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合肥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xiàn)實條件研究

      2014-03-29 01:43:23夏冬波
      巢湖學院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巢湖合肥歷史

      夏冬波

      (合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社會文化處,安徽 合肥 230071)

      隨著合肥市行政區(qū)劃的調(diào)整,巢湖市和廬江縣劃入后,合肥市的歷史更為悠久,文化底蘊更為深厚,城市特色更為明顯,對合肥的歷史文化也需要有新的認知。如何解讀好、整合好、保護好,最主要的是開發(fā)利用好合肥歷史文化資源,是 “大湖名城”建設的迫切要求,是合肥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支撐,是增強合肥市綜合競爭力的現(xiàn)實需要?,F(xiàn)在,我們對合肥歷史文化資源認識理解不夠,整合舉措不多,保護手段乏力,尤其是開發(fā)利用乏術,這些與我市當下建設 “文化強市”、“大湖名城”戰(zhàn)略極不適應。為此,調(diào)研組認為我市應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提升“大湖名城”的文化影響力,這將是一件造福合肥市民,提升合肥品位,彰顯合肥特色,擴大合肥影響,載入合肥史冊的文化工程。

      那么,合肥與國內(nèi)其他123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相比,其特色和優(yōu)勢在哪里?合肥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現(xiàn)實條件又有哪些?

      合肥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厚重的古城,也是一座以水興邦的城市。合肥最早體現(xiàn)在江淮區(qū)域商貿(mào)的城市功能;秦漢以后,更多體現(xiàn)在軍事重鎮(zhèn)的地位,有幾次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戰(zhàn)爭在這里發(fā)生。根據(jù)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條例》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的標準和條件,調(diào)研組對合肥名城保護價值進行了考察研究,認為:合肥市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必須具備“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條件。其中最為主要的硬件是:含量高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憑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文化遺產(chǎn)保護現(xiàn)狀,合肥已基本具備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條件。千年古城合肥的歷史文化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六大城市特色:“歷史悠久”、“軍事重鎮(zhèn)”、“江淮都會”、“文化名郡”、“創(chuàng)新之城”和“山水古城”。

      1 歷史悠久

      合肥地區(qū)、巢湖流域為中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巢湖銀山智人距今已有二、三十萬年的歷史。合肥周邊還有和縣龍?zhí)抖丛橙诉z址和含山凌家灘文化遺址。殷商時期,合肥地區(qū)居住著我國東方夷族的一支——淮夷族。

      合肥最早見于史書記載是在西周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屬楚國,秦時屬九江郡。①清光緒十一年黃云總纂《續(xù)修廬州府志》載:“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九江郡,郡治在襄安,統(tǒng)合肥、居巢、襄安三縣?!睗h初正式建立合肥縣。東漢初設“合肥侯國”。東漢末年,曹操將揚州的州治設于合肥,合肥成為漢末曹魏政權的軍事重鎮(zhèn)。合肥自 “隋開皇三年(583年),罷天下諸郡,此地始為廬州”[1]。自唐以來,廬州一直為郡、州、路、府治所,成為江淮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時間長達1400多年。盡管王朝更迭,建置迭變,但廬州古城的重要地位卻日顯重要。

      合肥地名的由來說法很多,但都與水系有關。根據(jù)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施水受肥廣陽鄉(xiāng),東南流經(jīng)合肥縣……蓋夏水暴長,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也?!盵2]“施”指古施水,即現(xiàn)在的南淝河流到施口注入巢湖;“肥”是指古肥水,即現(xiàn)在的東淝河,流到肥口入淮水。因為施水匯合于肥水,所以叫合肥。

