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晚霞
(1.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2.湖南科技學院 學報編輯部,湖南 永州 425199)
弘一法師與印光法師之交往
王晚霞1,2
(1.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2.湖南科技學院 學報編輯部,湖南 永州 425199)
印光法師是近代凈土宗的振興者,弘一法師是近代律學的中興者,兩位都是近代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二師之法緣集中在弘一法師求拜印光法師為師,印光法師對其悉心指導。這對弘一法師的成佛之路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體現(xiàn)在弘一法師在學佛方法上,一心念佛;態(tài)度上,虔誠恭敬;思想上,深信因果;生活上,盡量不麻煩任何人,節(jié)儉惜福。弘一法師以印光法師為范,著力修行,終成一代高僧,這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啟發(fā)。
弘一法師;李叔同;印光法師;印祖文鈔;律宗;南普陀
近代著名佛學大師弘一法師出家前,在音樂、美術、繪畫、書法、戲劇等藝術領域均有建樹,決然出家后,在佛學領域依然影響深遠。同時代的印光法師,年齡稍長,對弘一法師的學佛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二師之法緣,不僅是佛學界的一段佳話,也為后人為學留下啟發(fā)。近來關于兩位法師的各自研究均有諸多成果,但直接關注兩位法師之間的問學求佛之路的,尚有可推進空間。本文擬略展開如下。
弘一法師(1880-1942),天津人,原名李叔同,幼名李成蹊,學名李文濤,字叔同,小字三郎,出家前還有許多曾用名,如李漱筒、李廣平、李哀、李岸、李嬰,藝名李息霜等。出家后名演音,號弘一,別署名有一音、弘裔、曇昉、月臂、僧胤、慧幢、之言、善夢等。據(jù)劉質平《弘一上人史略》記載,弘一法師約有筆名兩百。[1]100晚年自號晚晴老人、二一老人。弘一法師是近代著名高僧,曾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南京大學前身)任音樂、圖畫教師,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同時,他也有不少詩詞文作。出家后,作品主要集中在律學的弘揚和研究方面。
印光法師(1862-1904),陜西合陽人,俗名趙丹桂,字紹伊,字子任[2]37。據(jù)法師自述,他出家之前未曾就師,始終由其長兄教導。十四五歲后,由于體弱多病,對無常之理多有體會[3]。1881年,時法師19歲,在長安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寺出家。印光法師的主要思想貢獻體現(xiàn)在:契機弘法,宣揚因果;敦倫盡份,閑邪存誠;諸宗分界,凈土為歸;揀擇剃度,勤修定慧[3]。法師對凈土宗的貢獻居功至偉,是我國近代佛教史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師級人物,后世敬稱印光祖師,簡稱印祖。
印光法師一生在僧俗界均有眾多跟隨者,他的思想惠及萬千,一生皈依弟子多到不可以數(shù)計。但印祖幾乎“不收出家徒眾”[3],弘一法師也是多次懇切請益,方得默許,這對弘一法師來說意義重大。弘一法師一生所拜老師有兩名,一名是溫州慶福寺的住持寂山和尚,另一名則是印祖。在活著的菩薩中,印祖是弘一法師最為膜拜的?!霸诿駠?,正是印祖在國內法緣始盛初期。關中的弘公,逢到讀經(jīng)、念佛、深修上的疑難,便通函請示印祖?!盵4]207深得教益的弘一法師一心想拜印祖為師。1923年,弘一法師虔誠寫信懇求,卻被印祖婉拒。之后,弘一法師再寫信誠摯懇求多次,終得印祖默許。印祖曾寫四封函件,對弘一法師悉心指導。
1924年5月,弘一法師取得印祖許可,“至普陀山,參禮印光法師?!盵5]310在此,弘一法師侍奉印祖生活七天。這段體驗,對弘一法師產(chǎn)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到1927年深秋,弘一法師又去上海太平寺,拜見印祖。每次與印祖相見時,弘一法師都表現(xiàn)得畢恭畢敬,無盡虔誠。弘一法師一生對印祖極其崇拜,在多處直言“我崇拜印光大師”,“相信他,永遠是真理”[4]190。印祖對弘一法師的成佛之路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在弘一法師心里,對其影響最大的人,無有人能出印光法師之右。這種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方法上,一心念佛
