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精神世界的構(gòu)建與解構(gòu)——《沉淪》中的燈火意象解讀

      2014-03-31 12:23:41
      關(guān)鍵詞:沉淪燈火郁達夫

      呂 蒙

      (上海交通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上海 200240)

      一、引 言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來佐證作者的病態(tài)心理或者其與愛國主義之間的沖突是以往《沉淪》研究的重點。其實小說對精神世界的構(gòu)筑是更加復(fù)雜的,如細膩的心理活動描寫和主人公的“率真”自白,一副白熱的心腸[1]24;主人公對愛情的渴望,“知識我也不要,名譽我也不要,我只要一個能安慰我體諒我的‘心’”。作者對意象的組織隱含著豐富的精神矛盾與沖突,讀者通過這些重復(fù)的意象,可以解析小說中更深層次的寓意。

      “意象可以作為一種描寫而存在,或者也可以作為一種隱喻存在。”[2]51自然意象的塑造常常被認為是其“心像的外化”,在《沉淪》中有很多對于景物環(huán)境的描寫,有分析認為,“他沉浸于自然景物中,把主體融入自然客體之中,消除主客體界限,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從而緩解和消除焦慮感”[3]113。自然意象在郁達夫早期小說中有獨特的藝術(shù)指向,在《沉淪》中這些意象就是抒情的意境。本文所選取的燈火意象是富有內(nèi)涵的,值得仔細推敲。

      燈火是《沉淪》中多次出現(xiàn)的意象,其描寫主要集中在文本中的三個地方:第一次是“我”坐夜行車離開東京去往N市時,火車奔馳在暗黑的夜色中,“我”開始數(shù)那星星燈火;第二次是“我”搬到N市的鄉(xiāng)下之后,夜幕中看到的“望眼連天,四面并無遮障之處,遠遠里有一點燈火,明滅無常,森然有些鬼氣”[1]31;第三次是“我”“臨死前”看到的“西面堤外的燈臺的黑影 ”[1]31“一層茫茫的薄霧,把海天融混作了一處”[1]48。雖然燈火出現(xiàn)的場所不同,展現(xiàn)為“燈火”“漁燈”“燈臺”等不同形態(tài),但同樣能渲染作者感傷的意境。

      燈火在《沉淪》中多次重復(fù)出現(xiàn)有其奇妙的隱喻作用,能將紛繁復(fù)雜的文化環(huán)境和人物內(nèi)心糅合在一起,表明主人公因與當(dāng)時不合理的社會對峙而產(chǎn)生的多疑與敏感。文本中對燈火進行了三個視角的描寫,首先,燈火的出現(xiàn)都在遠離繁華都市的夜晚,第一次是在離城的車上,第二次是在鄉(xiāng)下獨居,第三次雖離開梅園,還在港口的“大莊子”;其次,燈火的出現(xiàn)都有黑暗的背景作襯托,第一次是在火車上蒼茫的夜色里,第二次是在“四面都是沉沉的黑影 ”的包圍中,第三次是在“有著幾點疏星”的“淡青的圓形天蓋”[1]50下;再次,燈火的出現(xiàn)都有開窗遠眺,是“我”在百無聊賴之中下意識的動作。第一次是“一個人靠著三等車廂”[1]28開始“數(shù)窗外人家的燈火”,第二次是因為“開窗一望”“遠遠的”[1]31,第三次是坐在酒家“打開了窗門”[1]48遙望海景。三種燈火意象的描寫切入到主人公的內(nèi)心情感和活動,可以看出其在構(gòu)筑的精神世界中具有構(gòu)建與解構(gòu)的雙重作用,同時能夠引領(lǐng)讀者對文本進行人物心理、環(huán)境隱喻以及文化隱喻三個層次的解讀。

      二、主人公心理的直接體現(xiàn)與自嘲式解構(gòu)

      意象是主人公心境的直接凝聚物,是自我心靈的外化。將主觀描述與作者的情緒互為表里是郁達夫小說的特點,通常研究者認為這種寫照是“描繪自我”,亦是李歐梵所認為的“自我的幻想”。有人將郁達夫小說的意象特征歸結(jié)為“女性化傾向、死亡化傾向、病患化傾向、古典化傾向”[4]81,這些傾向展現(xiàn)出郁達夫小說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內(nèi)心情感復(fù)雜的特點。

