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代文藝復古思潮背景下的漢字復古運動及其興起緣由探析

      2014-03-29 02:34:15
      關(guān)鍵詞:六書復古蒙古

      王 玨

      (江蘇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元代復古思潮的興起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元代復古思潮與政治統(tǒng)治哲學上秉持復古策略,意識形態(tài)上以復古為宗,文化思潮上普遍復古以及知識階層全面支持等多方面的原因密切相關(guān)”[1]68。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政權(quán)。建國之初,蒙古統(tǒng)治者在文化意識形態(tài)方面遠遠落后于漢族。為了加強統(tǒng)治,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倡導“文治”,推行“漢法”,為元代文藝復古思潮提供了政治保障。元代蒙古統(tǒng)治者采用“漢法”治國,必然要尊孔崇儒。因為“儒學是‘漢法’的思想基礎(chǔ),孔子是儒學的象征,推行‘漢法’便要尊孔崇儒”[2]11。

      元代文藝復古思潮的興起與蒙古統(tǒng)治者尊孔崇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忽必烈曾鼓勵士人鉆研儒家經(jīng)典,推求孔孟之道,以踐行儒家的人生目標。他說:“士不治經(jīng)究心孔孟,而為賦詩,何關(guān)修身?何益為國?”[3]185儒家的人生目標具體表現(xiàn)為“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4]1673。所謂“明明德”,就是彰顯人所固有的圣明之德;所謂“親民”,就是使人棄惡從善,去舊圖新;所謂“止于至善”,就是要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親歷亡國之恨,面對異族統(tǒng)治,面對野蠻殘暴,面對斯文淪喪,元代漢族士人特別希望恢復儒學,托古改制,匡正時弊,弘揚人自身所具有的光明正大的品德,去惡向善,達到一種完美的境界。這種境界也就是儒家推崇的淳樸無爭的上古社會。但是面對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社會現(xiàn)實,漢族士人表現(xiàn)出了沉重的憂傷以及對上古淳樸社會的向往。關(guān)于這一點,從元代文藝復古思潮領(lǐng)軍人物趙孟頫的詩文中可以窺見一斑。趙氏在詩文中多次表達了對禮崩樂壞、世風不淳的擔憂。例如,他在《求友賦答袁養(yǎng)直》中說出了“古道久其弗繼兮,吾惕焉為此懼”[5]601的戒懼,在《奉酬戴帥初架閣見贈》里發(fā)出了“世德日下衰,古風向誰求”[5]610的呼喊,在《二月二日尊經(jīng)閣望郊外山水二首》中抒發(fā)了“況茲去古遠,淳風未易還”[5]608的無奈。趙氏由孔子不能恢復周禮的苦悶,聯(lián)想自己身處亂世,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內(nèi)心無比愁痛。例如,他在《古風十首》中就傾訴了這種感情:“詩亡春秋作,仲尼蓋苦心??昭钥蛛y托,指事著以深。大義炳如日,萬古仰照臨。鳳鳥久不至,楚狂乃知音。愁來不得語,起坐彈吾琴?!保?]603在《詠逸民十一首》中抒發(fā)了人心不純,儒學不興的無奈:“如何絕代下,相知不忠厚?仲尼不復作,斯懷向誰道?”[5]605最能體現(xiàn)趙孟頫復古目的的詩要數(shù)《七月六日承貞居先生遠寄周鐘銑詩》,詩中不僅表達了對友人贈送的“鳬氏鐘”形制與周禮相合、聲音洪大悠揚的喜悅,還指出了自己陳設(shè)各種古器的真正目的是對古風的向往,以及渴望周公式人物的出現(xiàn),“故人賞我趣,遺我鳬氏鐘。制與周禮合,試叩聲舂容?!ψ痂I觶卣,羅列見古風。揖讓于其間,令我懷周公”[5]624。面對異族的野蠻統(tǒng)治,趙孟頫在《吳興賦》中表達了“方將還敦樸于上古”[5]600的愿景。此外,元代文藝復古思潮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金石學家吾丘衍著作《學古編》的目的也是為了弘揚儒家所倡導的禮樂,“吾君著書之志,庶幾有所托于永久,而推明乎先王之禮樂”[6]序?!独m(xù)復古編》的作者曹本著書目的也是為了恢復儒家所推重的上古淳樸之風,“字書形而下者也,而形而上者之道存焉……吾知曹君之書蓋有進乎道,茲特其緒余耳。君既有志于復古,必將愈讀古書,行古道,以古人自期”[7]序。由此可知,元代文藝復古思潮興起的實質(zhì)是通過復古,拯救時弊,實現(xiàn)儒家的人生目標。

