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萍
非語言信息在人們交往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人與人之間并非只是用語言在交流,有時候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甚至是一個人的穿戴,也會在別人眼中留下不一樣的印象。這種無聲的信息傳播在幼兒教學中相當重要。本文從神情、眼神、動作和穿戴等環(huán)節(jié)詮釋了在幼兒教學方面非語言交際的重要性和使用藝術。
幼兒教學非語言交際重要性在幼兒教學課堂上,教師利用自身的一些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通過神情、眼神、體態(tài)或者是肢體的特定運動來傳達信息,這種教育交際方式就是非語言教學。非語言交際在幼兒教育的在日常課堂授課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因此,幼兒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非語言交際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在課堂上使用非語言教學手段。
一、非語言交流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一)可以幫助幼兒理解生澀、刻板無聊的知識內容
語言教學固然能夠準確的表達課程內容,但卻極易讓幼兒覺得課堂缺乏趣味,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為只是利用語言教學會讓整個教學活動像機器運轉那樣呆板乏味、單調無聊。人們在日常交往中的效果,20%取決于有聲語言,80%取決于無聲語言,這是語言學家的研究結果。所以,無聲語言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毋庸置疑,而在無聲語言中,利用體態(tài)變化來傳達信息就是一個好的辦法。在面對一些新的教學內容中,幼兒可能會覺得陌生、晦澀,而借助體態(tài)語等非語言交際手段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可以發(fā)散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些教師在上課時喜歡滔滔不絕的開展語言教學,但如果把握不好,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孩子們喪失學習熱情,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非語言交際手段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其優(yōu)勢就在于,其傳達的信息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主動思考,可以讓孩子們在模仿中獲得知識,通過鞏固——認知——消化——再認知不斷循環(huán),強化其所得到的知識。如此,使孩子的認知速度加快,可以盡快吸收所獲得的教學內容。
(三)可以調節(jié)教學進度,凸顯教學核心
幼兒缺乏感性經驗,基本上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采取“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很難長時間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教學時間要盡可能縮短,多加以生動貼切的體態(tài)表情等非語言交際手段,形成對有聲語言教學的有效補充,這樣可以讓有聲語言變得更加具有鼓舞性,從而彌補其自身的不足,合理調節(jié)教學進度,突出幼兒教學中的核心內容
(四)可以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非語言教學在講解教材角色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即使老師能夠做到舌綻蓮花,效果上也比不上用各種體態(tài)的變換來解讀。作為教育的接受者,幼兒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往往比較容易接受那些直觀、具體的教學內容,而體態(tài)語言等非語言教學就能夠做到這一點。非語言教學不但能夠吸引孩子的眼球,還能讓他們在模仿中學習,在學習中模仿,做到一舉兩得,讓孩子們更主動、更快樂地接受知識。
(五)增強幼兒和老師的情感互動
在課堂上,老師容光煥發(fā)、體態(tài)親和,可以讓課堂氣氛更加融洽,在這種氛圍下,幼兒能更加自如地應對學習。因此,教師擁有良好的非語言教學技能,可以密切同孩子之間的關系,如老師一個肯定的“點頭”動作,一個鼓勵的微笑,都能夠增進和幼兒之間的情感互動,激發(fā)出幼兒學習的熱情。
二、非語言交際在幼兒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幼兒園教師教學中的非語言交流手段主要通過眼、身、手以及教具的不同表現(xiàn)來實現(xiàn),非語言交際藝術在幼兒教學課堂上的運用主要是根據其使用的環(huán)境來決定。
(一)手勢語言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
幼兒園教師在課堂上根據需要,通過變換手和胳膊的姿勢來傳達信息,這種非語言交際手段主要就是指手勢語言,它是語言教學的一個有益補充,能增強語言教學的親和力和準確性,加深幼兒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的手語教學應注意不要刻意雕琢,也不能過分渲染,要做到結論清晰,節(jié)奏簡明。手的擺動幅度要注意控制,不能低于胸不能高于頭,動作不要過于激烈,否則可能會導致幼兒無法集中精力,而手勢不明顯則無法引起幼兒的關注,只有在合適的時機上運用合理的手勢才能達到效果。比方說,教師可以通過豎大拇指來鼓勵或贊美正在演講的幼兒;可以通過把食指豎在嘴前來提醒在游戲中不能控制自己心情的幼兒要安靜一下。
(二)眼神語言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目光的變化來展示教學內容的非語言交際手段就是眼神語言。幼兒內心的情感往往會在其目光的微妙變化中展現(xiàn)出來,幼兒教師要及時察覺這種變化,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幼兒教學中的眼神語言要和藹可親、涉及面廣,以表揚為主基調,要富有同情心,不能總是注視幾個幼兒。幼兒走神時及時用眼神提醒,對那些碰見困難的小朋友,要用眼神鼓勵,同時耐心等候。
(三)面部語言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
面部表情一般通過眼部肌肉、顏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變化來表現(xiàn)各種情緒狀態(tài)。在幼兒園教學中,老師們常以此來幫助展示教學內容和其他課堂信息,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面部語言教學。教師應該微笑著走進課堂,主動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向學生們呈現(xiàn)出一種富有信任和親和力的面部神態(tài),這將在幫助幼兒學習和成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且,老師通過多變的面部神態(tài)還可以讓幼兒加深對教學內容的了解。教師應該在所有的教學活動中做到保持平和、樂觀和信任的面部神態(tài),從而為幼兒學習和成長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
(四)外貌語言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通過自己所選擇的服裝和穿戴方式來表現(xiàn)課堂信息并干預教學成果,是外貌語言在幼兒教學中的體現(xiàn)。教師的個人素質和精神狀態(tài),以及他對教學工作是否上心,通常會從其穿衣打扮中表現(xiàn)出來。一些針對幼兒喜歡什么樣的老師的研究表明,那些外表靚麗、著裝得體的教師更容易獲得幼兒的好感。所以外貌語言會對教學成果造成直觀性的影響。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教師,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對其自身的修養(yǎng)不能掉以輕心,從備課到講課,那些無聲的語言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以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如果能及時、正確、流暢地把握非語言交際藝術,將能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提升課堂效率方面起到不錯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蔣建敏.對幼兒開展集體教學活動的幾點思考——基于幸福倫理的視角\[J\].教育探索,2013,(09).
\[2\]冀春花.淺談如何運用面部表情來激發(fā)幼兒的情感認識\[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8).
\[3\]張兵.幼兒主動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與教師的策略\[J\].才智,2013,(03).
\[4\]劉歡歡.師幼互動過程中幼兒教師身勢語及其行為模式研究\[D\].河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