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職災逆襲——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回顧與展望

      2014-03-28 10:03:52李大君
      中國工人 2014年9期
      關鍵詞:富士康工傷工人

      李大君

      職業(yè)安全——最好的紀念是留住職災的集體記憶

      2014年6月30日,中國“安全生產月”的最后一天。當天下午18時58分,大連中石油新大一線輸油管被鉆漏。溢出的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網,在排污管網出口處出現明火。22時20分,事故導致的明火被撲滅。這一切距離去年山東青島“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發(fā)生,剛剛過去7個月。這也是2010年以來中石油在大連所屬企業(yè)發(fā)生的第6起較大事故。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xù)深入推進,資本對利潤的追逐弱化了職業(yè)安全生產保障措施,職業(yè)火災成為頭號職業(yè)災害。據統(tǒng)計,我國上世紀70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2.5億元,80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3.2億元。進入90年代, 特別是1993年以來,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上升到年均十幾億元,年均死亡2000多人。

      1993年11月19日的致麗大火無疑是一個標志性的事情,致麗女工的遇難讓很多人走在一起,開始關注中國農民工的處境。但是20年過去了,工傷、職業(yè)病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很多人認為只要中國的經濟起飛了,蛋糕做大了,職業(yè)病的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但是我們從20年的經驗看出,雖然經濟發(fā)展了,但是中國工人職業(yè)病的情況卻越來越嚴重,火災、礦難、塵肺病等等職業(yè)安全事故層出不窮。政府今天提深化改革,就必須要解決農民工的問題。只有調整我們的發(fā)展方向,將以利益為中心的發(fā)展方式改為以勞動者為中心的發(fā)展,才能真正解決職業(yè)安全健康的問題。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沈原教授是最早關注職業(yè)火災的專家之一,他說:“致麗大火經過二十年,我們現在需要回顧中國改革開放后工業(yè)化過程中這個非常悲慘的事情?,F在我在清華上勞工社會學的課,我問學生知不知道致麗大火,沒有學生知道。社會已經把這個事情遺忘了?!倍c此相對應,沈原教授談到了美國人對待職業(yè)火災的態(tài)度,而美國的這場火災就是如今每個美國小學生都能記得的一百多年前的美國“三角內衣工廠火災”。

      1911年,美國紐約三角內衣工廠發(fā)生火災,火災造成146名工人死亡。這是一個血汗工廠,資本家招募的都是黑人或從墨西哥移民的工人。當時管理人員為了防止一些工人趁換班時溜出去休息抽煙,將通向樓梯井和出口的門全部上鎖。大火從8樓燒起來后,工人只能往樓上跑。消防車雖然來了,但是沒有云梯,無法有效地救火。當時是星期六,很多行人路過、看到工人被火燒得受不了從樓上一個個地跳下來,試圖扯起被褥接住她們,但事實證明是徒勞的,很多工人被迫跳樓身亡。但是美國人對待這場大火的態(tài)度與我們不同,他們沒有忘記,他們一直在反思這場大火。三角工廠的事件后來被寫進美國高中歷史教材中,成為美國現代主流價值觀的一部分:生命的價值重于財富。從三角工廠大火和致麗大火的對比看,早期的工廠的非人性的勞動條件在中國和美國是類似的,但區(qū)別在于美國整個社會在不停地反思這件事,然后提出改善工作條件、保護工人利益的安排。20年前的中國致麗大火雖然催生了《勞動法》,但是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工人的力量還沒有起來,社會也沒有對此有深刻的反思。在美國三角工廠大火后,美國服裝工人工會就建立了起來,團結起來要求改善自己的工作條件。另外,美國社會也很關注這件事,當時很多紐約市民參加了工人的葬禮,很多的公民團體站出來,提出“誰來保護打工妹”的問題,并且有很多的公民團體投入到保護工人的活動中,政府也出臺了各種立法。20年后,羅斯福政府時期的勞工部長說道:“1911年的大火是新政的第一天?!鄙蛟淌诟锌卣f:“中國已經把致麗大火忘記了,我查了查,中國只有河南大學歷史系的一個碩士研究論文研究了致麗大火。而美國100年后的今天,還有著作在研究這件事,比如2004年康奈爾大學出版的TriangleFire。這件事應該需要社會不斷地反思,才能被社會記憶。而對于工人權益來說,美國的三角工廠大火最重要的一點是推動工人的工會的出現,讓工人階級來反省我們這么差的工作條件、這么低的工資是不可接受的,然后推動了政府的立法。我們要反思的是為什么很多基本的法律不能落實。我們的勞動法律很好,比很多國家都先進,但是很多都沒有落到實處。所以,中國勞工權益的改進,還缺乏兩個條件,一是工人的團結,二是社會的支持。我們只有創(chuàng)造這兩個條件,《勞動法》才能真正落實下來?!?/p>

