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由偽科學的新盛行看科學劃界問題

      2014-03-22 08:21:01潘文華
      關鍵詞:偽科學劃界邏輯

      潘文華

      (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

      由偽科學的新盛行看科學劃界問題

      潘文華

      (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

      近年偽科學現象再次盛行,重新思考科學哲學中的科學劃界問題,對于增強公眾辨別科學與偽科學的能力,自覺抵制偽科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偽科學的流行既有科學、偽科學的因素,也受公眾和社會文化的影響??茖W劃界標準經歷了從一元到多元、從絕對標準到相對標準的演進過程,即從邏輯主義的一元標準到歷史主義的相對標準、從劃界標準的消解到多元標準的重建。運用科學劃界標準,有助于把握科學與偽科學特征,辨別科學與偽科學。

      科學劃界;劃界標準;科學;偽科學

      20世紀90年代氣功大師紛紛被拉下神壇,2013年偽科學現象隨“王林事件”回歸公眾視野。偽科學緣何難以徹底消除而再次盛行,完全可在科學哲學中的科學劃界問題上找到答案。然而這一問題或許過于抽象思辨,始終無法為公眾接受,內化為公眾的科學精神。為維護科學的尊嚴,增強公眾辨別科學與偽科學的能力,抵制偽科學,再思考科學哲學中的科學劃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世紀以來,西方學者對科學劃界標準問題的研究始于邏輯主義的絕對標準。在人們普遍贊同科學知識確實可靠的時代,德國哲學家摩里茲·石里克提出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劃界原則[1],強調科學的經驗證實方法,將非經驗證實和非邏輯語言的形而上學排除在科學之外,使之不具合法性。此時,本體論和價值哲學的地位受到質疑與挑戰(zhàn),哲學、藝術、宗教等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的價值亦被忽視。邏輯經驗主義不僅有拒斥形而上學的偏頗,同時此劃界標準也難以彌補許多科學陳述不能被完全證實的缺陷。為了克服這一困難,奧地利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提出科學劃界的證偽主義標準。隨著人們對科學可錯性的認識深化,科學劃界標準從庫恩的“范式”論科學歷史主義相對標準發(fā)展到費耶阿本德的消解標準,直至薩迦德和邦格重建了科學劃界的多元標準。國內學者李醒民認為,科學劃界雖然困難重重,但仍存在可能。王巍、艾志強等提出,劃界標準存在從絕對到多元、從清晰到模糊的發(fā)展趨向。李靜靜、吳彤在考查科學劃界標準發(fā)展演化基礎上,指出這些標準存在的問題,并引入科學知識社會學(SSK)和科學實踐哲學的新理論[2]。盡管學術界至今尚未統一科學劃界的標準,但科學是歷史的、動態(tài)的范疇,不能脫離人文社會因素的影響,因而既要反對“科學主義”,又要利用劃界標準自覺抵制偽科學。

      一、偽科學的流行

      追問偽科學何以流行,首先要厘清什么是偽科學。李醒民曾界定:“一種思想、學說、假定、知識、理論、方法、信仰、活動之類的集合,本來屬于非科學,但是它們的始作俑者和追隨者卻素樸地相信其是科學,或者假借科學的名義,刻意地將其偽裝成科學,虛偽地鼓吹其是科學,以致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和惡劣后果,這樣的集合就是偽科學?!盵3]它的本質是欺騙,打著科學的旗號,應用科學術語特別是盛行的新科學概念蒙蔽民眾,從而謀求某種不正當功利目的。

      (一)科學的“陽春白雪”

      毋庸置疑,科學是當前最成功的文化現象,其在現代社會中獲得了崇高的社會地位。然而,僅有少部分具有科學洞察能力的社會精英能夠躋身于科學活動之中,科學領域的專業(yè)活動成為精英的高級領地??茖W的“陽春白雪”地位使“更接地氣”的偽科學有更多可乘之機。與此同時,科學發(fā)展的日新月異給公眾造成一種不可知感,導致人們對科學茫然、不信任。尤其是近年由科學技術引起的環(huán)境污染、資源枯竭等負面效應逐漸顯現,人們開始反思和質疑科學對人類的作用。

      (二)偽科學的“下里巴人”

