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香,劉晶晶,白晉華,郭紅彥,郭晉平
(山西農業(yè)大學 林學院,山西太谷 030801)
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aBunge.)屬無患子科文冠果屬,落葉喬木和灌木,廣泛分布于我國北方荒山坡地、溝谷間和丘陵地帶,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逆能力,根系發(fā)達、根蘗能力強,是優(yōu)良的水土保持樹種、園林綠化樹種、蜜源植物和生物質能源樹種[1,2]。
文冠果人工栽培的時間并不長,目前仍處于野生和半野生的狀態(tài)。在長期的自然雜交下,文冠果群體內形成了許多類型,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產量良莠不齊,卻存在著豐產性能好的優(yōu)良單株[3,4]。因此,選擇優(yōu)良單株進行無性繁育,對優(yōu)良單株進行無性系鑒定,找出經濟性狀(豐產性能)優(yōu)異的無性系,培育出豐產性能好的品系(或品種)是當前非常迫切和艱巨的一項任務。
簡單重復序列間擴增(Inter-Simplie Sequence Repeat,ISSR-PCR)是近年來在微衛(wèi)星技術上發(fā)展起來的一類新型的分子標記技術[5],具有多態(tài)性高,穩(wěn)定性好,不需預知基因序列,檢測速度快,產物特異性強,DNA用量少,技術要求低,技術成本低等特點[6]?,F已被廣泛應用于遺傳多樣性、品種鑒定、系統(tǒng)進化、基因定位、遺傳圖譜等方面的研究[7~11]。由于ISSR分子標記技術基于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12],其反應條件受模板DNA濃度、引物濃度、TaqDNA聚合酶濃度、Mg2+濃度、dNTP濃度、退火溫度等多個因素的影響。為保證結果的清晰、可靠和準確,減少實驗的盲目性,必須對這些因素進行優(yōu)化,構建特異性反應體系。為此,本研究采用均勻設計,對影響文冠果ISSR-PCR反應的引物濃度、TaqDNA聚合酶濃度、Mg2+濃度和dNTP濃度等4個主要因素在5個水平上進行優(yōu)化試驗,建立文冠果ISSR-PCR最佳反應體系,為今后PCR反應體系優(yōu)化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通過對文冠果基因組DNA的PCR擴增,淘汰無擴增帶和擴增后條帶不理想的引物,從中選取多態(tài)性高,條帶清晰、重復性好、穩(wěn)定性高的引物作為文冠果ISSR分析引物,同時結合對擴增反應循環(huán)次數的優(yōu)化,獲得文冠果ISSR-PCR反應的最佳擴增程序,為文冠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及系統(tǒng)保護提供借鑒與參考。
以文冠果實生苗幼葉為試驗材料。種子采自山西省襄汾縣苗圃,經冬季低溫沙藏處理,春季種于花盆中,長出真葉后,用已滅菌剪刀剪取嫩葉,稱取所需質量,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后,立即用于試驗。
試驗所用引物參照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UBC)公布的第9套ISSR引物序列,由北京奧科生物工程公司合成。TaqDNA聚合酶、Mg2+和 dNTP購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Marker采用BM 2000,購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PCR反應在Biometra T1型PCR循環(huán)儀上進行。
文冠果基因組DNA提取采用改良CTAB法[13],0.8%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稀釋10倍后待用。
1.3.1 ISSR-PCR反應體系的正交試驗設計及PCR擴增
選用20 μL體系,模板1 μL,2×PCR buffer,UBC815為引物,針對影響PCR反應的引物濃度、TaqDNA聚合酶濃度、Mg2+濃度和dNTP濃度4個因素,采用兩輪均勻設計,對文冠果ISSR-PCR體系進行優(yōu)化[14]。首先選用U20(54)均勻設計表,參加PCR反應的因素水平見表1,U20(54)均勻設計方案見表2。對第一輪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初步篩選出優(yōu)化組合,并以此作為第2輪均勻設計的依據。第2輪均勻設計的因素和水平見表3,選用均勻設計表U12(34)進行試驗(表4)。
表1 第一輪均勻設計因素與水平
表2 均勻設計U20(54)表
表3 第2輪均勻設計因素和水平
表4 均勻設計U12(34)表
1.3.2 ISSR-PCR 擴增程序優(yōu)化
以第2輪均勻設計優(yōu)化的反應體系為基礎,對文冠果ISSR-PCR擴增程序中的循環(huán)次數進行篩選優(yōu)化。擴增程序采用TaqDNA聚合酶推薦擴增程序,94℃預變性5 min,接著進行循環(huán):94℃變性35 s,52~56℃退火35 s,72℃延伸45 s;循環(huán)結束后,72℃延伸10 min。循環(huán)次數設35、40、45 3個梯度。
第一輪4因素5水平均勻設計共20個處理組合的ISSR-PCR體系的擴增結果見圖1。
圖1 第一輪均勻設計實驗結果Fig.1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the initial uniform design注:M BM2000 Marker ;1~20 分別為表2中1~20處理。Note:M BM2000 Marker ;1~20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treatment 1~20 in table 2.