      每個媒體報道完新聞熱點后就完了,而勞工工作者和研究者不能追逐熱點,而是要持續(xù)地跟進工人權益狀況的現實。我們應該長期地關注一個議題,如果不斷地對某項職業(yè)災害和還未能落實的工權進行跟進,就能不斷地加強集體印象。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將一些災難變?yōu)樯鐣募w記憶,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警鐘常鳴,防患于未然”。

      “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實施情況

      2014年7月1日,是“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實施三周年的日子。而“工傷保險先行支付”的實施效果如何?深圳手牽手工友活動室通過聯合深圳、佛山和東莞的多家勞工服務機構對三地的工傷抽樣調查,有如下幾大發(fā)現:

      從工傷職業(yè)病的發(fā)生率來看,我們一貫認為工廠規(guī)模大、品牌形象越好越可能提供更完備的勞動保護或者工廠勞動安全制度更完備。但以上的研究結果違背了一般的社會認知:工傷發(fā)生的頻率并沒有因工廠規(guī)模的改變增多或減少,25%受訪工傷者所在工廠以外銷為主;29%的受訪工傷者是在生產迪斯尼、比亞迪等知名品牌產品的過程中受傷的。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廠較嚴謹的規(guī)章與管理并非為生產安全而制定,它們更多是旨在管控工人,從而帶來更大的利潤。在訪談中,一些工友更投訴他們的公司為了產量與質量,放棄對工人健康的保護,默許違規(guī)作業(yè),甚至為了降低成本主動將低毒化學品更換為高毒化學品??偟膩碚f,調研組認為工廠的管理制度只關注如何提高利潤,漠視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工傷工人多集中在港臺資本與內資工廠,換句話說,資本的來源與工傷的發(fā)生有一定的關系。工廠的資本類型是如何影響到工傷的發(fā)生,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作進一步的調查:工廠的管理制度、工廠對于工傷發(fā)生后的成本考慮、以及工廠對法律法規(guī)的遵守程度。

      從“工傷先行支付”的實施情況來看,基層社保站以至區(qū)、市級社保局對于先行支付的政策,并沒有貫徹和實施的動力及意愿,導致先行支付政策實施兩年多以來,仍是一紙空文,這成為工傷者申請先行支付的最大障礙。

      首先,基層社保站工作人員對先行支付政策并不了解,面對工傷工友的申請時,表示不了解不知道有這個政策。2010年《社會保險法》及《暫行辦法》頒布時,“先行支付”作為一個亮點被廣泛關注并寄予厚望。如今兩年多過去了,當工傷者抱著希望去申請時,得到的卻是“沒有這個條例”或者“深圳沒有這個政策”的回應。

      之后,當工傷者拿出相關的條例時,社保站工作人員又以各種理由拒不受理?!皼]有參保,社保不管”、“沒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拒不支付”、“沒有實施細則和操作流程”、“沒有接到上級通知”、“不了解用人單位是否有能力償還”等,把前來申請的工傷者遠遠地拒絕在先行支付的大門外。

      再者,在工傷者申請先行支付的整個過程中,社保站(社保局)工作人員都在推工傷者去申請勞動仲裁,通過法律程序得到工傷賠償。即便沒有受傷,勞動仲裁(及一審二審)的法律程序對工人來說,都是一個困難的過程。對工傷者來說,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不能再繼續(xù)工作,失去生活來源,這個過程是更加的艱難?!跋刃兄Ц丁闭叩某雠_,就是為廣大工傷者解決這一難題的,結果卻還是不得不走上曲折漫長的法律程序。

