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奧古斯丁的理論困境及其原因

      2014-03-19 09:26:02劉永亮
      關鍵詞:恩典奧古斯丁原罪

      劉永亮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浙江杭州 310028)

      論奧古斯丁的理論困境及其原因

      劉永亮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浙江杭州 310028)

      奧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中存在許多理論矛盾和困境:在原罪問題上,奧古斯丁把原罪產(chǎn)生的原因歸結為人的驕傲,這一理論與他強調人類的“社會性”相矛盾;在恩典觀上,奧古斯丁的“神恩獨作”的觀點導致在救贖問題上的預定論,造成理論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在自由意志問題上,奧古斯丁前后期的自由意志理論不一致,在維護上帝的至善性和絕對權威之間陷入困境。造成這些理論矛盾和困境的原因是奧古斯丁僵化地堅持上帝的“完善性”,而這又是由他的堅持信仰先于理解的態(tài)度所造成的。

      上帝;奧古斯丁;絕對權威;原罪;恩典;自由意志

      奧古斯丁是古代基督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神學體系,是古代基督教思想理論發(fā)展的高峰。神人關系是他思考的重點,奧古斯丁堅持上帝的“絕對權威”,強調人的軟弱、卑微和順從,他對這一觀點的堅持甚至到了僵化的程度,這使他在眾多神學問題上陷入困境。本文將從奧古斯丁的原罪理論、恩典觀與預定論、自由意志論三個方面深入探討奧古斯丁神學思想所面臨的理論困境,并剖析其產(chǎn)生的本質原因。

      一、奧氏原罪理論的困境

      《圣經(jīng)·創(chuàng)世記》中講了上帝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的過程,在創(chuàng)世的第六天,“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痹谏系鄣膭?chuàng)造物中,人是最高貴的;然而,最高貴的人面對上帝也要保持絕對謙卑與順從。上帝把創(chuàng)造的“初人”安置在伊甸園里,告訴他們可以隨便吃園子里樹上的果子,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不能吃,吃的日子他(初人)必定死。這個忠告可以看作是上帝給人的一條誡命,“初人”正是違背了這條誡命,才招致必死的命運。奧古斯丁根據(jù)《圣經(jīng)》的這個故事,詳細闡發(fā)了基督教的“原罪”理論。

      “初人”的墮落犯罪始于偷吃禁果。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詳細探究了“初人”偷吃禁果的原因。他認為:墮落的天使(撒旦)嫉妒“初人”這種未墮落的狀態(tài),因此,他選擇蛇作為他的口舌和工具去引誘“初人”犯罪。撒旦把女人選擇為引誘的目標,因為相比于男人,女人更弱一些,更容易受騙。在奧古斯丁看來,被騙的是夏娃,亞當并沒有被騙,因此使徒才說:“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提摩太前書》2:14)。亞當沒有被騙,這一點對于奧古斯丁的原罪理論很重要。為了說明亞當沒有被蛇誘騙,奧古斯丁列舉了亞倫和所羅門的例子來加以類比,他說:“這種事也發(fā)生在亞倫身上,當時的百姓要筑偶像,亞倫雖不同意,但禁不住他們的勸說,或者說迫于壓力,他屈服了。還有,說所羅門自己認為應當拜偶像是可信的,倒不如說是他的嬪妃迫使他獻祭?!盵1]605奧古斯丁認為亞當?shù)那闆r也是這樣。亞當并非被騙,他知道吃禁果會違反上帝的律法,但是出于對妻子的愛,他選擇了犯罪:“亞當不希望與他唯一的伴侶分離,哪怕要付出分享她的罪的代價。”[1]605亞當沒有受到引誘,也沒有被騙,因此,他自始至終都知道吃禁果是犯罪,明知故犯,因此,亞當?shù)淖锉扰说淖锔?。可是對夏娃的愛就是亞當犯罪的最終原因嗎?奧古斯丁認為不是,亞當犯罪的最終原因是人的驕傲。