      在最高統(tǒng)治者以推行“漢法”為治國方略的影響下,元代掀起了了一場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文藝復古思潮——從奎章閣著名文士到山野賢士,從政治制度到文化形態(tài),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復古思潮的影響。元代的文藝復古思潮在整個知識階層無疑是上呼下應(yīng)、上行下效的,《元史·熊朋來傳》記載了這種狀況:“而朝廷以東南儒學之士唯福建、廬陵最盛,特起朋來連為兩郡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字,調(diào)律呂,協(xié)歌詩,以興雅樂,制器定辭,必則古式,學者化焉?!保?]4335在元代文藝復古思潮的影響下,各種文藝形式開始走向復古的道路,作為漢文化載體之一的漢字當然也不能例外。

      元代漢字復古運動的成就集中體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一批復古類的規(guī)范漢字專書。因為元代漢字復古運動是在元代文藝復古思潮的背景下興起的,因此元代漢字復古運動也統(tǒng)一于文藝復古思潮的宗旨,借復古以拯時弊,為實現(xiàn)儒家的人生目標服務(wù)。元代復古類規(guī)范漢字專書可以分為兩類,這兩類復古類規(guī)范漢字專書雖然名稱不同,但其復古的目的都與尊孔崇儒有關(guān)。這兩類復古類規(guī)范漢字專書分別為:

      其一,以“復古”冠名。這類規(guī)范漢字專書所謂的“復古”實際是復《說文》之古,把《說文》小篆當作正體字,把《說文》小篆隸定字形作為規(guī)范楷書字形的依據(jù)。《說文》是中國第一部字典,在元代一些學者看來“古文湮滅久矣。惟許慎《說文》十五篇僅存,為世遵信”[7]序,又因為“獨許叔重氏《說文》之作條理嚴密,脈絡(luò)貫通,古人字學賴是以傳”。[7]序因此,他們認為當時社會用字混亂,只有《說文》可以依從,“微《說文》,孰從質(zhì)之哉?”[7]序元代文字學家認為復《說文》之古有利于傳承儒家經(jīng)典。例如,元代著名學者戚崇僧有感于當時“所傳經(jīng)籍之文多致訛舛,乃考許氏《說文》參以近代諸名公之所訂定,用古篆繕寫《易》《書》《詩》《儀禮》《春秋》《孝經(jīng)》《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將獻于有司,而乞頒行于四方”[9]401。

      元代以“復古”命名的規(guī)范漢字專書主要繼承北宋張有《復古編》之遺緒,以增廣北宋張有《復古編》為己任,因為“字有古今不同,若檢《說文》頗覺費力,當先熟于《復古編》,大概得矣”[6]。然而,北宋張有《復古編》只是匡正了一部分字形,在《復古編》的基礎(chǔ)上,元代文字學家又進行了增廣。元代以“復古”命名的規(guī)范漢字專書有曹本的《續(xù)復古編》、吳均的《增修復古編》、戚崇僧的《后復古編》、陳恕可的《復古編篆韻》、泰不華的《重類復古編》、劉致的《復古糾謬編》。以“復古”命名的復古類字書大多失傳,唯《續(xù)復古編》、《增修復古編》今存。