      該報告在最后的建議部分,提到除了加強政府對企業(yè)的監(jiān)管和法律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外,還特別強調了工人對企業(yè)的民主管理與監(jiān)督,只有讓工人真正成為企業(yè)的主人,才能減免工傷職業(yè)病的發(fā)生。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盧暉臨副教授在對該報告的點評中提道:“2014年6月24日,人社部公布的2013年工傷認定(含視同工傷)的人數為118.3萬人,2005年是60萬人。對于這個數字,我的心情是比較矛盾的。一方面我是希望上報工傷的數字多一點,因為大量的工人在工業(yè)生產中受到傷害,但是沒有被認定為工傷,得不到基本的賠償,比如建筑工人因為沒有勞動合同就無法進入工傷認定的程序,實際的工傷人數可能遠遠大于官方的數據。每一個工傷不是一個冰冷的數據,每個個案都是非常沉痛的。一個人手指斷了,可能他的一生都會因此而改變。另一方面從長遠來說,我希望工傷發(fā)生的比率會越來越低。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的一項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中有超過13%的工人受工傷。這些工人從事工作的時間還不太長,這也說明了職業(yè)安全的情況不容樂觀。我們必須反思現在發(fā)展模式的代價,工人工作幾十年,不僅經濟上沒有太大的改善,而且還要承受身體的傷痛。盧暉臨說:我們如何認識工傷?工傷是工業(yè)革命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體系和雇傭勞動的產生而出現的。從過去30年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工傷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因機器老化、超時勞動、缺乏勞動安全培訓而產生的工傷。在現在的經濟發(fā)展模式下,快速、低成本的生產是企業(yè)關心的核心。地方政府也是在推動經濟更高效的增長,而勞動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被忽視。工傷很多時候也是有意的傷害,應該淘汰的機器沒有被淘汰,應該安裝的防護措施沒有被實施。安全生產監(jiān)督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的監(jiān)督措施是很不到位的,每年發(fā)生數百萬起的工傷,大量的工人帶著傷病離開工作崗位。30年累積的工傷工人可能是數以千萬的。過去我們是看不到人的,只是簡單地以發(fā)展的代價來描述工人承擔的傷害和苦痛。而要讓工人減少職業(yè)傷害,我們必須轉變現有的發(fā)展模式,真正將工人看作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非僅僅資本增值的工具?!?/p>

      建筑業(yè)農民工的勞動保護與職災維權

      建筑業(yè)是職業(yè)災害的高發(fā)行業(yè),北京行在人間文化發(fā)展中心根據機構自2007年以來跟進的建筑業(yè)工傷案例發(fā)布了《建筑業(yè)農民工勞動保護與職災維權調研報告》。報告中提到包工制度的存在是建筑業(yè)職災多發(fā)的根本原因。在資質掛靠、層層分包與“關系霸權”共同構建的“三位一體”的包工制度中,資質掛靠給了公權力和有資質的建筑公司“尋租”的機會,提供資質掛靠的企業(yè)可以不動一人一力便可穩(wěn)拿高額的回報,而沒有資質的租用方則通過資質掛靠拿到自己本沒有資格和能力建設的工程,從而獲得豐厚的收益,達到一種“共贏”。唯其是私人掛靠,所以必須透過層層分包帶來的資金卷入與資金墊付緩解資金鏈的緊張,同時又有效地讓本應承擔勞動用工主體的施工單位在法律實踐上變得模糊不清。層層分包每進行一層都會帶來更大的資金卷入,同時也將用工責任和安全責任的真實主體又遮蔽了一層,成為建筑資本實現增值和有效規(guī)避責任的有效手段。包工頭與工人間的“關系霸權”,不僅實現了在勞動現場制造了工人對包工頭忠誠,更為這套非法的工程運作和用工機制進行了“洗白”。在工地出現勞資糾紛和安全事故時,施工責任主體往往是以嫁禍包工制的最基層食利者——包工頭的方式來逃避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在建筑工人的職災維權中,包工頭又透過打破原本在勞動過程中約束雙方的“關系霸權”,達成對自身資本增值不再具有任何意義的廢棄勞動力的拋棄。