      《沉淪》中,燈火直接透露出主人公憂傷、孤獨、彷徨的情緒。因為遠眺燈火,感覺離別的哀傷,對過去的留戀,被死神引召:“遠遠里有一點燈火,明滅無常,森然有些鬼氣。”[1]31這樣的燈火讓“我”“幾乎要哭出來了”[1]31。燈火本身并不會真的如靈異故事中描述的那樣有某種超自然的力量,會奪走人的性命,但是“我”仍會覺得恐懼,此刻“我”由于離開東京變得頹廢沉悶,觸景生情,感覺燈火像“鬼火”。燈火最終還是召喚“我”走向死亡:“他在海邊上走了一回,看看遠岸的漁燈,同鬼火似的在那里招引他?!边@種招引使得“我”想要跳下海去?!拔摇蓖瓿闪苏幸械膭幼?,最終“我”并沒死掉,此時燈火卻給了“我”少許的安全感,這里完全是景替人愁,是“我”自己產(chǎn)生了被燈火招引死亡的幻覺。

      與“燈火”相對應(yīng)的另一個意象即“太陽”,在文本中太陽的出現(xiàn)更能說明主人公被復(fù)雜的情緒所困擾。“我”搬入梅園之后,見到雨后的旭日,生起的是“比平日更添了幾分歡喜”的情緒。對梅園的這一段描寫,因難得未受干擾而顯得異常平靜,燈火意象在此決然消失,一直到這種生活再次受到外來情欲的影響?!拔摇碧与x到海邊,看見太陽已經(jīng)變?yōu)椤跋﹃枴?,夕陽半落,“燈臺”與“夕陽”同在。這種在空間和時間上對燈火意象進行的烘托,其實是對人物心理進行了一次濃彩重描。作者筆下的意象群是以主人公內(nèi)心活動為主軸展開的,不同的意象表現(xiàn)其不同的精神層面,“燈火”意象與“太陽”意象相比,前者顯然有負面效應(yīng)。

      《沉淪》中的燈火,一方面可以作為景物描寫的表現(xiàn)手法,是對象和內(nèi)容的記敘;另一方面,是將主人公的心境承載于所看見的燈火之上,讓讀者能解讀到文人公無聊、孤寂、渴望死亡等心理層面。燈火可以視為主人公靈魂的寫實,是主人公情感的映照。

      意象的“人格化”在郁達夫小說中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被前人所關(guān)注,“對于自小浸染于明山秀水中的郁達夫來說,把自然人格化來獲得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滿足的情感需要恐怕是絕佳的途徑了?!盵5]109景物的“人格化”對于郁達夫而言,是自然的景色與心境的變化渾然一致,燈火意象也具有同樣的意義。

      “我”會數(shù)次因為凝視燈火而生出新的情緒,顯然燈火不僅可以作為一個承載情緒的客體,還可以和主體交揉再生為一個新的主體。在拉康的“想象的凝視”之中,他詮釋了“凝視”這一動作是如何誕生新主體的:“應(yīng)這樣來理解新主體的出現(xiàn),即不是在已然有一個主體即驅(qū)力主體的意義而是在新的東西就是有一個主體出現(xiàn)的意義上。這個主體——它其實是他者——得現(xiàn),是因為驅(qū)力能夠顯示它的循環(huán)路線。只有隨著主體在他者的層面出現(xiàn),才有驅(qū)力的實現(xiàn)。”[6]172用這種邏輯來解釋燈火與“我”之間的關(guān)系,則不難看出為什么“我”在第一次遠眺燈火驟然生出了“萬千哀感”后又“自家笑起自家來”[1]28,第三次又是“只覺得好笑”[1]48。兩次情緒最終都化為自嘲,雖然行文上順理成章,但是必須要有能夠引起變化的媒介,即為燈火,脫離了這一媒介,連“我”也“忽然”“不知道是什么緣故”[1]48了。