      其二,以“六書”冠名。“六書”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是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元代文字學家認為“六書”包羅萬象是實現(xiàn)儒家政治理想的必由門徑。實現(xiàn)儒家人生目標要經(jīng)過八個階段,也就是儒家八目,即“物格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天下平”[4]1673。元代奎章閣著名學者周伯琦認為六書無所不包,通過它可以格物,通過它可以致知,通過它可以為政暢達。他說:“(六書)包羅事物,靡有或遺,以之格物則精,以之窮理則明,以之從政則達。古人循敘而進,未有不由是者也。……六書者跡也,形而上者寓焉。茍得其說,以讀圣賢之書,由藝而進于道則存乎其人矣?!保?0]序周伯琦有關(guān)六書與實現(xiàn)儒家政治理想的論點實際是繼承了宋末元初戴侗的觀點。戴侗說:“天下之物猶有出于六書之外者乎?其寡已矣。凡天地、萬物之載具于書。能治六書者,其知所以治天地萬物矣。……六書之中,天文、地理、人事、物則備矣。茍能因其自然之文以求其自然之則,由是以稽圣人之言,由是以通天下之故,以之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皆可以行其所無事矣?!保?1]5-7精通六書則掌握了漢字造字理據(jù),掌握了漢字造字理據(jù)才能領(lǐng)悟儒家經(jīng)書要義。元代士人吳當認為“六書不明則訓詁名義不得而精矣。訓詁不精則五經(jīng)圣賢之言亦從而晦矣”[10]序,他旨在說明不懂六書就不明注解,注解不明就不通經(jīng)意。

      元代以“六書”冠名的復古類規(guī)范漢字專書有楊桓的《六書統(tǒng)》,周伯琦的《六書正訛》,吳正道的《六書通正》《六書原》《六書淵源圖》,杜本的《六書通編》,倪鏜的《六書類釋》,何中的《六書綱領(lǐng)》《補六書故》。以“六書”命名的復古類字書也多佚失,僅《六書統(tǒng)》《六書正訛》猶存。

      元代復古類字書作者中,既有在朝廷為官且被載入《元史》的著名人物楊桓、周伯琦、泰不華、劉致,也有位居下僚的地方官曹本、陳恕可、倪鏜、何中,也有甘于淡泊的隱賢逸士杜本、戚崇僧,也還有一般士人吳均、吳正道??梢哉f,元代各個知識階層都有人倡導漢字復古。元代漢字復古得到了蒙古最高統(tǒng)治者的支持。楊桓之子楊守義“得父之傳而精其業(yè)”[12]序。元至大改元戊申(1308),為擴大復古的影響,楊守義特把父親生前所著《六書統(tǒng)》進獻給朝廷,得到朝廷的推重,并下詔盡快刊行,“朝廷特命馳驛往江浙行省,刊板、印書以廣其傳,可見崇重至美之意”[12]序。元代統(tǒng)治者為何支持漢字復古?其真正目的是為了籠絡(luò)漢人特別是南人的民心,招攬儒家士人為維護蒙古人的政治統(tǒng)治服務(wù),否則為何要到南人聚居的江浙行省去刊印以復古為目的的《六書統(tǒng)》?因此可以說,元代的漢字復古是一場自上而下的運動。

