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耀遠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民族研究所, 貴州 都勻 558000)
水族人認為山石田土、花草樹木、山中百獸、水中萬物皆有其靈魂,其靈魂神圣不可侵犯。民間各種崇拜不勝枚舉,對各種有靈的事物多持敬畏的態(tài)度,形成了很多的禁制。但是對于米魂人們在敬重它的同時沒有畏懼的心理,認為米魂通人性有親和力,不會加害于人。在眾多的事物魂靈中,水族人特別敬重米魂,認為米魂會哭泣,米魂能隔離鬼怪,不讓鬼怪加害于人。所以,要把米魂接回家中供奉加以保護,由此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接米魂習俗,在水族這特定的環(huán)境里,經(jīng)過不斷地加工提煉,接米魂習俗被發(fā)展成為一種特殊的民俗文化。接米魂,水族稱為keu3kun13au2,直譯為“求魂米”,意譯為接米魂。本文依據(jù)筆者在貴州省都勻市陽和水族鄉(xiāng)、基場水族鄉(xiāng)和奉合水族鄉(xiāng)進行的多次調(diào)查所得而撰寫,這三個水族鄉(xiāng)所在區(qū)域通常稱為套頭地區(qū),是都勻水族的主要聚居地,套頭地區(qū)有時是都勻水族的代稱。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水族接米魂習俗在舉行時間、用具與供品、主持的神職人員、接米魂經(jīng)咒的種類等諸多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秋收之后,五谷歸倉。按傳統(tǒng)的勞作方式,水族人主要使用谷桶收割稻谷。谷桶,木制方形撻斗,高約0.6米,邊寬1.4~1.5米,是水稻粘稻脫粒的專用器具。在收割稻谷時,要將稻穗拍打谷桶的邊壁,使谷粒脫落桶中,由于用力甩打,有一部分谷粒因拍打時彈出桶外。同時收割其它農(nóng)作物時,也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糧食撒落在外的情況。一年四季,因各種各樣的事情而撒落在外的糧食無計,按照水族人的認知方式,撒落在外的米魂兒沒能夠回到家中。他們認為只有通過舉行接米魂儀式,把撒落在外面的米魂接回家中,不能讓撒落在外的米魂兒生氣,這樣才不影響到來年的收成。此外,水族人還在舉行重大民俗活動之后,諸如舉行葬禮安葬亡人、婚姻嫁娶、建立新房等,由于參加的人很多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無意踐蹋丟棄糧食的現(xiàn)象。尤其是喪葬習俗中撒出大米叫亡魂和稻谷墊背出門兩個環(huán)節(jié),都出現(xiàn)米魂遭受委屈的情況,更要把這部分米魂兒接回家?!按竺捉型龌辍奔此逶崴字?,在準備給亡人砍殺犧牲的時候,首先由一長老手執(zhí)米斛圍繞牲口三圈,并一邊拋撒白米,一邊指名道姓地叫喚亡人前來領(lǐng)受,意思是讓家中的大米把亡魂請來領(lǐng)受砍殺給亡人的牲口?!暗竟葔|背出門”是在出喪之時,將兩把米穗交叉捆扎在一起,放置于大門門檻上,靈柩經(jīng)過時要碾壓稻穗,讓亡人一并帶上谷種。因此,在水語接米魂經(jīng)咒中有一個地方被特別強調(diào),這個地方叫“底免難漢”,即冰冷尸骸下,意思是要到冰冷的尸骸下把米魂接回來。
水族接米魂儀式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之處,不僅在秋收之后舉行,而且在舉辦紅白喜事之后也要接回米魂。