      偽科學利用人們尊重科學的心理,以似是而非的“科學”術語和更具活力的表現形態(tài),使其能在不同語境中生存。相對于科學的“陽春白雪”,偽科學的“下里巴人”角色定位使其克服科學的晦澀繁瑣,更加簡明誠懇,能更通俗地表達問題,使未受過教育的大眾更易接受。偽科學具有某種通俗性和大眾性的娛樂功能,能夠填補人的心靈空寂,饜足其探究者、熱衷者的情感需要和精神需求。

      (三)科學與偽科學的關聯性

      縱觀科學發(fā)展史,不難發(fā)現,科學與偽科學關聯密切,歷史上偽科學甚至曾對科學起過某種積極作用。如占星術之于天文學、煉金術之于化學,偽科學無意中為科學的發(fā)展提供了經驗資料和方法借鑒。在科學史上,科學與偽科學的屬性曾發(fā)生轉化——偽科學有可能轉化為科學。邦格在肯定科學、使用偽科學收集某些粗糙資料的同時,也肯定科學偶爾從偽科學中成長起來[4]??茖W劃界因此產生困難,不利于對科學與偽科學的辨別。

      (四)公眾的盲信

      偽科學現象的流行除科學與偽科學因素外,也離不開公眾對偽科學的盲信盲從。偽科學善于運用似是而非的“科學”術語,公眾在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下容易上當受騙。盡管公眾普遍相信科學的價值,但缺乏科學思想的方法,這是一種對科學的非理性崇拜,偽科學恰恰利用這一弱點誘使公眾盲信。部分公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偏低,當科學理論超出理解力時,寧愿相信通俗易懂的偽科學知識。最明顯、最常見的盲信是出于刺激、有趣而現出集體無意識的盲從,是從眾心態(tài)在行動上的體現。

      (五)社會文化環(huán)境因素

      中國封建社會遺留的濃厚迷信色彩,為偽科學提供了生存土壤。同時,現代通俗文化追逐新奇性,與偽科學不謀而合。偽科學的言辭富有刺激性和煽動性,迎合了現代文化的特點,更易被大眾接受。此外,科學共同體和整個社會忽視普通人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對偽科學熱衷者簡單排斥而非因勢利導,從而造成部分科學愛好者精神需求的“真空”,使得偽科學有機可乘。

      二、科學劃界的困難與意義

      科學劃界存在一定困難,主要原因包括:

      首先,科學自身的復雜性。科學史是一部不斷發(fā)展演變的歷史,古代科學與中世紀和近現代科學的內涵外延不盡相同,很難制定統一的科學劃界標準[5]。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有別于物理學和生物學,因此沃爾伯特提出“社會科學是否是科學”的問題,問題的回答與科學的內涵和外延密切相關[6],體現其復雜性。其次,科學劃界的社會性。科學劃界并不是純粹的哲學問題,而是一種與社會、政治和文化等因素交織的社會活動[7]。科學家的工作脫離不了社會影響,因而科學與社會互相作用,科學劃界活動是受社會各種因素影響的社會實踐活動。再次,科學劃界主體的主觀性。科學劃界是由人來執(zhí)行,其標準由科學哲學家等提出,因此,劃界標準也因各學派的理解不同各異,透出劃界主體的哲學立場和個人觀點。而劃界主體的哲學立場、個人偏好以及判斷水平和選擇,同樣影響科學的劃界標準。最后,科學邊界的模糊性??茖W與非科學、偽科學各自處于核心位置時,特征顯見,此時進行辨別比較清晰。然而,多數情況下,尤其是前沿或邊緣科學,往往很難與非科學、偽科學厘清。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于1905年提出后,一批科學家認為是哲學而非物理學理論[5],狹義相對論恰因其前沿科學性質而被排斥于科學范圍之外。科學與非科學、偽科學關系錯綜復雜,被視為偽科學的有可能轉化為科學,天文學與占星術、化學與煉金術、科學與自然哲學,皆為科學起源于非科學和偽科學的歷史見證。

      盡管科學劃界存在困難,但科學與非科學、科學與偽科學之間還是存在界線。進行科學劃界不僅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

