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間情結(jié)中的帝王記憶
      ——遼西蒙古貞民間傳說與康熙

      2014-04-03 05:47:33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5期
      關(guān)鍵詞:情結(jié)康熙蒙古

      齊 海 英

      (沈陽大學 文化傳媒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41)

      民間情結(jié)中的帝王記憶
      ——遼西蒙古貞民間傳說與康熙

      齊 海 英

      (沈陽大學 文化傳媒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41)

      關(guān)注并探討了遼西蒙古貞民間存在的大量關(guān)于康熙皇帝私訪當?shù)氐膫髡f。論證這些傳說并非是在客觀地還原一個真實的康熙,而是借助想象化、民間化的康熙形象寄托和傳達廣大民眾渴慕明君、紓困解難、知恩圖報、崇佛向善等生存情結(jié)。認為蒙古貞民間傳說因康熙這一形象符號的介入而獲得更好的傳承效果。

      蒙古貞; 民間傳說; 康熙; 民間情結(jié)

      一、 康熙與蒙古貞及蒙古貞民間傳說

      滿族統(tǒng)治集團在入關(guān)之前便與蒙古族建立了較為密切的聯(lián)盟關(guān)系,雙方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緊密的溝通與交往。僅以婚姻來看,就可看出雙方交往的密切程度?!皬奶媾瑺柟嗥?經(jīng)太宗、世祖共3朝,都實行了皇帝聘蒙古族后妃與滿洲公主下嫁蒙古王公大臣的雙向通婚的交換形式。太祖納蒙古族后妃1人,公主下嫁蒙古王公3人;太宗納蒙古族后妃7人,公主下嫁蒙古王公12人;世祖納蒙古族后妃5人,公主下嫁蒙古王公1人。圣祖、世宗、高宗3朝,開始實行了滿洲公主下嫁蒙古王公的單向通婚形式,中止了皇帝納蒙古族后妃的通婚。圣祖公主7人下嫁蒙古王公,世宗公主3人下嫁蒙古王公,高宗公主3人下嫁蒙古王公,……在17世紀到18世紀的百年上下滿蒙貴族通婚習俗發(fā)展時期,上行下效,在滿族臣民中滿蒙通婚結(jié)親成為廣泛實行的婚俗?!盵1]

      滿族在入關(guān)之前,與蒙古族面臨著共同的敵人——明朝,這使雙方很自然地結(jié)成了利益攸關(guān)的同盟關(guān)系。滿族入關(guān)之后,隨著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的建立,滿族與蒙古族的關(guān)系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此時滿族與蒙古族變成了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矛盾是必不可免的。此時清朝統(tǒng)治集團需要運用更為有效的策略去調(diào)和與蒙古族的關(guān)系,以達到籠絡蒙古族,鞏固自己統(tǒng)治根基的目的??滴醴Q帝時期正是確立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的最關(guān)鍵時期,因而與蒙古族的關(guān)系尤其成為關(guān)乎統(tǒng)治根基的重要問題??滴踉诖朔矫嬗泻芏嗟淖鳛楹徒?經(jīng)他的努力,滿蒙關(guān)系獲得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發(fā)展,這從他的三次東巡便可看到??滴跏?1671)經(jīng)直隸三河、薊州、玉田、豐潤、盧龍、撫寧,出山海關(guān),再經(jīng)興城、北鎮(zhèn)、黑山等地抵盛京(沈陽),又經(jīng)鐵嶺等地至吉林境而返,是為第一次東巡。第二次東巡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大體沿襲第一次路線,只是此次由盛京向北行程更遠,抵達現(xiàn)今吉林省永吉縣烏拉街。第三次東巡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此次東巡路線不同于前兩次,走的是北線,經(jīng)密云,出古北口,越長城,出口外,再經(jīng)承德奔蒙古族地區(qū),經(jīng)翁牛特、敖漢、奈曼、科爾沁,再轉(zhuǎn)南,途經(jīng)拖而惠、烏楚滾,后又轉(zhuǎn)向吉林,遠達松花江流域,然后由吉林回盛京,經(jīng)南線返北京。此次東巡途經(jīng)更多蒙古族聚集地區(qū),可以看出康熙籠絡安撫蒙古族的用心。

