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青
2014年的全國“兩會”,注定了是一個特殊的“兩會”。因為這是在2013年三中全會召開之后的 “兩會”,而2013年的三中全會又是35年改革開放歷程中的第三次大改革的起點?!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內容豐富,涉及包含1個主題、6條主線、15個領域、60項具體任務、300多條改革措施。在我這個十年全國人大代表看來,很多都是近十年來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提的建議的轉化。在所有的改革內容中,財政改革的內容是豐富而全面的。有一些爭論激烈的問題,在《決定》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顛覆了一些傳統(tǒng)財政觀點。這給很多財政學者帶來驚喜。《決定》讓財政改革從理論走向了實踐。
我覺得《決定》中至少有十三個方面的財政改革內容:堅決拋棄“稅收任務論”,回歸“經(jīng)濟決定稅收,稅收反作用于經(jīng)濟”的本質;法定支出與GDP脫鉤;建立滾動預算制度;權責發(fā)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政府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稅法升格;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國稅地稅合并,才能對違規(guī)優(yōu)惠 “零容忍”;事權與財權要結合;增加地方財力;節(jié)約成為財政常態(tài);財政治理職能。
2014年的全國“兩會”實際上是一次落實改革措施的“兩會”。由于三中全會《決定》中已經(jīng)有了完整的財政改革方案,因此,此次“兩會”只是把最近要做的財政改革加以強調。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實施全面規(guī)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著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納入預算,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各級政府預算和決算都要向社會公開,部門預算要逐步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所有財政撥款的‘三公’經(jīng)費都要公開,打造陽光財政。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要減少三分之一,今后還要進一步減少。推進稅收制度改革,把‘營改增’試點擴大到鐵路運輸、郵政服務、電信等行業(yè),清費立稅,推動消費稅、資源稅改革,做好房地產稅、環(huán)境保護稅立法相關工作。進一步擴展小微企業(yè)稅收優(yōu)惠范圍。抓緊研究調整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逐步理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建立規(guī)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把地方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推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這些大致就是今年要做的財政改革的事情。
在此基礎之上,代表委員又對財稅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比如,面對“稅收法定”的缺位,代表委員呼吁,應盡早讓稅收立法權回歸人大,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設立時間表。趙冬苓代表建議稅收立法權5年內應該回歸人大。有代表建議將現(xiàn)行的土地出讓金一次性征收,改為由房屋產權人分年度向政府繳納,“這樣可以將房屋的成本攤薄,減輕居民購房的壓力,有利于拉動居民購房消費。從長遠看,政府的收益細水長流,可以更好地規(guī)劃建設城市”。有代表認為,為了治理污染,對企業(yè)關停并轉,短期內能收到一定成效,但長期來看并不一定有效。除了環(huán)保稅,與環(huán)境有關的稅收還包括資源稅、消費稅等。今年資源稅改革會加速推進,將煤炭資源稅“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消費稅也在醞釀調整,把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征收范圍。有委員提出建議上調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額,同時把分項征收改成綜合所得稅。等等。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實施的第一年,希望在三中全會、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財政改革主張的推動下,財政工作會在改革、廉政、節(jié)約、公開、有效等方面有長足進步。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健康高效的財政是國家治理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