在水族民間,接米魂的神職人員大致有水書先生(水語稱ai33han3)、鬼師(水語稱ai33he2ai33)、過陰(水語稱ja2ha:u33)三類,這三類人員通常是水族社會的神職人員,負責水族社會各種宗教信仰的組織司儀工作,扮演著人與神之間的中介角色,起到溝通人與神兩者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盡管同為神職人員,但是這三類人員存在較大的差別,水書先生即精通并熟練運用水書文化知識的人,有的水書先生既精通水書又懂得禳解各種兇神惡煞的方法,同時具備水書先生與鬼師兩種身份,與鬼師的區(qū)別在于水書先生有水書文本作為指導,作為組織各種民間習俗的依據(jù);需要說明的是有的水書先生只精通水書,不掌握禳解神煞的念鬼咒語方法,但是他能為鬼師選擇吉日,使民眾知道在什么時候,請鬼師來完成何種消災儀式;此外,絕大多數(shù)水書先生還是民間的風水先生,能為人相地看風水。而鬼師則大多只對水書有所了解,只掌握簡單的水書知識而已,不能夠全面正確使用水書,絕大多數(shù)鬼師則不會認水字不掌握水書知識,他們重在禳解兇神惡煞以及消災納福的方法技能上,這里的技能方法指的是念鬼的各種咒語。有部分鬼師能夠石卜(水語稱ha:u33pja13)[注]石卜:水族占卜的一種方式,鬼師出師之后備一拳頭大小的怪狀石頭,用繩索捆扎垂吊,問卦人取生病人衣服上的小布條或生病牲畜身的毛或染上瘟疫莊稼的葉子前去占卜,將所帶之物系于卜石的繩索上。鬼師手提卜石端坐,往卜石哈一口氣后,埋頭閉目,輕聲歷數(shù)各種鬼怪姓名,如念到所犯之鬼,卜石擺動,扣住繩索的手指有一股往下墜的拉力,一般重復數(shù)三遍,若每次念到所犯之鬼,卜石均擺動,那么鬼師即確認是該鬼作祟,并對占卜者說,所占之事是因某鬼而起,鬼師默念,若真是某鬼作祟限定三日內(nèi)病情好轉(zhuǎn),則讓問卜者舉行禳解儀式。如若病情沒有好轉(zhuǎn)則認為不是那一種鬼所致。。因為有的人具有水書先生和鬼師雙重身份,所以水族民間通常將水書先生和鬼師兩種類型的神職人員統(tǒng)稱為鬼師。過陰,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比較普遍的一種神職人員,指的是正常男子或女子突然變得性情古怪,言談舉止怪異,通過觀察確認其已經(jīng)被鬼神附身之后,請人舉行設(shè)壇扶桌儀式,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回歸自然狀態(tài),只在別人有求進行占卜的時候,用頭巾遮蓋面部焚香請鬼魂附身,鬼魂附身時,他的神智狀態(tài)能夠進入鬼域、懂鬼話、知鬼事,問卦之人通過過陰與亡魂或鬼怪對話,探知家中災厄概況,并詢問趨吉避兇的方式方法。過陰以女性居多。水書先生、鬼師與過陰的區(qū)別在于知識技能的習得,水書先生、鬼師是后天通過學習獲得的知識技能,有非常明顯的師承關(guān)系;而過陰的知識技能則通過“生病”之后處在一種冥冥狀態(tài)下獲得,無法知曉其師承關(guān)系,其功力主要是通過占卜者在問卦對占卜事物說得是否準確為依據(jù)。在接米魂習俗中,過陰是在進入半陰半陽人神共身狀態(tài)的時候,主人家告知他(她)現(xiàn)在需要進行接米魂,請代為把米魂接回家中,過陰便按照這種儀式的程序進行。從接米魂習俗的神職人員種類來看,符合“習俗可以容忍較多的個體偏向”[1](P119)的準則,在這一社會群體中家家戶戶都要舉行接米魂儀式,但是主人家可以自由選擇三種類型神職人員中的一種來主持,包括下文提到的接米魂經(jīng)咒。
水族接米魂有專門的巫祝之辭,即接米魂經(jīng)咒。在貴州都勻水族地區(qū)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漢字漢語接米魂經(jīng)咒通常是掌握一定程度漢文化的水書先生在傳承使用,這種經(jīng)咒在民族雜居的地區(qū)具有一定的共性,出現(xiàn)布依族的布摩、苗族的巫師等也都在用,水書先生也在用,同時其他民族有的也請水書先生去接米魂,此種情況一般以雜居的其他民族娶水族媳婦的家庭居多。
