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能太張 鵬 李國中 烏蘭其其格 敖日格樂 達布勒嘎
(1.內蒙古阿拉善動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所,內蒙古阿拉善左旗 750300; 2.青島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山東青島 266109; 3.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內蒙古阿拉善左旗 750300)
變異黃芪種子的采集及前期處理方法研究
達能太1張 鵬2李國中3烏蘭其其格3敖日格樂1達布勒嘎1
(1.內蒙古阿拉善動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所,內蒙古阿拉善左旗 750300; 2.青島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山東青島 266109; 3.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內蒙古阿拉善左旗 750300)
變異黃茂(Astra9alus variabilis)是豆科黃茂屬多年生有毒植物,可引起牛、羊、馬、駱駝等家畜中毒,給牧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災難。但是經過研究變異茂的主要有毒物質是吲哚茲定生物堿—苦馬豆素,是一種具有較好的抗癌作用的物質,已引起了國內外的極大關注。為了研究變異黃茂的人工種植技術,有效利用這一資源,增加牧民經濟收入,開展了此項試驗工作,現(xiàn)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變異黃茂;種子;采集;處理
1.1 試驗材料
1.1.1 種子樣品 本試驗所采用的變異黃芪種子,2014年7月1日采于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蘭泰鎮(zhèn)呼和溫都爾嘎查,采集種子成熟后撒落于變異黃芪植株周圍的種子并備用。變異黃芪種子由阿拉善左旗動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所采集。
1.1.2 種子采集及處理設備
鐵鍬、鐵鏟、大篩子(孔徑4~5cm)、水桶(15kg)、盆子、100ml量杯、毛細篩子、細鐵篩、塑料袋、纖維袋子、
1.2 種子的采集與處理方法
1.2.1 種子的采集方法
對已成熟而掉落于地面莢果和撒落于變異黃芪植株周圍的種子,采用小毛刷輕掃堆積或用小型鐵鏟直接掛堆,連小石子,沙子落于地面的莢果等一起鏟取裝入塑料袋中,備用。
1.2.2 種子的處理方法
由于采集的變異黃芪的種子中含有大量的變異黃芪莢果、雜草、石子、沙子等多種異物并且變異黃芪種子較小,分離獲得純種子比較困難,所以我們經過多次試驗,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驟:
(1)初步處理。首先用4~5 cm的篩子將碎石子,種子莢果、雜草等較大的雜質篩去,再次將篩下去的較細的沙土用的篩子過篩,將留下的變異黃芪種子、石子等作為下一步漂浮法處理打下基礎。
(2)漂浮法。將初步處理的變異黃芪種子連種子莢果、雜草、石子、沙子等放入較大盆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攪拌,使得種子莢果、雜草等較輕的雜物漂浮于水的表面,用小于1cm的細網漏勺撈取漂浮于水的表面雜物。
(3)沉淀法。經過漂浮法使變異黃芪種子、石子、沙子等較重的物質沉淀于盆底,但是還有一些較輕的雜物均勻漂浮于水中使水變得混濁,為了將這些漂浮物清除水變得清亮,反復加入清水將混濁的上層水傾去,這樣反復操作,直到上層水變成清澈為止。
經過上述方法獲取的含有全部種子、石子、沙子等較重的物質沉淀于盆底的物質將用水的流動或晃動將物體向水流的方向推力的作用從種子大的沙石中分離出變異黃芪種子并收集比較純的變異黃芪種子,如此反復數十次,將全部種子收取。
(4)種子的干燥。將收集的種子放入用的篩子中,均勻攤開,并將篩子放置于通風良好、絕對安全的地方,每日翻曬2~3次,翻曬連續(xù)5~7d,種子徹底干燥后收集裝入干凈的瓶中,備用。
采取以上方法進行處理,共采集到純度95%以上變異黃芪種子138g,經千粒種子試驗,每克含505粒種子,給人工種植試驗提供了足夠的種植資源,也給變異黃芪種子的采集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1)變異黃芪是豆科黃芪屬的有毒植物,到目前為止,探究其生長規(guī)律,研究其中毒機理方面的研究較多,在防治方面采取人工挖除、化學藥物滅除等方法研究較多,但是在國內外還沒有為了人工種植而采集種子方面的報導。
(2)變異黃芪每年5月10日左右開始開花,到5月20日左右達到開花盛期,從6月上旬開始結籽到7月上旬結束。經過試驗證明變異黃芪種子的最佳采集時間是在6月25日~7月5日,因為這時變異黃芪種子成熟,莢果開裂,90%左右的種子撒落于變異黃芪植株周圍,鳥類,鼠類等動物還末吃食,風沙還末埋沒,易于采集。
(3)變異黃芪種子質量輕,體積小,人工采集還沒有人償試過,通過這次的采集方法、用篩選法、漂浮法等種子的處理方法的試驗,總結一套較完整、方法較為簡單、效果較好的方法,易于在今后的生產實踐中推廣應用。
達能太(1957-),男,內蒙古阿拉善動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所,高級獸醫(yī)師,主要從事動物防疫、檢疫及中毒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