      而在工傷維權的法律實踐層面來看,報告引用中共十八大代表、北京市農民工法律援助站主任佟麗華的分析——就工傷維權來說,將所有的程序走一遍的時間大概需要3年9個月左右,最長時間可達6年7個月左右,而職業(yè)病維權則耗時更長。報告指出,維權過程成為被剝權的過程,工傷拒賠方成為最后的贏家。報告進一步分析道,從調查來看,“勞動關系認定難”和“賠付執(zhí)行難”,這一頭一尾,讓高達八成的職災工人止步維權之路。從調查來看,只有一人通過工傷索賠程序拿到自己全額賠償。而對于贏得工傷維權的工人來講,用人單位也只不過是將本來就應賠付的錢拿出來而已。而依照《安全生產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在一個月內為工傷員工申報工傷。如果用人單位沒有在一個月內為員工申報工傷會承擔什么樣的懲罰呢?法律并沒有做出規(guī)定。法律只是規(guī)定了:“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提出工傷認定的申請,受害人本人或者是其直系親屬在事故發(fā)生當日或者自受傷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但如果受害人或其親屬未能在一年內完成工傷認定申請,那么他將喪失最基本的工傷索賠權利。法律的剛柔并濟(對工傷工人的剛性與對資方的柔性),將讓工傷工人的維權陷入困境。

      報告對于“工傷拒賠”零成本這一法律空白地帶進行了嚴厲批判。報告中講道:“我們在職業(yè)保護的制度監(jiān)管上,由于缺乏對用工企業(yè)工傷拒賠的懲罰,工傷拒賠的零成本更加縱容了資本對勞動者的侵害。而我們對工傷維權的制度設計與實踐中又遭遇到地方性經驗對國家法律的變更和扭曲,導致職災維權成為遠比建筑業(yè)討薪更加艱難的事情。我們不禁要問:工傷維權,是維權?還是自殘?工傷拒賠的零成本,使得一部看起來很美的工傷保險條例失去了任何意義。我們很難想象,連惡意欠薪都能被判刑,像這種比惡意欠薪還要惡劣的工傷拒賠卻無一被追責,不是很荒唐嗎?法律作為最后的救濟手段,它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在最后的建議部分,報告提出:要讓工傷拒賠入刑;落實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工傷認定部門主動赴職災發(fā)生地進行現場取證;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培育工傷保險領域的專業(yè)社會組織等建議。而從長遠來看,取消包工制度、開展建筑業(yè)農民工行業(yè)性工會的組織建設,進而增強勞方與資方的談判能力,實現企業(yè)民主管理,這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職災隱患,保障勞動者最基本的生命權利。

      香港理工大學潘毅教授在談到建筑業(yè)職業(yè)災害時提道:“2007年我開始走進建筑業(yè)勞工群體的田野調查與實務,當時我曾經有一個很大的期待。因為2008年是奧運會,我們以為可以用這一國際矚目的大事件推動建筑工人的權益的改善。但是6年過去了,我們受到很多的挫折。1995年《勞動法》出臺,2008年《勞動合同法》出臺,都提出要保證中國的工人有勞動合同,但是4000萬建筑工人的勞動合同在哪里?我們過去六七年在建筑工地調查, 擁有正規(guī)勞動合同的建筑工人不足1%。最需要勞動合同的行業(yè)卻缺少勞動合同,建筑工人的工傷率是所有行業(yè)中最高的,占到40%以上。他們在最需要勞動合同的時候,卻沒有任何的保護。工人要認定勞動關系都很困難,建筑工人沒有合同、廠牌、工資單,所以很難去認定勞動關系。中國工人的特殊性在于作為雇傭工人,工人竟然沒有勞動關系。工人在追討賠償時,政府工傷科的人問工人:你們到底有沒有勞動合同?你們沒有勞動合同,所以就沒有勞動關系,所以我沒有辦法為你走工傷賠償。為什么中國建筑工人沒有勞動合同?為什么越是暴利的行業(yè),就越是缺乏勞動保護?房地產行業(yè)、煤礦行業(yè)的利潤都比較高,但這兩個行業(yè)的勞工狀況都很差。因為建筑行業(yè)是暴利行業(yè),所以即使層層轉包,各個層級的人也都可以賺錢,一直到最基層的包工頭。工人蓋得房子越來越多,但建筑工人離住上房子的日子卻越來越遠。所以不要迷信市場經濟,不要說我們的餅做大了,就可以分給工人。難道我們房地產行業(yè)、煤礦行業(yè)還不夠有錢嗎?什么時候才能分給工人?!所以我們只有改變造餅的方式,重新分配生產方式,我們才能處理工傷、職業(yè)病的問題?!?/p>