      合肥具有以下的城市歷史形象:合肥在歷史上除長期作為廬州府的府治以外,曾三度侯國都城:1、西周初年封建,約于春秋中期亡國。2、東漢建武六年(30年),光武帝劉秀升合肥縣為“合肥侯國”,歷4世,約百年。3、東漢靈帝時,復合肥侯國,漢亡遂廢國設縣。三度總計約600年左右。三度 “中央直轄府”:1、東漢揚州刺史府曾移治壽春、合肥。2、三國時期,魏、吳分治揚州,魏之揚州刺史府先后駐合肥、壽春。3、明朝設廬州府,是意義更為確切的“中央直轄市”。三度設直轄府,合計約300余年。三度省會:1、清安徽省省會駐安慶,咸豐三年(1853年)4月,太平軍進攻安慶,省會遷駐廬州府。同治元年(1861年)夏,省會遷回安慶。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國民黨安徽省會遷駐合肥城,駐3年,省會遷回安慶。3、1952年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合肥作為省會延續(xù)至今[3]。

      合肥具有以下的建城歷史:在歷史上,合肥因戰(zhàn)守需要,自漢末揚州刺史劉馥單騎造合肥空城以來,歷代主政合肥者,無不重視對合肥城池的建設[4]。曹魏大將滿寵造合肥新城,更加提升了合肥城市的軍事地位。唐貞觀年間,右武侯大將軍尉遲恭筑“金斗城”。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淮西帥郭振擴建“斗梁城”,“鐵廬州”之稱遂名揚天下。元朝又進行過修建。明弘治年間馬金度修之,全城七門二水關(后為七門三水關)。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修。建國后,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城市,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明確批示:“合肥不錯,為皖之中,是否要搬蕪湖呢?從長考慮,似較適宜。……”

      2 軍事重鎮(zhèn)

      在古代,軍事防御是城市的重要職能之一,城市所處的戰(zhàn)略地位對其等級和規(guī)模具有深遠的影響,特別是一些戰(zhàn)略要地,軍事文化甚至成為歷史文化特色和亮點。

      合肥地處江淮之間,古為淮夷之地,從夏朝末年“商湯放桀于南巢”,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發(fā)生在巢湖沿岸的吳楚“鵲岸之戰(zhàn)”、“長岸之戰(zhàn)”、“巢城之戰(zhàn)”,水戰(zhàn)歷史悠久。合肥春秋屬廬邑,素有“淮右噤喉,江南唇齒”[5]之稱。自秦漢以后,中國政治中心向南方轉(zhuǎn)移,合肥居東京洛陽與十朝古都南京之中,歷代戰(zhàn)爭,從江南向北挺進,首先要奪取合肥;要想鞏固在中原取得的勝利,也一定要奪取合肥,遏阻來自江南的攻擊。東漢以后,合肥的軍事地位日益突出,成為各方爭奪的軍事重鎮(zhèn),城市職能迅速向軍事職能轉(zhuǎn)化,進而奠定了合肥城市作為區(qū)域行政中心的地位,如曹操在合肥設揚州州治,使合肥從一個縣級行政中心上升為區(qū)域行政中心,政治和經(jīng)濟地位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不斷得以鞏固。

      在歷史上,漢末三國時代,周瑜曾在巢湖訓練水軍,至今在巢湖市還有都督山、周郎墩遺址。稍后,“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孫權六攻合肥而不下。曹操“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向祁山,敵來則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爭也?!盵6]曹操、孫權親率大軍在合肥數(shù)次爭戰(zhàn),有時竟出動數(shù)十萬眾,其戰(zhàn)爭規(guī)模之大,層次之高,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壽春-合肥-巢湖儼然以一個軍事戰(zhàn)區(qū)的形態(tài),呈現(xiàn)于中國歷史舞臺。魏晉南北朝時期,合肥巢湖流域戰(zhàn)爭頻繁。唐末合肥人楊行密起兵廬州,攻城略地,威震天下。南宋岳飛、牛皋、韓世忠于廬州大戰(zhàn)金兀術,收復廬州。元末明初,以巢湖水師輔佐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的趙普勝,廖永安、廖永忠兄弟,以及俞廷玉和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淵父子兄弟等在巢湖建立強大的水軍,輔佐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水軍,成為明代開國功臣。俞氏以巢湖湖心姥山島之南塘為水軍基地,至今尚有水寨遺址。張獻忠智取廬州并以巢湖訓練水軍。太平軍于合肥地區(qū)長期征戰(zhàn),數(shù)次攻打廬州、廬江,“三河大捷”揚名天下。一直到抗日戰(zhàn)爭,再到解放戰(zhàn)爭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運籌瑤崗,取得渡江戰(zhàn)役的偉大勝利等等??梢哉f,合肥作為華夏中部地區(qū)的軍事重鎮(zhèn),發(fā)生在這里的戰(zhàn)爭,有的直接影響了中國的政治軍事格局和歷史發(fā)展走向。因此,合肥歷史的最大影響是以軍事重鎮(zhèn)的地位載于史冊。從軍事文化的角度來看,合肥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3 江淮都會

