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朝對南詔的“和親政策”

      2014-03-21 16:47:06楊剛
      大理大學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和親南詔王朝

      楊剛

      (大理學院政法與經管學院,云南大理 671003)

      唐朝對南詔的“和親政策”

      楊剛

      (大理學院政法與經管學院,云南大理 671003)

      “和親”政策是古代中央王朝對少數民族及民族地區(qū)實施羈縻的重要內容。唐朝建立后在處理復雜的特定民族關系時廣泛運用“和親”的安邊政策,但對地處南方的南詔政權僅“和過一次親”而且最終以失敗告終。分析和親政策失敗的原因,并對和親政策予以評價,以豐富學界對唐朝與南詔關系的相關研究。

      唐朝;南詔;羈縻政策;和親政策

      唐朝對南詔政權的和親是在雙方都面臨政治和統(tǒng)治危機的情形下的一種順勢之策,它也是復雜南唐關系中的另一種詮釋。唐朝后期(公元821年至公元907年)政局混亂,宦官掌握政權,朝官與宦官相爭、朝官朋黨相爭,藩鎮(zhèn)割據,農民起義不斷,尤其是公元881年,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攻入長安,唐僖宗逃入成都,為安危計〔1〕。從南詔方面看,據相關史籍記載,南詔境內發(fā)生奴隸制經濟危機,白蠻封建主與烏蠻奴隸主之間矛盾不斷激化,以國王為首的奴隸主在政治和經濟上越來越陷入孤立。公元877年,隆舜繼世隆為南詔王后,政局更加動蕩,隆舜“頹廢而酖于酒色,在十瞼地區(qū)無法施展,索性跑到東都鄯闡(今昆明)”〔2〕。而在南唐復雜的時戰(zhàn)時和關系中,長期斷斷續(xù)續(xù)的戰(zhàn)爭,加深了雙方的危機。面臨危機,唐朝只能以非常理的方式與南詔和親以獲取邊境安定;南詔則希望通過和親與唐朝結盟,尋找靠山以鞏固奴隸主的統(tǒng)治,化解危機。

      一、唐朝對南詔實施的“和親”政策及其失敗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和親政策”得到了較大發(fā)展,已由漢代的權宜之計發(fā)展成為一種處理復雜的四周民族關系時廣泛運用的安邊政策。據史籍記載唐王朝對四周的突厥和親6次、吐谷渾和親3次、吐蕃和親2次、奚和親3次、契丹和親4次、寧遠國和親1次、回紇和親8次、南詔和親1次,共28次〔3〕。

      對南詔與唐朝間通婚問題,據載其實早在皮羅閣任南詔王的時侯,公元746年派其孫鳳伽異入唐,鳳伽異深得唐玄宗賞識,封其為鴻臚少卿的同時也曾將一宗室女許配他為妻。對這次通婚,一方面從性質上它是賜婚而非和親,另一方面由于鳳伽異早于其父閣羅鳳去世沒能繼承王位,而只是追封為“悼惠王”,而和親通常是對在位的少數民族勢力(政權)的首領進行的。所以唐朝與南詔政權間這次通婚與和親政策下的聯姻不同。直到南詔王世隆在位期間,才把唐朝與南詔政權間通婚問題提升到和親政策層面上。為緩和南唐緊張關系,南詔王世隆曾于乾符四年(公元877年)派段漢寶到邕州向節(jié)度使辛儻“驃信上表款附”請修好和親,遭唐拒絕〔4〕。南詔王世隆早逝未能看到南唐之間和親的那天。世隆死后隆舜于鄯闡繼任南詔王,隆舜(蒙法)繼位后秉承其父世隆遺志力圖緩和與唐王朝間關系,于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再次遣使至唐求和親。唐王朝在朝宦之爭、朋黨之患和農民起義面前,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唐朝宰相盧攜等人討論南詔求和親事時奏稱“自咸通以來,蠻兩陷安南、邕管,一入黔中,四犯西川,天下疲憊,逾十五年。租賦大半不入京師,三使、內庫由茲空竭,戰(zhàn)士死于瘴癘,百姓為盜賊,致中原榛杞,皆蠻故”〔5〕(如果排除唐王朝把王朝衰落的全部責任歸結到南詔身上的不合理成分的話,則可以看出當時南唐關系對唐王朝的影響)。出于統(tǒng)治危機和安邊的考慮,對南詔政權采取了非常理的政策。公元881年,唐僖宗“乃以宗室女為安化長公主許婚”,指定婚使為嫁公主做準備。南詔方面非常重視和親事宜,公元883年,南詔王隆舜派出宰相趙隆眉、布燮楊奇肱等人到成都迎親。而對和親政策的結果,據史書記載“唐背信棄義,毒死趙隆眉等三人”〔6〕,和親失?。ㄒ灿袑W者用“不知所終”來表述南唐和親的結果)。

