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虹
[摘要] 目的 觀察血小板抗體產(chǎn)生對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擇本院100例輸血患者分為兩組,A組患者輸注的血小板沒有濾除白細胞,B組患者輸注的血小板濾除白細胞。檢測兩組血小板相關(guān)抗體(HLA抗體)陽性率和血小板特異性抗體(HPA抗體)陽性率,評估兩組血小板輸注效果。結(jié)果 A組血小板輸注無效率為48.9%,B組血小板輸注無效率為12.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HLA抗體陽性率分別為55.6%和1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HPA抗體陽性率是15.6%和10.9%,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輸注濾除白細胞的血小板,可以提高血小板的輸注效果。
[關(guān)鍵詞] 血小板抗體;血小板輸注;白細胞
[中圖分類號] R45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c)-0184-03
血小板功能缺陷或血小板減少等血液疾病患者血小板嚴重減少,可能會導致多臟器出血,危及患者生命[1]。臨床在治療血小板功能缺陷或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疾病時,常采用血小板輸血支持療法[2]。不少患者多次輸血后,產(chǎn)生血小板相關(guān)抗體(主要是HLA抗體),影響血小板輸注的效果,甚至造成輸注無效。本院選擇反復(fù)多次輸血的患者,再次輸注血小板時,觀察血小板相關(guān)抗體對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多次輸注血小板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按輸注血小板不同分為兩組,A組45例患者輸注的血小板沒有濾除白細胞,其中,再生障礙性貧血13例,急性白血病12例,惡性腫瘤10例,慢性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4例。B組55例患者輸注的血小板已經(jīng)濾除白細胞,其中,急性白血病15例,再生障礙性貧血14例,慢性白血病10例,惡性腫瘤10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6例。兩組均排除脾臟腫大、發(fā)熱、敗血癥、嚴重感染、活動性出血等影響血小板輸注效果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機采血小板由河南省南陽市中心血站提供,每袋標準含血小板(2.4~2.6)×1011/L,200 ml/袋;血小板抗體篩查試劑盒由美國GTI公司提供;白細胞過濾器由上海銘凱高頻機械設(shè)備有限公司提供。
血小板相關(guān)抗體檢測采用簡易致敏紅細胞血小板血清學技術(shù)(SEPSA),患者HLA抗體和血小板特異性抗體(HPA)檢測采用GTI公司提供的試劑盒,嚴格按照說明書標準操作。對輸注無效且血小板相關(guān)抗體陽性者,需要再次輸注血小板時,分別采用SEPSA技術(shù)和標準微量淋巴細胞毒試驗(LCT),行血小板交叉配血。
1.3 輸注效果評價
采用校正血小板計數(shù)增值(CCI)作為判別依據(jù),在血小板輸注前及輸注后l h和24 h分別進行血小板計數(shù),計算CCI。CCI=輸注后血小板增值(PI)×體表面積(BSA)/輸入血小板總數(shù)(PD),血小板增值PI單位為109/L,體表面積BSA單位為m2,輸入血小板總數(shù)PD單位為1011/L。輸注后1 h CCI<7.5,輸注后24 h CCI<4.5則認為血小板輸注無效[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血小板輸注無效率的比較
A組血小板輸注45例,無效22例,輸注無效率為48.9%;B組血小板輸注55例,無效7例,輸注無效率為12.7%。兩組血小板輸注無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兩組HLA抗體陽性率的比較
A組HLA抗體陽性25例,陽性率為55.6%;B組HLA抗體陽性8例,陽性率為14.5%。兩組HLA抗體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3 兩組HPA抗體陽性率的比較
A組HPA抗體陽性7例,陽性率為15.6%;B組HPA抗體陽性6例,陽性率為10.9%。兩組HPA抗體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血小板輸注是臨床治療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常用措施[4],同種異體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是常見的影響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兩個因素[5]?;颊叻磸?fù)多次輸注血小板,可導致血清中產(chǎn)生同種抗體,主要有血小板特異性抗體(HPA抗體)和血小板相關(guān)抗體(主要是HLA抗體),引起機體產(chǎn)生一系列血小板抗原抗體免疫反應(yīng)。輸注血小板的次數(shù)明顯影響抗體產(chǎn)生的頻率,輸注的次數(shù)越多,產(chǎn)生抗體的頻率也就越高[6],白細胞的輸入量與HLA抗體的產(chǎn)生有明顯的相關(guān)性。