      歷史隧洞中的煤礦工人:回歸國家還是走向市場?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吳瓊文倩匯報了她和伙伴們對煤礦工人的調研。調研的對象是國企龍煤集團雙鴨山礦區(qū)。龍煤集團是黑龍江省屬最大國有企業(yè),中國500強企業(yè)。同時,與名譽相伴的還有礦難,僅2013年“兩會”期間龍煤集團就發(fā)生了兩次礦難。

      從調研發(fā)現,煤礦平均每1.2天就有一起安全事故發(fā)生,平均每4天就有一名礦工在安全事故中受傷。然而,礦區(qū)在處理安全事故時采取“連坐”制度。調研中遇到的一起煤礦事故中,兩名放炮員的雙眼當場被炸瞎。然而,即便他們受到了如此大的創(chuàng)傷,也不能逃脫被懲罰的硬規(guī)定。對這一起工傷事故,企業(yè)總共進行了22條處罰,罰款的總金額達到20000元以上。被罰款的人從當事人、責任人到副礦長都受到了處罰,甚至全段工人的安全風險抵押金都被扣減。兩名傷者小孫、小文各因為“交接班不認真,殘炮遺留沒有檢查出來”和“打眼前沒有認真檢查殘炮情況”各被罰款500元。段長和主管區(qū)長也遭到了撤職或降職的處分,段班子成員的工資也遭到一定的扣除。在礦上任何一個小的安全疏忽一旦被發(fā)現,就會有與之相關的工人會受到處罰,更不用說這起導致兩人重傷的嚴重事故了。一起安全事故,越到了管理層罰款越少,而基層管理者和普通工人的“連坐”罰款最多。但罰款用到了哪里,卻沒有說明。

      礦區(qū)的工作有著極高的危險性,任何一點點疏漏都會造成一家人無盡的苦痛。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作為國企的正式員工,所有治療費用全部由企業(yè)承擔,并且也有相應的醫(yī)療和社會保險作為保障。

      煤礦公司現行的薪酬制度和分配結構,越是管理階層工資的名目越多,關聯生產指標的比重就越少;而基層生產線作業(yè)工人執(zhí)行的是計件工資制度,按每日工分發(fā)放,干多少活兒掙多少錢。但也規(guī)定了最低生產額度,完不成就必須加班,這就緊緊和生產指標掛在一起。段隊長執(zhí)行的是和段隊生產任務掛鉤的崗位績效工資,井區(qū)長執(zhí)行的是獎勵工資加崗位績效工資,礦長執(zhí)行的是年薪制。所以,越是一線的工人,就越要承擔工傷的風險,既要保證生命安全,減少可能的處罰,又要盡量多地趕工;配合一線工人的井下二線工人,雖然承擔風險較小,工資卻也很低,平均月工資不到3000元。而承擔工傷風險較低,工資較高的,只有上級的企業(yè)領導。

      煤礦工人為整個國家工業(yè)發(fā)展提供著最基本勞動要素,然而,也正是他們,不少人在礦難的巨大陰影下過著拮據而艱苦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惡劣,工作強度大,工資低以及工傷與職業(yè)病的頻發(fā)。

      那么國企的改革到底何去何從?是走向國家主義嗎?還是走向自由市場主義?抑或,這兩種主流方案都無法讓工人真正走出窘境?

