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昕 金 軼
(四川省綿陽市中醫(yī)醫(yī)院兒科,四川 綿陽 621000)
拔罐聯(lián)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100例臨床觀察※
王 昕 金 軼1
(四川省綿陽市中醫(yī)醫(yī)院兒科,四川 綿陽 621000)
肺炎;穴位療法;穴位貼敷法;拔罐
支氣管肺炎是兒科住院患者中最為常見的病種,往往治療時間長,病程10~14d,臨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療為主,副作用大,患兒及家屬不愿接受。2011-10—2013-05,我們應用拔罐聯(lián)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100例,并與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10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診斷標準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制訂的“小兒肺炎防治方案”確診[1]。
1.2 一般資料 全部200例均為四川省綿陽市中醫(yī)醫(yī)院兒科住院患兒,X線胸片均提示為支氣管肺炎,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齡最小3歲6個月,最大11歲6個月,平均(6.27±3.11)歲;病程3d~10d,平均(5.29±3.24) d;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86例,咳嗽100例,氣喘77例,發(fā)紺45例,肺部啰音89例,白細胞計數(shù)≥10×109/L 87例。對照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齡最小3歲6個月,最大11歲3個月,平均(5.98±2.76)歲;病程3d~11 d,平均(5.48±2.87) d;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80例,咳嗽100例,氣喘75例,發(fā)紺48例,肺部啰音79例,白細胞計數(shù)≥10×109/L 9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標準西醫(yī)抗感染治療(青霉素鈉、氨芐西林鈉聯(lián)合抗感染治療)。注射用青霉素鈉(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1742)10~20萬單位/(kg·d),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8h靜脈滴注1次。注射用氨芐西林鈉(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0653)100~200mg/(kg·d),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8h靜脈滴注1次。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拔罐聯(lián)合中藥清肺開閉膏穴位貼敷治療。清肺開閉膏藥物組成:麻黃3g,白果3g,芥子5g,石膏15g,僵蠶5g,五味子5g,蟬蛻5g,青黛5g,延胡索9 g,紫蘇子5g,桃仁6g。制作方法: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生姜汁調(diào)勻制作成l cm×1 cm×0.5cm大小膏狀。治療方案:①將受試者背部洗凈,擦干,將火罐施于肺俞穴處,10min后去罐,每日1次。②去罐后將中藥清肺開閉膏貼于肺俞穴處,用專用穴位敷貼固定,保留4h,每日1次。
1.3.3 療程 2組均治療7d 后統(tǒng)計療效。
1.4 療效標準 治愈:癥狀消失,體溫正常,肺部啰音消失,X線復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復正常;好轉:癥狀減輕,肺部啰音減少,X線復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癥狀和體征均無改善,或惡化者[2]。
治療組100例,治愈85例,好轉10例,未愈5例,總有效率95%;對照組100例,治愈75例,好轉10例,未愈15例,總有效率8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
支氣管肺炎是兒科住院患者中最為常見的病種,往往病情較重,治療時間長。支氣管肺炎以風熱閉肺證型最為常見,病機為外感風熱之邪,侵犯肺衛(wèi),肺失宣肅,致肺氣郁閉,清肅之令不行而發(fā)病。治當辛涼宣肺、清熱化痰為主。清肺開閉膏方中麻黃解表宣肺平喘,石膏清肺上之熱,共為君藥,一散一清,以達清熱宣肺之功;青黛清熱解毒,清肝瀉火,蟬蛻疏散風熱,共為臣藥,助君藥清解熱毒;桃仁活血化瘀,延胡索活血行氣,白果化痰定喘,芥子溫肺化痰,紫蘇子止咳平喘,降氣化痰,五味子收斂肺氣止咳,僵蠶化痰散結,共為佐藥,達活血、散痰、定喘作用。全方共奏清肺熱、活氣血、化熱痰和定喘咳之功[3]。
小兒口服中藥往往很難,很多家長因為孩子不吃藥就不喂口服藥,這會影響肺炎的治療,我們在臨床上采用中醫(yī)外治方法,既簡便又易于為家屬及患兒接受。皮膚給藥可減少胃腸道干擾和肝臟的首過作用,維持血藥濃度較長的時間,且方法簡單而實用。但是因為皮膚角質(zhì)層的障礙,以往皮膚給藥效果不太理想,藥物不能透過皮膚達到血藥濃度所需的劑量。研究發(fā)現(xiàn),拔罐后罐內(nèi)皮膚充血,血管擴張而使皮膚發(fā)紅,皮內(nèi)產(chǎn)生均勻散在的龜裂樣裂縫,經(jīng)自然型電鏡觀察測定深可穿透整個角質(zhì)層[4]。經(jīng)測定,在內(nèi)關穴處可提高其透皮率3.8倍,這就為提高藥物透皮率開辟了一個物理方法—張力裂縫的方法,為透皮制劑的研制解決了關鍵的問題[5]。拔罐能使表皮層出現(xiàn)均勻散在的龜裂樣裂縫而提高透過率。中藥穴位貼敷療法是在經(jīng)絡理論指導下,使用中藥制劑,在穴位處的皮膚處進行貼敷治療,此方法比內(nèi)治法更為簡便、實用,其機制有如下3個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與調(diào)節(jié)作用;二是藥物吸收后的藥效作用;三是兩者的綜合疊加作用。
研究表明,拔罐結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能夠明顯提高藥物的透過率,增加中藥穴位貼敷的臨床療效,從而增加了一種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用藥方法。此方法簡單實用,療效確切,費用低廉,特別適用于基層醫(yī)院使用。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小兒肺炎防治方案[J].中華兒科雜志,1987,25(1):47.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
[3] 金軼.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肺炎機制探討及護理體會[J].河北中醫(yī),2012,34(10):1562-1563.
[4] 張永萍,林亞平.罐療提高鹽酸維拉帕米透皮吸收的研究[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24(1):56-59.
[5] 張永萍,林亞平.罐療提高鹽酸維拉帕米透皮吸收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3,38(12):930-931.
(本文編輯:董軍杰)
※ 項目來源:2011年度綿陽市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fā)項目(編號:11M013)
王昕(1973—),男,副主任中醫(yī)師,學士。從事兒科臨床工作。
R563.105;R725.631.05;R245.99
A
1002-2619(2014)12-1836-02
2013-11-21)
1 四川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護理教研室,四川 綿陽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