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瑞賓 王海霞 (山東省招遠市畜牧獸醫(yī)總站 265400)楊 燕 (山東省臨沂市農業(yè)科學院)
肉羊常見病防治技術
遲瑞賓 王海霞 (山東省招遠市畜牧獸醫(yī)總站 265400)楊 燕 (山東省臨沂市農業(yè)科學院)
近幾年隨著羊肉價格的不斷走高,羊的養(yǎng)殖量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疾病也在逐年增加,給肉羊養(yǎng)殖業(yè)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下面介紹肉羊養(yǎng)殖過程中幾種常見病及其防治技術:
1.1 臨床癥狀
潛伏期不定,短的2周,長的半年。多數病例為隱性感染。懷孕羊發(fā)生流產,多發(fā)生在懷孕后的3~4個月,六查后可能發(fā)生胎衣滯留和子宮內膜炎,從陰道流出污穢不潔、惡臭的分泌物。新發(fā)病的畜群流產較多,老疫區(qū)畜群發(fā)生流產的較少,但發(fā)生子宮內膜炎、乳房炎、關節(jié)炎、胎衣滯留、久配不孕的較多。公羊發(fā)生睪丸炎、附睪炎或關節(jié)炎。
1.2 防治措施
1.2.1 預防措施 未感染畜群防治布病傳入的最好辦法是自繁自養(yǎng),引進家畜時必須要嚴格執(zhí)行檢疫,隔離飼養(yǎng)兩個月,兩次檢測陰性者才可和原有畜群合群。受威脅區(qū)每年至少要檢疫一次,發(fā)現病畜立即淘汰。可疑病羊應及時嚴格分離隔離飼養(yǎng),等待復查。受污染的羊舍、運動場、飼喂用具等用5%克遼林或來蘇爾溶液、10%~20%石灰乳、2%氫氧化鈉溶液等消毒。流產胎兒、胎衣、羊水和產道分泌物應深埋。布氏桿菌病常發(fā)區(qū)的監(jiān)測陰性羊群要進行免疫接種,接種的疫苗可選用布氏桿菌豬型ⅠⅠ號弱毒苗、布氏桿菌羊型5號疫苗。
1.2.2 疫情處置。經確診為布氏桿菌病例后,對患羊全部撲殺。對受威脅羊群實施隔離,對患病羊及其流產胎兒、胎衣、排泄物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患病動物污染的場所、用具、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2.1 臨床癥狀
潛伏期平均18~20d。病初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減退,隨即咳嗽,流漿液性鼻漏。4~5d后咳嗽加重,干咳而痛苦,漿液性鼻漏變?yōu)轲つ撔?,常黏附于鼻孔、上唇,呈鐵銹色。病羊多在一側出現胸膜肺炎變化,肺部叩診有實音區(qū),聽診肺呈支氣管呼吸音或呈摩擦音,觸壓胸壁,羊表現敏感、疼痛。病羊呼吸困難,高熱稽留,眼瞼腫脹,流淚或有黏液-膿性分泌物,腰背拱起作痛苦狀。懷孕母羊可發(fā)生流產,部分羊肚脹腹瀉,有些病例口腔潰爛,唇部、乳房等部位皮膚發(fā)疹。病羊在瀕死前體溫降至常溫以下,病期多為7~15d。
2.2 防治措施
2.2.1 預防措施 提倡自繁自養(yǎng),新引入的羊只,至少隔離觀察1個月,確認無病后方可混群。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改善羊舍通風條件,經常用百毒殺1000倍液對羊舍及四周環(huán)境進行噴霧消毒。做好免疫,對疫區(qū)的假定健康羊接種疫苗,我國目前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有用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制造的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氫氧化鋁苗、雞胚化弱毒苗和綿羊肺炎支原體滅活苗,可根據當地病原體的分離結果,選擇使用。
2.2.2 疫情處置 發(fā)病羊群應進行封鎖,及時對全群進行逐頭檢查,對病羊、可疑病羊和假定健康羊分群隔離和治療;對被污染的羊舍、場地、飼管用具和病羊的尸體、糞便等進行徹底消毒或無害化處理。
2.2.3 治療措施 使用新砷凡納明“914” 預防治療本病有效。5個月齡以下羔羊0.1~0.15g,5個月齡以上羊0.2~0.25g,用滅菌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鹽水稀釋為5%溶液,一次靜脈注射,必要時間隔4~9d再注射1次??稍囉没前粪奏もc注射液,皮下注射,1次/d;病的初期可使用氟苯尼考20~30mg/kg體重肌肉注射,2次/d,連用3~5d;酒石酸泰樂菌素6~12mg/d·kg肌肉注射,2次/d,3~5d為1個療程。也可使用強力霉素治療。
3.1 臨床癥狀
典型病例病羊體溫升至40℃以上,2~5d后在皮膚上可見明顯的局灶性充血斑點,隨后在腹股溝、腋下和會陰等部位,甚至全身出現紅斑、丘疹、結節(jié)、水泡,嚴重的可形成膿包。某些品種的綿羊在皮膚出現病變前可發(fā)生急性死亡;某些品種的山羊可見大面積出血性痘疹和大面積丘疹,可引起死亡。非典型病例呈一過型羊痘,僅表現輕微癥狀,不出現或僅出現少量痘疹,呈良性經過。