從圖1可見,不同水平組合的ISSR-PCR體系,擴增結果有差異。組合5、6、11、14、16沒有擴增,組合1、2、19擴增帶譜彌散,難以區(qū)分;組合4、7、8、10、20擴增帶譜弱,擴增帶少;組合3、9、13、15、18帶譜模糊,有拖帶現象,辨識困難,依稀可見帶譜較多;組合12、17帶譜明顯,但有輕微拖帶現象。結合擴增帶譜的數目、強弱、清晰度等指標,組合12和17效果相對較好。為獲得理想的ISSR-PCR體系,根據組合12和17對應的因素水平上,分別設計3水平(表3),進行第二輪均勻設計篩選(表4),擴增結果見圖2。
由圖2可見,12個組合中,組合3、4、9擴增帶少且弱,效果差;組合1擴增帶少,亮度大,條帶不清晰;2、6、7、8、12擴增帶少,亮度大,條帶清晰;組合11擴增帶多,亮度大,條帶不清晰;組合5、10擴增帶多,亮度大,條帶清晰,效果較好。組合5(20 μL反應體系中,含dNTP 0.2 mmol·L-1、引物0.3 μmol·L-1、Mg2+2.5 mmol·L-1和0.4 UTaqDNA聚合酶)擴增條帶多,帶譜清晰,易分辨,被確定為第二輪均勻設計篩選結果。
循環(huán)數是影響ISSR-PCR體系的重要因素,它決定了整個PCR反應的產量:循環(huán)數太少,PCR產物的量就低;循環(huán)數目多,產物相應地增加。理論上說,循環(huán)數越多,產物量越大,但實際到了反應平臺期后,PCR產物不會有明顯增加,反而引起非特異性擴增甚至無擴增[14]。
圖2 第2輪均勻設計試驗結果Fig.2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the secondary uniform design注:M BM2000 Marker ;1~12 分別為表4中1~12處理。Note:M BM2000 Marker ;1~12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treatment 1~12 in table 4.
圖3中,1~3分別為45、40和35次循環(huán)的ISSR-PCR擴增結果。由圖3可見,循環(huán)次數為35次時,擴增帶較弱,隨著循環(huán)次數增加,擴增帶亮度增加,即帶譜由弱變強,表示擴增產物增加。循環(huán)次數為45次時,出現涂抹現象,擴增帶減少,40個循環(huán)對于文冠果的ISSR-PCR擴增效果最好。
圖3 不同循環(huán)次數ISSR-PCR擴增結果Fig.3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ISSR-PCR with different cycles注:M BM2000 Marker;1~3 分別表示循環(huán)次數為45,40,35。Note: M BM2000 Marker ;1~3 means 45 cycles,40 cycles,35 cycles,respectively.
ISSR-PCR反應對模板濃度的要求范圍較寬。馮富娟等在進行紅松ISSR-PCR反應體系優(yōu)化時證實模板純度不會影響擴增結果,模板濃度在10~200 ng·μL-1之間擴增結果相同[6]。因此,本試驗在進行優(yōu)化時沒有考慮模板純度和濃度對反應體系的影響,而是將提取的模板DNA稀釋10倍后取1μL后進行PCR擴增,取得了良好的擴增效果。
在PCR反應中,退火溫度直接決定引物與模板DNA的特異性結合,不同的物種和引物有不同的退火溫度,退火溫度過低,引物與模板的結合性差,退火溫度過高,非特異性擴增增加[15]。為此,使用不同引物時要對退火溫度進行篩選,一般以引物的退火溫度為標準±5 ℃,在此范圍內,每2 ℃為一個梯度,進行退火梯度試驗,得出試驗所用引物的最佳退火溫度,然后進行試驗。
本試驗采用U20(54)和U12(34)均勻設計表,對影響文冠果ISSR-PCR的4個主要因素進行篩選,得出在20μL體系中,四因素的最佳濃度分別為:dNTP 0.2 mmol·L-1、引物0.3 μmol·L-1、Mg2+2.5 mmol·L-1和TaqDNA聚合酶0.4 U。循環(huán)數為40時擴增效果最好。
參 考 文 獻
[1]程文全.優(yōu)良生態(tài)油料樹種——文冠果[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7(9):34.
[2]牟洪香,侯新村,劉巧哲.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的表型多樣性研究[J].林業(yè)科學研究,2007,20(3):350-355.
[3]馬啟慧.能源樹種文冠果的研究現狀與發(fā)展前景[J].北方園藝,2007(8):77-78.
[4]胡薇,黃儒珠,孫端,等.均勻設計優(yōu)化建蘭ISSR-PCR體系[J].生命科學研究,2007,11(1):58-63.
[5]Zidtkiewicz E,Rafalaske A,Labuda D.Genome finger 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l (SSR) 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J].Genomics,1994,20:176-183.
[6]馮富娟,趙丹,孫曉艷,等.紅松SSR-PCR反應體系的建立與優(yōu)化[J].經濟林研究,2010,28(1):35-40.
[7]姜偉,朱宏波,何覺民.不同來源棉花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J].棉花學報,2008,20(5):348-353.
[8]戴正,陳力耕,童品章,等.香榧品種遺傳變異與品種鑒定的ISSR分析[J].園藝學報,2008,35(8):1125-1130.
[9]陶曉瑜,桂先群,傅撐新,等.明黨參和川明參種間遺傳分化和系統(tǒng)關系的分子標記和ITS序列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08,34(5):473-481.
[10]夏德安,魏志剛,楊傳平,等.白樺長纖維性狀ISSR和SCAR標記的分析[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8,36(9):1-4.
[11]劉本英,王麗鴛,周健,等.云南大葉種茶樹種質資源ISSR指紋圖譜構建及遺傳多樣性分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8,9(4):458-464.
[12]丁燦,林位夫.油棕新品種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4):2202-2203,2205.
[13]陳仲華,陳金湘.棉花基因組DNA的提取及RAPD反應組成優(yōu)化探討[J].中國棉花,2004,31(9):20-21.
[14]陳莉娉,張小平,李曉紅.青檀SRAP-PCR體系優(yōu)化設計方案[J].生物學雜志,2012,29(5):87-91.
[15]杜欣,董玉芝,陳虹,等.均勻設計優(yōu)化喜鹽鳶尾ISSR-PCR體系[J].新疆農業(yè)科學,2008,45(3):38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