都勻市陽和水族鄉(xiāng)翁高村年座寨的蒙榮熙(1939-2010)先生,生前用的是漢字漢語誦讀的接米魂經(jīng)。其傳承有一本專門的《接米魂》書,該書棉紙手抄,全書從左至右豎行抄寫,漢字楷書,紅色小圓圈斷句,開本15cm×14cm,裝幀形式為紙捻裝訂,每頁10行,滿行11字,凡30頁,計2996字。封面首行書抄錄時間,抄錄時間為“公元一九六五乙巳年九月”,中間偏下署抄錄人“蒙榮熙”的名字,封面末行書寫書名“接米魂”三個大字,正文首行為“接米魂歸倉論點”。該經(jīng)文對“由誰去請、到哪里去請、都請了誰、為什么請、用什么請”等都作非常詳細的記載。
水語誦讀的接米魂經(jīng)咒沒有文字記載,傳承時靠的是師徒口耳相授,弟子熟讀成誦應用終身。即使有手抄本也只是一種記音符號,只有抄寫者本人知道如何誦讀,這種情況是后來的傳人掌握一定的漢字,運用漢字方言記錄水語諧音或近似音,在誦讀時用水語誦讀。筆者在都勻市陽和水族鄉(xiāng)潘硐村毫銀寨調(diào)查時了解到,都勻市首批高級水書師、第四代水書傳人蒙君昌(1940— )先生就是用水語誦讀接米魂經(jīng)。在與蒙君昌先生談到接米魂習俗的時候,曾根據(jù)他的水語讀音用漢字記錄這一份珍貴的口傳古籍,可能是唱讀的緣故,按水語句法直譯,蒙君昌先生稱之為《求米魂歌》。這一份經(jīng)咒比較簡短,20多句,全文運用同一句式,散落米粒的地方成為主要內(nèi)容,歷數(shù)請米神到這些地方把米魂接回來。
以上兩種接米魂經(jīng)咒一經(jīng)翻譯,其內(nèi)容大同小異,從篇幅看前者較后者詳細,對“由誰去請、到哪里去請、都請了誰、為什么請、用什么請”等都作非常詳細的記載,后者主要記載米魂丟失的地方,即到哪里去請。從民間信仰的角度看,前者具有濃重的宗教色彩,而后者以相對簡單樸素的面貌比較真實地反映水族對這一信仰的本真,帶有原始性和自發(fā)性。舉行儀式誦讀時,前者通常情況下念誦一遍,米魂就回來,而后者篇幅較短,通常念三遍米魂才回來。兩者的一個共同點是,如若按規(guī)定的遍數(shù)念誦米魂仍不回來,這種情況民間普遍認為主人家日常隨意糟蹋糧食,導致米魂不愿意回來,一方面需要家主向米魂懺悔請求原諒,一方面師人須重復念誦,直到米魂回來為止。
使用不同語種經(jīng)咒的師人相互之間都對對方有消極的看法,掌握水語誦讀接米魂經(jīng)咒的師人認為運用漢語經(jīng)咒者不地道不正宗,不是從祖宗那里一脈傳承下來的正統(tǒng)文化,而是舶來品,有抵制異文化的心理;而掌握漢語漢字接米魂經(jīng)咒的師人認為運用水語經(jīng)咒者古板守舊,不思進取甘于落后,不無鄙夷的想法。由于難以調(diào)和兩者間的矛盾,也有極個別師人兩者兼顧,或前半部分為水語經(jīng)咒后部分為漢語經(jīng)咒,或先把水語經(jīng)咒誦讀完畢之后接著誦讀漢語經(jīng)咒,其目的是向人們展示他的博學多才。
目前沒有找到過陰接米魂頌詞的文本,一般是按依附于他或她的已逝先師之經(jīng)驗而定,其先師掌握以上兩種接米魂經(jīng)咒中哪一種,過陰誦讀的可能就是那一種;若其先師為布依族,過陰有可能就用布依語念誦接米魂經(jīng);如若是遙遠的一個師人的魂靈來依附的話,所用的就是該師人生前掌握的經(jīng)咒語言誦讀,有的咒語根本無法聽懂。
水書是水族人民的文化瑰寶,是水族人民的珍貴典籍,“是積淀豐厚的水族文化中的典型代表?!盵2]“水書與水族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guān),是水族宗教信仰、哲學思想認識的真實體現(xiàn),真實地反映了水族人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水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心態(tài)起到了塑造作用?!