      合肥歷史上曾為一商業(yè)都會。合肥憑借得天獨厚的淝河黃金水道,南至巢湖而達長江,北經(jīng)瓦埠湖而達淮河。此外,有可輻射四鄰地區(qū)的陸路相佐,交通便捷,成為商貿(mào)繁盛之地。公元前241年,楚國遷都壽春(今壽縣)之后,合肥地區(qū)成為楚國中心地帶,由于交通便捷,合肥成為物流大埠、商賈云集之都。

      合肥地名因水而生,很早就以一座水城而聞名于世。秦漢時期,合肥與壽春(今壽縣)為南北物資集散中心和交通樞紐,成為一個全國著名的都市圈。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記載:“郢之后徙壽春,亦一都會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7];在西漢時期,合肥是一個“輸會”城市。班固《漢書·地理志》亦載:“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鮑、木輸,亦一都會也。”[8]可到了東漢時期,合肥已經(jīng)是一個“都會”城市了??梢?,合肥很早就是南北水運匯集之大都會城市。秦漢以降,合肥作為江淮重鎮(zhèn),政治經(jīng)濟作用尤顯重要。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記載,秦漢時期除長安、洛陽、臨淄、邯鄲、宛城、成都這六大都會之外,地區(qū)性都會18個,壽春、合肥均名列其中[9]??芍?,合肥在漢代占有歷史名城的地位。隋唐以降,合肥一直是廬州府府治所在地,時間長達1400多年。

      4 文化名郡

      合肥早期受淮夷文化、楚吳文化和先秦中原文化影響深遠。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合肥逐步形成了以三國文化、包公文化和淮軍文化為特色的三大地域文化品牌。

      第一、合肥素稱“三國故地”。漢末三國時代,由于魏、吳長達30余年的爭奪,大小戰(zhàn)役達28次之多,留下眾多與三國有關的遺址。有史記載的就有三國古戰(zhàn)場、古逍遙津、教弩臺、三國新城、袁術墓群、箏笛浦、藏舟浦、迴龍橋、飛騎橋、斛兵塘等,這些遺址一些成為文物保護單位,同時留下大量文化遺產(chǎn),也成為歷代文人詠古懷幽之地,形成了豐厚的合肥三國文化。

      第二、合肥又稱“包公故里”。北宋時執(zhí)法如山、為官清廉、被百姓譽為“包青天”的清官包拯的家鄉(xiāng)就在合肥。美麗清秀的包河公園內(nèi),至今仍完好保存著包公祠、包公墓等歷史遺跡,表達了億萬炎黃子孫世世代代懷念這位古代杰出清官,期盼出現(xiàn)更多此類清官的美好愿望。包公也成為清官文化的一個標志。包拯不僅是合肥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作為“包青天”的出生地和墓葬地,合肥市完整保留著許多關于包公歷史文化遺存,如香花墩、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等,還有廣為流傳的包公故事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第三、合肥是“淮軍故鄉(xiāng)”。江淮大地是淮軍孕育之搖籃,更是淮軍將領的家鄉(xiāng)?!掇o海》“淮軍”詞目中,列入淮軍主要將領的張樹聲、劉銘傳、周盛波、潘鼎新、吳長慶、丁汝昌、葉志超、聶士成,以及他們的首領李鴻章,9個人全部是合肥市人。從1861年底李鴻章招募廬州團練籌建淮軍,短短三個月中就組建了銘、慶、鼎、樹四營,還有隨后充當營官的周盛波、周盛傳、吳毓芬等人。淮軍有30多年充當著中國國防軍的角色,成為抵御外侮的砥柱力量,合肥是當之無愧的淮軍將領的故鄉(xiāng)?;窜娵妆と阂呀?jīng)成為合肥獨特的文化景觀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