      蒙古貞地區(qū)(遼寧阜蒙縣)有數(shù)量眾多的關(guān)于康熙東巡私訪的民間傳說。筆者曾對已出版的,和自身近期民間采風獲得的蒙古貞民間傳說作過統(tǒng)計,關(guān)于康熙私訪蒙古貞的民間傳說不下幾十篇,而且民間還有未被發(fā)現(xiàn)的遺存?zhèn)髡f。

      然而從現(xiàn)有康熙東巡的歷史遺存資料來看,康熙東巡關(guān)乎蒙古貞的記載鮮見,這自然讓人們對康熙是否曾親歷蒙古貞存有疑問。但蒙古貞民間既然有眾多的關(guān)于康熙私訪的傳說,不能是空穴來風,人們基本可以認定康熙東巡曾到過蒙古貞。此結(jié)論也有歷史的支撐依據(jù):日本人園田一龜著《清朝皇帝東巡の研究》(大和書院,1944)中提及康熙東巡曾到于喇嘛寺(今阜新阜蒙縣于寺鎮(zhèn))。同時還看到,有關(guān)歷史資料歲記載的三次東巡駐蹕地中的北鎮(zhèn)、黑山等地與蒙古貞西南部接壤,奈曼、科爾沁等地與蒙古貞北部接壤,這是造成康熙能夠私訪蒙古貞的客觀地理條件。但如曾多次親歷為何鮮見記載?疑問依然存在?!肚宓蹡|巡》一書中對康熙帝第三次東巡駐蹕地問題有如下的解說:“而第三次東巡,因取道蒙古,駐蹕處所達五六十處,即途中就用去五六十天,跨越今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內(nèi)蒙古,往返行程數(shù)千里。沿途駐蹕處所除一些較大州縣外,較小的偏遠去處,特別是蒙古族牧區(qū)今已不可考?!盵2]此解說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消除上述所存疑問。

      由此可見,康熙東巡曾親臨蒙古貞南、北部一些地區(qū)應該是確實存在的史實。

      二、 民間情結(jié)與康熙

      在傳統(tǒng)觀念中,“歷史”與“傳說”是界限分明的兩個概念?!皻v史”要力求還原化的真實,所敘人與事能夠為不同的史料所證明。而“傳說”則無需他者的證明,不僅如此,不見經(jīng)傳的虛構(gòu)恰恰是它的特權(quán)。

      雖然傳說不是史學家所首肯的歷史,但它卻是民眾歷史意識與觀念的形象化、真實化的反映?!鞍凑諝v史人類學的觀點,重要的不是歷史敘述的對象,更是史料建構(gòu)的過程。對同一宗事件,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歷史敘述,關(guān)鍵在于哪一套歷史敘述成為主流,強勢的聲音怎樣壓抑了其他聲音。傳說實際上是民間群體通過自己的方式建構(gòu)起來的地方歷史,卻被正統(tǒng)的占主導地位的史學家們拒之于歷史的門外。問題并不在于傳說運用了夸張、虛構(gòu),是‘文學’的,而是傳說提供了現(xiàn)實生活必要的歷史記憶,這才是最重要的。”[3]傳說是口傳的歷史,先民對于本族群歷史的記憶以及現(xiàn)實所引發(fā)的一些生存愿望等都成為民間傳說虛構(gòu)性、文學性話語真實的內(nèi)在蘊涵,換言之,即表現(xiàn)了一種意義層面上的真實,民間傳說所口傳的歷史亦可稱之為“意義的歷史”,也即是民眾話語所蘊涵帶有民間立場的,“集體無意識”化的歷史觀念。