      二、唐朝對南詔和親政策失敗的原因

      公元881年的和親是唐朝對南詔政權(或者說南方少數民族)的唯一一次和親,同時它也是一次非正常的和親,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詮釋了它的失敗。唐朝對南詔和親政策失敗的原因,史書只是以“唐背信棄義”來描述,對此,學界無人對此作過全面的研究,僅是在論及南詔與唐朝的關系時有所提及。為此,筆者在參閱相關史籍和借鑒學界同仁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力圖對南唐和親失敗的原因進行更加詳細的分析。唐朝對南詔的這次和親是唐王朝(也是秦漢以來,封建中央王朝)在處理復雜民族關系中采取和親政策的非常理的例外,它的失敗受到古代民族及民族國家觀念、王朝政治情形、和親政策運用慣例、古代避諱制度等因素的深刻影響。

      第一,古代民族及民族國家觀念是唐朝對南詔和親失敗的決定性因素。自夏商周到清,歷代中央王朝視自己高貴其他民族低下的不平等的民族觀念和“大一統(tǒng)”民族觀念決定了唐王朝認為南詔政權及其民族比自己低下。秦漢以來,歷代中央王朝一直在南詔政權統(tǒng)轄地區(qū)建置和經營,是“王土”“王臣”范疇,對南詔政權的和親會改變這種關系,把南詔政權及其轄區(qū)從唐王朝的統(tǒng)治及版圖上割離出去,這是唐朝不愿也不會答應的事情。

      第二,王朝政治情形是唐朝對南詔和親政策失敗的關鍵性因素。如果說準許與南詔進行和親是唐在朝宦之爭、朋黨之患和農民起義面前唐僖宗逃到成都的無奈的權宜之計的話。那么,南詔自身的衰落和危機使其無法再發(fā)動對唐朝的戰(zhàn)爭和公元884年黃巢農民起義的失敗及唐僖宗已回到長安,就使南唐和親失敗或不知所終成為必然。

      第三,和親政策運用慣例是導致唐朝對南詔的和親失敗的重要因素。和親政策是古代羈縻政策的重要內容。筆者恩師徐興祥教授在其論著中提到:古代中央王朝的羈縻政策根據方式、力度和目的的不同分為政策策略型羈縻和政權體制型羈縻兩類。政策策略型羈縻政策運用于尚未納入王朝版圖范圍的民族及地區(qū),而政權體制型羈縻則運用于已經納入王朝版圖但還不能對其進行直接統(tǒng)治的民族地區(qū)〔7〕。和親政策在羈縻政策中的具體應用僅針對政策策略型羈縻政策,即通過和親政策與少數民族建立兄弟或舅甥關系并以此對其進行羈縻。從南詔政權的情況看,秦漢以來,中央王朝就一直在此建置經營。所以,對南詔政權的羈縻屬于政權體制型羈縻的范疇,南詔政權與唐朝之間是宗藩關系。換句話說,對南詔采取和親政策違背了和親政策應用的慣例,和親會把南唐間從宗藩關系改為兄弟或舅甥關系,這是唐朝不愿意接受的結果,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注定了南唐和親要失敗。

      第四,古代避諱制度是唐朝與南詔和親的影響要素。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象,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對皇帝或尊長是不能直呼或直書其名的,否則就有因犯諱而坐牢甚至丟腦袋的危險。避諱常見的方法是用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別的字來代替要避諱的字。避諱主要有國諱(帝王)、諱長官、避圣賢和避長輩四種。南詔則實行父子連名制,南詔王世隆犯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諱,而隆舜也犯了唐玄宗李隆基,而且這犯了避諱制度中最高的國諱。這與世隆繼位南詔王時得不到唐朝的冊封并惡意稱其“酋龍”“坦綽”“驃信”一樣,若非情非得已唐朝不可能與南詔和親,而隨著黃巢起義失敗,唐王朝的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減輕后,唐朝所謂的“背信棄義”也就屬于“情理之中”。

