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蓮
(平泉縣中醫(yī)院內一科,河北承德 067500)
子午流注瀉南補北法治療不寐證72例臨床觀察
韓國蓮
(平泉縣中醫(yī)院內一科,河北承德 067500)
目的:觀察子午流注瀉南補北理論指導下應用自擬中藥方劑交通湯口服治療不寐證的治療效果。方法:失眠患者140 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72例患者采取根據(jù)子午流注瀉南補北法自擬的交通湯口服治療,對照組68例口服氯硝安定片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結果:服用交通湯的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3%(67/72),明顯高于服用氯硝安定片的對照組(P<0.05)。結論:依據(jù)子午流注學說理論和瀉南補北法治療不寐證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西藥口服,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子午流注;瀉南補北;交通湯;不寐證
不寐證又稱失眠癥,表現(xiàn)為睡眠時間和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輕者入睡困難或睡而不酣、時睡時醒,或醒后不能入睡,患者全身乏力、感覺倦怠。長期失眠可以導致記憶力減退、抑郁、過早衰老、機體免疫力降低。2009年3月-2012年6月,我科應用子午流注瀉南補北法治療不寐癥患者72例,以應用西藥氯硝安定片口服治療的68例作為對照組進行了療效比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40例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中失眠癥診斷標準[1]?;颊唠S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齡21-63歲、平均36.2歲,病程6個月-11年、平均3.8年;治療組72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齡19-60歲、平均38.9歲,病程11個月-12年、平均3.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氯硝安定片(徐州恩華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591)5mg,每晚睡前口服。治療組:根據(jù)中醫(yī)瀉南補北理論,依據(jù)各味藥物功能,自擬中藥方劑“交通湯”口服治療。方劑組成:黃連20g,阿膠(烊化)15g,黃芩、白芍各12g,雞子黃2枚,淡竹葉、梔子、蓮子芯、牡蠣、紫石英、花粉、旱蓮草、知母、百合、酸棗仁、纈草、茯神木、甘松、砂仁各10g,甘草、肉桂各5g。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500ml,分別在午時和酉時分2次溫服。兩組均為2周一療程,兩個療程結束后統(tǒng)計治療效果。
1.3 療效標準 以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8年《中藥新藥治療失眠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為標準。治愈:每天睡眠時間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同時伴隨的煩躁、焦慮、頭疼等不良現(xiàn)象未再見到,停止口服藥物后,沒有反復;有效:每天睡覺的時間接近正常狀態(tài),睡眠質量明顯改善,伴隨的不良現(xiàn)象發(fā)生率明顯減少,停止服藥之后,失眠癥狀不明顯。無效:每天的正常睡眠時間沒有任何改善,伴隨癥狀出現(xiàn)頻繁,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2]??傆行?(治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對資料進行分析,組間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72例中,治愈54例,有效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3%;對照組68例中,治愈21例,有效34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8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隨著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以及人們日常生活欠規(guī)律等因素,失眠病人逐年增多,從短期效應來看,睡眠不足直接影響的是第二天的工作和學習,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疲憊無力、情緒不穩(wěn)、注意力不集中。從長遠的角度看危害更大,大多數(shù)長期失眠的患者,易引發(fā)焦慮癥,而且,失眠也可誘發(fā)某些潛在疾病。短暫失眠可致頭昏、頭痛、食欲下降和記憶力減退,而持續(xù)性失眠則極易引起血壓、血糖、血脂升高,導致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甚至促發(fā)精神障礙。