      清代曾先后有六位帝王東巡,但到過蒙古貞地域的或許只有康熙帝一人??滴趸实凼窃谇宄瘡娛⑦^程中起到重大歷史貢獻的帝王,同時他在廣大民眾中也有較好的口碑。清朝及康熙帝在歷史上與異族的東蒙有著密切的,諸如婚姻、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的關(guān)聯(lián),因此,蒙古貞地區(qū)便存留下了大量關(guān)于康熙帝的民間記憶與印象。這種記憶與印象或許也以一定的客觀史實為基礎,但此些許的史實卻在蒙古貞民間場域中獲得了想象化、理想化和現(xiàn)實化的發(fā)酵,形成了極富民間口傳化之虛構(gòu)、傳奇色彩的敘事形態(tài)。這些民間口傳敘事的接受價值和意義并不在于借此還原一個史實化的帝王形象,而最主要的是體味和解讀蘊涵于其中的,與蒙古貞地區(qū)廣大民眾生存密切相關(guān)的歷史觀念與情結(jié)等?;诖苏J識和考慮,下面試圖從“意義歷史”角度對蒙古貞地區(qū)流傳的康熙傳說作探討和分析。

      1.渴慕明君情結(jié)與康熙

      民眾對于生存于其中的社會,有自己的一套價值模式與理想模式。對于中國古代民眾而言,明君情結(jié)、清官情結(jié)與豪俠情結(jié)編織出了他們心目之中憧憬與渴盼的理想社會與生存境界。何謂“明君情結(jié)”呢?對于普通民眾來說,生逢圣明君主當是最值得慶幸的事情,但明君可遇不可求,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史,稱得起明君的帝王寥寥可數(shù),明君出現(xiàn)的概率實在是太低。正因如此,民眾對明君的期盼與渴求便更強烈??滴踉谇宄壑锌梢运闶且晃惠^為圣明的君主,創(chuàng)立了一些值得頌揚的歷史業(yè)績,在后世民眾心目中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這種印象便揮發(fā)成了民眾口頭一個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傳說。

      蒙古貞民間傳說中出現(xiàn)的康熙幾乎全為“微服私訪”者形象。而歷史上所記載的康熙東巡每次都是隨從眾多,隊伍龐大,場面神圣威嚴。當然不能完全排除康熙在漫漫行程中偶有去官方形式化的考察民情之舉,但此舉即便存在,也為偶然個例。因為康熙本人便不贊成“微服私訪”。據(jù)《清圣祖實錄》卷271載:康熙五十六年三月庚申,諭大學士,學士,九卿等:“朕嘗觀書,見唐明皇游月宮,宋真宗得天書,此皆好事狂妄書生偽造,豈可以為實而信之乎!又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開創(chuàng)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斷不行。舉國臣民以及仆隸,未有不識朕者,非徒無益,亦且有妨大體。況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睋?jù)此可知,有關(guān)康熙及其他帝王微服私訪的傳說大多出于民眾的想象性口頭創(chuàng)造,是對圣明及親民等帝王理想人格的追慕與呼喚!蒙古貞流傳的關(guān)于康熙傳說也不例外。蒙古貞民間流傳著一個《王大山的傳說》[4]142,敘述的是康熙把女兒嫁給蒙古貞王子為妻,不想在出嫁的路上,一夜之間掉光了頭發(fā),她無顏見王子,便吞金而死。陪嫁的宮女冒充公主與王子成親。后來康熙下旨命公主回京城省親,假公主不敢回京城,便寫信推脫說有些蒙古貞人想造反,自己幫助王子平息后再回去省親。康熙看到信,不明真相,便決定到蒙古貞私訪,一來看女兒,二來體察民情。于是第二天康熙就扮做道人,帶了一個武藝高強的隨從,各自騎著毛驢去了蒙古貞。在蒙古貞,通過與路遇的一個莊稼漢的開懷閑聊,了解了蒙古貞地區(qū)的民心、民情。

      此故事情節(jié)中已將康熙完全民間化了,其所為、所言與真實的帝王角色相去甚遠,但這種身份與社會角色的想象化變易卻存在著真實的情感基礎——民眾心目中的“明君親民”情結(jié)。

      2.紓困解難情結(jié)與康熙

      在過去漫長的封建專制時代,天災人禍等造就了廣大民眾極其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廣大民眾為了生存,罹受了太多的坎坷、困苦和艱難。這種生存困境很多時候依靠民眾自身的努力或抗爭是很難獲得改變或解脫的,于是,廣大民眾便幻想出現(xiàn)神奇的人物或力量,施展超現(xiàn)實的威力為他們化解或消除生存的困境和苦難,他們渴盼“紓困解難”者的出現(xiàn),他們在這種“情結(jié)”中獲得了艱難前行的生存勇氣。