      元代為什么會興起一場漢字復古運動?這與元代文藝復古思潮的影響密不可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為了匡正社會用字混亂的現(xiàn)象。魏晉南北朝時,漢字形體從隸書轉(zhuǎn)變到楷書,人們憑臆為文,逞意造字,以致俗訛滋蔓。雖經(jīng)唐宋漢字規(guī)范,元時字形依然岐雜無改,社會用字混亂?!白允嵌鴮ⅲ闷嫔挟?,承誤踵訛,或偏旁點畫之殊,或魯魚亥豕之舛,其錯亂有不可勝言者?!保?]序“私學己見,心不師古,適滋謬亂?!保?]序漢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社會用字混亂直接影響了儒家文化的順利傳承。為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元代文藝復古思潮的影響下,元代客觀上需要一次漢字復古運動以匡正訛謬字形。周伯琦編撰《六書正訛》的目的是“以刊傳寫之繆”[10]序。漢字由篆書演變到隸書,已經(jīng)失去了原來的造字理據(jù),楊桓擔心人們不懂字形演變的來龍去脈,因此編撰了以復古為目的的規(guī)范漢字專書《六書統(tǒng)》?!读鶗y(tǒng)·劉泰序》載“隸字既失其本真,則此意何以眀哉?斯辛泉先生所以為憂,《六書統(tǒng)》所以作也”[12]序。面對社會用字混亂,元代的文字學家雖然選取了不同的角度進行漢字規(guī)范,但均以復古為規(guī)范宗旨,以古文字作為規(guī)范楷字的原始依據(jù)。

      以“復古”命名的規(guī)范漢字專書,根據(jù)現(xiàn)存的《續(xù)復古編》與《增修復古編》可知,它們均在北宋張有《復古編》的基礎(chǔ)上加以增補,承張有之遺續(xù),復《說文》之古。其體例為首列《說文》小篆作為標準字形,次列《說文》小篆隸定字形作為楷書規(guī)范字形,再列釋文,最后列出俗字、別字、錯字等字形加以否定。這樣做的目的是“求字之原,正俗之謬……將俾后人識古今文字之變而不墮于訛謬之域”[7]序。

      以“六書”命名的復古類規(guī)范漢字專書,根據(jù)傳世的《六書正訛》與《六書統(tǒng)》可知,它們均繼承南宋戴侗的《六書故》,把比《說文》小篆更古的古文大篆作為漢字的本源,以之作為規(guī)范漢字的依據(jù)。周伯琦“又于世俗通行之字正其點畫、偏旁、音義、訓詁之訛,使不繆于篆籀六義制作之本旨,名曰《六書正訛》”[10]序。而《六書統(tǒng)》“凡序一文一字必先置古文大篆于首,以見文字之正;次序鐘鼎文于下,以見文字之省;次序小篆于其下,以見文字之變。文簡而意足者莫善于古文大篆,惜其磨滅數(shù)少而不足于用。文字備用者莫過于小篆,而其間訛謬于后人之傳寫者亦所不免,今以古文證之,悉復其故”[12]序。

      其二,為了滿足科舉考試的需要。元代蒙古統(tǒng)治者推行“漢法”,必然要尊孔崇儒。而尊孔崇儒就需要推行科舉制度,選拔儒士,依靠他們達到穩(wěn)固政治統(tǒng)治的目的。而元代士人則希望通過參加科舉考試實現(xiàn)儒家人生目標。參加科舉考試,要以通達儒家經(jīng)書為先?!把拥v初,元仁宗皇帝詔天下,以科舉取士,士氣復振,咸奮淬以明經(jīng)為先。”[13]161而要明經(jīng),則需識字。識字是儒家六種基本技能之一。這六種基本技能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其中“書”指識字。字是其他五藝的載體,如果要通明其他五藝,則必須識字。元代學者劉泰對此有精辟的闡述。他說:“書,六藝之一??鬃釉?‘游于藝?!?,玩物適情之謂;藝,則禮樂之文、射御書數(shù)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不可闕者,朝夕游焉以博其義理之趣,則應(yīng)物有余而心不放矣。況書為五藝之府,以其五藝之明必待書成文字而后各識其所以?!保?2]序