      雖然奧古斯丁不像斯多亞派那樣對人的情感持否定的態(tài)度,他認為人的許多情感是可以被用來做好事的,但是驕傲除外。奧古斯丁認為:人類的原罪正是源于人的驕傲。對于“驕傲”,奧古斯丁解釋說:“除了是一種想要得到有悖常情的提升的欲望,驕傲又能是什么呢?這種有悖常情的提升確實會導致放棄心靈安身的基礎,使心靈變?yōu)椴⒗^續(xù)成為它自己的基礎。當一個人對自己感到喜悅時,驕傲就發(fā)生了;他本應對不變之善感到喜悅,而不應對自己感到喜悅,而在這種時候他就偏離了不變之善?!盵1]607這種“對自己感到喜悅”表現(xiàn)在夏娃身上就是聽信蛇的話,以為吃了禁果就能如上帝一般;表現(xiàn)在亞當身上則是一種自以為是:亞當知道吃禁果是犯罪,但是由于對妻子的愛,他愿意鋌而走險。他揣度上帝的意圖,認為出于愛妻子而犯罪是情有可原,不會遭受太大的懲罰。然而,違反上帝的誡命的行為發(fā)生之后,任何想象的公義都不能為之辯護[1]609。在奧古斯丁看來,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相較于上帝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微不足道的,人出于自身情感考慮而違背上帝的誡命的行為是一種驕傲,而在上帝面前驕傲則是犯罪。奧古斯丁把原罪產(chǎn)生的原因歸到人類的妄自尊大和驕傲上。但是,從他的理論我們可以看出,人的“驕傲”下面的誘因卻是人與人之間的愛,正是亞當對夏娃的愛才是亞當“驕傲”的原因。因此,根據(jù)奧古斯丁的理論,人犯罪的終極原因應該是人類之間的愛。

      亞當犯罪是由于他不愿意與自己的妻子分離,這體現(xiàn)了人類之間的親情和社會性。奧古斯丁認為:上帝在創(chuàng)造人時,并沒有像創(chuàng)造其它動物那樣,一開始就創(chuàng)造出若干個個體,而是只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體,以后的所有人都是從這個人而出,這是為了保證人類的統(tǒng)一:“上帝只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這肯定不是因為他可以獨居,不需要任何社團,而是以此來表明人類社會的統(tǒng)一,并以此表明會把和諧更有效地推薦給人。人聯(lián)系在一起不僅靠本性的相同,而且也靠家庭的親情。”[1]529在奧古斯丁看來,社會性是人的一個根本特點,而這種社會性的表現(xiàn),就是人與人彼此之間的愛。正是出于這種愛,亞當才在明知犯罪的情況下與夏娃一道偷吃禁果,共同犯罪。人類的社會性,使亞當不得不吃下必然帶來巨大懲罰的禁果[2]。奧古斯丁一方面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性和婚姻看作是神圣的事件,認為上帝在創(chuàng)造人時就考慮到了人的統(tǒng)一性;另一方面,在解釋原罪時,又把亞當避免人類分離而吃禁果看作十惡不赦的大罪,以致受到上帝的絕罰,這里明顯存在一種不和諧的張力。

      二、奧氏恩典觀與預定論的困境

      在基督教思想中,與原罪理論緊密相關的是恩典理論。基督教認為:陷入原罪之中的人類需要得到上帝的恩典才能獲得救贖。奧古斯丁堅持一種徹底的恩典觀,主張“神恩獨作”。這種恩典觀把人類的自身努力排除在外,認為個人獲得救贖僅是上帝白白賜予恩典的緣故。這樣的恩典觀必然導致在何人能夠得救問題上的預定論,而預定論的救贖觀則嚴重削弱了基督教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道德教化作用。