      首先,科學劃界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茖W劃界必須回答“什么是科學”“什么是科學的本質特征”,幫助人們明晰科學與非科學、偽科學的界線標準,樹立正確科學觀,捍衛(wèi)科學的權威和尊嚴,維護科學理論的同質性和科學社會建制的一致性,抵制偽科學,促進科學健康發(fā)展。與此同時,也有利于客觀認識非科學的價值。非科學并不意味著錯誤,對人類同樣具有價值。其次,科學劃界具有鮮明的實踐意義。科學劃界的問題研究可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指導方向和原則,利于其自覺遵守科學準則,避免進入誤區(qū),自覺調整方向。無論是近年來國外“創(chuàng)世論”與“進化論”之爭,還是國內“水變油”事件,均凸顯了科學劃界問題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不明晰的科學劃界標準既為社會帶來了危害,科學界和社會也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在信息快速傳遞的現代社會,文化繁榮發(fā)展的同時,一些地方巫術迷信活動日益猖獗。人們對超自然現象及偽科學的盲從,不利科學的健康發(fā)展。因此,科學的劃界標準有利于提高公眾的科學意識和素養(yǎng),對抵制偽科學,消除偽科學的欺騙性和危害性具有現實意義。

      三、科學劃界標準的演進

      科學劃界標準經歷了從一元到多元、從絕對標準到相對標準的演進過程,即從邏輯主義的一元標準到歷史主義的相對標準、從劃界標準的消解到多元標準的重建。

      (一)邏輯主義的一元標準

      邏輯主義包括邏輯經驗主義和批判理性主義,奉行邏輯和理性傳統?!八麄兌汲姓J科學和非科學有明確的一元標準,都相信經驗絕對可靠,并認為科學與形而上學、偽科學之間是‘非此即彼’的關系?!盵8]對于科學劃界,邏輯經驗主義的一元標準是可證實性,批判理性主義的一元標準是可證偽性。

      以石里克為代表,邏輯經驗主義者提出將經驗主義的意義標準作為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標準,認為能用經驗事實加以證實的命題才是有意義的、科學的(即證實原則),強調科學的“邏輯性”或“經驗性”。任何科學理論,若不能接受經驗的檢驗,或不能為邏輯證實,即非科學。這一意義標準和證實原則,看上去似乎合理,但存在重大缺陷:證實原則的本質屬于歸納邏輯,從單稱陳述的經驗事實到普遍陳述形式的科學理論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系,結論為真,前提未必真,因此對科學命題的經驗證實在邏輯上缺少充分保障。據此,后期邏輯經驗主義放寬了對科學劃界的經驗標準,強調科學的“可檢驗性”或“可驗證性”。

      基于邏輯經驗主義全稱陳述與單稱陳述之間邏輯不對稱性的缺陷,波普爾對邏輯經驗主義進行了批判。他反對邏輯經驗主義奉行的證實原則,提出科學與非科學劃界的可證偽性原則。主張一個理論或命題只有具備被證偽的可能,才是科學的理論或命題;反之,就是非科學。他認為,科學理論或命題具有普遍性,而經驗總是個別的,因而科學不可能被經驗證實,只能被證偽,科學經驗的理論體系必須可能被經驗駁倒?!耙环N理論愈是精確,愈易于遭到反駁,可確證性必將隨著可檢驗性的提高而提高?!盵9]波普爾將“可證偽性”作為科學和非科學的劃界標準,雖然相對于邏輯經驗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進,但仍存在自身難以克服的困境——因其無法在客觀上做到查遍宇宙來證明某一命題的錯誤。

      (二)科學歷史主義的相對標準

      以庫恩為代表的科學歷史主義學派認為,與科學本性相聯系的不僅是科學理論和經驗事實,還包含社會和心理因素,強調科學活動必然受到主體心理和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科學與非科學之間并不存在絕對分明的劃界標準。庫恩認為,科學與非科學劃界的區(qū)分在于是否在“范式”指導下解決難題。范式本身包含社會、心理、價值等因素,隨著范式的更替,科學的標準也隨之改變,因而科學與非科學之間的界限是相對的??茖W革命是“范式”轉換的結果,原有的界限被打破,不同科學范式之間具有“不可通約性”,沒有合理比較的共同基礎。

      拉卡托斯是科學歷史主義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對波普爾的劃界標準,認為“科學家的臉皮很厚,他們不會只因為事實與理論相矛盾就放棄理論,他們通常發(fā)明某種假設來挽救,或者忽略問題”,并指出“同證偽主義相反,任何實驗、實驗報告、觀察陳述或業(yè)經充分確認的低層證偽假設,都不能單獨導致證偽”[10]??茖W檢驗具有韌性,因此拉卡托斯提出,科學研究綱領作為科學劃界的單元,能不斷預見新事實的理論是科學的、進步的綱領,反之即是非科學的、退化的綱領。拉卡托斯的科學劃界標準具有歷史性和相對性特征。

