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麗華
對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策略的若干思考
——以廣州民辦博物館為重點論述對象
◎ 吳麗華
我國民辦博物館的發(fā)展與現代社會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如何促進民辦博物館進一步發(fā)展,需要從戰(zhàn)略層面加以深入思考:一是包括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建立健全的資金籌措體系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二是國家完善對民辦博物館的政策及法律法規(guī),進一步明確民辦博物館的法律地位及經營性質;三是地方政府制定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具體辦法,切切實實對民辦博物館加以扶持;四是民辦博物館加強自我完善,提升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等四個層面。
民辦博物館 發(fā)展策略
民辦博物館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看,我國民辦博物館的發(fā)展與現代社會對文化的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如何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筆者認為可以從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國家層面關于民辦博物館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地方政府對民辦博物館的具體扶持及民辦博物館的自身提升等幾個層面進行思考。
由于各國的國情和政治體制的不同,對博物館的管理也有很大的差別。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民辦博物館一般稱之為私人博物館,而且私人博物館是整個博物館體系的主體,其發(fā)展時間長,自身建設也比較成熟,有一套健全的資金籌措體系和成熟的管理方法。
(一)多渠道的資金來源
多元化和開放性資金來源及籌措機制是西方博物館的共同特點。
美國私人博物館占到其博物館總量的65%,博物館資金來源以社會贊助為主、政府資助為輔。美國博物館通常設有專門籌資部門,一般稱為發(fā)展部。博物館往往會建立一個包括個人、企業(yè)、基金會、各級政府在內的多層次籌資網絡。個人是美國博物館籌資的重要對象。美國博物館的董事會制度在籌資中的作用至關重要。董事肩負為博物館籌集資金的重任。富人和社會名流是董事會的主要力量,他們要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為博物館籌集資金,自己也將很多資金投入到博物館中。美國的各類公益基金會也是博物館籌資的重要對象,董事會每年都劃撥一定的資金對博物館進行資助。美國企業(yè)也會向博物館提供互利互惠的資助,即通過贊助博物館,企業(yè)可以得到稅費減免。美國博物館自身有營業(yè)收入,這是其資金的一大來源。除了常規(guī)門票外博物館都積極開展各種收費活動。比如講座、培訓、藝術課程、外借展品,并且開放商店、咖啡館、餐廳等給參觀者提供多種消費。①總之,美國博物館的資金來源渠道相當廣泛。
英國博物館的資金來源中政府撥款占了一大部分。英國的一大特點是政府對包括博物館在內的文化藝術機構采取了“一臂之距”的管理方法。在具體操作上就是政府不直接向博物館在內的文化機構撥款,而是通過中介機構——“博物館和美術館委員會”(其下設10個地方博物館協(xié)會)每年接受政府的撥款,并具體分配到博物館和美術館。這不僅減少了政府機構的行政事務,保證了政府的高效運作,而且政府機構不直接與文化藝術單位發(fā)生關系,利于檢查監(jiān)督和防止腐敗。②此外,“英國私人博物館通過實踐探索出一種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司——公共文化有限責任公司。例如,1973年建立的大英博物館有限公司,是大英博物館理事會全資擁有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從事有關博物館教育方面的圖書出版、零售、批發(fā)、許可等業(yè)務”③
西方發(fā)達國家對于民辦博物館的賦稅支持早已成熟,按照美國法律,企業(yè)如果對博物館等公益事業(yè)捐贈,可以享受稅收優(yōu)惠待遇。在法國,企業(yè)家拿出一部分資金成立基金會,由基金會注冊成立博物館,政府就會以此為企業(yè)減免稅費。
(二)靈活的管理方式
西方發(fā)達國家對于博物館的管理沒有民辦和國有之分,在政策上也基本是一致的。從政府對博物館宏觀管理看,法國博物館管理為“中央集權”或“政府主導”的垂直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均設有博物館行政管理部門,各級政府部門對博物館進行資助并提供公共服務。英國政府對博物館的管理為政府與民間共建的“分權化”的間接管理模式。政府以“一臂之距”與民間建立“伙伴關系”,分配、管理博物館資源和提供服務。美國博物館管理為“市場分散”的“民間自治”模式。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設有正規(guī)的博物館行政管理部門,政府財政對博物館的投入主要通過國家藝術基金會、國家人文基金會和國家博物館圖書館學會等社會中介組織進行分配。④總體看,政府管理越直接,資助越多,干預也多。反之,政府管理越間接,資助就越少,干預也少。
