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伙鄧某取得碩士學位后,在一家大公司找到年薪20萬元的工作。然而,父親去世時他因工作之故未能陪在身邊,這讓他倍感內(nèi)疚,于是在不久后選擇了辭職回老家陪母親擺攤賣黃粑。此舉感動了很多人,但也引來了一些非議。是孝心可嘉還是浪費人才,對此,你怎么看?
親情不可待
陳金蘭:漫長的一生中,才能有的是機會展示,但是親情留給人的時間卻那么地短暫,趁還有時間和機會,好好地孝敬父母吧!
杭天磊:錢可以再掙,母親卻只有一個,錯過與母親相處的時光,掙再多的錢又有何用?
侯厲軒:人沒錢不行,但人生存的意義不應只是為了賺錢。人生短暫,要多陪伴家人,感受親情。
溫偉誠: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他學了那么多年的知識,肯定能在不久的將來發(fā)揮自己的潛質(zhì),現(xiàn)在最重要的,當然是陪在父母身邊。
嚴致遠:可以理解他的心情:想多陪母親,因為怕失去母親。只有這樣的選擇,才不會讓他心里產(chǎn)生太多的愧疚。如果為了自己未來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最后得到自己想要的,卻永遠地失去了自己該報答的那個人,我想這不是真的幸福!
劉南霞:百善孝為先!父母在逐漸變老,與兒女在一起的日子逐漸減少,若不趁其有生之時盡孝,到其百年之后他必定會留下終身遺憾!
姚若顏:以后的路還很長,錢可以以后再賺,親情卻花再多錢也買不到。
潘海心:世上有賺不完的錢,社會上也有數(shù)不盡的人才,而人只有一位生自己養(yǎng)自己的母親!和母親在一起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陪她擺地攤是為了讓她有生活的動力,忘記悲傷。
邊偉晨:沒有什么浪費不浪費,當事人覺得這樣做是最好的,他才這樣做。每個人都有權(quán)力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別人無權(quán)干涉。
蘇小蕊:得不到的時候,往往覺得那是最好的,但得到以后才知道并非如此,比如年薪20萬的工作。其實最好的早就伴隨在我們身邊,比如親情。
魏少海:我還是非常欣賞他的做法。人生確實是這樣的:錢什么時候都可以掙,但最重要的人卻不會永遠都在我們身邊。
朱佩璇:在親情面前,其他任何東西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金錢又如何?它再多也不如父母的恩情重要。陪父母,只要他們開心、快樂,其他別無所求……
潘適維:金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但它買不到孩子和母親在一起時心底的那份坦然,那份寧靜!
一陽說:許多同學都更偏向選擇親情,因為親人是唯一的,失去了,錯過了,將不會回來。因此,大家都很強調(diào)與親人在一起的幸福。不過,這是唯一的孝敬方式嗎?
未必是明智之舉
歐貝琪: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墒且行⒌谰鸵欢ǖ脪仐壠渌麊??想想當初那么發(fā)奮讀書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嗎?回家陪母親擺攤就能讓母親過上好日子了?為什么不把母親接到身邊,讓她有更好的生活?
黎越彬:盡孝心固然是好的,但這落差未免太大。盡孝心的方式有很多,為什么要選擇如此清貧而偏激的方式呢?
方佳川:陪在家人身邊確實很難得,也很幸福。但這并不是說可以棄工作于不顧,遠走他鄉(xiāng)也不代表不孝順。
時文昊:他是個好孩子,但這種行為是愚孝!因為他只是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孝養(yǎng)方式,卻不肯以一種新的方式為母親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
康鑫鵬:自己過得好,父母才欣慰;自己過得好,才有能力讓父母過得更好。陪父母受苦,孝心可嘉,但不是最好的方式。他有沒有想過,這樣他母親心里會好過嗎?
藍嘉懿:我只希望他能得到母親的理解,他的陪伴帶給他母親的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慰和驕傲,而沒有絲毫的不安和愧疚,那才是最好的報答。老有所依,不如老有所安。
陶翰思:陪母親,可以把她接來一起住,隨時照顧,與工作一同兼顧。沒必要這么極端。
石弘昌:讓自己足夠優(yōu)秀,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安慰。人強大了,以后無論父母何時需要我們,我們都能從容地陪在他們身邊,這才是最大的孝順。
熊欣歐:干嗎不把媽媽接來一起生活?他媽媽含辛茹苦把他培養(yǎng)成人,難道就為這樣的結(jié)局?那還不如不讀書!難道擺個攤還需要碩士學歷?
