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苑
(云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云南 昆明650500)
近年來隨著電腦的普及,人們對漢字的書寫越來越不重視,這種情況對中國初等教育的漢字教學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漢字偏誤或錯別字現(xiàn)象日益突出。漢字偏誤或錯別字是指人們在書寫漢字時寫錯或用錯的字,包括錯字和別字,以及用筆錯誤、部件比例錯誤等,但人們通常所指的是錯字和別字[1]。錯字,就是因筆畫、偏旁、部位寫得不對,錯得不成字了。別字,就是誤用了形體相近或字音相近或相同,但意義不同的字,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白字”。例如,把“鍛煉”寫成“鍛練”。別字實際上是用錯了字,也就是說,別字也是搞錯了。錯別字的危害十分嚴重,它妨礙我們準確地表達思想,有時甚至一字之差,意義全變。所以,我們要弄清錯別字產生的原因和表現(xiàn)特點,有針對地采取措施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糾正錯別字。小學生處于學習漢語言文化知識的關鍵時期,能夠做到寫字用語正確,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可是,相關資料表明:只有10%左右的人基本上不寫錯別字,文章基本通順[2]。弄清小學生錯別字產生的原因、錯別字的類型,為有效消滅小學生的錯別字提供科學依據(jù),對了解小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掌握小學生的用字規(guī)律,確立小學生的語文訓練重點,編寫小學語文教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jù)教研員和教師的答卷以及對學生錯別字現(xiàn)狀的統(tǒng)計情況,小學生錯別字的情形分為四種情況:(1)形體結構上的錯誤,主要是增減筆畫或改變部位。(2)因字形相近而寫成錯別字(主要是別字),其中又分為整個字形相近的混淆和偏旁相近的混淆。(3)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寫成別字。(4)不合規(guī)范的字。其中有已廢除了的繁體字或已經停止使用了的異體字,也有粵語中有而普通話中沒有的不規(guī)范字。
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師和教研員的答卷,綜合大家的觀點,小學生錯別字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漢字本身筆畫繁多,結構復雜。漢字絕大多數(shù)是多筆字,有些字雖經簡化,仍多達20 筆以上,如“攥”等;有些字筆畫并不多,但很不容易寫,例如“凹、凸”等字;有些字是由四五個偏旁按不同的方式組成的,而部位不同就形成不同的字。如“木”和“口”這兩個偏旁,可組成“杏”“呆”“困”“束”等。
二是構字筆畫有限,很多字形體相近。漢字數(shù)量眾多,而構成漢字的基本筆畫卻只有點、橫、豎、撇、捺、提、折、鉤8 種,加上其各自的變形筆畫,總計也不過20 多種,這就使得許多漢字在形體上相近。如“戊、戌、戍”僅一點之差,“已、己、巳”的差別更是微乎其微,稍一疏忽,就會混淆。
三是漢字音節(jié)有限,許多字字音相同或相近。音節(jié)的限制,使成千上萬的漢字中有許多同音字和音近字。如“房、仿、防、訪、妨……”,“供、工、功、貢、拱、攻、公、宮、弓、恭……”等,聽音寫字,很容易張冠李戴。
一方面,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版本眾多,識字教材更是五花八門,一般還都處于一種無序狀態(tài),常常是“東一榔頭西一杠子”,談不上內在聯(lián)系,沒有用較為科學的設計思想系統(tǒng)建序的意識。當然,用專家學者研究漢字規(guī)律的序簡單代替兒童認知序的傾向也是不可取的。比如:兒童識字課本應當從兒童認識周圍世界開始,識字猶如讓兒童“解開對已有認識之謎”一般,然后引導他們有序地認識自然中、社會周圍最熟悉的事物的同時來認字,走生活教育之路。“面、目、頭、口、受、足……”之類,“老師、同學、教室、書本……”之類,“國旗、國歌……”之類要放在前面;什么“弓、貝、禾”之類都是成人為運用偏旁預先設置的,生活中不常見,宜后置。兒童識字的序化是由兒童認識事物的序決定的而不是由專家、學者、教師認識漢字的規(guī)律的序所決定的。教材體系對體現(xiàn)識字教育在兒童認知心理方面遠未科學序化。另一方面,教材中還存在多形詞現(xiàn)象,如既用“沙土”,又用“砂土”,“嘀答”和“嘀嗒”不分。嚴格說來,這應屬于漢字規(guī)范化的范圍。