      元代科舉考試的恢復激發(fā)了士人學習儒家經(jīng)典的積極性,而識字是邁向科舉考試的第一步。但當時漢語言文字沒落,傳世儒家經(jīng)典俗訛迭出,影響了士人對儒家經(jīng)典的理解。另外,元代社會用字混亂,也給士人書寫帶來不必要的困惑,社會需要標準規(guī)范的字樣。因此元代科舉考試的恢復客觀上需要一次漢字復古運動以溯本清源,刊謬正俗,理清漢字演變脈絡(luò),為通明儒家經(jīng)典服務(wù),為科舉考試服務(wù),為正確書寫儒家思想服務(wù)。

      其三,為了響應(yīng)書法復古的號召。書法不僅僅是把字寫得漂亮,還要包藏深厚的文化底蘊,包含文學、藝術(shù)、歷史、哲學等文化元素。書寫的最高境界是書法,而書法的最高境界則是精、氣、神的完美統(tǒng)一。這樣的書法才是精品,才能震撼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靈魂。書法要達到至高至美的境界就要師古與創(chuàng)新并重。師古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創(chuàng)新是傳統(tǒng)的延續(xù)。師古就要回歸傳統(tǒng),傳承經(jīng)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載體則是儒家經(jīng)典。古人已經(jīng)注意到了書法與儒家文化的關(guān)系。元初名儒、著名政治家郝經(jīng)說:“今之為書也,必先熟讀《六經(jīng)》,知道之所在,尚友論世,學古之人其問學,其志節(jié),其行義,其功烈,有諸其中矣。而后為秦篆漢隸,玩味大篆及古文,以求皇頡本意,立筆創(chuàng)法,脫去凡俗?!保?4]175儒家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書法標新立異,而書法則促進了儒家文化的傳承,書法是傳承儒家文化的方式之一。

      元代書壇領(lǐng)袖趙孟頫十分注重師古,他認為書法“當則古,無徒取法于今人也”[14]196。趙孟頫所謂的“古”不單單指古人的書法作品,也包括其中蘊涵的儒家人文精神。為了響應(yīng)趙孟頫書法復古的號召,元代書法呈現(xiàn)全面復古之勢,篆、隸、楷、行、草都得到復興。書法的復古促進了文字學的復興?!皶冶赝ㄐW,乃免鄙俗之譏。”[15]凡例古代的小學即現(xiàn)在的漢語言文字學。通小學必然要通六書,但是隨著朝代的更替,加上落后游牧民族的統(tǒng)治,傳統(tǒng)文字學、書學日趨沒落,元代士人發(fā)出了“小學廢,書學幾絕”[16]478的無奈感慨。要振興書法,書寫正確字形是第一要務(wù),但當時即使是名載史冊的書家,也難免書寫錯字,為世人鄙視?!稌窌份d“高翼,字茂之,南陽人,官至嘉興路推官。正、草、行書皆從晉宋規(guī)矩中來,但以不知六書偏傍,時作謬字,為識者所鄙耳”[17]757。作為有官職有文化的人尚且不通六書,更何況其他的普通人。書學衰落,要振興書學,就需要篆書人才。元代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書法家,官至翰林學士的危素曾向高層官員推薦《續(xù)復古編》的作者曹本作為篆書人才置諸館閣以備任用,“曹君子學篆書深穩(wěn)圓勁,素嘗得之。婁言于當路有氣力者,以為書學將墜,一旦國家須才,非可冒焉以充其選。若曹君宜置諸館閣以備任使”[7]序。元代書法的復古帶動了對前人書法作品的搜集?!?趙孟頫)尤善書,為國朝第一。篆法石鼓、詛楚,隸法梁、鐘,草法羲、獻?;虻闷淦倪z帖亦夸以為榮?!保?7]753“(吾丘衍)東壁上數(shù)本皆秦漢碑,壁下一幾,幾下皆漢唐官私印?!保?]序元代學者對前人書法作品的搜集又進一步促進了對古文字的整理,對古文字的整理反過來又促進了書法復古。元代文字學家搜集、研究古文字,主要目的是為了響應(yīng)書法復古的時代要求,為正確書寫各種漢字形體提供標準字樣服務(wù)。