從博物館內部管理看,在西方發(fā)達國家中,美國博物館事業(yè)最發(fā)達。其博物館內部管理模式最成熟。在美國,普遍實行的董事會領導下的館長負責制。董事會是博物館的最高權力機構,但不管具體事務,主要是在宏觀上把握博物館發(fā)展方向等大問題。博物館具體的日常事務由董事會挑選任命的館長全權負責。副館長和館長助理由館長挑選任命,其職責是協(xié)助館長分管工作并向館長負責。董事會制度是體現博物館屬于“公共財產”的象征。國有、私人博物館都成為事實上的“公有公營”機構。董事會代表著公共利益,董事會成員的構成既要具有社會代表性,又要在經濟上承擔保證博物館正常運行的最高義務。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董事會成員的入選條件是:對非營利性公共機構感興趣,愿意并有能力幫助博物館正常運作及實現其宗旨。⑤博物館館長是博物館最重要的管理者,其在業(yè)務和行政方面享有高度的決策權,并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調整博物館內部機構。過去,美國博物館館長一般是從博物館的業(yè)務部門主任、大學教授、學術界專家中挑選產生。近年,開始注重館長的經營管理能力,有些商界人士也走上了博物館關鍵崗位甚至擔任館長。董事會領導下的館長負責制使得美國博物館擁有不受政府行政機關約束管理和開展業(yè)務活動的自主權,具有開放性和國際化的特點。
這些國外的先進經驗,有其各自不同國家的特點,我們應該根據我國及廣州市的實際情況,吸取其有效部分,加以改造利用,為廣州市民辦博物館的管理找到一條有效可行的科學發(fā)展之路。
我國民辦博物館由于其“民辦”和“非國有”身份導致其在規(guī)劃建設、土地征用、稅費減免和財政補貼等方面很難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支持。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2010年國家七部委出臺的《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意見》雖然是對民辦博物館建設具有指導意義的文件,但畢竟是“意見”,缺乏剛性的法律約束力。因此,由國家制定一部諸如《民辦博物館促進法》是十分必要的。其內容應該包含如下幾點。
(一)依法明確民辦博物館的經營性質
經營是民辦博物館生存和發(fā)展的關鍵問題。目前,國家尚未把博物館經營這一世界性課題提到議事日程,在主觀上尚存在誤區(qū),即認為博物館作為公益事業(yè)就不可以經營。所以出現了民辦博物館的身份界定不明的問題?,F行法律規(guī)定民辦博物館為“民辦非企業(yè)單位”,使得其既不能像國有博物館享受到政府財政撥款,同時又要繳納稅賦,甚至還要實行免門票制度,這實際上擠壓了民辦博物館的生存空間??梢园衙褶k博物館定性為“民辦法人公益組織”(或“民辦法人事業(yè)單位”)。民辦相對公辦而言,公益相對營利而言。在定性為公益組織后,應允許民辦博物館開展多渠道的經營活動,以籌措運營資金。作為公益組織,民辦博物館理應受到法律和社會的監(jiān)督,把運營的利潤再投放到博物館的發(fā)展中去。
(二)依法確立民辦博物館的法律地位
民辦博物館相對國有博物館而言,只是辦館藏品、經費來源和舉辦者不同,其辦館方向、藏品保護和服務目標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因此,我國要保障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享受同等法律地位,切實保護其合法權益,在國家立項、政策扶持、土地使用、稅費減免、銀行信貸、從業(yè)人員職稱評定、文物劃撥、免費開放等方面與國有博物館享有同等待遇。
(三)依法制定各項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舉措
政府相關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民辦博物館的專業(yè)指導,要積極探索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體制、機制和辦法,通過法規(guī)、政策、標準、評估、督導等措施為博物館的目標管理和質量管理提供服務。民辦博物館在技術準入、人員培訓、陳列展覽等方面要與國有博物館一視同仁、地位平等。國家要鼓勵國有博物館對民辦博物館的業(yè)務活動實施幫扶,要加強博物館行業(yè)協(xié)會建設,制定行業(yè)規(guī)范,鼓勵支持民辦博物館加入行業(yè)協(xié)會,促進行業(yè)自律,鼓勵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等社會力量向民辦博物館提供捐贈。
(四)依法建立并完善激勵機制