盵3](P7-8)由此可見水書在水族社會中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時候適宜舉行接米魂儀式,水族人民當然也依照水書行事,主要以《水書壬辰卷》[注]《水書壬辰卷》:該卷水書主要記載水書吉利條目總覽,是擇吉的主要依據(jù)。水書擇吉很大程度上是避兇而已,一般說來,沒有兇克的日子就算是吉日,如果再能夠擇得《壬辰卷》或《八貪卷》上的一條吉利條目那已經(jīng)是大吉大利的日子了,但前提條件是不能犯殺傷力太大的兇克條目,否則吉利會被克掉。的“歹碗”和“俄夫”兩個條目為主要依據(jù),認為在這兩種日子中舉行接米魂儀式吉利,易于實現(xiàn)來年的糧食豐收。下面對“歹碗”和“俄夫”兩個條目的名稱進行說明,篇章進行意譯、用途作出解釋。
1.歹碗
意譯:
申子辰年正五九月,第一元[注]元:按梁光華等著《水書婚嫁卷》“傘倒(一)”注腳,元系擇日學的一個專業(yè)術(shù)語,以日論,一元六十日,即從甲子、乙丑至壬戌、癸亥止。以日論的元,共有七元,其次遞為第一元……第七元。元數(shù)的尋找方法以二十八宿的虛日鼠、奎木狼、觜火猴、鬼金羊、翼火蛇、氐土貉、箕水豹七星來決定。即一元甲子虛日鼠,二元甲子奎木狼,三元甲子鬼金羊,五元甲子翼火蛇,六元甲子氐土貉,七元甲子箕水豹。壬辰。第四元乙未、乙卯。第六元壬申。第二元壬辰,壬子。
巳酉丑年二六十月,第六元癸酉。第五元庚午。第四元癸未。
寅午戌年三七十一月,第五元辛丑。第三元丙午、辛丑。第一元辛卯。
亥卯未年四八十二月,第四元甲午。
注釋:歹碗,水語音譯,為水書條目名稱,是“順利”的意思。水族人認為在歹碗條目指定的日子舉行接米魂儀式,既能夠順利地把米魂接回家中,又能夠確保來年的好收成。
2.俄夫
意譯:
申子辰年正五九月,第一元第二元己亥。第三元丁亥、乙亥。第四元乙亥。第五元丁亥、乙亥、辛亥。
巳酉丑年二六十月,第一元甲寅。第二元庚寅。第三元戊寅。
寅午戌年三七十一月,第一元辛巳。第二元癸巳。第三元乙巳。
亥卯未年四八十二月,第一元庚申。第二元壬申。
注釋:俄夫,水語音譯,漢語直譯為“五富”,水書條目名稱。水族人認為在俄夫日舉行接米魂儀式,能順利接回米魂的同時,預兆來年五谷豐登,生活富足。
在接米魂吉日擇定上再談?wù)勊畷壬c鬼師的區(qū)別,以俄夫條為例,本條目在水書誦讀卷中的歌口訣是“正五九亥俄夫,二六十寅俄夫,三七十一巳俄夫,四八十二申俄夫。”鬼師就只依這個口訣,直接按凡水歷的正月五月九月的亥日都作五富日論;而水書先生的選擇力求精準,只把這個口訣作一個導向,運用水書擇用方法“mbe13khua13njan13tjen13qat13ti13lui13sn13ja2ham2ku33so33”, “選擇務(wù)必綜合考慮‘年、月、元、四季、每月初幾’等五個因素之后,才不斷地收縮到一個相對精確的時空點?!盵4]如今年為辰年,按上文俄夫條第一句,只有在正月五月九月這三個月才有五富日,但元數(shù)和六十甲子紀日必須符合所限定的日子才算,缺一不可。從這里可以看出兩者對水書文化掌握之差別。
擇定接米魂吉日,吉日正午過后女主人下廚做豆腐,蒸花糯飯,煮紅蛋,男主人下田塘抓魚,將魚烹好,將肉煮熟,備上酒,再把師人接到家。這一天父母給孩子們穿上新衣服,教導他們不要吵鬧打架,不要講粗話,父母要非常親切地呼喚自己的兒女,給大米作出榜樣,希望舉行儀式時它也要像主人一樣親切和藹地喚回散落在外的米魂。接米魂一般在當天下午太陽落山以前進行。主家把糯飯、魚、肉、豆腐用盆、盤、碗、盞分裝為兩份,分別擺放在堂屋中間的簸箕和篩子上,再擺上三個酒碗,碗上擱三雙筷子,碗中斟入少許酒。篩子和簸箕中央各放置三升[注]升:量糧食的器具,農(nóng)村通用為四斤升,中間有木板均衡隔開,一升等于4斤,半升為2斤,十升為一斗。白米,上各插三炷點燃的香。簸箕側(cè)旁放置一只米籮,里面放著用長頭巾把三把稻穗綁扎一起的一捆米連[注]米連:水族地區(qū)隨米穗抽出捆扎成一把一把的稻谷穗子,一般是糯谷,婚喪嫁娶、營建、祭祀等儀式活動都要用到。,籮上擱置一根挑水扁擔(有的用大秤桿)。