      合肥除上述三大文化品牌之外,還有以下的文化積淀。

      4.1 文物眾多

      合肥至今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遺留著江淮古城神韻。合肥以豐富的史前文明遺跡見證華夏文明的起源和發(fā)展。合肥城市周邊有20—30萬年以前的銀山智人遺址,有大量新石器時代遺址,還有肥東浚遒故城和廬江城池村古城遺址。合肥現(xiàn)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9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6處,省級文保單位36處,市保單位48處,縣保單位200處,全市現(xiàn)有博物館21處(不含在肥省直博物館),其中民辦博物館7家。合肥的古城區(qū)域主要集中在市區(qū)環(huán)城河堤以內(nèi)和三國新城遺址。合肥古城墻雖毀,但仍然可見其為一座歷史城市,其遺址還有部分尚存,現(xiàn)在市區(qū)的環(huán)城馬路就是合肥的古城墻墻基。合肥市區(qū)內(nèi)有府城隍廟、古逍遙津、教弩臺、飛騎橋、斛兵塘;有李鴻章家族住宅、李鴻章享堂、包公祠、包公墓、大孔祠堂、昂氏宗祠、王亞樵家族墓、衛(wèi)立煌故居、省博物館等等,合肥周邊有中廟、何瑊墓、呂柯墓、周瑜墓、李典墓、吳復墓、孝子墩墓、劉銘傳舊居、吳武壯公祠、馮玉祥舊居、張治中故居、李克農(nóng)故居、孫立人故居;近現(xiàn)代史跡中,有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等重要革命文物。還有眾多古樹名木、古井、古橋等歷史構筑物等等。合肥僅市文物處就有館藏文物6000多件,其中珍貴文物(國家一、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達127件。上述文物古跡,不僅內(nèi)容豐富,類型多樣,而且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合肥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撐。

      4.2 名人輩出

      合肥人文薈萃,歷代發(fā)生在合肥的戰(zhàn)爭推動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催生了本土一大批名人才俊。

      4.2.1 古代名人

      范增、文翁、朱邑、周瑜、毛義、左慈、王蕃、楊行密、伍喬、包拯、廖永安、張德勝、俞通海、龔鼎孳、李天馥、李鴻章、劉銘傳、張樹聲、劉秉璋、潘鼎新、吳長慶、丁汝昌、葉志超、聶士成。

      4.2.2 現(xiàn)當代名人

      段祺瑞、李經(jīng)羲、龔心湛、吳保初、吳旸谷、馮玉祥、王亞樵、衛(wèi)立煌、張治中、李克農(nóng)、孫立人、鄭為元、董寅初、魯彥周、楊振寧、楊懷遠、溫宗仁、吳邦國、楊元慶、丁曉兵。

      此外,合肥、巢湖歷來是歷代政治家和文人墨客的尋古探幽之地。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三國曹操、曹丕、曹植、曹睿;晉代王羲之;唐代李白、杜甫、杜牧、羅隱、劉禹錫;宋代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米芾、陸游、楊萬里、姜夔;明清朱元璋、袁枚、石濤、李方膺;現(xiàn)代的毛澤東、朱德、鄧小平、劉伯承、胡耀邦、陳毅、郭沫若;當代的江澤民、胡錦濤、朱镕基等,他們或游覽,或視察,或戎馬或任職,在這里留下了諸多故事,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合肥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4.3 合肥文學藝術精湛

      合肥文化名流代有其人。文翁化蜀,千古傳頌;南唐狀元伍喬大魁天下;清代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鼎孳,還有李天馥、王尚辰、江云龍等文人雅士。合肥又是文化名人的集聚之地,李白、杜甫、姜夔、歐陽修、王安石、周邦彥、薩都刺、石濤等在合肥都留下文壇佳話;國家級非遺項目——廬劇和巢湖民歌異彩紛呈;還有合肥方言、包公故事、廬州大鼓、合肥門歌等。合肥歷史文獻記載翔實。據(jù)統(tǒng)計,合肥文獻著作著錄于經(jīng)史子集和歷代方志的大約有2000多種,這些典籍史料為我們進一步厘清合肥歷史文化脈絡、挖掘古代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依據(jù)。

