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請以“出錯”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現(xiàn)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學校名稱。
出 錯
第一幕
[營帳內,項羽、范增二人正在碰頭。有人來報。]
來人:劉邦占領關中,正欲稱王。
項羽:(大怒)明天就派軍隊攻打他!
范增:(①劉邦本為貪欲之徒??涩F(xiàn)入關之后,不搶財物,不掠婦女,可見其志向。我派人測天象,乃龍虎狀、五彩色,是天子的云氣啊。此人不除,后患無窮?。?/p>
項羽:如何除之?
范增:大王之勢力遠超劉邦,可強攻,殺之于亂軍中。亦可設宴款待,令人殺之。
項羽:亞父主辦,即日準備。
[范增出軍帳,準備去了。]
第二幕
[一大早,劉邦帶著一百多擊殺高手來到鴻門見項羽。]
劉邦:(恭敬地)我和將軍一起攻打秦國,將軍作戰(zhàn)于黃河以北,而我苦戰(zhàn)于黃河以南。我自己沒想到能夠先攻入咸陽,能夠在這里見到您?,F(xiàn)在有人挑撥離間,讓我們之間產(chǎn)生了誤會。
項羽: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么會生氣呢?
劉邦:我進入關中,馬上登記官吏、戶口,封閉了國庫,就是等待將軍前來接收。我敬仰將軍光明磊落的為人,對您是忠心耿耿,絕無心反叛。
項羽:(興奮)既然話都挑明了,那明天我們就來把酒言歡!
第三幕
[項羽、項伯向東坐,劉邦、張良向西坐。范增眼色頻使,又舉玉佩示意。項王毫無反應。范增出,項莊進。]
項莊:(②大王和沛公飲酒,少歌舞助興,有失雅趣,斗膽懇請讓我舞劍助興吧?)
項羽:軍中無樂,劍舞代之,妙極!
[項莊舞劍,項伯趕緊起身拔劍亦舞并常用身子擋住劉邦,項莊左折右旋終無機會。]
第四幕
[張良進,樊噲手持盾牌進,瞪眼怒視。]
項羽:此為何人?
張良:乃沛公的貼身衛(wèi)士樊噲。
項羽:好,坐下一同喝酒。
[樊噲接受項王的酒肉。]
樊噲:(③沛公率隊攻入咸陽,以等待大王,把守函谷關,以防意外事變。如今大王反聽讒言,欲殺有功之臣,實在不該?。。?/p>
項羽:喝酒,吃肉。
[過了好一會兒,劉邦方便,叫上樊噲而出。一會兒,張良進。]
張良:大王,沛公已醉,不能親自告辭,特命我將這對白玉璧敬獻大王。
項羽:沛公在哪里?
張良:聽說大王有意責備他,獨自而去,已回軍中。
范增:(將玉杯扔在地上)(④唉!大王心太軟,這次出錯了!將來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第五幕
[四面楚歌起,烏江邊,項王、虞姬、烏騅馬]
項王:(邊歌邊舞)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歌舞應和,后拔劍自刎)虞姬去也,請大王突圍,重整旗鼓。
[烏江亭長劃船來。]
烏江亭長:大王上船,擇日東山再起。
項羽:有何臉面見江東父老?
[拔劍自刎。]
烏江亭長:(長跪嘆息)(⑤大王,你又出錯了!勝敗乃兵家常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錯再錯,永無機會!)
(本文摘自網(wǎng)絡)
繼2012年命題作文“改變一點點”之后,2013年廣東省廣州市作文題目依然采用命題作文形式,依然是簡潔易懂、明快爽利的“裸題”?!俺鲥e”這個題目重點考查學生“出錯”的經(jīng)歷,或者是對“出錯”的認識,關鍵在于構思立意與選材?!俺鲥e”是一個人一生中難免的,孟子有言,“人恒過,然后能改”,成功往往是建立在“出錯”又“改錯”的基礎之上的。寫好這個題目,要注意以下幾點:
1.構思立意,追求靈活?!俺鲥e”不是好事,也未必全是壞事。要使文章出彩,首先要認識到這一點。正面立意,可以寫“出錯”導致的可能是傷害、心痛;反面立意,可以寫“出錯”促成的進步、成功。比如寫很多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在千百次出錯的基礎上成功的。
2.選材組材,緊扣題意。選擇材料,是多角度多側面的,自我經(jīng)歷可以寫,對他人他事的觀點可以寫,普通人可以入文,名人也可以入文。寫自身經(jīng)歷,可以寫“我”出錯傷了媽媽的心,以表懺悔;運用名人素材,可以寫商紂王建“酒池肉林”是犯了一個導致亡國的大錯。
3.思想獨特,善于創(chuàng)新。獨特的思維,利于寫出獨特的思想,獨特的思想利于打造更具創(chuàng)新意識的作文。比如寫“陶淵明出錯”,錯在棄官而不為民請命,成就文學豐碑或許只是某種歷史機緣,憑千萬個這樣的陶淵明,歷史的道路如何向前延伸呢?