      由于始祖的墮落,人類生而有罪,這個罪世代延續(xù),無人能夠擺脫。然而,仁慈的上帝不希望看到人類在罪里沉淪下去,他要救贖世人。但是,現(xiàn)實中并非所有人都能獲得上帝的救贖,得救的只是一部分人。在解釋為何只有一部分人得救的問題時,奧古斯丁詳述了他的恩典觀和預定論。奧古斯丁認為:人能否得救在于他是否信仰上帝,只有信仰上帝者才能得救。既然信仰上帝能夠被救贖,為什么有的人信而有的人又不信呢?對此,奧古斯丁回答說,這在于上帝的恩典:“人的信仰本身也不是人的工作,而是上帝的禮物?!盵3]128被上帝揀選獲得恩典的人會信仰上帝,從而能夠得救,否則便不被救贖。這里存在一個問題:被上帝揀選的標準是什么呢?是根據(jù)人行為的好惡嗎?奧古斯丁成熟時期的恩典觀認為:恩典是上帝白白給予的,與人的主觀努力和行為結果無關:“恩典并非是獲得的,恩典是被給予的。上帝之恩典獨自便給人帶來一切,是人的救贖的唯一基礎。”[4]人的救贖只與上帝的恩典有關,而誰能夠獲得恩典,則是上帝提前預定的,與人的后天努力無關。這在奧古斯丁的《致辛普里安》里有很好的體現(xiàn),在回答上帝何以在雅各和以掃這對孿生兄弟出生以前便愛雅各而恨以掃時,奧古斯丁否定了這是因為上帝預知到雅各會信上帝,會做好事而揀選他。他說:“使徒不想要我們以為,是由于上帝的預知,小的才得到揀選,來讓大的服侍他。他想要表示的是,不是因為行為,對此他還加以強調:‘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若是他愿意,他本可以說,上帝已經(jīng)知道哪個會做什么事了。我們仍得追問,那揀選是如何做出的。它不是根據(jù)行為,因為他們尚未出生,尚無行為。但也不是根據(jù)信仰,因為他們亦尚無信仰?!盵5]上帝不根據(jù)人的行為來決定是否賜予人恩典,人能否被揀選全在于上帝自身,而上帝揀選的理由是隱秘的,是我們這些凡俗的造物所不可窺探的,正如國內學者所評價的:“奧古斯丁追問的結果,是不可知論:上帝的旨意是絕對正義但又隱秘的,是人的理性不能夠知道的。”[3]129-130人能否獲得救贖,在于是否被上帝揀選,而上帝揀選誰,這是他提前預定的,與個人努力無關。在救贖中個人完全是被動的,宿命籠罩著人類的一生。

      本文認為奧古斯丁的強力命定論,實際上使人的道德努力與自身得救無關,使人在救贖問題上陷入絕望與恐慌,這在實際信仰層面打擊了人的信心,不利于人類道德的維護與提高。因此,“奧古斯丁對于救恩的激進神恩獨作說在西方教會中從來沒有完全被接納。東方教會則否認這種看法。”[6]292奧古斯丁本意要用恩典來表明上帝的仁慈,結果卻適得其反,給普通信徒造成上帝難以取悅、獨斷專橫的印象。這樣的一個上帝,使人增加了敬畏,卻減少了愛意??梢哉f,奧古斯丁的恩典觀存在理論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

      三、奧氏自由意志論的困境

      為解決基督教神學中的難題——“惡”的起源問題,奧古斯丁提出了著名的自由意志理論。理論界普遍認為,奧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論存在一個轉折,可以分為前期和后期兩部分。前期的自由意志理論充分肯定了人的選擇自由,這時的自由是“全面的”,而在后期,自由意志則受到了限制,是一種受限的自由。

      奧古斯丁在《論自由意志》中,對自由意志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闡發(fā)。但整本書都圍繞著一個問題,即自由意志是人作惡的原因嗎?關于“惡”的起源,當時流行的摩尼教主張有一個惡的永恒實體存在,這種觀點顯然不符合基督教的一元論世界觀,因此,奧古斯丁要駁斥摩尼教惡之永恒實體說。他認為,惡的產(chǎn)生不是由一個實體性的惡而導致的,惡只是善的缺乏,人類的罪惡是人的自由意志選擇的結果。之所以把人的罪惡的原因歸咎于人的自由意志,是因為若非如此,基督教的一元論就要使上帝為人的罪惡負責,這明顯與上帝的本性相沖突。奧古斯丁把罪惡出現(xiàn)的原因推給人的自由意志,然而,畢竟人的自由意志也是上帝賜予的,若繼續(xù)追究責任,上帝仍難辭其咎。這又引起了上帝給人自由意志的正當性問題。奧古斯丁認為:上帝給人自由意志是為了讓人正當?shù)厣睿屓藫撈鹭熑危骸叭瞬豢赡軣o自由意志而正當?shù)厣?,這是上帝賜予它的充分理由。如果它之賜予既是為了叫人正當生活,又是叫人犯罪,這懲罰就是不公義的了。如果沒有自由意志,上帝的懲惡揚善,就不會存在,人之行事的結果也就無所謂罪惡或善事了,那么懲罰也就會是不義的。”[7]責任的前提是自由,只有出自自己意愿的選擇,才會有相關責任要求。奧古斯丁為使上帝脫離與罪惡的關系,把自由選擇的權利賦給了人類,既然人的選擇是自由的,那么人就應該為選擇惡行負責。在這里,奧古斯丁肯定了人的自由,也賦予了人極大的主觀能動性,人有選擇善行或惡行的充分權利。

