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集成
(廣東東軟學院,廣東 佛山 528225)
影響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消極心理探究
劉集成
(廣東東軟學院,廣東 佛山 528225)
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問題一直受到忽視。鑒于此,在細致探討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的消極心理表現(xiàn)形式、原因的基礎上,試圖提出有效對策來減弱甚至消除這些消極心理,為提高高職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水平提供建議和對策。
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消極心理
我國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問題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國內(nèi)的一大批知名學者如劉潤清(2003)、周燕(2005)、李潔(2006)、吳一安(2007)、董金偉(2010)等從多個角度對如何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科研能力、教學方法、現(xiàn)代多媒體應用技術(shù)水平等做了深入研究和仔細探討,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圍繞本科類院校教師展開,忽視了高職院校教師這一特殊群體。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有1300多所,高職院校在校生將近占到中國大學生總量的一半,高職大學英語教師數(shù)量也占所有大學英語教師數(shù)量的一半左右。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對這一特殊教師群體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問題做深入研究,以提高其專業(yè)能力,進而從總體上改善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影響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試圖從消極心理這一角度入手,在細致分析高職大學英語教師消極心理的表現(xiàn)形式、原因的基礎上提出有效對策,試圖幫助教師克服消極心理,提升專業(yè)能力,進而促進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實際上,消極心理幾乎存在于所有的行業(yè)中,而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的消極心理又有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和特點。盡管我國高職院校有公立和私立之分,但從總體上來看,只要教師在工作中不出現(xiàn)極其嚴重的錯誤,高職院校的教師崗位仍然是非常穩(wěn)定的,一般不會有被辭退的現(xiàn)象。這種制度一方面有利于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然而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師的積極、主動發(fā)展,使教師在對待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時產(chǎn)生了諸多消極心理。
首先這種消極心理表現(xiàn)之一就是“教好教壞一個樣”。因為沒有太大的職業(yè)生存壓力,很多高職大學英語教師認為,在教學中,課前精心備課、花大量時間搜集資料,制作精美的課件,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沒有太大意義,因為不管是教得最好還是教得最差,既不會對職業(yè)提升有任何的太大幫助,也不會對自己的工資待遇、津貼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提高,甚至對今后的職稱評定也沒有太大影響。與公司員工待遇和業(yè)績相掛鉤的體系不同的是,盡管學校已經(jīng)開始進行績效改革,但基本都是流于表面形式,教師只要將課時量完成就可以拿到工資,且教得好的跟教得差得沒有任何區(qū)別。從筆者與很多教師的平時交談中可以知道,持這種“教好教壞一個樣”或者“基本過得去就行”態(tài)度的教師占了很大比例?;蛘弑M管有些教師沒有直接表露出這種消極思想和心理,但從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反饋中也能看出以上問題的嚴重性。這種消極心理導致的后果是教師在教學中敷衍學生,不會全身心地將自己的精力、思維、知識、技能、情感等投入到英語教學中,致使教學質(zhì)量下降,同時還影響到教師自身的精神面貌,阻礙了教學的發(fā)展和人才的培養(yǎng)。
其次,還有很多教師認為高職大學英語課是公共課,比較簡單,自己的水平已經(jīng)能夠完全勝任目前的教學要求,因而沒有必要在知識、技能、課堂教學技巧等方面花太多精力和時間來進行自我提升。這種消極心理在很多教師中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所謂的“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有著這類心理的教師沒有意識到大學英語課程的目的、復雜性和要求。筆者認為,無論是哪門大學課程,它的根本宗旨都在于精益求精,教師的核心任務是要讓學生在知識和思維上達到“止于至善”的境界。盡管學校開設課程的名稱上有公共課和專業(yè)課的區(qū)分,但從傳授知識、開發(fā)思維、開啟智性的角度來看,并沒有公共課和非公共課之分,也沒有課程難易之分,擔任任何一門課程的老師都應該擯棄將課程分為三六九等的錯誤觀念,認真對待自己的課程,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教學手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整體教學質(zhì)量。
第三,消極心理表現(xiàn)為“高職英語無用論”,導致很多教師既不認真對待教學,也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很多教師認為,相比名牌大學,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差,學生很難通過一兩年的學習達到高層次的水平,因而英語教學在高職院校中成了一種擺設課。這類教師認為高職學生英語水平難以達到一個高級層次,很難在將來的工作中利用英語撰寫學術(shù)論文,閱讀國外最新文獻,用英語進行日常工作交流,因而這類教師在思想上已經(jīng)將自己的學生和教學劃為“無太多用”和“不入流”的層次,覺得自己做的工作都沒有太大意義。確實,因為種種原因高職學生英語基礎差,畢業(yè)的時候在總體上也很難達到名牌大學畢業(yè)生的水平,但是這類教師沒有深刻意識到的是,無論是本科教育還是高職教育都應該是精英教育,且大學教育的任務不是要在學生畢業(yè)時就將學生培養(yǎng)為專家,而是要為他們以后的終身學習打下一個比較牢固的基礎。況且,如果考察高職畢業(yè)生工作中實際運用英語的情況,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多學生無法在實際的工作中使用英語并不是因為英語沒有用處,而是英語水平還沒有達到正常使用的層次,也就是還不夠好,英語真正學得好的還是非常有用的。
第四,很多高職學生自身學習英語的熱情不高,態(tài)度不積極,影響到教師的職業(yè)滿足感和自身發(fā)展的心理動力,進而導致教師在教學中產(chǎn)生消極情緒和心理疲乏,缺乏進行自我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熱情和動力。隨著國家高等教育擴展勢頭的繼續(xù),尤其是隨著高等職業(yè)教育的迅猛發(fā)展,客觀上來看高職學生的生源質(zhì)量比較堪憂。不少地區(qū)的高職院校最低招生分數(shù)線甚至在兩百分左右,很多被錄取的學生高考英語成績只有五六十分甚至更低。這些學生在面對大學英語這門較難的課程時候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厭學、沮喪、抵觸、混日子、混學分的心理,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和基礎跟上大學英語的課程要求。很多大學英語教師本來認真準備了課程,采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并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育技術(shù),但很難調(diào)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于教師的課堂講授、提問、互動探討、甚至課后作業(yè)都采取不配合或者無所謂的態(tài)度,久而久而本有著熱情的教師也產(chǎn)生教學怠倦的消極心理,以消極的教學方式來應付學生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形成一種惡性的“互動循環(huán)”。