國家應將民辦博物館明確列入社會公益事業(yè),享受稅收優(yōu)惠政策,節(jié)省的資金用于博物館建設,對于新建的民辦博物館,國家可以設立免息或低息貸款,或實行場館建設補助,土地采取優(yōu)先供給,價格按公益類用地計價,降低民間興辦博物館的成本。對免費和低價收費的民辦博物館按參觀人數、展覽次數和規(guī)模等級給予經費補助;對那些最終將藏品捐獻給國家的民辦博物館采取民辦公助的方法,給予日常經費上的資助等等⑥。
除了借鑒國外的私人博物館先進經驗和國家層面的政策法規(guī)的支持外,地方政府對民辦博物館的扶持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以廣州市民辦博物館為例,它們起步較晚,發(fā)展也不平衡,這是由諸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則是廣州市民辦博物館發(fā)展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僅憑市場不能保證民辦博物館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也無法維持民辦博物館的公益性。因此,廣州市民辦博物館的健康發(fā)展需要廣州市政府的大力扶持。立足于廣州市民辦博物館的現狀,政府的扶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宣傳民辦博物館,營造民辦博物館健康發(fā)展的社會輿論氛圍
民辦博物館同國有博物館一樣,是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建設和諧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獲得全社會的支持,前提是要讓全社會知道、了解民辦博物館,而民辦博物館由于其“民辦”身份,自身并不具備宣傳自己的有利手段和平臺,往往是建成之后,社會知曉度不高,廣州市民辦博物館在這方面更顯得薄弱。如號稱“嶺南最大的私人博物館”的僑鑫博物館、廣東省“十大私人博物館”之一的廣州東方博物館,不用說在全國、全省,即便是在廣州知道其存在的人也寥寥無幾,其他小規(guī)模的民辦博物館更無從談起了。要改變廣州市民辦博物館“養(yǎng)在深閨無人識”的不利局面,就必須努力形成有利于民辦博物館健康發(fā)展的社會輿論氛圍。應該由文化宣傳部門有計劃宣傳民辦博物館,通過宣傳讓社會大眾了解民辦博物館、喜歡民辦博物館,在廣州市形成一個全社會支持民辦博物館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調查研究,制定支持和鼓勵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地方性政策法規(guī)
國家已出臺《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意見》,從宏觀政策上已經為民辦博物館的發(fā)展作了引導。具體實施需要各級政府拿出搞經濟建設的智慧和勇氣,大膽突破和創(chuàng)新,積極扶持民辦博物館的發(fā)展。政策法規(guī)是政府對于社會事物和社會活動權威化、標準化的規(guī)定,所有社會活動都必須依照政府的政策法規(guī)來認定自己的性質和行動準則。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區(qū)有不同的地域特點,在不同地域興建的民辦博物館必須有當地政府的政策法規(guī)支持。從全國看,許多省市都制定了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政策法規(guī)。相對而言,廣州市至今未能就民辦博物館發(fā)展制定任何政策法規(guī),甚至找不到一份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相關的政府文件。廣州市政府應以國家關于民辦博物館的規(guī)定為指導,組織各相關行政部門密切合作,深入調查研究,根據廣州市經濟社會的整體情況,針對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實際,分類指導,制定出具有廣州特色的促進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地方性政策法規(guī),其內容應包括民辦博物館的社會地位、經營管理模式、藏品處置方法、為公眾服務的方式、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享有的權利及受保護的內容、資金的來源與補充、館主變遷及繼承等博物館經營事宜、藏品開發(fā)及開展有償服務等相關規(guī)定。
(三)加大扶持力度,對民辦博物館進行財政資助、場地優(yōu)惠
作為一項社會公益事業(yè),民辦博物館應該與其他非營利公益事業(yè)一樣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廣州市民辦博物館的發(fā)展最受制約的因素有兩個,一是資金,二是場地。廣州市政府應本著對民辦博物館積極鼓勵、著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原則制定能夠切實解決民辦博物館發(fā)展中遇到的資金、場地困難的扶持保障政策。如在資金方面,建立政府對民辦博物館單位的資助機制,設立民辦博物館發(fā)展專項資金,對民辦博物館科研、人才培養(yǎng)、合作交流、藏品保護、重大展示活動等進行專項補貼。鼓勵和協(xié)調金融機構為符合條件的民辦博物館提供貸款。對興辦民辦博物館的出資人和捐資者給予依法享受與國有博物館同等的稅收及其他優(yōu)惠政策。在場地方面,政府可以利用廣州市在產業(yè)布局、結構調整后閑置的房產支持民辦博物館發(fā)展;對符合國家《劃撥用地目錄》規(guī)定的非營利民辦博物館的建設用地可以劃撥方式供地;設立民辦博物館一定的場地補貼和提供場館租金支持;積極推動民辦博物館進公園、進校園,抓住發(fā)揮不同公益機構資源整合效應的契機,為民辦博物館提供場地保障。