      奧古斯丁的這種自由意志理論,被后來的佩拉糾派①佩拉糾派是活躍于四、五世紀的一個基督教派別, 以佩拉糾為代表. 這一派否定原罪理論, 認為人只要愿意,可以不依靠上帝的恩典而過無罪的生活. 參見: 奧爾森. 自基督教神學思想史[M]. 吳瑞成, 徐成德, 譯.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282-284.用來反對他的恩典觀。佩拉糾抓住奧古斯丁在《論自由意志》中高揚人的自由意志的傾向,認為人通過自己的自由意志可以進行自我完善,甚至不需要上帝的恩典,只通過人自身的道德努力也可以獲得救贖。這樣就削弱了恩典的作用,上帝的恩典變得可有可無,嚴重威脅到上帝的至高主權。面對佩拉糾派的挑戰(zhàn),奧古斯丁重新闡釋他的自由意志理論,以此來反駁異端思想?!霸S多評論奧古斯丁的人——甚至早在第4世紀——就聲稱,奧古斯丁是自相矛盾的,他在反對摩尼教徒們時堅持自由意志,而在反對佩拉糾時卻否定自由意志?!盵8]至于奧古斯丁最后是否否定了自由意志,對此學者們有爭論②一派以哈納克、盧夫斯(Loofs)和威廉斯(N.P.Williams)為代表. 主張奧古斯丁用預定論(決定論)否定了人的自由意志, 這一派得到大多數(shù)學者贊同. 另一派以波達利(Portalie)為代表, 認為奧古斯丁并沒有否定人的自由意志. 天主教女學者克拉克(Clark)和哲學家阿姆斯特朗(Armstrong)也支持這種觀點. 參見: 周偉馳. 奧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 261.。但是,奧古斯丁后來對自由意志的闡釋,卻不同于他在《論自由意志》里的表達,明顯對人的自由意志做了限制。

      面對佩拉糾派的挑戰(zhàn),奧古斯丁不再像從前那樣強調人的意志有充分的自由去選擇善或者惡。他認為:當人類的始祖墮落后,人類已經(jīng)不會去選擇善了,除非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真理的道路被遮蔽了,僅僅依靠著自由選擇,除了犯罪之外什么也得不到;當正確行動和真實目標清晰地顯現(xiàn)時,除非人為之激動并去愛它,否則仍然不會有行動,不會有獻身,不會有善的生活。我們愛它是因為上帝的愛照在我們心中;這不是來自我們自己的那個自由選擇,而是來自那個圣靈,那賜給我們的圣靈。”③轉引自: 謝文郁. 自由與生存: 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由觀追蹤[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71.墮落后的人類只有選擇惡的自由,而得到上帝恩典的人,則只有選擇善的自由。這種自由看起來很奇怪,甚至也很難說得上是自由。但是,奧古斯丁否認他取消了人的自由意志,他認為:意志自由的根據(jù)在于人的自愿,只要人做出決斷是自愿的就是自由的,“奧古斯丁拒絕佩拉糾派對于意志的自由選擇的定義,而肯定人類意志只有在它自愿地做它所做的事的意義上才可說是自由的。在罪人那里,意志自由地犯罪,在義人那里,意志自由地做善事。意志的自由意味著人們做他們自愿做的事。”[9]奧古斯丁認為:始祖墮落后,人的本性敗壞了,他們只愿意選擇惡,而得到上帝恩典的人則會摒棄惡,自愿地選擇善,因此,沒有獲得恩典的人有“惡的自由”,而獲得恩典的人有“善的自由”。奧古斯丁認為:無論選擇惡的還是選擇善的,都是出自他們的自愿行為,因而是自由的。這種辯護看似有道理,但是這種自愿背后的決定因素仍可以歸因到上帝身上,說到底,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奧古斯丁前后期的自由意志理論存在明顯差異。前期的自由意志理論能為上帝開脫“罪責”,但卻賦予人過多的能動性,威脅到上帝的至高主權;后期的自由意志理論保護了上帝的主權,但實際上卻使為上帝開脫“罪責”的工作失效。在處理人的自由意志問題上,奧古斯丁陷入維護上帝主權還是上帝的至善性的兩難困境。