戲劇作為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是我國文藝百花園中一棵璀璨的奇葩。戲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文學體裁,通過編撰劇本來表現(xiàn)生活中尖銳的矛盾沖突,從而再現(xiàn)作文主旨的作文在近年中考中層出不窮。戲劇主要是通過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內容,以對話描寫為主,表現(xiàn)人物的不同性格,反映某一社會現(xiàn)象或思想傾向。寫好考場戲劇,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集中地把人物和事件聚合在一起。無論是獨幕劇還是多幕劇,要盡可能把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人物之間發(fā)生的事情集中地在劇本中表現(xiàn)出來,盡可能在一幕或多幕劇中把矛盾沖突展示出來,以此來突出文章中心。
人物的語言要富有個性。劇本多以對話描寫為主,人物的語言將映射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力爭在中考作文字數(shù)要求之內把人物或善良或兇惡或穩(wěn)重或暴躁或積極或消極等性格表現(xiàn)出來,要求人物的語言高度個性化,力求精練、含蓄、便于激發(fā)讀者的想像,同時做到瑯瑯上口,清亮入耳。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對人物性格能有所把握。endprint
舞臺提示的出現(xiàn)要恰到好處。在劇本中不可忽視的是舞臺提示,考生在創(chuàng)作戲劇時,要盡可能全面考慮劇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展開情節(jié)有一定的作用。舞臺提示的語言要力求精練。
句①,分析劉邦為人及做法,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為后文鋪墊。
句②,情節(jié)發(fā)展?jié)u至高潮??此破降囊痪湔埱?,實則是精心的計謀安排。
句③,善言相勸,實則是為軟化項羽,轉移項羽的注意力和情緒。
句④,借范增之語,緊扣題目,留下懸念,為后文設伏筆。
句⑤,借烏江亭長之語,點明主題,收束簡潔明快。
這篇中考作文,考生巧妙地運用戲劇的形式完成。如果對戲劇的特點把握不夠準確,很難在考場上完成一篇戲劇佳作。這篇文章的優(yōu)點在于:
一、構思獨特,體裁新穎
這是一個文學功底非常深厚的考生,在緊張的考場上,考生能巧妙地借助五幕戲劇,有效地將“帳中密謀”、“鴻門設宴”、“項莊舞劍”、“沛公逃離”、“烏江自刎”聚合在一起,新穎的體裁,極富凝聚性的情節(jié)構思,在短短不足千字的文章中完美呈現(xiàn),令人叫絕??忌O熟歷史,對歷史上的“鴻門宴”有深刻的認識,對劉邦、項羽、范增、張良、樊噲之間的關系了如指掌: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隊,劉邦先破咸陽,但劉邦兵力不及項羽,項羽入咸陽后,劉邦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后憤怒無比,下令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zhàn)在即。劉邦從項羽的叔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后,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在項羽面前說情,并讓劉邦前來謝項羽。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肴,但卻暗藏殺機,亞父范增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fā)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欲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掩護劉邦,使其乘機一走了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一場鴻門盛宴到此結束。小作者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巧妙改編,成就美文。
二、情境再現(xiàn),細節(jié)突出
全篇文章以戲劇的形式,按照情節(jié)發(fā)展的時間性和邏輯性安排,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皫ぶ忻苤\”交代簡潔,這一場只有項羽和范增兩個人物出現(xiàn),針對項羽的發(fā)怒,范增做了細致分析:劉邦一改本性,志向遠大,有天子之命,必除之;劉邦的勢力遠不如項羽,可用多種方法除去。而“設宴款待”為后文設伏。“鴻門設宴”一節(jié)出現(xiàn)三個人物:劉邦、項羽、項莊。兩個歷史上都可以稱王的人在鴻門相見。劉邦表現(xiàn)非常謙卑,言語間充滿恭敬之色,劉邦的“忠心耿耿,絕無反叛之心”自然征服了孤傲的項羽,二人約定把酒言歡?!绊椙f舞劍”一幕屬于略寫,只有項莊和項羽的一次對話,項莊提出舞劍助興,項羽欣然應允。這一幕中的舞臺提示部分比人物對話更顯重要。舞臺提示中的部分屬于細節(jié)描寫:范增用使眼色、舉玉佩等多種方法引起項羽的注意,可項羽毫無反應,這實在是項羽“出錯”之所在。第四幕“沛公逃離”是全文重點,但沛公并未在這一幕中發(fā)言,而是借樊噲之口交代。在這一幕中,張良、樊噲相繼出場。張良起到了介紹樊噲、交代劉邦離去原因的作用,范增的話則為后文設下伏筆。第一次點出“出錯”——錯在放走劉邦。第五幕“烏江自刎”寫得非常悲壯,考生設計了兩個主要人物:項羽和虞姬。烏江亭長雖非主要人物,但其“長跪嘆息”這一細節(jié),再次表明“出錯”的主題。
三、寓理于事,含蓄雋永
考生借助歷史事件、歷史典故而展開戲劇情節(jié),但情節(jié)之中并未直接道明“出錯”之事理,而是在五幕戲劇中,層層深入,層層遞進,把讀者帶入歷史情境之中,讓讀者依稀看到歷史上的項羽和劉邦的不同之處:二人除在出身、理想等方面不同外,在對待謀士的態(tài)度上也截然不同。劉邦的最大特點是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在“鴻門宴”上,劉邦正是聽信了張良、樊噲的計策,才得以保全。作為一個最高領導人或最高統(tǒng)治者,有了這個品質,就是具有了最好的保障。而項羽與劉邦相反,鴻門宴上,范增數(shù)目項羽,要他斬殺劉邦,不留隱患,但項羽根本不聽,從而坐失擊敗對手的良機。在第四幕結束之時,考生利用戲劇人物范增之語含蓄引出“出錯”的主題——大王心太軟,這次出錯了!錯在放走劉邦;在第五幕結束之時,考生利用烏江亭長之語又一次含蓄引出“出錯”的主題——大王,你又出錯了!錯在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兩次借非主要人物之口說出又不直接點明主題——人不怕犯錯,關鍵是如何對待出錯。如此委婉含蓄,意在留待讀者思考,可謂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從這篇中考作文的成功來看,我們平時可以多了解一下戲劇知識,那些時間跨度長、空間范圍大、人物形象多的素材完全可以通過戲劇的形式來體現(xiàn),這也正是中考作文形式上的一種創(chuàng)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