      4.4 宗教文化

      合肥城隍廟、巢湖忠廟等,皆為昔時著名道教廟宇,傳承道教文化;合肥明教寺始建于南朝梁時,幾經(jīng)沉浮,見證了各個階段中國歷史的興衰,傳承佛教文化的福祉,1983年,該寺被定為全國重點寺院。合肥藥王廟(原六谷祠)紀念藥王鐵拐李所繼承的藥王文化;合肥還有紫蓬山、冶父山、鼓山等重要佛教名山,山上實際禪寺、金剛寺、西廬寺、鼓山寺等聞名遐邇。

      4.5 工藝特產(chǎn)豐富

      合肥自古出能工巧匠,有精湛的民間工藝。傳統(tǒng)紙箋加工技藝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火筆畫、吳山鐵字工藝精湛。還有地方土特名產(chǎn)曹操雞、包公酒、李鴻章大雜燴、傳統(tǒng)糕點、淮軍干糧——廬江小紅頭、公和堂獅子頭、合肥小吃、巢湖三珍、肥西土雞、三河土菜等等。

      4.6 民俗節(jié)慶多樣

      合肥民風淳樸,延續(xù)著眾多的民俗文化,至今還保留很多農(nóng)耕文明的傳統(tǒng)節(jié)慶習俗,如龍頭節(jié)、媳婦節(jié)、端午衣、插柳、摸秋等等。

      5 創(chuàng)新之城

      合肥是一座創(chuàng)新之城。合肥人有著敢于創(chuàng)新的文化基因和敢走新路的思想傳統(tǒng),在合肥大地上不僅誕生了一大批影響全世界、改變?nèi)祟惿罘绞降南冗M技術和產(chǎn)品,而且也誕生了一系列引領全國風氣之先的改革舉措。從中國第一臺微型計算機、窗式空調(diào)機、微型汽車,世界第一臺VCD、仿生洗衣機、變?nèi)菔奖?,到首個規(guī)模化全通型量子通信試驗示范網(wǎng);從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到首個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型試點市;從李鴻章及其淮軍—淮系集團推進近代化洋務運動得風氣之先,到肥西小井莊率先沖破思想束縛在全國實行包產(chǎn)到戶;敢為人先的合肥人為近現(xiàn)代、現(xiàn)當代創(chuàng)新之舉在全國起到引領作用,“創(chuàng)新文化”已成為合肥城市文化的一大特色。

      6 山水古城

      合肥山明水秀,城市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綠化覆蓋率高,為國家園林城市;合肥又是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合肥坐擁800里巢湖,風景旖旎,資源獨特,是全國唯一環(huán)抱五大淡水湖的省會城市,由此形成的巢湖湖泊文化別具特色。

      巢湖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集古人類遺址、古戰(zhàn)場遺址、古關隘、古城池于一體,具有濃郁的湖泊文化特色。

      巢湖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境內(nèi)池塘、湖泊星羅棋布,江河、溝渠、圩壩縱橫交錯,水鄉(xiāng)景色迷人。

      巢湖境內(nèi)氣候宜人,雨量、日照充沛,盛產(chǎn)水稻,屬于我國傳統(tǒng)的水稻種植區(qū)。巢湖區(qū)域的肥東大陳墩、肥西古埂等一些新石器遺址中,也多次發(fā)現(xiàn)過炭化稻谷凝塊和燒焦的稻粒。巢湖漁業(yè)歷史悠久。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巢湖沿岸已有專業(yè)漁民結網(wǎng)捕魚。巢湖水產(chǎn)品豐富,盛產(chǎn)青、草、鰱、鏞、鯉、鯽等淡水魚種。巢湖三珍——銀魚、白米蝦、螃蟹更是享有盛譽,是全國著名的淡水魚主產(chǎn)區(qū)。