      四、奧氏諸多神學理論陷入困境的原因探析

      上述奧古斯丁理論的困境,究其最終原因,是奧古斯堅持絕對完善的上帝觀造成的。在原罪問題上,奧古斯丁把原罪的原因歸結為人的驕傲,強調違背上帝的意志會遭致絕罰,以此突出上帝的絕對權威。同樣,奧古斯丁為維護上帝的至善性和絕對主權,強調恩典是上帝白白賜予的,從而導致在救贖問題上的預定論,造成了理論與現(xiàn)實的矛盾。在自由意志問題上則體現(xiàn)出奧古斯丁既想維護上帝的絕對權威,又想維護上帝的至善性,最終卻陷入矛盾之中的困境。一個“至高、至善、全能”的上帝觀念是基督教神學家共同堅持的原則,但是在面對具體的神學問題時,不同神學家卻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奧古斯丁的做法是將這一原則貫徹到底。

      在基督教思想史上,與其他神學家相比,奧古斯丁更加強調上帝的“絕對性”:“(奧古斯丁)強調上帝至高無上的絕對主權,人類靈魂的絕對軟弱無助,以及人類對于上帝恩典的絕對依賴性?!盵10]153當然,在奧古斯丁以前的基督教思想家們也強調上帝的主權,也強調人類的得救對于上帝恩典的依賴性,但是,他們并沒有發(fā)展出像奧古斯丁這么徹底的“神恩獨作”的恩典觀。“在奧古斯丁之前的基督教神學,對于神與世界的關系,往往都有一種假定,就是‘神人合作說’的觀念,相信神的運作與人的運作以某種方式互相合作,因而產(chǎn)生了歷史與救恩。當然,正統(tǒng)基督徒一直都相信,神的大能與恩典是至高無上的;但是,在奧古斯之前的所有神學家?guī)缀醵颊J為,神允許人類具有作某些重大決定的自由?!盵6]269奧古斯丁剝奪了人的這種自由,把所有權利都歸給上帝。他對上帝至高主權的過度強調,給他的理論體系帶來了許多問題,使得他的思想有許多矛盾和不一致之處,減少了其理論的說服力和自洽性。但是,在奧古斯丁看來,維護上帝的至高主權是首要的,他的整個理論要服從這個目的?!氨M管奧古斯丁絞盡腦汁,想要保護人類的自由與上帝的良善,但是上帝顯然是超越一切的,是宇宙萬物崇高無比的尊榮主宰,因此,無論付出任何代價也不能犧牲上帝的絕對大能。這是奧古斯丁思想的綱領,這一綱領使大多數(shù)與奧古斯丁有關的教義得以形成?!盵10]13正是處處維護上帝的絕對權威的做法,使奧古斯丁的許多神學理論陷入了困境。

      表面上看,奧古斯丁的理論困境是他所堅持的“絕對完善的”上帝觀造成的,但若繼續(xù)探究,我們可以看到,奧古斯丁之所以堅持這樣一種上帝觀,與他對待信仰與理性的態(tài)度有關?;浇淌且粋€理性化的宗教,“與當今世界其他各大宗教相比,神秘與理性的高度融合是基督教的一個重要特征”[11]?;浇淘诎l(fā)展的過程中,把希臘理性哲學納入到自身之中,但在對待理性與信仰的態(tài)度上,基督教父們卻有所不同。奧古斯丁堅持的是“信仰先于理解”的做法,他堅信《圣經(jīng)》上先知的這句話:“你們除非相信,否則不得理解”。奧古斯丁把上帝的至高全能看作是《圣經(jīng)》啟示給我們的真理,這是他理論的前提,在這個前提下他才用理性來闡釋基督教的神學思想,當理性與信仰發(fā)生矛盾時,奧古斯丁會讓理性服從信仰。所以,當威脅到上帝的“完善性”時,奧古斯丁會犧牲理性原則,回歸到神秘主義中去。