小學生視覺感覺缺乏完整性、精密性,感知籠統(tǒng),字型視覺表象差,而字型視覺表象在漢字書寫中具有關鍵性作用。同時,小學生錯別字的產生與其習慣養(yǎng)成、認知特點和態(tài)度情緒密切相關。音、形、義是漢字三個構成要件,也是漢字認知加工基本要素。只有經過大腦認知系統(tǒng)的準確分析和完整綜合,才能達到牢固記憶的目的,這是一個極為嚴密復雜的認知思維過程。教師必須認真分析基礎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把握各種漢字的認知規(guī)律,有針對性、循序漸進地安排漢字教學,對在字形、字義、字音方面容易混淆的漢字,采取預防性教學策略,課堂上積極調動學生對同音字、形近字、義近字進行辨析,并通過大量的相關練習,鞏固學習效果,對頻繁出現(xiàn)的錯別字還可以建立偏誤字語料庫或教學檔案,供學生集中進行糾正。
教師對漢字的音、形、義規(guī)律講授不清,致使學生對漢字的音、形、義掌握不夠。另外,教師因本身受教育的原因,而使多形詞的影響反映在教學之中。還有的教師本人所使用的就有不規(guī)范或錯誤的漢字。更重要的是,隨著近年來電腦和網絡的發(fā)展和普及,書寫的電子化使得很多教師對漢字手寫的意義普遍看輕,他們本身對漢字書寫規(guī)律和書寫教學采取了一種極端狹隘的認識,沒有把它放到初等教育應有的位置。這種態(tài)度也影響了學生對漢字書寫的認知。
如何在初等教育中糾正漢字偏誤?首先師生要從思想上真正重視起來。要明確漢字習得在整個語文教育中的地位,要認識到漢字書寫正確與否,不僅影響作文乃至整體語文水平的提高,而且關乎學生嚴謹細致、循序漸進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3]。教師尤其應通過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學會分析漢字的形體特征、組成結構以及音、義、形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以至避免漢字偏誤。
(1)針對漢字產生錯別字的原因和小學生錯別字存在的狀況特點,要教給學生一點基礎的漢字知識,使學生從音、形、義三方面去辨別和掌握常用字。
注意字形,從義辨形。常用漢字90%左右是形聲字,因此,我們可以按照其造字特點進行分析,幫助學生記憶字形,理解字義。形聲字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字的讀音,形旁表示字的意義類別,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形旁的不同含義,讓學生從義辨形。例如“抱、跑、炮、泡”四個字的聲旁相同都同“包”讀音相近。但形旁不同,抱小孩要用手,跑步要用腳,放炮要點火,泡茶要用水。這樣從義辨形,通俗易懂,能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加深記憶,從而避免寫錯。
注意字義,以義辨字。解字義對糾正錯別字有好處,因為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都是根據(jù)意義造的字,形聲字也有表示意義類別的形旁。而對成語更應注意它的意義。例如,“再接再厲”,學生常常錯寫為“再接再歷”,這是不知道“厲”在此同“礪”,意為:磨快、奮勉。再如,“懇”“墾”這兩個字音雖同,但形、義都不相同。分析字義,“懇”用于表示人的心情,真誠、誠懇的意思,與心理活動有關,如“懇求、懇切”等?!皦ā迸c土地有關系,本義為用力翻土,引申為開墾的意思,如“墾荒、墾殖”等。
注意字音,以聲辨形。因字形相近而產生的錯別字,若讀音有異,可憑讀音來識別它。例如“氣慨”“撲溯迷離”,依據(jù)形近字讀音的差別,只要一讀,就會區(qū)別:“慨”讀作kǎi,“概”讀作gài,此處應為“概”;同樣,“溯”讀作sù,“朔”讀作shuò,此處應為“朔”。形聲字,記住聲旁的讀音,也可以避免寫錯別字。如“侖(lún)”,“倫、淪、掄、輪、論、綸、圇”等都以它為聲旁。即使有些聲旁讀音不完全一致,也可以起提示作用,如“者”“都、堵、諸、豬、著、”等。