      遼西地區(qū)屬于半干旱地區(qū)。古代大凌河流域水量充沛、低山丘陵植被覆蓋率高,具有農(nóng)牧皆宜的自然環(huán)境。遼金以來,隨著歷代統(tǒng)治者對大凌河流域掠奪性墾殖的加劇,遂使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日益惡化。伴隨著濫伐林木、毀林開荒與超量放牧,大凌河流域的草甸被破壞,水位繼續(xù)下降。遼西蒙古貞屬于內(nèi)陸地區(qū),干旱程度相對要嚴重一些。此不利的自然條件對于農(nóng)牧兼具的蒙古貞民眾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對“水”及其他自然生存條件的渴求與珍視成為蒙古貞民眾心之所系的重要問題。這樣,在蒙古貞便出現(xiàn)了很多與“水”相關(guān)的民間傳說,康熙在此類傳說中常常擔當起了“紓困解難”者的角色。

      《烏樂吉圖寶力格的傳說》[5]40敘述康熙從熱河經(jīng)朝陽,微服私訪到蒙古貞石門子(現(xiàn)阜蒙縣七家子鄉(xiāng)境內(nèi)),三伏天里口渴難耐,卻難尋滴水??滴跚榧睈琅?舉起龍頭拐杖狠狠地朝干涸的河套戳去,意想不到的是,隨著龍頭拐杖的提起,從戳出的沙洞里“咕嘟、咕嘟”地噴涌出泉水來,而且這泉水越涌越旺,順河道蔓延開去??滴鯌迕裰?為此泉取名為“烏樂吉圖寶力格”(漢語為“吉祥泉”)。此泉無論天多旱,地多干,從不干涸,造福于當?shù)孛癖姟A硪粍t民間傳說《淌泉子的由來》[5]130也與前則傳說相似,敘述康熙皇帝在蒙古貞駱駝山麓以馬棒戳地戳出山泉而解救民眾受干旱之苦的神奇故事。

      康熙“紓困解難”還表現(xiàn)在其他方面。筆者近期在蒙古貞采風時采錄到一則傳說,敘述康熙私訪到阜蒙縣大五家子,看到一面山坡上百姓在深秋的早晨收割莊稼,莊稼已結(jié)了厚厚的寒冷的霜花,穿得破爛的父老鄉(xiāng)親收割莊稼時雙手凍得發(fā)麻,不時地跺腳搓手??滴跻姶藞鼍?頓生憐憫之心,不禁脫口說道:“從今以后,此地再也不會下霜了?!苯Y(jié)果,這面山坡從此之后再也沒有下過霜。

      類似的傳說在蒙古貞還有不少,在想象化虛構(gòu)化的民間話語中,康熙游走于蒙古貞的山鄉(xiāng)僻壤,成為解除民瘼,關(guān)心民生的“救世主”形象。

      3.知恩圖報情結(jié)與康熙

      西漢劉向在《說苑·復恩》中記述了大量有關(guān)報恩的歷史典故和故事,以印證“夫施德者貴不德,受恩者尚必報?!钡拿},“知恩圖報”說便源出于此。

      “知恩圖報”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已沉淀凝聚成全民族共同信奉的道德觀念和意識,尤其在普通民眾層面,更成為待人處世,營造和諧、友善人際關(guān)系的道德規(guī)約和準則。

      在蒙古貞民間故事和傳說中,“知恩圖報”也是一個常在的主題,“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钡亩鲌笄榻Y(jié)在神采飛揚的口傳敘事情境中獲得代代傳承。康熙的形象也出現(xiàn)在此類口傳敘事情境中,成為寄托蒙古貞民眾恩報之情結(jié)意緒的符號意象。

