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梅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理解“率先、頹喪、震驚、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佇立、悲嘆”等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道理。
4.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自然界萬物都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特殊的生存規(guī)律。誰來告訴大家有關(guān)動物的特殊的生存規(guī)律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如狡兔三窟、狗熊冬眠、大雨前螞蟻搬家等)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動物的生存規(guī)律有關(guān)的文章——《自然之道》,相信從中我們會受到一些啟發(fā)。(板書課題)
3.誰知道課題中的“道”是什么意思?課題“自然之道”又怎么理解?
[設(shè)計意圖:生活中的“自然之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借助學生熟知的自然現(xiàn)象導入,把抽象的“自然之道”變得可感、可親,從而為感悟課文內(nèi)涵奠定了基礎(chǔ)。]
二、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1.出示詞語:誰來給大家讀一讀?
向?qū)?筑巢 沙灘 偵察 企圖 咬啄
情愿 愚蠢 返回 海鷗 補救 躊躇不前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2.“向?qū)А笔鞘裁匆馑??(帶路的人)誰能給“企圖”找個近義詞?(圖謀、打算)課文中還有個較長的地名,哪位同學能流利地給大家讀出來?(教師指導讀“加拉巴哥島”)
3.指導寫“愚、蠢、啄”等字。
(1)討論:要想把“愚”字寫正確,關(guān)鍵的筆畫是什么?“愚”和“蠢”的筆畫都較多,怎樣才能把它們寫漂亮?寫“啄”字應注意什么?
(2)示范并加以強調(diào):寫“愚”字時不能把中間的豎提點寫成豎折點,中間是一長豎,心字要托住上半部分;“蠢”中的“春”字要舒展,兩只蟲子藏在下面;“啄”字右邊的三撇間隔距離要均勻,且逐漸增長。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全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請同學們再快速瀏覽一遍課文,看看課文里都寫了哪些人物和動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我們”、向?qū)?、幼龜、食肉鳥。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jù)板書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看到一只食肉鳥啄食一只幼龜,勸向?qū)Ь攘擞?,沒想到卻傷害了許多只幼龜)
4.小結(jié):大家看,先找出課文都寫了誰,再說清楚他們之間發(fā)生的事。這樣,用幾句簡單的話就能把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講清楚了。這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一種方法。在學習敘事類文章時,我們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5.根據(jù)文章主要內(nèi)容引導學生質(zhì)疑。
問題預設(shè):當幼龜面臨危險的時候,“我們”和向?qū)У膽B(tài)度為什么截然不同呢?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我們”的愿望是要救幼龜,為什么卻害了它們呢?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主要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四、作業(yè)布置
1.識記本課生字詞。
2.認真閱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躊躇不前、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等詞語的意思。
板書設(shè)計:
一、復習導入
1.《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導入:我們好心讓向?qū)ゾ扔敚瑸槭裁捶炊α怂鼈兡??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深入理解課文。
二、深入研究,體驗感悟
1.探究“救幼龜”,初步理解“自然之道”。
(1)我們在向?qū)У膸ьI(lǐng)下去加拉巴哥島旅游,目的是觀看幼龜入海的壯觀場面。當我們上島時卻看到了怎樣揪心的一幕?
(2)你現(xiàn)在就是同伴中的一員,當你置身于島上,看到嘲鶇啄食幼龜這一幕,你的心情會怎樣?
