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明李農生羅來華
·經驗交流·
鹽酸多塞平乳膏聯(lián)合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治療慢性濕疹療效觀察
陶武明1李農生1羅來華2
慢性濕疹是皮膚科常見病,本所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應用鹽酸多塞平乳膏和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治療慢性濕疹取得滿意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92例患者均為慢性濕疹患者,1來自本所皮膚科。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齡20~69歲,平均43.7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3年。對照組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齡18~57歲,平均39.2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2.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癥狀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皮損均局限,面積硬幣至成人手掌不等。排除標準:①對鹽酸多塞平乳膏、復方多粘菌素B乳膏過敏者;②1月內系統(tǒng)或局部使用免疫抑制劑者;③皮損廣泛且合并嚴重內臟疾病者;④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45例,交替使用鹽酸多塞平乳膏和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2次/d,每種藥物使用間隔時間超過2 h。對照組47例,單獨使用鹽酸多塞平乳膏,2次/d。兩組均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1次/d。兩組均連續(xù)用藥2周后進行療效判定,并記錄不良反應。
1.3 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指標包括自覺癥狀(瘙癢)和皮損情況(皮損面積、紅斑、丘疹、滲出、糜爛、浸潤、肥厚等),每次就診檢查并記錄癥狀、體癥,各體癥按照4級平分法進行:0為無,1為輕度,2為中度,3為重度。以積分值減少的百分數(shù)作為療效指數(shù)來判定療效。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 100%。痊愈為療效指數(shù)≥95%,顯效為60%≤療效指數(shù)<95%;好轉為20%≤療效指數(shù)<60%;無效為療效指數(shù)<20%。有效率=(痊愈+顯效)例數(shù)/全部病例數(shù)× 100%。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療效分析 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49,P<0.01),見表1。
2.2 安全性及耐受性 治療組與對照組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所有患者耐受性較好,順利完成全程治療。
慢性濕疹由內外多種因素引起,除有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外,還與皮損處的微生物感染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濕疹患者皮損部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出率明顯增高,說明金黃色葡萄球菌與慢性濕疹的關系密切,早期聯(lián)合抗菌藥物可提高療效。2,3鹽酸多塞平乳膏是非糖皮質激素外用藥,具有阻斷H1和H2受體的作用,同時也是膽堿能受體和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其阻斷H1受體效價比苯海拉明強775倍,比安太樂強56倍,比塞庚啶強11倍。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為復合制劑,硫酸多粘菌素B為多肽類抗生素,通過干擾細胞膜通透性與核糖體功能而導致細菌死亡,對銅綠假單細菌、大腸桿菌、嗜血桿菌等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硫酸新霉素為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阻礙細菌核糖體30S亞基相聯(lián)結的蛋白質合成,引起其遺傳密碼錯誤而導致細菌死亡,抗菌譜較廣。桿菌肽為多肽類抗生素,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粘肽的合成而導致細菌死亡。主要對G+尤其對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各種鏈球菌抗菌活性強,對G-球菌和某些放線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們通過交替使用鹽酸多塞平乳膏和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治療慢性濕疹,獲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通過臨床對比觀察,認為交替使用鹽酸多塞平乳膏和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治療慢性濕疹,療程短、療效好,無明顯不良反應。
1吳紹熙.皮膚性病診斷治療指南.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2.106.
2畢志剛,田美化,林麟,等.濕疹與特應性皮炎皮損處細菌學研究.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10):595-697.
3弓娟琴,林麟,郝飛,等.濕疹和特應性皮炎皮損處細菌完植情況及藥物聯(lián)合治療分析.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9): 515-518.
(收稿:2014-01-14)
1江西省上高縣皮膚病防治所,336400
2江西省皮膚病醫(yī)院,3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