臨床發(fā)現(xiàn)不少患者在反復(fù)輸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計數(shù)不升反降,其增加值明顯低于預(yù)期值,表現(xiàn)出血小板輸注無效,影響血小板輸注的效果,導致療效明顯降低。反復(fù)輸注血小板患者,行HLA抗體檢測,結(jié)果顯示陽性率為31%~63%[7]。臨床應(yīng)盡可能減少輸血次數(shù),減少HLA抗體陽性率[8]。有研究表明[9],輸注高劑量血小板能夠提高患者輸注后的血小板計數(shù),明顯延長患者再次輸血的時間間隔。常見的影響血小板輸注效果的非免疫因素有脾臟腫大、發(fā)熱、敗血癥、嚴重感染、活動性出血和DIC等。在反復(fù)輸注血小板患者中,出現(xiàn)血小板輸注無效和血小板輸血性紫癜的比例是30%~70%[10]。本研究排除了非免疫因素病例,研究HLA抗體和HPA抗體對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影響。
輸入的血小板中含有大量HLAⅠ類抗原,患者接受血小板輸注時,機體容易對外源性血小板產(chǎn)生HLA抗體,這是由于異體間HLA的差異所造成的,同種異體免疫因素是引起血小板輸注無效的主要免疫性因素[11]。輸注已經(jīng)濾除白細胞的血小板時,HLA抗體陽性率顯著低于沒有濾除白細胞組(P<0.01),提示輸注已經(jīng)濾除白細胞的血小板能顯著降低HLA抗體的陽性率,減少HLA抗體對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影響,明顯提高血小板輸注的有效率。本文輸注沒有濾除白細胞的血小板時,HPA抗體陽性率為15.6%,而已經(jīng)濾除白細胞組的HPA抗體陽性率為10.9%,兩組HPA抗體陽性率雖無明顯差異(P>0.05),但都明顯低于相應(yīng)的HLA抗體陽性率(55.6%和14.5%)。提示HPA抗體的產(chǎn)生也是導致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因素之一,而臨床輸注濾除白細胞的血小板不能減少HPA抗體的產(chǎn)生。少漿血小板臨床輸注效果比普通血小板制品更佳[12]。
當臨床發(fā)生血小板輸注無效時,應(yīng)立即進行血小板抗體檢查,對抗體陽性患者,行血小板交叉配血試驗,選擇配合型血小板輸注,減少顱內(nèi)出血或DIC等并發(fā)癥,以提高血小板輸注的有效性[13]。
[參考文獻]
[1] 郭萍,董偉群,佟力.血小板抗體對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影響[J].云南醫(yī)藥,2009,30(2):138-139.
[2] 徐學新.血小板抗體產(chǎn)生對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9):31-32.
[3] 李敬蘭,曹金霓.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原因與防治[J].中國輸血雜志,1994,7(4):217.
[4] 陳曉軍,孫景春,段生寶,等.血小板抗體檢測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輸注無效患者中的應(yīng)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1):143-144.
[5] 李子俊,吳家新.164例血小板輸注效果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6):103.
[6] 夏世勤,蘇莉,劉秋洪,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體檢測及其與血小板輸注療效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2):82-84,86.
[7] 張工梁.白細胞血型與輸血反應(yīng)[J].中國輸血雜志,1988, 1(3):144.
[8] 饒美英,葉水文,張楠,等.多次輸血患者血小板抗體檢測及輸注效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9):891-892.
[9] 陳雪,王莉,傅雪梅,等.不同劑量血小板輸注效果的Meta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3,15(4):314-317.
[10] 劉建忠,陳方祥,何靜,等.血小板抗體的檢測及其對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07,36(24):2484-2485.
[11] 駱群,劉景漢.輸血引起的免疫排斥、耐受與抑制[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5,7(2):152.
[12] 宋翔宇,殷國美,俞麗,等.少漿血小板臨床輸注效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9):917-918.
[13] 韋慶文,藍宇萍,肖慶.多次輸血患者血小板抗體檢測及臨床相關(guān)研究[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7):851-852,854.
(收稿日期:2013-12-23 本文編輯: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