印祖在《復弘一師書一》中要求弘一法師“專志修念佛三昧”[6]112-113,在《復弘一師書二》中又告誡弘一法師“當先以一心念佛為要”[6]114-115,在《復弘一大師書》中又云“宜息心專一念佛,其它教典,與現(xiàn)時所傳布之書,一概勿看,免致分心,有損無益。應時之人,須知時事。爾我不能應事,且身居局外,固當置之不問,一心念佛。以期自他同得實益,為唯一無二之章程也?!盵6]105-106印祖反復強調一心念佛的重要性,要求弘一法師暫緩刺血寫經(jīng),暫緩讀其他教典,暫緩處理其他事務,其他諸事都應“置之不問”,認為這是“唯一無二”的辦法。
對印祖的教導,弘一法師都銘記并據(jù)之修行[7]。在印祖要求暫緩刺血寫經(jīng)后,弘一法師便暫熄了這個念頭。弘一法師常講印祖是“當代馳名念佛的倡導者,他開創(chuàng)了馳名念佛這條最簡捷的覺路”[4]225。無論健康還是疾病時,弘一法師常年一心念佛,并時常把這個方法宣講給其他人[4]251。
(二)態(tài)度上,虔誠恭敬
印祖在《復弘一師書一》中說:“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頓消業(yè)累,速證無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無根而欲茂,鳥無翼而欲飛,其可得乎。今將辦法之利弊,并前人證驗,略開一二,庶可隨意作法矣。”[6]112-113反復強調虔誠、恭敬的重要性。否則,就像是如樹木無根,而期望枝繁葉茂;飛鳥無翼,而寄望騰空萬里。虔誠、恭敬之心,是學佛路上最關鍵、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在印祖的諄諄教導下,弘一法師對佛門的虔信愈發(fā)堅決篤定。在俗妻俞氏去世后,都未回家探望。在慶福寺閉關期間,有多位政要通過他的依止——師父寂山和尚求見,都被弘一法師斷然拒絕。在上海與印祖見面時,弘一法師在進門前先是拿出隨身帶的海青和袈裟一絲不茍地穿上,神情神圣莊嚴。在見到印祖后,弘一法師旁若無人、不顧一切地伏地就拜。[4]210這種對恩師的尊重,對佛法的渴望,讓見者聽者無不感佩。
弘一法師終生持律精嚴。在籌辦南山律學院的過程中,弘一法師不慕名利的高尚德行,讓他對違背此理的做法深表反感,律學院終未辦成。即便在身體日漸瘦弱的晚年,每日亦必過午不食,這都是出于對佛的虔誠崇敬。印祖一生不為人剃度,有學者甚至認為印祖一生“不收出家徒眾”[3],弘一法師也只是得到印祖的默許罷了。此足可見印祖持戒之嚴,收徒之慎重。弘一法師亦“終生不為出家比丘剃度”[4]318。弘一法師一生都不收徒,顯然深受印祖影響。
(三)思想上,深信因果
印祖的思想中,尤為注重因果,學者盡知。弘一法師在泉州演講總結印祖盛德之要時曾提到此點[8]111。在福建永春桃源殿做《佛教之簡易修持法》時,他首條即提到要“深信因果”。他說:“因果之法,……非常的重要,無論何人皆需深信?!盵8]98他在安海金墩宗祠做《佛法學習初步》時,總結了兩條:三世業(yè)報和善惡因果[8]90-93。這正是對因果的詮釋。弘一法師在思想上、行為上深信因果,并抓住一切機會把這一思想講給其他人。
(四)生活上,盡量不麻煩任何人
習勞,不麻煩寺內護持者。弘一法師曾在泉州福林寺講述印祖之盛德,首條即印祖之“習勞”,說印祖“最喜做勞動之事”[8]110。在親自侍奉印祖時,弘一法師親見印祖在高齡時仍然自己打理生活,參與勞動。弘一法師自己的生活亦是如此,他在泉州溫陵養(yǎng)老院對老人家說:“我自己出家到現(xiàn)在,生活上的一點一滴都是自己來。別人為我做生活上的小事,便感覺折福!”[4]330在南普陀養(yǎng)正院開學時,弘一法師提出的院訓正是“惜福、習勞、持戒、自尊”[4]330。
節(jié)儉,不麻煩寺外居士信眾。印祖的生活十分節(jié)儉,吃飯時碗里的每粒飯都要吃掉??匆妱e人碗里剩落的飯粒,他都要大聲呵斥[8]41。別人送給他的好東西,他總是轉手就拿給更需要的人。弘一法師更是如此,他“每次生病都因為不想煩勞其他人而一拖再拖,在法界寺因傷寒加痢疾,一病十天,他都默默忍受,自己減食自療,不愿麻煩別人。他自言自己腳上穿的一雙鞋子,已經(jīng)有十六年壽命;他的棉被面子,是在杭州教書時候用的,已有二十年了;他用的傘,已有二十五年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他的東西總是修修補補,接著用。他的衣物多由他的學生劉質平居士供養(yǎng),但弘一法師“為僧二十五載,所穿僧服,寥寥數(shù)套而已”[1]97。