女主人將自己兒女銀項圈、銀手鐲、銀項鏈、銀帽幅、銀手圈等物和一塊銀洋或鈔票放于米升上面,以討“米魂”的歡心,再放一串鑰匙,鑰匙的意思是請米神拿去打開米倉的門,把上交國家皇糧的“米魂”接回家。一切準備就緒,一家歡歡喜喜圍坐在簸箕旁邊,靜觀師人接米魂,師人首先在篩子邊蹲下,給篩內(nèi)的三個碗內(nèi)斟酒,用筷子蘸碗中之酒滴于地下,以筷敲擊酒碗,用三個手指抓住升子上一小撮白米灑向篩邊大門方向,高聲請神坐壇,叫“多底”[注]多底,按都勻市陽和水族鄉(xiāng)翁高村交扒大寨水書先生蒙家榮的解釋,他說這是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是專門到野外接回米魂的一個可人兒,也是一個最討米魂兒喜歡的小孩子。因此,在請米魂回家的時候都要先念到它,意思是叫可愛的“多底”去接米魂兒了,請米魂兒隨同“多底”馬上回來。多底相當于文中提到的米神。去請米神(神農(nóng)氏)前來接受祭供,并囑托“米神”受祭供后,幫忙主家前往房前屋后,井邊溝、荒山、田野及至皇倉國庫等地方把失落的米魂請到主家。念畢,師人移到簸箕旁,用挑水扁擔的一頭將米連插進頂起,讓米穗統(tǒng)一垂下,然后握住扁擔,將下一頭插到簸箕內(nèi)盛有白米的升子里,用雙手扶住扁擔,嘴里高聲朗誦“接米魂經(jīng)咒” ,呼叫米魂歸家。經(jīng)咒歷數(shù)米魂一定要認準栽培他們的“父母”——種植村戶,以及她們的“姐妹兄弟”——戶主的兒女,還要原諒“父母”“兄弟姐妹”們粗心大意造成的拋撒和踐踏,使其魂游荒野,魂落家外,不要因此寒心而固執(zhí)不歸;同時敦促“米神”快把米魂接到主家,接到倉內(nèi)。在師人念咒之際,家主在旁低聲呼喚:“米妹快歸家喲,父母在等待你們歸來喲,父母拿紅蛋啦,銀子、銀器等著送給你們哩,你們的兄弟姐妹也在歡迎你們歸回哩……”。米魂歸來的時候,師人放開扶持的手,支撐米連的扁擔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刎Q立于米升中央,稻穗的末稍在不停地抖動,家人歡呼:“米魂來家了,米魂來家了。”停留片刻,師人吩咐家主將米連放入米籮。師人返回到供奉“米神”的篩子邊念 “送神咒”,咒語意思是吩咐“米神”安坐在主人家的糧倉里,讓其家四時存有“三倉谷子九倉米糧”。吩咐完畢,焚香化紙,一家人擁簇著將米籮抬入糧倉,“接米魂”儀式就此結(jié)束。
考察中,民間對使用挑水扁擔和秤桿有不同的看法,民眾認為用秤桿者,秤頭那一端大,容易立穩(wěn),加之還有秤砣、吊環(huán)等都為立穩(wěn)起到一定的作用。調(diào)查中還了解到功力高超者,能夠?qū)⒅蚊走B的扁擔立于簸箕口的邊沿,但尚未親眼目睹過。接米魂儀式中最大的禁忌就是不能吵鬧,不能打斗,行走時腳步要放輕不能放重,表面上看犯禁是對米魂的不尊重,屏氣凝神靜氣表示誠心誠意迎接米魂,實則以避免這些行為來減少木樓地板的晃動,使得師人在扶持扁擔起立時不受到影響,而老人借此因勢誘導孩子要聽話,平日不能糟蹋浪費,要愛惜糧食。
通過舉行接米魂儀式來確保糧食的豐稔,是水族人民的樸素愿望,由此積風成俗。田野調(diào)查中,詢問如果不舉行接米魂儀式,不把散落在外的米魂接回家中將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時,飽受饑餓之苦的水族老人是這樣解釋:如果不舉行儀式接米魂回家,一是經(jīng)常時隱時現(xiàn)地聽到米魂哭泣的聲音,這種哭聲像是一個小孩因老人不讓其回家而哭泣,一般是在秋收后的陰雨天氣里,家人在山上勞作時最容易聽到;二是家人特能吃不易飽,且時時處于饑餓狀態(tài);只有把米魂接回家中,吃飯才易飽,這或許是接米魂習俗形成的深層原因。迫于溫飽之求,才使此習俗在水族社會得以不斷地沿襲下來。在二十一世紀前,家家戶戶都要舉行接米魂儀式,人們都把豐收的希望寄托在米魂身上,水族人民篤信只有盡力取悅米魂,讓它不要生氣,使其高高興興地依附于禾苗確保豐收,同時又要高高興興地依附于谷粒讓人們才吃得飽有力氣。