      第一種主流觀點是國家主義,這種觀點的擁護者要么以制度經濟學家自居,要么就是學院派馬克思主義者。前者認為需要在堅持國有制的前提下,借鑒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的運作經驗,主張企業(yè)改革應實行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說穿了,這只不過是采取資本主義的管理模式來提高生產效率,進一步壓低生產成本,加強市場競爭力,同時減少工人對福利的負擔;后者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旗幟,主張強化國家對國有資產的絕對所有權、支配權和管理權。其結果是造成了資源的不合理配置,維護了當下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格局。然而,這兩派國家主義者卻在強調國家的同時,一方面避而不談兩極分化與貪污腐敗的問題,另一方面更是將那些“國家的主人”,即活生生的工人們遠遠拋出他們視野之外。他們并不打算把國有制轉變?yōu)橐环N真正的全民所有制,讓所有的勞動者分享到勞動成果,也不打算讓工人參與管理與分配,實現全民共享經濟發(fā)展成果的經濟民主。在這種國有制下,財富容易向少數的管理階層傾斜,進一步造成了官民沖突的潛在隱患。

      第二種主流的觀點是自由市場主義。這種觀點認為國企的主要問題是產權不清晰,因而滋生貪污腐敗和資源壟斷,使得生產低效、成本激增,企業(yè)失去市場競爭力。認為只要厘清國有資產,逐步讓位給市場,讓有能力的個人逐步分割壟斷資源,獨立管理就能激發(fā)技術改革,提高生產效率。他們開出的藥方就是進一步的產權改革,建構一個產權私有、權責明確、自負盈虧的現代化的企業(yè)和市場制度。說到底,他們提出的出路就是進一步地私有化,企圖將所有權從國有制轉為私有制。與第一種觀點不同的是,自由市場主義將產權制和民主管理對立化,認為只有資本家才懂得市場邏輯和企業(yè)管理,才能促進企業(yè)和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結果,這種主張就是赤裸裸地把產權和社會資源轉移到少數的資本家手上,并把追逐利潤視為企業(yè)經營的終極目標,用“甩包袱”的方式取消工人的工作保障和福利,將工人拋到所謂的自由市場上進行競爭,造成極大的社會不公。

      報告認為,這兩種方案無法真正處理國有企業(yè)和工人所面臨的困境。從本質上看,不管是所謂的國家主義還是自由市場主義,都忘記了這些默默奉獻的煤礦工人才是企業(yè)的真正主體,才是基礎工業(yè)經濟發(fā)展的真正動力。只有真正實現工人對企業(yè)的民主管理才能讓煤礦工人走出歷史隧洞里的黑暗,才能讓讓他們面帶微笑,重建經濟主體,使得“礦工萬歲”再一次浮出歷史的地表。

      被富士康制造的工傷

      在大陸擁有百余萬人之多的富士康也是職業(yè)災害多發(fā)的工廠。深圳富士康2011年工傷工人張廷振的受傷和維權經歷成為富士康職災的一個典型。

      大專畢業(yè)的張廷振,曾經承載了全家的希望,他2011年8月4日正式成為深圳龍華富士康的一名設備維護工程師,有著令人艷羨的職位與工資,每月收入4000多元。張廷振的女友也在龍華富士康,兩人準備年底回家結婚。

      然而,災難突然降臨,將一切美好擊得粉碎。2011年10月26日下午,張廷振被派去維修廠房內的射燈,由于公司沒有為他配備安全設備和絕緣手套,導致張觸電從4米高處跌落。由于是頭部先著地,大腦受損嚴重,經過2次開顱手術切除左腦,仍然昏迷,后轉至深圳市二醫(yī)院第三次開顱后才蘇醒。受傷后的張廷振左腦被切除,無法正常行走,大小便無法自理,沒有記憶能力,智商為零,終生需要人照顧。家人希望通過治療張廷振可以恢復到生活能夠自理,但醫(yī)生說除非出現奇跡。張家人怎么也想不到,好好的一個人,進廠不到3個月就變成了一個“廢人”。

      但是,事情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張家人的想象。事故發(fā)生后,富士康扣押了張廷振的所有物品:電腦、身份證、廠牌、工資卡,合同。一再減少并停發(fā)生活費用,逼迫張廷振出院,富士康拖欠張廷振生活費,張家人生活難以為繼。