(一)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弘一法師與印祖實際交往并不多,見面不過幾次,往來信件不過四封,此外并沒有更多接觸,卻對弘一法師的思想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弘一法師在多處向人贊美印祖高尚的品德[9],并談及自己內心所受到的重大觸動。弘一法師在寫給好友夏丐尊的遺言中寫到: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盵10]172
這首偈十分有深意。弘一法師不僅對他的生平好友夏丐尊如此,對他最仰慕的老師印祖如此,對他摯愛的學生劉質平、豐子愷、李芳遠等亦是如此。近時不太近,遠時不很遠。遠近,不是靠存在于萬物之表的“象”來決定的,遠近只在自己心理上、思想上。如果能按照師之教誨,日日行之,師即在身邊,自己即在師身邊。心近才是真正的近,與身之遠近并無絕對關系。心近了,無論對方遠在天涯,也能如在目前心間;如果不信從師之教誨,不尊崇師之法言,不按照師之信仰修行,即便色身時時刻刻守在師身邊,也與師相隔千萬里。
(二)主動以一流水平者為師
在當時的國內,印祖是最著名的高僧之一,弘一法師最崇拜的人就是印祖。在拜印祖為師之前,弘一法師曾心心念念地想望著印祖,殷切之情不可言表。在寫信拜師時,言辭懇切無以復加,在遭到拒絕后,仍然不為所動,繼續(xù)寫信懇求。在得到印祖指導后,弘一法師認真根據(jù)印祖的方法修行,這對弘一法師成為一代高僧有很大幫助。
(三)重在實踐
印祖注重言傳身教法[11],故弘一法師得以有侍奉印祖七天生活的機會,這正是在實踐中教育。其他聽到印祖講法者甚眾,了解印祖日常生活者更多,但能夠領會印祖?zhèn)鞣ǖ恼嬷B,透過印祖勤勞節(jié)儉的生活反觀自身,并在體會后自我認真實行的,寥寥無幾??v觀印祖對弘一法師的指導要點,如上所言,也就是幾句話。但弘一法師實行了一生,并在其中深深受益。萬事萬物都有其道,對于自己認可的“道”,理解不難,難在實行。格物能夠致知,但不是每個人在格物中都能領悟到知識,即便有,深淺也有不同?;蚨嗷蛏伲裎镏轮?,是需要有些天機的。高明的大家,其內功心法常常就是幾個字,不多言,主要需自助,自助如果少了行動,則無從談起。
[1]劉質平.弘一上人史略[C]∥天津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天津市宗教志編纂委員會.李叔同——弘一法師.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2]沈去疾.印光法師年譜[M].成都:成都天地出版社,1998.
[3]周軍.印光法師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4.
[4]陳慧劍.弘一大師傳[M].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5.
[5]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弘一法師[C].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1984.
[6]釋印光著.張育英校注.印光法師增廣文鈔[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7]黃家章.印光對弘一的思想影響與弘一的信仰歸宗[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10(11):109-113.
[8]李叔同著,豐子愷插圖,星云法師點評.李叔同說佛[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9]俞朝卿.山水相生忘年交,德法蜚聲海內外——印光、弘一述論[J].佛學研究,1998(7):66-70.
[10]夏丐尊.弘一大師的遺書[C]∥天津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天津市宗教志編纂委員會編.李叔同——弘一法師.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11]杜鋼.印光法師之教育方法探微[J].發(fā)音,2009(9):25-30.
2013-12-10
王晚霞(1977-),女,陜西周至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編輯部副編審,從事文獻學研究。
B94
A
2095-7602(2014)04-0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