完善航運信息的交匯流程,實現信息及時共享,提高航運業(yè)務操作效率。
(2)切實支持貿易、航運、物流等企業(yè)發(fā)展
北極航線的通航引出了亞太地區(qū)發(fā)展的新契機,也將使得我國受到更多關注,為我國貿易、航運、物流等領域的產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機遇。我國應注意在北極航線開通的大環(huán)境下,為企業(yè)提供進入國際競爭市場的條件。首先,應積極出臺相關對外貿易政策,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指導方針,開展務實多樣的國際貿易合作,鼓勵外商投資或中外合資,發(fā)展加工貿易和轉口貿易,放寬海關對進出口的限制和企業(yè)進入市場的限制,提高貿易自由度,形成自由競爭的貿易市場。其次,應積極聯合北極相關組織,加大力度進行北極科學考察,取得更多北極研究的第一手數據,在此基礎上利用衛(wèi)星技術和自動監(jiān)測技術,對北極氣象、海冰狀況進行及時監(jiān)測和準確預報;及早制定北極海圖標準,并在實地勘測的基礎上,完善北極海圖系統(tǒng),實現精確定位和導航;組織研發(fā)極地抗冰船舶,并創(chuàng)新產業(yè),適時發(fā)展破冰船或抗冰船舶的建造、維修和零配件制造產業(yè),開拓冰區(qū)船舶建造、買賣和租賃市場。最后,應積極發(fā)展保稅物流,促進保稅倉儲、出口加工、出口拼箱、物流分撥、國際中轉、多式聯運等業(yè)務發(fā)展,有效整合物流資源,優(yōu)化物流供應鏈,降低物流成本,鼓勵物流企業(yè)發(fā)展,形成北極物流分撥中心。
(3)適當調整沿海產業(yè)布局
北極航線的開通將縮短東亞、北美和西歐的海上運輸距離,促進國際分工結構調整,同時我國與國際市場聯系亦更為緊密,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和沿海地區(qū)產業(yè)分工受到影響。我國應適時調整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適當調整沿海產業(yè)分工布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因地制宜,統(tǒng)籌開發(fā)沿海港口資源,協調發(fā)展沿海產業(yè)集群,培育定位準確、分工合理、重點突出、運營高效的沿海產業(yè)布局。例如,北部沿海地區(qū)以遠洋運輸和物流服務為發(fā)展重點,進一步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特色港口建設和專業(yè)化碼頭建設,發(fā)展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企業(yè),發(fā)展網絡化物流信息平臺,提高貨物清關速度,提高貨物準時送達率,發(fā)展專業(yè)化、低碳化、聯盟化物流產業(yè)集群;而南部沿海地區(qū)以加工貿易為發(fā)展重點,積極研發(fā)專業(yè)技術,提高技術水平,爭取突破技術壁壘,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貿易產品的附加價值,并利用國家優(yōu)惠政策,如優(yōu)先通關、保稅加工、出口退稅等降低加工成本,增加貿易量。
5 結論
北極航線一旦全線開通,必將對世界航運格局影響重大。本文從世界航運網絡格局在北極航線全線通航條件下的演變角度出發(fā),分析了北極航線對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影響并指出:北極航線將會促進主要航線、主要港口、航運技術和區(qū)域凝聚力變化,使得世界航運網絡格局的核心區(qū)域和集群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從而促進世界航運網絡格局演變。北極航線全線貫通后,我國作為北極航線延長線上的國家,也將受到影響,應早作準備,從積極打造北極航運中心,切實支持貿易、航運、物流等企業(yè)發(fā)展,適當調整沿海產業(yè)布局等策略出發(fā),爭取獲得更大的北極航線相關權益。
參考文獻:
[1] 陸俊元.當今北極地緣政治格局特征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0,19(1):1-5.
[2] 今參.關于北極航道的開發(fā)前景[J].港口經濟,2011(11):21.
[3] 李振福.中國的北極航線機會和威脅分析[J].水運工程,2009(8):7-15.
[4] 李振福.北極航線的中國戰(zhàn)略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9(10:1-7.
[5] 張俠,屠景芳,郭培清,等.北極航線的海運經濟潛力評估及其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意義[J].中國軟科學,2009(2):86-93.
[6] 白春江,李志華,楊佐昌.北極航線探討[J].航海技術,2009(5):7-9.
[7] 李樹軍,張哲,李惠雯,等.編制北極地區(qū)航海圖有關問題的探討[J].海洋測繪,2012,32(1):58-60.