3.2 防治措施
3.2.1 預防措施 羊痘是一種急性傳染病,要采取以預防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1)消毒:羊舍、羊場環(huán)境、用具、飲水等定期進行嚴格消毒;飼養(yǎng)場出入口處應設置消毒池,內置有效消毒劑。(2)免疫:常用羊痘雞胚化弱毒疫苗預防接種,接種0.5ml/只,于尾根部皮下注射,注射后4~6d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1年。(3)監(jiān)測:非免疫區(qū)域以流行病學調查、血清學監(jiān)測為主,結合病原鑒定。免疫區(qū)域以病原監(jiān)測為主,結合流行病學調查、血清學監(jiān)測。異地引種時,應從非疫區(qū)引進。調運前隔離21d,并在調運前15d至4個月進行過免疫。
3.2.2 疫情處置 根據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做出的診斷結果,可作為疫情處理的依據。發(fā)現或接到疑似疫情報告后,動物防疫監(jiān)督機構應及時派員到現場進行臨床診斷、流行病學調查、采樣送檢。對疑似病羊及同群羊應立即采取隔離、限制移動等防控措施。當確診后,應當立即劃定疫點、疫區(qū)、受威脅區(qū),并采取相應措施。對疫點內的病羊及其同群羊徹底撲殺。對病死羊、撲殺羊及其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病羊排泄物和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飼料、墊料、污水等要經過焚燒、密封堆積發(fā)酵等方法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疫區(qū)和受威脅區(qū)內的所有易感羊進行緊急免疫接種。對疫區(qū)、受威脅區(qū)內的羊群進行臨床檢查和血清學監(jiān)測。疫區(qū)內沒有新的病例發(fā)生,疫點內所有病死羊、被撲殺的同群羊及其產品按規(guī)定處理21d后,對有關場所和物品進行徹底消毒,才能解除封鎖。
4.1 臨床癥狀
羊患病后初期表現為精神沉郁,口角、口唇和口內等處黏膜出現紅點、微腫、熱、痛,吃料時出現不適,吃一下停一下且緩慢;慢慢出現水皰,水皰破裂后形成潰瘍,繼而結痂,結痂逐漸由紅變?yōu)楹谏?,延伸至面部,面部出現水腫。如果不及時治療,病羊咳嗽、消瘦、絕食,體溫升高到40℃以上,最后衰竭死亡。
病死山羊尸體極度消瘦,口唇黑色結痂,延伸至面部,口腔內有水泡、潰瘍和糜爛,面部皮下有出血斑。氣管出現環(huán)狀出血,肺部腫脹,顏色變暗。其他部位眼觀無變化。
4.2 防治措施
4.2.1 預防措施 在本病流行地區(qū),可使用與當地流行毒株相同的弱毒疫苗株作免疫接種。常用皮膚劃痕接種羊口瘡細胞苗和牛睪丸細胞苗。在本病流行區(qū)還可采集自然發(fā)病羊痂皮,經研磨后用50%的甘油鹽水緩沖液制成1%的病毒液,在健羊的尾根無毛處作劃痕接種,經7d左右接種處發(fā)生炎癥或膿皰性病變,隨后結痂,數周后痂皮脫落,此法免疫可產生持久的免疫力。母羊接種應在分娩前3~4周完成。本法有散毒危險,因而僅限于疫區(qū)采用。
4.2.2 治療措施 (1)病毒唑(三氯唑核苷注射液) 100mg/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ml,按2:1混合肌注,成年羊3ml,羔羊減半或2ml;局部用碘甘油或龍膽紫涂擦。一般用藥2~3d,效果較好,治愈率高。嚴重病例要配合每天使用青、鏈霉素2次。(2)創(chuàng)面可選用以下藥物涂擦:2%龍膽紫或3%碘酊甘油(碘3g、碘化鉀5g、75%酒精10ml溶解后加甘油10ml)或碘松石合劑(碘酊1份、松餾油1份、石蠟油1份),2次/d,連用3d?;前奉愃幬锓蹌┤霾紕?chuàng)面,或用淡鹽水沖洗潰瘍面后吹撒冰硼散(冰片15g、硼砂150g、芒硝18g,研為細末),2次/d,2d后潰瘍面上長出新的肉芽組織,此法療效很好?;旌细腥緯r要配合磺胺藥和抗生素消炎、補液等措施。(3)清除痂垢后,創(chuàng)面先用0.1%高錳酸鉀水洗,再用下列藥物涂擦:①3%碘酊、松榴油、石蠟油(1:2:2)合劑,調勻后使用。②呋喃西林、魚石脂軟膏(1:4)。③碘甘油(7%碘酊70ml、無水甘油30ml)。均按1次/d,連續(xù)7d,隔3d再進行下一療程。
S858.26
B
1007-1733(2014)02-0038-02
2013–11–19)
項目資助:山東省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羊產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SDAⅠT-09-011-15)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