      如上所述,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正常情況下,唐朝是不會也不可能對南詔政權采用和親政策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唐朝對南詔政權和親政策的失敗。

      三、對唐朝與南詔和親政策的評價

      和親政策是古代中央王朝對少數民族及民族地區(qū)實施羈縻政策的重要內容。正如羈縻政策被歷代中央王朝長期奉行不輟一樣,中央王朝在處理特定的民族關系時也經常采用和親政策。中國古代和親政策雖然遭到不少批判,但其客觀上維護了邊疆安定、鞏固政治統(tǒng)一,促進民族間交流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對建立和鞏固封建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也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就唐朝對南詔采取的和親政策來講,這是唐王朝對南方少數民族進行的唯一一次和親,也是中國古代中央王朝在處理民族關系采用和親政策的一個“非正常和親”。它是復雜南唐關系在特定情況的一個表現,形勢的變化注定了它的失敗。

      就包括唐朝對南詔采取的這次和親在內的古代和親政策,我們不是要否認或回避“和親”把國家安危建立在女性對婚姻自由犧牲基礎上以達到政治目的做法是錯誤的,而是希望對中國古代的“和親”政策給予一個更加全面合理的評價。換句話說,如果排除各民族之間婚姻的政治目的和壓迫性的問題,那么主張和支持各民族之間的自由通婚,無論對于民族地區(qū)人口結構的優(yōu)化,提高人口質量,還是加強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促進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甚至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fā)展戰(zhàn)略,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現實意義較強的問題。

      〔1〕牛秋實.唐朝后期與南詔的關系考察〔J〕.學術探索,2004(6):94-97.

      〔2〕尤中.云南民族史〔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214.

      〔3〕龔蔭.中國歷代民族政策概要〔M〕.昆明:民族出版社,2008:302-304.

      〔4〕林旅芝.南詔大理國史:上冊〔M〕.大同:大同印務公司,1981:285.

      〔5〕方鐵.南詔與唐朝的關系及其表述語〔M〕∕∕耿昇.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研究.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7:87-94.

      〔6〕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二:南蠻列傳:南詔〔M〕.北京:中華書局,1975:6292-6293.

      〔7〕徐興祥.中國古代民族思想與羈縻政策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12-13.

      (責任編輯 楊斯斐)

      Marriage-for-Peace Policy of Tang Dynasty to Nanzhao Kingdom

      YANG Gang
      (College of Politics,Law,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ali,Yunnan 671003,China)

      In ancient China,central dynasty governed minority and ethnic areas through“Jimi“Policy,which included the“Marriage-for-Peace“Policy.Tang Dynasty frequently applied the“Marriage-for-Peace“Policy to handle with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with ethnic groups.But Tang took such a policy once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with Nanzhao Kingdom and failed eventuall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ailure of the policy and evaluates the policy as such so as to enrich relevant research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ngDynasty and Nanzhao Kingdom.

      Tang Dynasty;Nanzhao Kingdom;Jimi Policy;Marriage-for-Peace Policy

      K242.3

      A

      1672-2345(2014)03-009-03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3.003

      2013-12-26

      楊剛,講師,主要從事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和親南詔王朝
      正確看待輸和贏
      唐代和親綜合考證
      炎黃地理(2024年4期)2024-05-30 14:55:17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的南詔大理佛精品》插圖
      養(yǎng)心殿,帶你走進大清王朝的興衰沉浮
      金橋(2018年10期)2018-10-09 07:27:44
      兵不厭詐:和親公主是間諜
      試析十六國北朝和親的特點
      長江叢刊(2017年18期)2017-12-05 13:49:47
      唐代涉蕃詩中的和親聯姻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2
      山,南詔國的“龍輿”山
      大眾考古(2015年11期)2015-06-26 08:45:40
      新舊唐書關于南詔記載淺析
      《南詔德化碑》史料價值散議
      西南學林(2013年1期)2013-11-22 07:19:28
      阳谷县| 英超| 扬中市| 夹江县| 广汉市| 扬中市| 随州市| 伊春市| 枝江市| 武陟县| 江山市| 同心县| 利津县| 大田县| 米易县| 土默特左旗| 渭源县| 巢湖市| 雷山县| 临沧市| 友谊县| 尉犁县| 竹山县| 禄劝| 通山县| 富锦市| 崇礼县| 阜康市| 林周县| 江华| 五大连池市| 老河口市| 屏山县| 宕昌县| 和政县| 柘荣县| 抚宁县| 万安县| 临高县| 赣州市| 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