(學生匯報。引導學生朗讀第3-4自然段,體會游客們當時著急、緊張的心情以及對幼龜?shù)耐椋?/p>
(3)是啊,游客們的心情和同學們的心情何嘗不是一樣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趕快救幼龜,但生物學向?qū)в钟惺裁捶磻兀?/p>
(4)出示句子:
向?qū)s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①用“·”標出表示向?qū)B(tài)度的詞語。理解“若無其事”的意思。
②向?qū)дf的話是什么意思?此時此刻,你覺得向?qū)且粋€什么樣的人?(見死不救、鐵石心腸、冷酷無情……)
(5)向?qū)д媸且粋€見死不救的人嗎?相信仔細讀了下面的句子,你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的。出示句子:
突然,一只幼龜率先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兀而來,它用尖嘴啄幼龜?shù)念^,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①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探、躊躇不前、突兀而來”等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體會幼龜雖然出生沒幾天,但它們非常小心謹慎,有防護天敵、保護自己的辦法,這就是大自然賦予它們的本能,這就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也就是向?qū)f的“自然之道”。向?qū)巧飳W家,他是了解太平洋綠龜?shù)?,但是我們不懂啊,非要求他救幼龜,于是—?/p>
②學生齊讀:“向?qū)O不情愿地抱起幼龜,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鶇眼見著到手的美食給抱走,只好頹喪地飛走了?!?/p>
③從“極不情愿”可以看出什么?給“頹喪”換個詞。
④分角色朗讀第4自然段。
[設(shè)計意圖:抓住關(guān)鍵詞語,指導朗讀,引領(lǐng)學生進入情境,設(shè)身處地,充當角色,外化感受。]
2.研究“害幼龜”,體會“愚不可及”。
(1)一只可愛的幼龜?shù)镁攘?,然而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卻使大家極為震驚。請同學們默讀6-8自然段,想一想: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2)黃昏的海島,陽光明媚,風平浪靜,無數(shù)的幼龜快樂地爬向大海,哪些詞語寫出了幼龜?shù)臄?shù)量之多?理解“魚貫而出”。
(3)當成千上萬的幼龜結(jié)群爬向它們向往已久的大海時,會想些什么呢?
(4)當它們心懷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時,等待它們的卻是許多的食肉鳥。沙灘上發(fā)生的慘烈場面,你能想象出來嗎?(指導學生看圖想象慘烈的場面)
(5)這慘不忍睹的一幕原本是不會發(fā)生的,都是因為我們?nèi)祟惖慕槿搿_@怎能不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呢?(理解“愚不可及”)
假如你就是現(xiàn)場游客中的一員,回頭想一想,當時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假如你就是那位生物學家向?qū)?,回頭想一想,當時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6)幼龜入海原本有他們自己的辦法,可是,由于“我們”的“好心”,現(xiàn)在沙灘上堆滿了血跡斑斑的幼龜?shù)臍報w,回想當初的想法和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你會想些什么呢?(相機板書:“遵循”“違背”)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以促使他們靈活理解,之所以“慈善之舉”帶來了“滅頂之災”,是因為“慈善之舉”實際是“違道之舉”,這使學生牢記了慘痛教訓,銘記了“自然之道”不可違背的道理。]
3.研究“悲嘆”的原因,深悟“自然之道”。
(1)是我們的無知害了幼龜,此時我們能做的只有——(引讀“我們的向?qū)А^錯的一種補救吧?!保?/p>
(2)體會“歡樂”“悲嘆”等詞語的意義。
①此時,向?qū)Ш臀覀兊男那樵鯓??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②出示句子:
“不一會兒,數(shù)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fā)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了什么?
③比較句子:
向?qū)б贿呑咭贿呎f:“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p>
向?qū)б贿呑咭贿叞l(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p>
你讀出了什么,說一說向?qū)槭裁炊瘒@?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透視人物形象,走進人物內(nèi)心,外化心靈語言,從而具體而深刻地理解“自然之道”的內(nèi)涵,牢記這一畫面,記住“自然之道”不可違背的道理?!?/p>
四、抒發(fā)心聲,內(nèi)化“自然之道”
1.此時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
引導學生利用板書,用上關(guān)聯(lián)詞語“如果……就……”來體會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性。
2.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事?(亂砍濫伐樹木而遭遇沙塵暴,大量捕殺青蛙而遭遇病蟲害……)
3.寫話訓練:你想給人類怎樣的忠告?
[設(shè)計意圖:以表達促進理解的升華,以理解促進表達的提升。]
板書設(shè)計:
(本教學設(shè)計是甘肅省武威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研究課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探索與研究》教學案例。立項批準號:[2012]WWG08)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