      《康熙與窮朋友》[4]34中扮算命先生私訪的康熙想借宿于員外家,遭拒。為難之時,員外家長工將康熙領至破敗的家中住宿,不僅如此,長工還讓媳婦把家中僅有的打鳴的公雞殺了,又打來好酒,盡他們所能,熱情地款待了康熙,感激之下,康熙與長工結(jié)拜為兄弟。臨別時,康熙將自己的住址寫在紙條上,送給長工,邀他去京城家里串門兒。幾年后,長工想起京城大哥,去京城尋找,才知這大哥是康熙皇帝??滴趿糸L工兄弟在宮中住了三個月。三個月后,當他回到自家時,驚呆了:破敗的房子被漂亮的大瓦房取代,院里車馬齊備,煞是氣派。聽媳婦介紹,才知這一切是皇帝大哥所為。再如《良官營子》[4]138敘述了蒙古貞一位村婦以豬耳朵和粘面做的“涼饃饃”招待康熙,令康熙感動,后來康熙應村婦之請,為村莊修橋報恩的故事。

      知恩圖報類傳說產(chǎn)生的社會基礎恰恰在于民間存在著許多以怨報德、忘恩負義的現(xiàn)象。廣大民眾以此類知恩圖報的傳說表達著對友善、良心的呼喚。蒙古貞一些知恩圖報類傳說中的報恩者是康熙等帝王形象,這和平民與平民之間的恩怨相報糾葛似有一些不同的意蘊,“知恩圖報”情結(jié)中似乎還含有借助某種勢力(康熙等帝王便是這種“勢力”的象征符號),改變自身窘迫生存境遇的發(fā)跡情結(jié),但這也無可厚非,向往與追求更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存條件是人們正當?shù)臋?quán)利,況且父老鄉(xiāng)親所憧憬的只是溫飽無虞的平淡生活。

      4.崇佛向善情結(jié)與康熙

      蒙古貞地區(qū)歷史地與佛教(藏傳黃教)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早在元朝時期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又稱黃教,就已傳入阜新地區(qū)。清朝統(tǒng)治者出于政治目的大力扶持蒙古貞地區(qū)佛教事業(yè)的建設和發(fā)展,佛教的思想和觀念在蒙古貞地區(qū)可謂深入人心,成為與蒙古族民眾生存密切相關(guān)的“崇佛”情結(jié)。到清朝末年,阜新全境有喇嘛廟360座,僅清朝皇帝康熙和道光親題匾額的寺廟就有4處,康熙題匾的為瑞應寺(佛寺)、佑安寺(于喇嘛寺),道光題匾的為普安寺(海棠山)和吉慶寺(塔子溝)。其中瑞應寺(蒙語稱葛根蘇木,漢譯佛寺),始建于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詔撥國帑擴建,于1704年竣工,康熙帝親書牌匾額“瑞應寺”,是阜新地區(qū),乃至東部蒙古地區(qū)最大的寺廟之一。在遼西蒙古貞流傳著很多關(guān)于瑞應寺及佑安寺的傳說,而其中大多與康熙皇帝有關(guān)。如關(guān)于瑞應寺由來,據(jù)整理出版和筆者近期田野采風獲得的民間故事傳說,便有多種口傳版本:康熙為報寶樂喇嘛救命之恩而建寺說;康熙尋父報恩建寺說;康熙尋金龍(金香)玉璽報恩建寺說;天鵝銜石選址建寺說;瑞鷹銜泥佛選址建寺說,等等。神奇的建寺傳說,不一而足。這些關(guān)于建寺由來的傳說中的主角大多是康熙皇帝,這既是對清王朝扶持蒙古貞佛教活動的民間化傳播,也是借帝王之聲名以壯藏傳佛教之神圣。

      不僅一些佛寺的由來與康熙皇帝有關(guān),而且一些佛教觀念的民間傳承也因康熙的想象化在場而添神奇感。《雙眼井的傳說》[4]103敘述康熙私訪瑞應寺時,將活佛獻上的金碗圣水連同被風吹落的兩粒柏樹籽潑于柏樹下,然后揚長而去。后活佛派小喇嘛追趕康熙等人,探問究竟。小喇嘛回來告訴活佛,康熙囑咐找到兩粒柏樹籽,會有好處?;罘鹪跇湎录毿膶ふ野貥渥?未見。又派人在樹下挖了七七四十九天,未見樹籽,卻挖出了噴涌的一眼泉水,水中又現(xiàn)二蛟龍。活佛又派人急追康熙皇帝,未果。后得知,康熙離開瑞應寺路過蒙古貞王府時將一條幅交給王爺,命他五十天后交給瑞應寺來的人?;罘鹋尚±飶耐醺』貤l幅,上書:“佛門從此行慈善,雙眼井水醫(yī)百病?!庇谑腔罘鹋扇藢⑷燮龀纱缶?留兩個井口,取名“雙眼井”,方圓幾百里的百姓誰生了病,喝上一口井水,馬上就好。