      第一次凝視燈火,其實為數(shù)燈火。“一個人”的車廂,靜靜地凝視著窗外,思緒在“我”與燈火之間輪換。此時此刻,點點燈火是“我”能看到的唯一景物,也是能讓“我”產(chǎn)生共鳴的物體,是“我”認可的另一個“主體”?!拔摇睙o人相伴感到孤獨,想到了“黃鸝”“十字架”等典故中被擬人化的東西。在這里,“我”也一樣完成了燈火的人格化,燈火無法象征著東京的朋友和親人,因為這里本就沒有“我”的朋友和親人,一切都是陌生的?!斑h隨車”仿佛挽留遠去的“我”,“萬千哀感”[1]28油然而生,“我”會因只有燈火的相送而感到離別的傷悲。顯然這種情緒是短暫的,一旦發(fā)現(xiàn)被燈火憐憫完全是“我”的自作多情,“我”和燈火之間的和諧很快就會斷裂開來,“我”與“它”并無關(guān)系,其實“我”是因為無人相伴而感到迷惘,之前因凝視燈火黯然傷神只不過是一種好笑的行為。第三次凝視燈臺,“我”也一樣將燈臺的影子和夕陽視為一種“惜別”,同樣情緒很快被平撫,為自己的想法感到了“好笑”。終于覺察到“我”的情感不能完全寄托于燈火,將自己的情緒加載于某種物體之上都是徒勞??梢哉f這是作者自己進行的解構(gòu)。所以說,一方面燈火成為情緒的外化,另一方面作者又不斷自嘲加以否認,使得小說的精神世界更加復(fù)雜。

      三、燈火之中的城市隱喻與逃離

      在《沉淪》中提到了在學(xué)校沒有開課時,“我”獨自一人居住在N市的鄉(xiāng)下,有前所未有強烈的“都市的懷鄉(xiāng)病”,這是“我”在異國他鄉(xiāng)的郊外,對都市、對人潮的懷念和渴望。燈火是“都市”的典型特征之一,將文化生命意識灌注于自然景物中,可以把作者對燈火的憧憬看作他內(nèi)心向往都市生活的一種隱喻。

      與其他作家不同的是,郁達夫在《沉淪》的前半部分雖然也描寫“我”在東京的都市生活,但卻很少有對“都市”的直接描述。同期的新感覺派作家在描繪繁華的街道和燈紅酒綠的景致時,是毫不吝惜自己的筆墨來展現(xiàn)燈火的:“霓虹燈跳躍著——五色的光潮,變化著的光潮,沒有色的光潮——泛濫著光潮的天空,天空中有了酒,有了燈,有了高跟兒鞋,也有了鐘……”[7]247“霓虹燈色調(diào)變化之中報童綠了紅了藍了的臉”。與之對相對照郁達夫?qū)Χ际械拿枋龈嗟氖前涤鳎藷艋稹昂谟白印敝庵欢?,很少有多姿多彩喧囂繁華的熱鬧場景。其實這種暗喻,更能反映出他懷著一種對都市既逃離又忍不住向往的心情——“我”是一個對都市既有厭倦又有渴望的人。

      “我”剛搬來城市時很想與人交往,但在學(xué)校里又會“覺得眾人都在那里凝視他”[1]21,自己想要逃避卻無法逃避。“你的眼淚究竟是為誰灑的呀!或者是對于你過去的生活的傷感,或者是對你二年間的生活的余情,然而你平時不是說不愛東京的么?”[1]28由此可見,“我”對城市是渴望和恐懼并存,自己陷入到離開城市流淚和“不愛東京”的矛盾之中。

      “我”在離開東京之后,對城市的依戀之情更加濃厚。作者多次運用數(shù)量詞來形容燈火,在離開都市時想到了“六街燈火”[1]29,而在鄉(xiāng)下則是“一點燈火”[1]31。二者之間既存在著數(shù)量上的對比,也存在光亮程度的差別,在這種比較中,燈火成為“我”離開都市后思念都市的一個理由。“我”生活的地方只有一點燈火,有些鬼氣,引起“我”的恐懼?!拔摇遍_始思念燈火輝煌、車水馬龍的都市,這種懷念被名之為“對于都市的懷鄉(xiāng)病(Nostalgia)”[1]31。但是這種懷鄉(xiāng)病只有在那天晚上最盛,是那個推窗后只見“一星燈火”[1]31的夜晚。對比這里的冷清,城市在“我”心目中有了光鮮感。坐車時是“燈火隨車”,看著窗外的燈火,知道城市不再屬于“我”,城市已經(jīng)離“我”越來越遙遠,那晚的“懷鄉(xiāng)病”會隨時隨地引發(fā)自己對已逃離的城市的留戀。