(2)對形近易誤的偏旁進行排列比較。把常見的易混淆的偏旁分組排列起來,經常進行比較,注意它們的細微差別,了解和記清哪些字屬于哪一個偏旁。下面舉兩組:
力旁:勞、務、勢、男、虜、功、動、幼、勁、劫
刀旁:切、召、剪、劈、券
九旁:旭、軌、染、拋
丸旁:勢、執(zhí)、墊、熱
同樣,區(qū)分“斥”和“斤”、“祭”和“癸”,也可以用這種方法。通過排列可以發(fā)現(xiàn),常用字中“斥”類字只有“拆”“柝”(tuò)“訴”三個字;“祭”類字只有“祭”“蔡”“察”“擦”四個字,只要記住這些少數(shù),其余的字就可以掌握了。
再次,要弄懂詞語(特別是成語)的意義,做到意義不明時不亂寫。對于成語中的那些易錯字更要注意。還有,因方言而致誤的那些字。有許多字在普通話里讀音本不相同,在方言中卻讀成一樣了,這些字容易寫成別字,因此要注意糾正這些方音,辨析這些字。
(3)運用認知心理學知識幫助正字。任何學習過程都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漢字學習的過程當然也不例外。漢字錯別字的產生歸根到底是漢字認知過程的不同階段產生偏誤。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漢字學習過程中積極認知心理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或消極的學習習慣[4]。一是在認讀、識記、書寫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求學生全神貫注、洞幽察微。二是要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善于發(fā)現(xiàn)漢字音、形、義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利用其理據(jù)性增加可理解性輸入,從而增強輸入的準確性。三是根據(jù)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分組比較(如田、申、由、甲、電、甩)、形體系聯(lián)(如巳、已、己,戊、戌、戍等)、字音系聯(lián)(如燥、躁、澡、噪,暮、幕、慕、墓、摹)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的系統(tǒng)認知能力,強化對錯別字的預防。四是形象分析,趣味記憶。編寫一些口訣,可使學生輕松有趣地加深印象,鞏固記憶。如“球”字右上角的一點,學生很容易漏寫。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形象地說:“這一點,是你們踢球時,足球從空中落下來,掉到這里了?!边@樣,學生寫“球”時,就會聯(lián)想到踢球,“球”的右上方的一點就不會漏寫了。在教學中,對容易寫錯的字,教師還可啟發(fā)學生自己分析想象,使字形象化。還可以在高年級采用故事的方式增加趣味性,如采用趙元任先生的《施氏食獅史》:“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尸。試釋是事?!?/p>
學生在識字(甚至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錯別字是難以避免的現(xiàn)象,預防錯別字要“綜合治理”,不能單獨強調某方面的原因或某一方法的作用。老師重視學生積極的學習心理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主動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要教給學生符合心理規(guī)律和認知水平的一些方法及組織預防和糾正錯別字的課內課外活動,力爭把錯別字減至最低限度。
[1]戴汝潛.漢字教與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2]潘仲茗,戴汝潛.現(xiàn)代小學識字教育科學化研究[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5.
[3]肖奚強.外國學生漢字偏誤分析[J].語言漢字應用,2002(2):79 -85.
[4]石定果.漢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1):29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