      在此則傳說中,佛教所主張的,并已內(nèi)化為民眾生存情結(jié)的悲憫眾生、護生救苦的慈善思想,因康熙形象的介入,獲得了更形象,更具感染力的民間傳播效果。

      三、 結(jié) 語

      蒙古貞民間傳說中出現(xiàn)的康熙形象是想象化、虛構(gòu)化的,與歷史上真實的康熙皇帝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這并不影響這些民間傳說存在的社會意義和價值。民間傳說也是一種歷史,是民間情緒與情結(jié)所支配和建構(gòu)的歷史,這種口述著的活態(tài)歷史從表達的內(nèi)在意義角度說,更是原生態(tài)的,可能更貼近歷史的真相。在蒙古貞民間傳說中,康熙皇帝因其較高的民眾威望度和與東蒙之間的諸多關(guān)聯(lián),成為民眾口頭敘事經(jīng)常念及的主角形象,但如果從這些民間傳說的深層意蘊角度看,康熙皇帝的形象只是寄托和表現(xiàn)民眾情結(jié)意緒的文化符號,民眾借助于此極富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化符號,使飛揚在自己口頭的口傳敘事獲得更強的可信度和社會傳播力。

      [1] 烏丙安. 論中國北方各民族的通婚習俗[J]. 民間文學論壇, 1994(3):9-18,58.

      [2] 王佩環(huán). 清帝東巡[M]. 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1:19.

      [3] 萬建中. 民間文學引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181.

      [4] 陳旗.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遼寧卷·阜新市卷[M].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遼寧卷阜新市卷編委會, 1989:142-144,34-35,138-139,103-104.

      [5] 柳紹才. 蒙古貞民間故事[M]. 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 2012:40-41,130.

      【責任編輯田懋秀】

      MemoryAboutEmperorinFolkEmotion——Some Folk Legends and Emperor Kangxi in Mengguzhen Region in West of Liaoning Province

      QiHaiying

      (College of Culture and Media,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There are lots of folk legends about Emperor Kangxi got a private tour in Mengguzhen—the Mongolian region of the west part of Liaoning Provinc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legends don’t restore a real Emperor Kangxi objectively, but with the help of imagination and plebification, convey some survival emotions of the public desire to have a wise emperor, who can resolve difficulties, be kindness and worship Buddha and so on. These folk legends of Mengguzhen get a better inheritance effect because of Emperor Kangxi’s image symbol.

      Mengguzhen; folklore; Emperor Kangxi; folk emotions

      2014-04-13

      2012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L12DMZ011)。

      齊海英(1963-),男,遼寧阜新人,沈陽大學副教授。

      2095-5464(2014)05-0699-05

      I 276.3

      : A

      猜你喜歡
      情結(jié)康熙蒙古
      漸漸淡出那兒時的情結(jié)
      告別“GDP情結(jié)”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11-17 04:27:38
      康熙:陽剛雄健
      蒙古靴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書一“?!弊帧?/a>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8
      難舍難分的情結(jié)
      《雲(yún)使》在蒙古
      漸漸淡出那兒時的情結(jié)
      蒙古香
      草原歌聲(2017年1期)2017-04-23 05:08:53
      近鄰蒙古
      凤冈县| 甘孜县| 洪江市| 蕲春县| 信丰县| 增城市| 景德镇市| 梅河口市| 忻州市| 镶黄旗| 加查县| 兴国县| 安康市| 石台县| 含山县| 红河县| 关岭| 永吉县| 京山县| 裕民县| 黄冈市| 汝阳县| 廊坊市| 英吉沙县| 高青县| 道真| 金塔县| 通渭县| 汝阳县| 蒙城县| 景宁| 肥西县| 疏附县| 绥中县| 太湖县| 阿鲁科尔沁旗| 无锡市| 定安县| 舒兰市| 阜阳市|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