[8] 何劍鋒,吳榮榮,張芳,等.北極航道相關海域科學考察研究進展[J].極地研究,2012,24(2):187-196.
[9] 王彥,呂靖.世界航運經濟與市場[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2.
[10]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全球港口發(fā)展報告[R].2013.
[11] 李振福.中國北極航線戰(zhàn)略的SWOT動態(tài)分析[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09,30(4):40-45.
[12] 中國小學教學百科全書·地理卷[M].沈陽:沈陽出版社,1993:381-382.
[13] 北極資源豐富,從“科考時代”步入“紛爭時代”[OL].http://hi.baidu.com/zborvlwevibjvyq/item/a2ceca1c647
457cd39cb3047.
[14] 北極變暖速度快于預期[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2/07/content_12947485.htm.
The Impact of the Arctic Route on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LI Zhen-fu, LI Yi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116026, China)
Abstract: The accelerated melting of Arctic sea ice is increasing the worldwide concern and thinking about Arctic route issues, especially the impact of the Arctic route on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after the Arctic route completely opens. This research analyzed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then discussed the factors of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and on this basis,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after the Arctic route open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China.
Key words: the arctic route; world shipping network; impact analysis
[5] 張俠,屠景芳,郭培清,等.北極航線的海運經濟潛力評估及其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意義[J].中國軟科學,2009(2):86-93.
[6] 白春江,李志華,楊佐昌.北極航線探討[J].航海技術,2009(5):7-9.
[7] 李樹軍,張哲,李惠雯,等.編制北極地區(qū)航海圖有關問題的探討[J].海洋測繪,2012,32(1):58-60.
[8] 何劍鋒,吳榮榮,張芳,等.北極航道相關海域科學考察研究進展[J].極地研究,2012,24(2):187-196.
[9] 王彥,呂靖.世界航運經濟與市場[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2.
[10]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全球港口發(fā)展報告[R].2013.
[11] 李振福.中國北極航線戰(zhàn)略的SWOT動態(tài)分析[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09,30(4):40-45.
[12] 中國小學教學百科全書·地理卷[M].沈陽:沈陽出版社,1993:381-382.
[13] 北極資源豐富,從“科考時代”步入“紛爭時代”[OL].http://hi.baidu.com/zborvlwevibjvyq/item/a2ceca1c647
457cd39cb3047.
[14] 北極變暖速度快于預期[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2/07/content_12947485.htm.
The Impact of the Arctic Route on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LI Zhen-fu, LI Yi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116026, China)
Abstract: The accelerated melting of Arctic sea ice is increasing the worldwide concern and thinking about Arctic route issues, especially the impact of the Arctic route on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after the Arctic route completely opens. This research analyzed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then discussed the factors of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and on this basis,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after the Arctic route open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China.
Key words: the arctic route; world shipping network; impact analysis
[5] 張俠,屠景芳,郭培清,等.北極航線的海運經濟潛力評估及其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意義[J].中國軟科學,2009(2):86-93.
[6] 白春江,李志華,楊佐昌.北極航線探討[J].航海技術,2009(5):7-9.
[7] 李樹軍,張哲,李惠雯,等.編制北極地區(qū)航海圖有關問題的探討[J].海洋測繪,2012,32(1):58-60.
[8] 何劍鋒,吳榮榮,張芳,等.北極航道相關海域科學考察研究進展[J].極地研究,2012,24(2):187-196.
[9] 王彥,呂靖.世界航運經濟與市場[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2.
[10]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全球港口發(fā)展報告[R].2013.
[11] 李振福.中國北極航線戰(zhàn)略的SWOT動態(tài)分析[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09,30(4):40-45.
[12] 中國小學教學百科全書·地理卷[M].沈陽:沈陽出版社,1993:381-382.
[13] 北極資源豐富,從“科考時代”步入“紛爭時代”[OL].http://hi.baidu.com/zborvlwevibjvyq/item/a2ceca1c647
457cd39cb3047.
[14] 北極變暖速度快于預期[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2/07/content_12947485.htm.
The Impact of the Arctic Route on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LI Zhen-fu, LI Yi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116026, China)
Abstract: The accelerated melting of Arctic sea ice is increasing the worldwide concern and thinking about Arctic route issues, especially the impact of the Arctic route on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after the Arctic route completely opens. This research analyzed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then discussed the factors of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and on this basis,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e global shipping network after the Arctic route open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China.
Key words: the arctic route; world shipping network; impact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