      更為復雜的是,張廷振人在深圳上班,合同卻是富士康惠州公司簽署的,賠償金額相差近半,工資也由富士康深圳公司變成了惠州公司發(fā)放。但張廷振父親一直咬定這份合同是假的,因為張廷振不可能把自己的姓氏都填錯。于是,張廷振父親提起申訴,但仲裁和一審都判張廷振敗訴,二審在12月18日在深圳市中院開庭,結果尚不知曉。

      由于張廷振的父親不斷去富士康抗議,富士康工會提出補償張廷振1.2萬元,要求撤訴,但張廷振每天的治療費用都達到2000元,工會的“好心”讓張廷振家人難以接受。

      調研發(fā)現,很多深圳富士康工廠的工人都是與富士康在中西部地區(qū)的工廠簽訂勞動合同,然后派到深圳富士康工作。一旦出現工傷和勞動爭議,富士康就按照內地工廠的底薪來賠償,如果在深圳可以找勞動部門申請維權,但由于勞動關系在內地,則加大工人的維權成本。富士康異地用工是在非常大的范圍流動的,由此對工人造成的損害是非常大的。在一次抽查中,富士康一個沖壓車間的一百多人中被檢查出20多人患有噪聲職業(yè)病,之后富士康不再為他們進行體檢。工人們于是進行離職體檢,后來在廣州職防院檢查出職業(yè)噪聲聾,但富士康拒絕賠償。有工人通過多次去政府抗議,才拿到八折的賠償。

      調研發(fā)現,深圳龍華醫(yī)院入院登記本上幾乎每天都有富士康工人入駐,深圳富士康每年的工傷數量,在深圳人社局工傷網站上可以查到。其中富士康四家子公司2010年至2012年兩年間被確認為工傷的就多達1772起。富士康不僅存在工傷問題,在工傷處理與申報方面還面臨很大問題,執(zhí)行三級連坐制度,一個產線工人受工傷,拉長、課長和主管都受處罰,扣一半獎金,大概1.5萬元左右,工人三年不能長工資。所以,在工人出現工傷后,拉長、課長和主管都希望私了,否則影響晉級。工廠安全部門會在工人受傷后對工傷工人進行詢問,這個詢問筆錄會了解受傷過程,同時也是做實三級連坐制度。

      無疑,富士康是中國制造的縮影,也是中國職業(yè)災害的縮影。

      職業(yè)災害是這個資本全球化時代的縮影,它使得不少企業(yè)日漸滑向一個社會道義探底的時代。中國農民工的處境很深刻地標示了這個社會的缺陷和失落。這個大地出現了太多的板結,唯愿更多人加入保障勞工生命權利的事業(yè)中,就像蚯蚓一樣讓這個大地展示出它的活力。

      猜你喜歡
      富士康工傷工人
      為了不吃預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我在北方,熱成工傷
      對上下班交通事故工傷認定的思考
      陪客戶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傷
      勞動保護(2019年3期)2019-05-16 02:38:22
      早退途中出車禍 不予認定工傷
      勞動保護(2018年8期)2018-09-12 01:16:14
      富士康高科技轉型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富士康50億美元印度建廠
      IT時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05:51:53
      調配工人
      讀寫算(下)(2015年11期)2015-11-07 07:21:09
      基層關工人的夢
      中國火炬(2015年11期)2015-07-31 17:28:41
      一名關工人的中國夢
      中國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3
      察隅县| 河西区| 凤台县| 云梦县| 棋牌| 连云港市| 虞城县| 哈巴河县| 兰州市| 和顺县| 卢湾区| 信丰县| 凌云县| 台湾省| SHOW| 耒阳市| 丹寨县| 宁陕县| 贡嘎县| 类乌齐县| 永吉县| 仙居县| 二连浩特市| 建湖县| 余姚市| 垣曲县| 兰州市| 肇东市| 高阳县| 高州市| 修武县| 鸡东县| 镇沅| 武鸣县| 南城县| 琼中| 泌阳县| 沂源县| 和田市| 谷城县| 望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