      奧古斯丁神學理論的困境,是基督教神學思想中信仰與理性的內在張力的外部反應,這種張力從基督教神學誕生伊始就存在,隨著基督教神學家思考的深入,這種矛盾會不斷凸顯,奧古斯丁所陷入的理論困境就是這種內在矛盾不斷發(fā)展所導致的結果。

      [1] 奧古斯丁. 上帝之城[M]. 王曉朝, 譯.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 吳飛. “對樹的罪”和“對女人的罪”: 奧古斯丁原罪觀念中的兩個概念[J]. 云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0, (6): 28-39.

      [3] 周偉馳. 奧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

      [4] 漢斯·昆. 基督教大思想家[M]. 包利民, 譯.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 77.

      [5]. Burleigh J H S. Augustine: Earlier Writing [M].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79: 389-390.

      [6] 奧爾森. 基督教神學思想史[M]. 吳瑞成, 徐成德, 譯.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7] 奧古斯丁. 論自由意志: 奧古斯丁對話錄兩篇[M]. 成官泯, 譯. 上海: 世紀出版集團, 2010: 100.

      [8] 胡斯都·L. 岡察雷斯. 基督教思想史[M]. 陳澤民, 孫漢書, 司徒桐, 等, 譯. 南京: 金陵協(xié)和神學院, 2002: 386.

      [9] Creswell D R. St. Augustine’s Dilemma [M].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1997: 138.

      [10] Scott T K. Augustine: His Thought in Context [M]. Mahwah: N J: Paulist,1995.

      [11] 王曉朝. 教父學研究: 文化視野下的教父哲學[M].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3: 1.

      On Augustine’s Theoretical Dilemmas and the Reasons

      LIU Yong-l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 310028)

      In Augustine’s Christian thought, there are many theoretical contradictions and dilemmas: about the theory of original sin, Augustine attributed it to human’s pride, and this conflicted with “human’s sociality” stressed by him; about the grace of God, Augustine’s Monergist theory caused a predestination on the issue of atonement, thus resulting in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reality; about the free will, Augustine’s former theory of free will was inconsistent with the latter, and consequently he was in trouble when he wanted to maintain God’s supreme good and absolute authority. And the reason for these contradictions and dilemmas is that Augustine rigidly stressed the perfection of God, because he adhered to the idea that belief precedes understanding in Christian thought.

      God; Augustine; Absolute Authority; Original Sin; the Grace of God; Free Will

      B920

      A

      1674-3555(2014)01-0099-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4.01.016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編輯:朱青海)

      2012-12-12

      劉永亮(1987-),男,山東沂水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早期基督教哲學,教父思想

      猜你喜歡
      恩典奧古斯丁原罪
      漫畫
      讀書(2020年7期)2020-07-09 03:46:11
      靠近
      都市(2020年12期)2020-01-15 03:26:05
      在弘忍真身下
      滇池(2018年1期)2018-01-17 20:56:47
      論奧古斯丁的“根本惡”觀念
      淺析奧古斯丁的原罪論
      阿奎那關于原罪的實在論解析
      哲學評論(2017年2期)2017-04-18 01:15:20
      罪與罰
      《年輕的布朗先生》:對信仰的批判與堅持
      奧古斯丁和尼布爾的人性論比較
      哲學評論(2016年2期)2016-03-01 03:43:22
      原罪
      小說月刊(2015年6期)2015-04-23 08:48:57
      兰溪市| 白银市| 上思县| 股票| 南涧| 马关县| 邛崃市| 新安县| 荃湾区| 海城市| 册亨县| 府谷县| 奎屯市| 汾西县| 错那县| 堆龙德庆县| 湘阴县| 朝阳县| 呼玛县| 滦平县| 三明市| 林州市| 梨树县| 富阳市| 太原市| 法库县| 金昌市| 巨鹿县| 郸城县| 区。| 灵宝市| 永登县| 临西县| 乐业县| 建阳市| 休宁县| 绥滨县| 河池市| 凌云县| 迁西县|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