      (三)劃界標準的消解

      從邏輯實證主義到科學歷史主義,科學劃界從絕對標準發(fā)展到相對標準。而費耶阿本德認為“科學研究怎么都行”,這種無所謂科學劃界標準更加體現了科學劃界標準的弱化。費耶阿本德認為根本不存在客觀的科學劃界標準,否認科學劃界的必要性,反對科學哲學家們對于劃界問題的糾纏。他從知識和道德方面對科學劃界進行了批判:首先,在知識上,科學的發(fā)展利用了非科學的成果,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其次,科學沙文主義對非科學的迫害和排擠是不道德的,因此,主張取消對科學與非科學進行劃界。他認為“科學與非科學的分離不僅是人為的,而且也不利于知識的進步”[11]??茖W劃界的消解論抹殺了科學與非科學間實際存在的差異,使科學歷史主義走向極端。反對科學沙文主義可以使科學更加寬容,消解科學劃界標準卻為偽科學的泛濫提供了空間。

      (四)科學實在論的多元標準

      科學劃界標準的消解不能解決偽科學問題,因此薩伽德和邦格力圖重建科學劃界標準——科學實在論的多元劃界標準。

      薩伽德將典型的科學特征和典型的偽科學特征作為判斷標準,凡更接近典型科學特征的即科學;凡更接近偽科學特征的即偽科學。典型的科學特征包括:使用關聯思維方式、追求經驗的確證與否證、采用高度一致而簡單的理論、科學理論隨時代發(fā)展而不斷進步。典型的偽科學特征包括:使用相似思維方式、忽視經驗因素、多采用非簡單理論和特設性假說、不關心競爭理論、教條保守、停滯不前[12]。邦格認為,判斷一個知識領域是否是科學,要考查它能否滿足12個條件知識領域[13]。

      四、科學與偽科學的辨別

      (一)科學的含義與特征

      辨別科學與偽科學,必須厘清科學的含義。貝爾納曾指出:“科學作為一個歷史性的范疇,本來就不能用定義來詮釋,……故而必須用一種闡明性的敘述來表達?!盵14]有鑒于此,本文從以下方面闡釋科學:第一,科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知識,是客觀規(guī)律的反映。第二,科學是一種探求真理的特殊認識活動??茖W知識的獲得離不開科學研究活動(如系統觀察、周密實驗等),可將科學看成一個發(fā)現、解釋、檢驗知識的過程或活動。第三,科學是一種社會建制。隨著科學活動規(guī)模的擴大,科學研究方式由個體自由探索走向集體分工合作和社會協作。17世紀中葉成立的英國皇家學會標志著科學社會建制化進程的開始,19世紀科學家作為特殊的社會角色正式進入職業(yè)化階段,科學活動逐漸形成特有的人群組織即科學共同體,并形成特有的活動和評價等制度體系??茖W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社會建制。

      在理解科學含義的基礎上,把握科學的本質特征,有利于辨別科學與偽科學:

      解釋性??茖W并非事實的簡單堆積,必須對事實進行解釋,不僅要陳述“是什么”,更要回答“為什么”。正是對解釋的追求造就了科學,體現了探究精神。

      精確性。意即科學必須提供具體明確的知識,其表述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必須精確、明晰、嚴格而系統。

      可檢驗性??茖W對事實的解釋,在可控的條件下必須接受嚴格檢驗。要求科學必須推導出可接受檢驗的論斷,并預言可能出現的新實驗事實,進而通過實驗的檢驗,確定其解釋內容的真?zhèn)???茖W的可檢驗性蘊含批判性,無論科學理論出自何種權威,結論、證據和方法都必須接受檢驗,接受批判性評價??蓹z驗性是科學與偽科學的重要區(qū)別。

      可錯性或可變性??茖W的精確性和可檢驗性特征使其具有可變性,其中包含可錯性??茖W表述的嚴格精確相對于含糊而不嚴格的概述,被驗證為錯的可能性變大。此外,科學本身是按照一定理論預期進行的一種探索未知的活動,探索結果可能與理論預期不一致,這就需要修改原有理論。允許科學出錯,正是科學不斷發(fā)展的原因之一。

      系統性??茖W活動是通過系統性研究以獲取知識并進行系統性闡述的過程,其有嚴格的邏輯體系??茖W知識體系要求在邏輯上自洽,經驗知識與理論知識具有一致性,力求全面系統地反映客觀事物,零散的知識堆積不能成為科學。