(四)建立制度幫助民辦博物館建設人才隊伍
人才是博物館事業(yè)的支柱,是博物館工作水平的體現,任何一個博物館要持續(xù)發(fā)展都必須依靠人才。只有大力引進人才,培養(yǎng)人才,建設好博物館人才隊伍,才能保證民辦博物館工作步入良性循環(huán)和有長足的發(fā)展后勁。人才問題是民辦博物館生存發(fā)展的關鍵,而缺乏專業(yè)化人才又是廣州市民辦博物館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之一。為此,廣州市政府要建立相關制度,采用多種形式支持民辦博物館培養(yǎng)、引進及留住人才。建立針對民辦博物館的免費培訓制度及培訓補貼制度,逐步提高民辦博物館館長、講解人員、研究人員等業(yè)務水平;建立與國有博物館同等的職稱評定制度,消除民辦博物館的專業(yè)人員在職稱評定方面的障礙,使之能夠常態(tài)化地正常晉升職稱。
(五)將民辦博物館建設納入廣州市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統(tǒng)籌發(fā)展
廣州市民辦博物館雖然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認可,但基本上還是處于一種自發(fā)性的原生態(tài)生存狀態(tài),沒有得到政府應有的重視、指導及扶持。這也與廣州市沒有將民辦博物館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有密切關系。因此,廣州市政府要切實提高對支持民辦博物館發(fā)展重要性的認識,明確和堅持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指導思想,并根據國家關于加快構建覆蓋城鄉(xiāng)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要求,將民辦博物館建設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納入廣州市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在這個基礎上,適時啟動編制《廣州市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根據廣州市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水平、文物資源條件、公眾精神文化需求,對廣州市民辦博物館進行科學布局、合理規(guī)劃。對現有的民辦博物館調查研究,摸清家底,分門別類,統(tǒng)籌兼顧,優(yōu)化配置。控制數量,發(fā)展質量,對已建而尚未注冊和在建之中的民辦博物館要嚴格準入制度,避免重復建設而浪費資源。鼓勵優(yōu)先設立填補博物館門類空白和體現行業(yè)特性、區(qū)域特點的專題性民辦博物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建設之上,發(fā)展一批民辦博物館;在傳統(tǒng)古建筑保護利用上,發(fā)展一批民辦博物館;在優(yōu)秀民間收藏家隊伍中,發(fā)展一批民辦博物館;在知名企業(yè)品牌文化打造中,發(fā)展一批民辦博物館。規(guī)劃要科學選址,盡可能建設在交通便利、配套環(huán)境優(yōu)良的旅游景區(qū)、中心城區(qū)文化功能區(qū)塊、大學城區(qū)等便于發(fā)揮綜合效應的地塊。引導和鼓勵社會、企業(yè)及個人以優(yōu)質的文化資源作為決策興建民辦博物館的第一要素,切實落實“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fā)展”的辦館理念,積極探索多元化辦館模式,把博物館的特色和品牌建設作為直接關系民辦博物館生存的大事來抓。
中國的民辦博物館尚屬初創(chuàng)階段,就現有的民辦博物館看,其在辦館理念、治理結構、內部管理諸多方面同國內其他大城市民辦博物館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幾個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需要大力改進提升。
(一)創(chuàng)辦人的辦館理念要明確,要有正確的辦館動機