      “不愛東京”[1]28在“我”身上集中表現(xiàn)為對都市的逃離,可以斷定“我”不是新感覺派筆下的都市“閑蕩者”,而是都市的“逃離者”。同樣是對離開都市的心理描寫,新感覺派施蟄存的《魔道》和《沉淪》卻截然不同,如李歐梵所說:“對施蟄存的那些城市人來說,鄉(xiāng)村成了一個魔鬼般的‘他者’,隨時準(zhǔn)備折磨或瓦解他們業(yè)已紛亂不安的神經(jīng)?!盵8]195《魔道》的結(jié)尾,主人公還是返回了城市,一直困擾他的黑衣老婦的影子也走入了小巷中。在《沉淪》中,“我”雖然也患了“都市的懷鄉(xiāng)病”,但是卻沒有停止對都市的逃避?!拔摇笔且驗樨毟F困厄,在都市沒有立錐之地,人際關(guān)系又失敗而被擠出了都市?!拔摇币凭余l(xiāng)村,一直到死,“我”也只能在荒蕪的海邊酒家尋找一點個人的慰藉,最終并沒有重新返回到東京。

      《沉淪》之中的燈火意象,帶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是對人物的心理刻畫。一方面“我”因鄉(xiāng)下寥寥燈火而勾起對都市生活的回憶;另一方面“我”并不熱衷于都市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而且自己的思想與當(dāng)時不合理的現(xiàn)實社會相脫離,所以想起都市時,并沒有新感覺派筆下身臨其境的“光潮”。施蟄存回憶城市的景象,寫到了“咖啡館門前的咖啡女……”,而郁達夫只通過燈火來寄托自己對都市的思念,對城市里的其他優(yōu)越之處,則一概不提,這正符合他有一點憂傷卻又十分倔強的性格。郁達夫和施蟄存的城市觀念顯然不同,施蟄存即使居住在至交的西式住宅中,卻還是羨慕城市的物質(zhì)生活和區(qū)位的優(yōu)勢;郁達夫心目中的城市和田園的唯一區(qū)別是人際交往密集和稀疏,沒有豐富的物質(zhì)內(nèi)涵。當(dāng)他遠離都市感到失落時,只需要遠眺密集的燈火,他的靈魂就能得到滿足。郁達夫通過燈火意象隱約地展現(xiàn)出了城市的輪廓,顯然它還不足以代表一個完整的城市,它只是城市的一個側(cè)影,是一個既留戀城市又不愿回歸的、城市逃離者的記憶。

      四、燈火對于全文古典意味的解構(gòu)

      燈火是比較現(xiàn)代的意象,是審美現(xiàn)代化的產(chǎn)物。被包裹在自然意象中的燈火,卻因為有意境寄托的特點,不僅是現(xiàn)代與古典的和諧統(tǒng)一,藉此也可對陳規(guī)陋習(xí)進行顛覆,對所構(gòu)筑的古典意味進行解構(gòu)。

      《沉淪》中的自然意象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它們和“我”所讀到的自然景物密切關(guān)聯(lián),“我”漫步在稻田的官道上,欣賞著道路兩旁草木,朗誦起愛美生的《自然論》、沙羅的《逍遙游》和華茲華斯的《孤寂的高原刈稻者》?!拔摇毕矏墼?,因為詩詞里有著形態(tài)各異的自然美景,“我”眼中的英國詩、中國詩,中外典故都是相通相容的,這些自然意象就是“我”想象中的田園世界,這是一個風(fēng)光旖旎、充滿詩情畫意,既典雅又能消解憂愁的古典意味的精神樂園,人們消遣時聚在一起吟詩作畫,大聲朗誦詩歌,閑暇之余寫些舊體詩。李歐梵認為,在郁達夫自我的幻象中,存在著道森和黃仲則兩位中外詩人的影子,二者之所以能中西合璧,是因為郁達夫和他們有相同的悲劇命運,都是“一個脆弱和孤獨的天才,時常生病和憂郁,只能在與他疏遠的社會里,耗盡自己的生命及才華?!盵9]116

      如果小說中的自然田園是凈化靈魂的地方,那么燈火意象則映射著“我”疏遠社會,在百無聊賴中消磨著生命力,這樣,作者極力營造的古典意味被化為了虛無。在眾多自然景物中,燈火意象的出現(xiàn)往往是獨一無二的,三次燈火都是以夜幕為背景,黑夜的掩蓋使得白日熟悉的草木田園都不復(fù)存在,如第二次描寫的如鬼火般的“一星燈火”,窗外的“平原”上有“沉沉的黑影”,此時除了燈火就是黑暗,這樣的情景之下即使古典意象再現(xiàn),也不會讓人感到愜意。文本中出現(xiàn)了古典的梧桐意象,借著燈火遙望梧桐,“梧桐的葉戰(zhàn)聲,近在他的耳邊”。葉子被風(fēng)吹動的聲音如同打戰(zhàn),燈火的鬼氣使得周圍的景物都籠罩在詭異陰森的氛圍中,使人心驚肉跳,給“我”帶來了恐懼。此時完全沒有了溫庭筠筆下的“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恬靜與美感,其象征高潔美好的“梧桐”也一并沉寂,小說的意味也由恬靜憂郁的古典美變?yōu)殪`怪故事里的荒誕詭異。