      其四,為了捍衛(wèi)漢字的正統(tǒng)地位。元代統(tǒng)治者統(tǒng)一中國后,雖然推行“漢法”,但其狹隘的民族自尊思想與統(tǒng)治者的優(yōu)越感使之產(chǎn)生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統(tǒng)治的想法??墒敲晒沤y(tǒng)治者并無自己的文字,于是忽必烈就命帝師八思巴創(chuàng)制蒙古文字,于至元六年(1269)頒行天下。忽必烈下詔云:“朕惟字以書言,言以紀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國家肇基朔方,俗尚簡古,未遑制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漢楷及畏吾字,以達本朝之言??贾T遼、金,以及遐方諸國,例各有字,今文治寖興,而字書有闕,于一代制度,實為未備。故特命國師八思巴創(chuàng)為蒙古新字,譯寫一切文字,期于順言達事而已。自今以往,凡有璽書頒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國字副之?!保?]4518忽必烈除了在京師設(shè)立蒙古國子學、蒙古國子監(jiān),還把蒙古字學推行到地方,并把蒙古字學提到至高無上的位置,“至元十九年,定擬路府州設(shè)教授,以國字在諸字之右”[8]2028。“勅國字在諸字之右,示所尊也。”[18]266蒙古字比其他諸字地位高,當然也包括漢字?!巴廪k牌,制以象牙,書國字,背書漢字,填以金?!保?]1960“諸內(nèi)外百司五品以上進上表章,并以蒙古字書,毋敢不敬,仍以漢字書其副?!保?]2615由于蒙古字的地位比漢字高,因此蒙古字教授的待遇也比儒學教授要高?!?至元二十七年)今蒙古字教授擬比儒學教授例高一等?!保?]2112在蒙古最高統(tǒng)治者的庇護下,學習蒙古字要比學習儒學出路優(yōu)越?!笆雷婊实壑脟忠酝ㄕZ言,其用人略如儒學之制而加達矣?!保?9]496由于學習蒙古字更容易進入仕途,一些漢人也競相學習。“南北人為蒙古學……方是時,為其學者,悉倚為入仕之階?!保?0]447“人知國字之足以進身,而競習之?!保?1]49元代統(tǒng)治者在全國各地大力推廣蒙古字,由于利益的誘惑,一些漢人也爭相學習。元代蒙古字被提升為國家文字的地位,而漢字則受到排擠降為民族文字。元代蒙古字學興起,凌駕于傳承已久的漢字之上,這令一些有民族自尊心的漢族儒士內(nèi)心無法接受。面對野蠻的蒙古統(tǒng)治者,手無縛雞之力的儒士只能采取軟抵抗的方式加以抵制蒙古字,“近年以來各處官司不為用心,以致生徒數(shù)少,學校墮廢,甚失圣旨興崇之意”[22]81。元末徐一夔《始豐稿》中也有漢族官吏抵制蒙古字學、倡導儒學的相關(guān)記載:“(李曄)稍長好蒙古字學。元制蒙古字學視儒學出身為優(yōu),器局疏通之士多由此進。君喉中能吐蒙古人語,手寫橫行書頗習。嘗侍大使府君,宦游新昌。浙東僉憲苫思公行縣,君以詩謁之。公喜曰:‘天才秀發(fā),其進,未易量也?!謫?‘習何書?’則以前所習對。公正色曰:‘明經(jīng)應(yīng)進士舉,獨不可以發(fā)身耶?’……君惕然有省,于是刻意明經(jīng)?!保?3]345-346