要消除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的這些消極心理需要從制度、學生、教師、環(huán)境等多方面入手解決。首先,教育應該是一種最具有道德感的職業(yè),然而人與生俱來的惰性和從眾心理又使得教育不能完全依靠教師的道德責任感,還必須設立合理的制度來獎勵和約束教師,讓教師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因此,學校一方面應該設立合理的獎勵制度來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另一方面還應該對消極教學的教師進行警示甚至處罰,將“教好教壞一個樣”變成“教好教壞不一樣”。具體來講,學校可以定期要求教研室對教師進行授課情況評估,同時組織專人不定期檢查教師實際課堂教學情況,結(jié)合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來評定教師的教學工作,對于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師要給予物質(zhì)和精神獎勵,對教學效果差的教師也應該作出批評和處理,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好壞不分的狀況。制度改革可以給予教師應有的壓力,促使教師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更新教學觀念,改變陳舊的思維模式,進而提升教師自我專業(yè)水平,促進教學質(zhì)量提高。
其次,從教師自身來看,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完全改變對大學英語課程的錯誤看法,不斷進行自我提升以適應現(xiàn)代高職教育的發(fā)展,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課程。很多大學英語教師認為,英語課無非是講授單詞、語法,將課文意思講解清楚就算大功告成,因而自己的知識完全可以勝任大學英語教學,沒有必要繼續(xù)提高。實際上,這種看法是極其落后和錯誤的。高職大學英語課不僅要達到以上最基本的目的,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應該在深入理解和把握東西方文化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對東西方異質(zhì)文化的了解,使其在今后與外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效溝通。此外,任何一門大學課程還應該是思維的課程,大學英語教師也應該在課堂上教會學生如何從批判性思維、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等角度來看待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找到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普遍較差的口語、聽力和寫作技能。因此,高職英語教學不僅僅是提升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它還包括思維、跨文化意識、具體技能的提高,而這些東西的提高是永無止境的。教師只有懷著終身學習的理念進行自我專業(yè)知識、思維、技能的更新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的教學要求。同時,在弄清了大學英語教育所承載的多種功能和目的后,教師也能認識到即使學生無法在以后的工作場合中直接使用英語,但在英語課程上所獲得的思維模式,文化意識以及精神氣質(zhì)也能大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而英語課并不是“無用”的課,英語也絕不是一種“無用”的語言。
最后,學習的主體在于學生,要采取措施改變學生英語學習不積極的態(tài)度,進而促進教師消極心理的消除。與世界上其他高等教育發(fā)達的國家相比,我國高等教育還是采取“嚴進寬出”的模式,大學教育太松散,尤其是對學生的要求普遍較低,這在高職院校尤其嚴重。因此,學校應該在本校學生英語水平基礎上提高要求,采取嚴格措施,給予學生學習壓力,讓學生重視英語學習,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學是一個互動過程,學生的反應、配合、反饋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熱情、方法和策略。具體來看,學校應該制定具體措施,提高對學生的考核要求,對于那些不認真學習的學生實行留級制、延期畢業(yè)制甚至淘汰制,促進學生對英語課程的重視,進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只有學生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增強了學習熱情才能感染教師,讓教師覺得自己的工作有意義和精神回報,從而消除教師的消極心理,形成一種良性的師生互動循環(huán)。
總之,影響高職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消極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來自高等教育體制的原因,也有教師自身的問題,還有學生自身的原因,這需要我們從學習制度、教師理念、學生管理等多個層面入手解決。通過一系列的變革措施可以有效減弱甚至消除高職大學英語教師的消極心理,進而從整體上促進高職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
[1]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狀況與發(fā)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周燕.高校英語教師發(fā)展與需求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3):206-210.
[3]李潔.大學英語教師個人特征對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影響研究[J].外語界,2006(4):48-56.
[4]吳一安.中國高校英語教師教育與發(fā)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5]董金偉.外語教師視角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基于G大學的案例研究[J].英語教師,2010(11):29-34.
[責任編輯 王云江]
On the negative psychology affecting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U Ji-cheng
(Guangdong Neusoft Institute, Foshan 528225, China)
The issue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been always neglected. By exploring the manifestation and caus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negative psychology in detail,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alleviate and finally eliminate such negative psychology so as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gative psychology
10.3969/j.issn.1673-9477.2014.03.034
G718.5
A
1673-9477(2014)03-117-03
[投稿日期]2014-05-19
廣東省高職教育教師教育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2013年度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編號:2013Y14)
劉集成(1980-),女,湖南永州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