然而,自從水族地區(qū)推廣雜交優(yōu)良品種、推行拉純栽秧等科學種田之后,收成比原來番幾翻,糧食普遍獲得豐收,水族最為擔憂的溫飽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尤其是2004年中央取消農(nóng)業(yè)稅之后,農(nóng)民種地破天荒地享受“免交皇糧”的優(yōu)惠政策,水族地區(qū)基本實現(xiàn)衣食無憂,社會穩(wěn)定祥和。漸漸地傳統(tǒng)的接米魂習俗也逐漸被大眾所忽視和遺忘,這也印證了“民俗文化可以被遺忘、拋棄或者被發(fā)明創(chuàng)造?!盵5]如今秋收之后舉行接米魂儀式已經(jīng)不具有普遍性,同時村寨間掌握接米魂經(jīng)咒的人也越來越少,這種此前非常流行的習俗有逐漸淡出水族人民生活習俗視野的趨勢,其中另一個原因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秋收時,主要勞動力匆匆回來收割,即使親人亡故,大多也都在料理后事之后兩三天內(nèi)返回工地打工,生存所逼和經(jīng)濟利益沖擊之下,很多人對傳統(tǒng)習俗中的繁文縟節(jié)已經(jīng)難以顧及了。不難看出有現(xiàn)代生活經(jīng)歷的人們,對接米魂儀式已經(jīng)逐漸失去信任,對依靠舉行這樣的儀式來獲取豐收的認識有了較高的水平。這與當下改革開放、經(jīng)濟全球化有很大的關(guān)系,在信息化時代里,水族人民的生產(chǎn)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水族的很多傳統(tǒng)習俗也正在接受著時代的洗禮,這是社會進步、時代發(fā)展的必然??上驳氖?006年以來,都勻市水族地區(qū)的中小學校,對接米魂習俗中有意義的內(nèi)容賦予了新的價值,通過民族文化進校園的方式,將接米魂儀式作為特色課程安排進大課堂進行展演,讓學生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愛惜糧食,使得接米魂的主要功能由祈禱豐收向愛惜糧食教育變遷。同時當?shù)孛癖娫谧约旱膫鹘y(tǒng)節(jié)日“水族端節(jié)”中,將家庭化的接米魂儀式發(fā)展為端節(jié)活動的表演節(jié)目,按照水書的九星進行排列布置,以龐大的陣容、莊重的氣勢給觀眾以心靈上的震撼和洗滌。一則因其場景古樸、莊重肅穆具有觀賞性,二則因其內(nèi)容意義深刻富有教育性,通過對接米魂習俗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讓它在校園和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找到了新的出路,使得這一習俗既能適應時代的需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又得以繼續(xù)傳承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美]喬恩·威特.社會學的邀請[M]. 林聚任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 蒙耀遠,文毅,略論水書中的陰陽五行[J].三峽論壇,2011,(6).
[3] 梁光華等.水族水書語語料庫系統(tǒng)研究[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12:7-8.
[4] 蒙耀遠,覃世琦.水書與易經(jīng)章法結(jié)構(gòu)對比研究[J].華夏文化,2012,(3).
[5] 周建新.集體行動情境中的民、俗、學者與民俗學研究——以客家圍龍屋保護為中心的討論[J].民俗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