      主體際性。是指科學知識能在各認識主體間交流、討論、理解和檢驗??茖W具有客觀真理性,科學知識也是客觀、普遍的,因此能夠被不同認識主體重復和理解,接受不同認識主體的檢驗,并在他們之間討論、交流。主體際性是科學發(fā)現獲得社會承認的基本條件。

      (二)偽科學的特征

      不可驗證性。偽科學因缺乏重復性,其命題極力逃避檢測。“偽科學的假設和理論一般地在經驗上和理論上或者不能檢驗,或者受到拙劣的支持。這個特征事實上是一切偽科學的特點?!盵3]是否具有驗證性是科學與偽科學的根本區(qū)別。

      補充注釋性。偽科學靠注釋進行研究,通常需要堆積大量資料以彌補證據的匱乏。偽科學不能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檢驗和修正,也不能以充分證實的普遍理論為基礎,常采用無法駁斥的假設,運用虛假的相似得出論據,多用情景描述加以說明。因此,由于其論據上的匱乏、邏輯自洽的欠缺,偽科學慣常采用假設和注釋。

      模糊性。與科學的準確性特征相反,偽科學常用含糊、模棱兩可的表述。在概念上和邏輯數學上,偽科學往往脫離嚴格的邏輯思維,假設和理論不因遇到其他證據的變化而變化。這種教條、不接受批評的態(tài)度,違背科學對真理的探索精神。

      神秘性。科學的內容是客觀的,論證嚴密、遵守邏輯,而偽科學多借助神話或毫無根據的神秘事物獲得自洽性??茖W發(fā)現的手段和過程公開,而偽科學則盡可能隱秘。

      隔絕性。偽科學一般與所處的時代是隔絕的、格格不入的。正由于偽科學包含為時代所不容的錯誤思維,因此其不得不常常借助于古老、混亂的理論和假設。

      [1]摩里茲·石里克.普通認識論[M].李步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5.

      [2]李靜靜,吳彤.科學劃界標準新探[J].科學學研究,2007(3).

      [3]李醒民.偽科學或假科學面面觀[J].學術界,2008(6).

      [4]M.Bunge.Philosophy of Science:From Problem to Theory[M].New Brunswick,N J,London:Transation Publishers,1998.

      [5]李醒民.劃界問題或科學劃界[J].社會科學,2010(3).

      [6]Lewis Wolpert.The Unnatural Nature of Science[M].London, Boston:Faber and Faber,1992.

      [7]邵夏.哲學家書齋之外的科學劃界——從“麥克里恩案”看科學劃界的社會政治含義[J].求索,2007(12).

      [8]艾志強.科學劃界:從清晰到模糊[J].山東社會科學,2006(12).

      [9]卡爾·波普爾.猜想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M].傅季重,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10]拉卡托斯.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M].蘭征,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

      [11]費耶阿本德.反對方法[M].周昌忠,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2.

      [12]Thagard P.Computational Philosophy of Science[M].Cambridge: MI T Press,1988.

      [13]馬利奧·邦格.什么是偽科學?[J].哲學研究,1987(4).

      [14]貝爾納.歷史上的科學[M].伍況甫,等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

      N02

      A

      1672-3805(2014)04-0073-05

      2014-04-28

      潘文華(1970-),女,東北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科技哲學。

      猜你喜歡
      偽科學劃界邏輯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4:24
      邏輯
      “半小時才燃脂”是偽科學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6:26
      創(chuàng)新的邏輯
      法國海域劃界的立法、實踐及挑戰(zhàn)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 20:27:40
      華盛頓大學開“反胡說八道”課
      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的工作進展主席說明(CLCS/95)
      中韓海域劃界首輪會談成功舉行
      人民周刊(2016年1期)2016-01-09 14:49:33
      論三步劃界法的發(fā)展及法律地位——其對中日東海大陸架劃界的一些啟示
      龙里县| 梅州市| 丹江口市| 泗水县| 玉田县| 新乡县| 永定县| 静海县| 房产| 通河县| 太仆寺旗| 安吉县| 陵川县| 青浦区| 宝兴县| 巨鹿县| 神农架林区| 越西县| 楚雄市| 宁南县| 香河县| 安达市| 淮安市| 巴林左旗| 嵩明县| 永寿县| 大姚县| 广汉市| 封开县| 西安市| 剑河县| 开原市| 长兴县| 新和县| 栾城县| 澎湖县| 黔西县| 长海县| 金沙县| 邮箱|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