      每當(dāng)燈火出現(xiàn)后,“我”的情緒便會無法捉摸,其中的負面影響不能簡單地被一首詩消除,古典意味的裂縫隨勢出現(xiàn)了。如果這是由于古典詩詞本身表達得過于哀傷,“我”會效仿古代詩人在空曠的田野上吟詩作賦,將自己的無聊釋放到廣闊的歷史空間中去。

      在小說中,因為燈火的不斷出現(xiàn),“我”越發(fā)多愁善感起來,如在列車上,看見燈火之后生出萬千哀感來?!拔摇痹谏晕⑵届o之后寫出了一首舊體詩,詩歌中也提到了燈火,并且燈火與旗亭對仗,它被完美地融合在詩歌的古典意境之中。然而,憂傷的情緒并未完全排解,只因疲憊襲來,便進入了夢境中夢幻的世界,殘存的寂寥也不斷壯大起來。

      “詩歌”與“燈火”,到了全篇結(jié)束的時候又雙雙浮出了水面。面對窗外的燈臺,“我”又一次做詩,但這首詩歌比前面一首更為悲傷,意象的燈火也隨即“熄滅”,前文的“六街燈火”現(xiàn)在只剩下“茫茫煙水”,燈火不再和詩歌中的自然美景融合在一起,在“我”離開酒家之后,情緒引導(dǎo)“我”走向崩潰和死亡,縈繞在全文的古典意味也隨著這一死亡走向終結(jié)。

      五、結(jié)束語

      燈火意象作為《沉淪》眾多意象群中的一個獨特個體,正因為其本身具有的強烈的矛盾性,因而既在文本中構(gòu)建其精神世界又成為其精神世界被解構(gòu)的一個重要要素。通過對燈火的分析,我們了解到了《沉淪》這個文本所具有的復(fù)雜性以及其中蘊含的強烈矛盾性,并由之可以對作者本人的精神人格有了更加進一步的了解,燈火是作者塑造的自我幻想中所必不可少的一個成分,也是逃離都市文化與古典意味解構(gòu)的一個曲折影射。

      [1]郁達夫.郁達夫小說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

      [2](美)韋勒克.意象· 隱喻·象征·原型[C]//汪耀進.意象批評.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

      [3]楊 泉.心像與自然——論郁達夫小說中自然的藝術(shù)功能[J].理論導(dǎo)刊,2007,(7):103-112.

      [4]方仁英.物化感傷——郁達夫意象特征初探[J].浙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5,(5):81-86.

      [5]李躍力.論郁達夫小說中的自然意象[J].重慶工商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4,(2):108-112.

      [6](法)拉康.論凝視作為小對形(對象a)[C]//吳 瓊.視覺文化的奇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5.

      [7]穆時英.夜總會里的五個人[C]//朱棟霖.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作品選(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美)李歐梵.中國現(xiàn)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M].王宏志,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9](美)李歐梵.上海摩登[M].毛 尖,譯.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沉淪燈火郁達夫
      燈火有刺
      金山(2021年3期)2021-03-24 11:27:29
      貴人
      遠遠近近的燈火(外二章)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26
      郁達夫:熱烈的愛倩,卻不能相守一生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從《沉淪》分析郁達夫的國家意識
      青年時代(2016年32期)2017-01-20 23:42:12
      郁達夫的誨淫冤罪與自我凈化
      從精神分析學(xué)視角看郁達夫的《沉淪》
      《燈火》
      浮世露戀:李小瑛與郁達夫
      海峽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13
      周口市| 黄骅市| 江永县| 调兵山市| 合川市| 红原县| 南川市| 昭苏县| 东阳市| 兴城市| 永年县| 兴义市| 宁远县| 福泉市| 宁陵县| 永德县| 宜兴市| 嘉定区| 原阳县| 利辛县| 万盛区| 瑞金市| 孙吴县| 长兴县| 容城县| 庆云县| 广丰县| 仙桃市| 留坝县| 遂川县| 安丘市| 荥阳市| 南通市| 昭觉县| 华安县| 社旗县| 资源县| 开封市| 吴忠市| 鱼台县| 永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