民辦博物館是從民間收藏向博物館發(fā)展起來的,民辦博物館的創(chuàng)辦者往往是收藏愛好者,他們有將藏品向社會展示的熱情,但對博物館的理論認識往往比較模糊,有些人僅停留在博物館是一個展示平臺的認識上,這勢必導致其辦館目的不清晰,發(fā)展方向不明確,這種現象在廣州市民辦博物館中較為普遍。作為民辦博物館的創(chuàng)辦者首先要全面了解博物館的性質、職能,尤其是要正確認識博物館的公共性、公益性、社會性。因為“民辦博物館不是私人財產,從開館那天起,私人的藏品就已經成為了以博物館法人財產為表現形式的公共收藏?!雹呷绻狈@方面的認識,就會造成創(chuàng)辦民辦博物館認識的誤區(qū),有的人將私人收藏室誤當作民辦博物館,以為數十件展品擺放在社區(qū)住家內就是一座博物館。廣州市有相當數量對外自稱私人博物館,卻沒有登記注冊的私人收藏室,就屬于這種情況;有的人誤認為民辦博物館是收藏拍賣場中的“中轉站”,今天宣布辦一個博物館,過幾天市場風吹草動就又將展品賣掉而關門大吉;有的創(chuàng)辦者對藏品秘而不宣,不對外開放或盡可能地限制開放,這種現象在廣州市民辦博物館許多中有不同程度的體現。所以創(chuàng)辦者不能單憑一時熱情沖動,更不能抱著營利目的興辦民辦博物館,而應在全面正確認識了解博物館的性質和功能的基礎上認可并愿意將民辦博物館作為一項事業(yè)追求去堅持。中國第一家民辦博物館創(chuàng)始人馬未都先生說:“我認為無論是國家還是民辦博物館,博物館的屬性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公益性質。國際上通行的定義是‘非營利機構’。我說過,如果觀復博物館新館成立,我一定把我名下所有的文物都捐給博物館,使它變成公共的財富,我才心安理得?!雹嗝褶k博物館創(chuàng)辦者要有這種認識和胸襟,才能使民辦博物館有正確的發(fā)展方向,才能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建立董事會制度,完善民辦博物館治理結構
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在2013年寧波民辦博物館館長座談會上說:“民辦博物館應該有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董事會、理事會?!雹釓氖澜绮┪镳^發(fā)展的狀況看,董事會制是民辦博物館的最佳管理模式。董事會制將民辦博物館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在尊重收藏家物權的基礎上實現博物館的社會化管理,科學管理。根據廣州市的實際情況,民辦博物館可以逐步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館長負責制”。民辦博物館董事會可以由投資人、社會知名人士、博物館界的專家以及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組成。董事會負責選拔聘用館長,決定博物館發(fā)展的大政方針,籌措大額經費,參與制定經營策略等。館長按照董事會的決策全面負責博物館內部行政、業(yè)務等日常事務及運營管理。
(三)開拓多渠道引進專業(yè)人才
缺乏專業(yè)技術和管理人員是廣州市民辦博物館的一個普遍現象,已然成為廣州市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障礙。目前廣州市民辦博物館急需科研、管理、經營三類人才??蒲腥瞬艖遣┪镳^的學術帶頭人,能夠為博物館的長遠發(fā)展制定可行的科研規(guī)劃,帶動博物館科研水平的整體提升,營造適應科研發(fā)展的學術氛圍,帶出一批為博物館服務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專業(yè)管理人才是博物館正常運行的關鍵,能夠讓博物館既充滿活力又嚴謹有序地運轉。經營人才則需高效利用博物館的文化資源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
目前由于民辦博物館自身的地位以及資金等方面的制約,博物館事業(yè)的科研、專業(yè)技術和管理人才主要集中在國有博物館。廣州民辦博物館要獲得人才就必須開拓多種渠道,以靈活開放的方式引進人才。一是聘用國有博物館優(yōu)秀退休員工。這些人員在專業(yè)知識和管理經驗的豐富程度上有很大的優(yōu)勢,利用這些國有博物館退休人員淵博的知識積淀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為博物館服務是民辦博物館高效獲取人才的一條捷徑。二是大膽借用人才。民辦博物館可以主動與相關專業(yè)單位聯(lián)系,聘用高級人才為特約研究員。特約研究員都應是文博方面的專家學者,他們可以不定時來民辦博物館指導,用他們豐富的博物館管理、研究經驗確保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高起點。三是積極爭取來自高等院校文博專業(yè)的應屆畢業(yè)生。當前,高校畢業(yè)生簽約民企已是普遍現象,但作為因尚在起步階段而自身條件有限的民辦博物館,要與國有博物館爭奪本身數量就很少的文博專業(yè)的應屆畢業(yè)生,肯定是處于劣勢的。廣州民辦博物館要排除困難盡早與設有文博專業(yè)、考古專業(yè)的高校和相關部門取得聯(lián)系,爭取高校支持,動員畢業(yè)生勇于投入到民辦博物館事業(yè)中來。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加快文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愈顯重要和突出。作為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博物館建設是不可或缺的,在民間資本實力不斷壯大的形勢下,民辦博物館已成為我國博物館重要組成部分,僅廣州市已登記注冊的民辦博物館就多達12家,占了全市博物館總量的五分之一強,另據坊間統(tǒng)計尚未注冊的家庭收藏式微型博物館有近百家。建設好民辦博物館是與社會主義現代文化建設緊密聯(lián)系的大事。因此,我們必須在現有民辦博物館發(fā)展的基礎上,認真調查,深入思考,盡早在政策、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明確民辦博物館的地位及發(fā)展方向,給予民辦博物館切切實實的多方位支持,幫助民辦博物館自身提升,為民辦博物館開拓更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使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更加興旺蓬勃。