      千百年來,捕魚、耕稻是巢湖一帶民眾最主要也是最悠久的謀生手段,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漁捕文化和農(nóng)耕文化深深地滲透在民間日常勞作方式、生活習性、風俗人情、觀念意識的方方面面,甚至物用器具和歌謠呼號也都深深烙上漁捕文化和農(nóng)耕文化印記。水鄉(xiāng)湖泊文化成為合肥山水名勝文化的一大特色。

      合肥城區(qū)古城格局基本保留,環(huán)城公園9.27公里的“翡翠項鏈”實為合肥古城墻墻基,黑池壩、護城河依稀可見,城水相依、面山近水的城市風貌,延續(xù)了古城放射狀道路和街坊的大致格局。合肥城區(qū)的城隍廟和淮河路過去是兩個老城街區(qū)。合肥周邊還有三河老街、柘皋老街、長臨河老街、六家畈古民居群等歷史文化街區(qū)。合肥又有佛教名山冶父山、紫蓬山和名勝風景區(qū)大潛山、大蜀山等,成為城市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合肥除上述“六大城市特色”以外,近年來,合肥市十分重視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文物事業(yè),堅持把歷史文化作為現(xiàn)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元素,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開發(fā)利用有了明顯提升。從2001年以來,市政府從先后制定下發(fā)了《合肥市文物保護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了總體目標及相關措施。近幾年來,合肥市已累計投入3000萬元,每年市本級政府從城市維護費中安排至少100萬元用于文物維修。自1999年修復李鴻章故居開始,歷年已經(jīng)修復了李鴻章享堂、高家祠堂、大孔祠堂等古建筑,2013年完成了宋世科住宅、衛(wèi)立煌故居的修復工程。各縣市區(qū)先后修復周瑜墓園、劉銘傳墓園、劉銘傳故居、巢湖昭忠祠、孫立人故居、劉秉璋墓園、吳武壯公祠等等,完成了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維修工程20余項,有效地保護了一批文物,使歷史文化資源發(fā)揮了應有的價值。2013年合肥市又編制了《合肥市城市紫線規(guī)劃》,并納入合肥城市總體規(guī)劃。這些規(guī)劃的編制,進一步確認了全市所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為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還有我省的一些城市,尤其是績溪、安慶的申報成功,為我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寶貴的、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

      因此,我們認為,合肥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有一定的工作基礎,已經(jīng)基本具備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條件。

      [1]張祥云主修,孫星衍等纂修,合肥市地方志辦公室整理.清嘉慶廬州府志·卷一·沿革志[M].合肥:黃山書社,2012:1-3.

      [2](北魏)酈道元著,陳橋驛校證.水經(jīng)注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7:752.

      [3]何峰主編.文化合肥[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48-49.

      [4]陳壽.三國志·卷一五·魏書·劉馥傳[M].北京:中華書局,1959:463.

      [5]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 26·南直八[M].北京:中華書局,2005.

      [6]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第三(上)[M].長沙:岳麓書社,2005:76.

      [7]司馬遷.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59:3268.

      [8]班固.漢書·卷 28下·地理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9]白壽彝.中國通史(第四卷)·中古時代·秦漢時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巢湖合肥歷史
      合肥的春節(jié)
      巢湖頌歌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合肥:打造『中國IC之都』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組成及其動態(tài)分析
      生態(tài)合肥
      巢湖玉卮意蘊長
      大眾考古(2014年7期)2014-06-26 08:00:56
      正安县| 阿拉尔市| 九龙坡区| 阜阳市| 宁河县| 慈利县| 陆川县| 石林| 象州县| 宜良县| 健康| 无极县| 兴隆县| 凌源市| 绥阳县| 盖州市| 岢岚县| 温宿县| 西平县| 菏泽市| 都安| 平原县| 博湖县| 永登县| 衡东县| 乐陵市| 卫辉市| 乌鲁木齐县| 蓝山县| 林甸县| 铜梁县| 玛沁县| 永泰县| 航空| 绥滨县| 泾阳县| 新安县| 扎鲁特旗| 应用必备| 崇文区|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