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廣安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廣安 638000
輸注血小板預防和治療血小板疾病的臨床研究
李 靜
廣安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廣安 638000
目的對采用血小板輸注方法治療和預防血小板疾病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方法對在該院實施外科手術中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的80例患者的臨床診治治療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患者均實施血小板輸注治療,在輸注前后對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數(shù)量進行測量。結果80例患者中屬于治療性進行輸注血小板的例次共占70%,屬于預防性輸注血小板的例次占30%;患者在輸注血小板后無效的有40%,而且隨著血小板輸注的增多,其有效率反而下降。結論血小板輸注在治療和預防血小板疾病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應嚴格掌握其指征,并減少輸注的次數(shù),減少輸注無效的發(fā)生。
血小板輸注;血小板疾??;臨床治療
輸注血小板是治療和預防因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各種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其效果卻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一部分患者在輸注后其體內會產生某種血小板的免疫,從而使輸注血小板無效,且隨著輸注次數(shù)的增多,其無效率也會隨之增長[1]。為研究輸注血小板的臨床效果,對該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間出現(xiàn)的血小板減少患者的輸注血小板臨床治療效果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實施外科手術且伴有血小板減少患者共80例,其中男 48例,女 32例,年齡為 24~63歲,平均為(43.5±19.5)歲,其中所實施的手術有婦科手術、剖宮產、腹部手術、骨科手術等。所有患者在手術中均出現(xiàn)了血小板減少癥狀,需輸注血小板進行治療和預防。
對所有患者均輸注與其ABO血型相符合的濃縮血小板,每例患者每次輸注血小板1個治療量即10 U,血小板在送往醫(yī)院期間其溫度一直維持在20~24℃之間,在患者出現(xiàn)血小板輸注指征后進行臨床輸注。
在輸注前和輸注后對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數(shù)進行測量,測量時所使用的工具均為血細胞分析儀,測量所使用的試劑和測量步驟均按照相關規(guī)定和規(guī)程進行[2]。
根據(jù)相關公式計算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的增高指數(shù),即CCI,以及血小板回收率,即PPR,并根據(jù)CCI和PPR的數(shù)值將患者輸注血小板后的臨床效果分為有效和無效兩類:若患者在輸注1 h內的CCI維持在 10×109/L之上,同時 PPR超過60%,在輸注 24 h內CCI維持在7.5×109/L之上,同時PPR超過40%,則判定為有效;反之則為無效。
將患者按照血小板的輸注次數(shù)將其分為4組,甲組為輸注1次,乙組為輸注2~3次,丙組為輸注4~5次,丁組為輸注6次以上。
采用SPP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80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屬于治療性輸注,而有24例患者屬于預防性輸注,治療性輸注和預防性輸注的患者在輸注前的血小板數(shù)量統(tǒng)計,見表1。
表1 患者血小板輸注類型及其血小板數(shù)(PLT)統(tǒng)計[n(%)]
按輸注次數(shù)分成四組的患者有效率見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甲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乙組、丙組以及丁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乙組的輸注有效率明顯高于丙組和丁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丙組的輸注有效率與丁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組患者的輸注無效率隨著輸注次數(shù)的增多而增加。
表2 4組患者的血小板輸注有效率對比
80例患者中達到有效等級的共有48例患者,其治療有效率為60%,其輸注無效率達到了40%。
血小板輸注在治療和預防血小板疾病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是其無效率也較高,在該次研究中,筆者對在實施手術過程中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的患者采用血小板輸注的療效進行分析,從輸注類型上看,80例患者中屬于治療性輸注的有56例,屬于預防性輸注的有24例,在預防性輸注的24例患者中其血小板數(shù)在40×109/L以上的患者有2例,根據(jù)相關研究表明,若人體內的血小板數(shù)在50×109/L以上,則無需進行血小板的輸注,這說明在臨床血小板疾病治療當中存在不合理輸注現(xiàn)象[3]。
從該次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80例患者中共有48例患者達到有效輸注等級,其總有效率為60%,這說明對于在手術中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的患者而言,采用血小板輸注方法進行治療是可行的,總體治療效果良好,但是仍有40%的患者在輸注血小板之后其血小板減少的癥狀沒有改善。且從表2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進行了一次輸注的患者組的輸注有效率最高,達到了77.78%,隨著輸注次數(shù)的增多,其輸注有效率逐漸下降,且甲組與乙組、丙組、丁組間的有效率差異明顯,乙組與丙組、丁組間的有效率差異明顯,這說明血小板輸注的治療有效率是受輸注次數(shù)的限制的,其治療效果可能和血小板的輸注次數(shù)呈負相關的關系。
而導致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①非免疫因素引起的無效;②同種異體的免疫因素引起的無效[4]。其中后者是引起輸注血小板無效的主要原因,人體在接受多次的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或全血輸注后,就會產生相關的血小板抗體。而在血小板的表面存在著HPA、HLA、HPA3種不同的抗原,所輸注的血小板必須這3種抗原皆配合,才能使輸注的血小板起效,若有一種不配合就會產生同種免疫,導致輸注的血小板無效。因此在輸注血小板時應盡量控制輸注的次數(shù),以免次數(shù)過多而使得血小板的同種免疫加重,使輸注的血小板無效,而延誤患者的病情[5]。
綜上所述,在臨床中應用血小板輸注方法治療和預防血小板疾病是有一定作用的,總體治療效果良好,但同時應做好血小板同種免疫的預防,對可能影響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嚴格掌握血小板的相關輸注指征,盡量的減少血小板輸注的次數(shù),而對于需要進行多次輸注的患者,則應盡量選擇與血小板表面抗原相配合的血小板進行輸注,以提高輸注血小板的有效率。
[1]陳小潔,胡永紅,高小華,等.低熱時輸注血小板對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療效的影響[J].廣州醫(yī)藥,2009,40(3):20-22.
[2]楊乾坤,海寶宏,呂先萍.心臟直視手術后持續(xù)滲血患者輸注血小板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5(24):66-66,71.
[3]王軍,朱易萍.對腹主動脈瘤破裂患者預防性輸注血小板和血漿:對輸血策略一項變化的評估[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09,30(4):299.
[4]陳寶安,黃成垠,李津金,等.活化血漿凝固時間試驗及對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降低所致出血的預示價值[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9,28(3):211-213.
[5]徐文皓,李志強.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輸注血小板致遲發(fā)性溶血性輸血反應一例[J].中華內科雜志,2011,40(8):524.
R733
A
1674-0742(2014)01(b)-0058-02
李靜(1978,8-),女,南充人,大學本科,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內科臨床醫(yī)療。
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