      為了排解仕途不暢的苦悶,為了抵制日益強大的蒙古字學,為了撫慰心靈的壓抑與郁悶,元代儒士試圖從漢字復古尋找失落的精神家園,維護漢字演變的連續(xù)性,捍衛(wèi)漢字的正統(tǒng)地位,堅守漢族文化之根基,力挽傳承近兩千年的儒家文化,維護民族尊嚴。面對元代漢族士人抵制蒙古字的文化侵略,最高統(tǒng)治者有所妥協(xié)。元代統(tǒng)治者為了統(tǒng)治之便,遣使到江南搜羅賢才,原來使用蒙古文字頒布詔書,由于一些南宋有民族氣節(jié)的遺老拒不出仕,為籠絡(luò)人心,后來改用漢字下詔。至元二十四年,元世祖派遣程鉅夫“奉詔求賢于江南。初,書詔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漢字書之”[8]4016。元代最高統(tǒng)治者一改用蒙古字下詔的慣例,而用漢字下詔,這是漢族士人捍衛(wèi)漢字的一場勝利,維護了漢民族的尊嚴。

      綜上所述,元代漢字復古運動是在文藝復古思潮背景下展開的,是一場自上而下的運動,是一場蒙古統(tǒng)治者與漢族士人各取所需的運動。蒙古統(tǒng)治者利用漢字復古運動籠絡(luò)了一批漢族士人,對鞏固其政治統(tǒng)治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而漢族士人興起漢字復古運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匡正當時社會用字混亂的現(xiàn)象,為了滿足科舉考試的需要,為了給書法復古提供正確字樣,為了捍衛(wèi)漢字的正統(tǒng)地位,這無疑對繼承與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踐行儒家人生目標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1]邱江寧.元代文藝復古思潮論[J].文藝研究,2013,(6).

      [2]陳高華.元代文化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3]姚燧.牧庵集[O].北京:中華書局,1985.

      [4]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正義[O]//十三經(jīng)注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5]趙孟頫.松雪齋集[O].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

      [6]吾丘衍.學古編[O].景明刻本夷門廣牘本.

      [7]曹本.續(xù)復古編(委宛別藏本)[O].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

      [8]宋濂等.元史[O].中華書局,1976.

      [9]李修聲.黃溍文集[O]//全元文.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10]周伯琦.六書正訛[O].明嘉靖元年于鏊重刻元至正本.

      [11]戴侗.六書故[O].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

      [12]楊桓.六書統(tǒng)[O].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

      [13]劉詵.桂隱文集[O].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6.

      [14]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xù)編[G].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15]陳彬龢.中國文字與書法[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3.

      [16]歐陽玄.法書考[O].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17]陶宗儀.書史會要[O].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

      [18]吳澄.吳文正集[O].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

      [19]蘇天爵.元文類[O].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

      [20]王袆.王忠文集[O].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

      [21]陳旅.安雅堂集[O].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

      [22]大元通制條格[O].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3]徐一夔.始豐稿[O].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

      猜你喜歡
      六書復古蒙古
      Old Is Gold
      漢語世界(2023年3期)2023-09-15 10:00:04
      清初學者王育《說文解字六書論正》六書說初探
      秋日的復古之約
      蒙古靴
      《雲(yún)使》在蒙古
      漢字構(gòu)形系統(tǒng)的發(fā)展與六書“轉(zhuǎn)注”
      蒙古香
      草原歌聲(2017年1期)2017-04-23 05:08:53
      復古“輕”暗黑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30:04
      近鄰蒙古
      古代文化典籍核心概念翻譯的修辭選擇——以“六書”名稱英譯為例
      當代修辭學(2014年3期)2014-01-21 02:30:50
      璧山县| 东城区| 汨罗市| 勐海县| 水城县| 开鲁县| 永川市| 修武县| 开阳县| 绥江县| 徐闻县| 兴文县| 彩票| 乐亭县| 芦溪县| 鹤山市| 垫江县| 方城县| 北流市| 宁陕县| 当阳市| 都匀市| 白河县| 色达县| 钟山县| 新龙县| 汉中市| 张家界市| 定结县| 金堂县| 如皋市| 和林格尔县| 平阴县| 桓台县| 呼图壁县| 花垣县| 镇巴县| 包头市| 六盘水市| 远安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