王仁川:看似孝道,其實可笑!年薪20萬完全可以讓母親不用辛苦擺攤也能安享晚年了,不管是把她接到身邊還是在家安養(yǎng),都能盡孝吧?現(xiàn)在擺攤,母親年紀大了總會有生病的一天吧?到那時沒錢治病,他要怎么盡孝?
一陽說:我特別欣賞“老有所依,不如老有所安”這句話。在獻上自己的孝心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想一想:這是長輩們最需要和最感欣慰的嗎?如果自己的行為反倒讓長輩心中不安,那豈不是弄巧成拙?
應該想個
更好的辦法
鐘廣浩: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權(quán)力,我們不該妄加評判。但就我而言,我認為真正的孝順應該是尊重父母的意愿。如果是母親讓他陪在自己身邊,當然值得推崇;但如果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那他確實應該再仔細考慮一下,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讓母親過上更好的生活。
胡麗佳:自己上班,然后把母親接來一起住,或是在家鄉(xiāng)找一份好的工作,不用風里來雨里去地擺攤,豈不是更好?難道他就不怕有一天母親勞累過度,生病倒下?
肖曉寧:如果二者能兼顧,他大可在原公司工作,把母親接到身邊。但若是他母親覺得賣黃粑更開心,他也可以選擇陪母親,并想辦法把這份生意做大。不管怎么樣,都會有解決的辦法。香港電視劇不是經(jīng)常說嗎——“做人,還是開心最重要!”
蔣佑宸:“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是非常痛苦的,但母親應該不愿看到兒子這樣做。孝敬父母應該是做一些讓他們開心的事,而不是親自陪他們一起吃苦。
韓冠楠:我認為,國家和社會,包括該男子工作的單位,應盡力向這些出身寒門的高端人才提供特殊照顧,使其無后顧之憂。
韋彤彤:“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不可以丟棄。但是眼下中國同樣缺乏高素質(zhì)人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只注重孝道就顯得不太明智。這位青年完全可以在照顧母親的同時不負自己的所學,或者創(chuàng)業(yè),或者讓母親換種更輕松的生活方式,努力讓自己更加優(yōu)秀,同時也不枉負母親多年來的養(yǎng)育。
一陽說:“孝”和前途可以不沖突,因為二者并非兩極對立,只能選一。如同學們所說,在行孝且長輩認可的同時,我們同樣有許多辦法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反過來講,有時候,實現(xiàn)自我的最大價值,也才能給予長輩更多、更好的回報,不是嗎?
關(guān)鍵在于不留遺憾
戚芷怡:孩子在父母辛勤的供養(yǎng)下享受了父母不曾享受過的大學生活,現(xiàn)在陪父母做起了平凡的小攤生意,這其實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人生的道路很長,現(xiàn)在開始收集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體會父母的不易,這種財富是很可貴的。辛苦的歷程終將變成美好的回憶,老了之后細細品味,微甜,真好!
農(nóng)競新:總有些人以賺錢多、做人上人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標準,但其實這種評判標準是有問題的。能自食其力、照顧好家人,做一個簡單、幸福的人,是一個人基本價值的體現(xiàn),如果連最基本的都做不好,何談實現(xiàn)更大的價值?
周靖菲:每當家人問我以后去哪讀大學時,我就一個回答,去離家最近教學質(zhì)量又不差的那所大學。我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但家人是我前行的動力,我愛他們,不想離開他們。
萬新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是人生最大遺憾!其實只要你的心態(tài)端正,不留遺憾并不是很困難的事。電視劇里種種讓人糾結(jié)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能以哺育子女的耐心和包容來對待父母,那便是將孝道做到大半了!
唐烈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有的選擇愛情,有的選擇親情,有的選擇追求事業(yè),等等。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了其中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一項,僅此而已。從這點講,我們首先要正視的,是自己的內(nèi)心,問問自己:哪樣才是最重要的?
藍翰舟: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東西,比如友誼、事業(yè)、理想,等等,它們猶如一顆顆晶瑩的玻璃球。人只有一雙手,能握住的球并不多;沒握住的球掉在地上就會破碎。如果你的手不夠大,沒辦法全握住的話,那我覺得有兩顆球是絕不能掉的,一顆是健康,一顆是家庭。
一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家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對于人生的選擇,我們還是建議大家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做到問心無愧,別讓自己后悔。只要你認為值得,那就值得!
(組稿學校:南寧市邕寧區(qū)城關(guān)初級中學 指導老師:韋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