失眠對人的社會性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由于長期陷入對于睡眠的擔心與恐慌中,人會變得多疑、敏感、易怒,缺乏自信,這些勢必影響患者各方面的人際關系,從而導致患者產生孤獨、挫敗感。西藥治療失眠使用氯硝安定片、苯巴比妥片等精神藥品,以達到鎮(zhèn)靜安神的作用,不但副作用大且有明顯的依賴性,長期應用易產生精神不集中、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食欲不佳、肌肉過度松弛、錐體外系等反應,甚至呼吸抑制等。
失眠屬中醫(yī)學的“不寐”的范疇,治療方法多樣。⑴從五臟論治:其病因病機主要表現(xiàn)于肝,波及五臟。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它臟、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并由此分臟制定了失眠癥證治方案。⑵從精神情志論治:精神情志與不寐關系密切,分多疑型、緊張型、抑郁型,可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郁法等治之。⑶從晝夜節(jié)律論治:人體睡眠是一種具有晝夜節(jié)律性的生理活動,失眠則是這種正常睡眠節(jié)律紊亂的結果。⑷從肝脾論治:導致失眠癥產生的諸多病因、病機均與肝脾失調有關,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注重調理肝脾。但近幾年的調查研究表明,陰虛火旺是失眠的主要病機之一。若因素體腎陰虧虛或久病之人,耗傷腎陰,腎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濟火,則心火獨亢,擾亂心神;或五志過極,心火熾盛,不能下交于腎,火擾心神,則神志不寧而失眠不寐。治療當以“清瀉心火、滋養(yǎng)腎水”為原則,心主火,火屬南方;腎主水,水屬北方,故后世稱之為瀉南補北法,古今醫(yī)家對本方法應用較為廣泛,并多有發(fā)揮。例如吳鞠通[3]將本方用于少陰溫病,見“真陰欲竭,壯火復熾,心中煩不得臥者”。
瀉南補北法可使腎水上濟于心,心火下溫于腎,水火既濟,陰陽相交,心腎交通而得眠。故依據(jù)瀉南補北法自擬交通湯,方劑中黃連、黃芩清瀉心火,芍藥佐阿膠,則益水力強;雞子黃滋腎陰、養(yǎng)心血而安神。數(shù)藥合用,則腎水可旺,心火可清,心腎交通,水火相濟;淡竹葉、梔子、蓮子心配合,進一步清心除煩;牡蠣、紫石英、花粉、旱蓮草、知母配合可以進一步滋養(yǎng)腎陰,使得腎水充足;百合、酸棗仁、纈草、茯神木配合能增強安神作用;甘松、砂仁針對“胃不和則臥不安”而設;肉桂引火歸元。諸藥相配,標本兼治,優(yōu)于單純的西藥治療,從而不寐得治。
子午流注學說是專門研究人體氣血流注按時間推移、有規(guī)律地循行于臟腑經脈的理論,該學說認識到人體經脈氣血變化受到自然界時間、空間變異的影響,認為人體中的十二條經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由于時辰的變化,不同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有盛有衰。血氣應時而至為盛,血氣過時而去為衰,逢時而開,過時為闔,泄則乘其盛,補者隨其去。子午流注學說對臨床治療疾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應根據(jù)子午流注學說的理論,借氣血灌注、盛衰開闔的有利時機,因勢利導,協(xié)調陰陽,調和氣血。因此,服藥時首先對疾病進行臟腑定位,然后區(qū)分病證之虛實,依時辰分別用藥施治。大凡實證,在其經開之時,宜給藥瀉其有余之邪;虛證,在經開后1個時辰給予補益之劑[4]。
為此,本研究根據(jù)子午流注學說的理論,給予不寐證患者口服依據(jù)瀉南補北法自擬的交通湯,分別在心經最旺的午時(11時至13時)和腎經最旺的酉時(17時至19時)口服,結果顯示,服用自擬交通湯的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服用西藥氯硝安定片的對照組。因此提示,依據(jù)子午流注二十四時歸屬理論和瀉南補北法治療不寐證,時間短、效果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祖成.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94.
[2]朱金宏.耳穴貼壓法治療失眠癥38例[J].針灸臨床雜志,1998,14(9):35-36.
[3]王娣.滋陰瀉火治療頑固性失眠的理論研究和臨床觀察[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6.
[4]仲偉臣.子午流注服藥法初探[J].山東中醫(yī)雜志,1983,2(5):6-7.
[5]金遠林.子午流注納甲法、納子法之節(jié)律探討[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4,26(1):20-21.
(中醫(yī)中藥欄目編輯:張 健)
R289.9
B
1004-6879(2014)06-0498-03
201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