注釋:
①唐澤慧.美國博物館的公眾定位與籌資模式[J].中國美術館,2006年10月.
②張健.對發(fā)達國家博物館管理的學習與借鑒[J].博物館研究,2011(1).
③張品.天津民辦博物館的發(fā)展依據研究[J].中國城市經濟,2011(02).
④張國超.法英美三國博物館發(fā)展模式考察[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3月.
⑤段勇.當代美國博物館[M].科學出版社,2005年6月.
⑥丁海濤.全國人大代表王勇超:建議加快制定“民辦博物館促進法”[N].保定晚報,2010-3-7.
⑦宋新潮.政府大力支持民辦博物館的發(fā)展[EB].國家文物局網站,2011-2-12.
⑧馬怡運.民辦博物館發(fā)展初見曙光[J].文物天地,2011-2-14.
⑨勵小捷.在寧波民辦博物館館長座談會上的講話[EB].國家文物局網,2013-6-24.
[1]段勇.當代美國博物館[M].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2]呂濟民.中國博物館史論[M].紫禁城出版社,2004,第1版.
[3]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1版.
[4](美)馬斯汀編,錢春霞等譯.新博物館理論與實踐導論[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第1版.
[5]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編.新形勢下博物館工作實踐與思考[M].文物出版社,2010,第1版.
Some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Private Museums: Based on Guangzhou’s Private Museums
Wu Lihu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museums in China has a big distance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society.We need in-depth thoughts from the strategic level as referring to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museums, which specifically goes in four ways including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financing system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as learning from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s; the state’s improved policy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private museums, and to further confirming the legal status of private museums and their management nature; the local governments’ specific measures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museums and to lend a real hand to them; and last but not least, the private museums’ self-improvement on their functions 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private museum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G268.8
10.3969/j.issn.1674-7178.2014.04.003
吳麗華,廣州市越秀區(qū)博物館館長,公共管理碩士,研究方向為博物館管理、公共文化。
(責任編輯:陳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