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宇河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 人事處,廣東 廣州 510640)
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負面影響及對策研究
詹宇河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 人事處,廣東 廣州 510640)
微信作為智能手機的一款新軟件在大學生中迅速普及使用,廣泛滲透到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微信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和挑戰(zhàn),積極引導大學生對微信的使用,發(fā)揮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行之有效。
微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3G、4G、WLAN等手機網絡不斷普及,微信作為智能手機一款新的傳播媒介,對人類生活及個人發(fā)展的方方面面產生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作為智能手機最主要的使用群體——大學生,他們的學習生活及思想狀況也隨著微信功能的不斷豐富而發(fā)生變化。本文以微信為對象進行研究,分析微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負面影響和對策。
微信是一款由騰訊公司推出的,支持多平臺、旨在促進人與人溝通與交流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微信具有零資費、耗流量少、跨平臺等優(yōu)勢,具備拍照發(fā)給好友、發(fā)手機圖片、視頻、群聊、即時通話等功能,并伴有“搖一搖”、“漂流瓶”等社交插件。自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以來,廣泛受到用戶歡迎并成為亞洲地區(qū)擁有最大用戶群體的移動通訊軟件。
在校大學生作為思想最為活躍、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最快的一個年輕群體,他們對微信的接受最快且使用能力也最強。智能手機中的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中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它已經滲透到大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對其產生著深遠影響。[1]
為調查大學生微信使用的真實情況,筆者組織在廣州地區(qū)對大學城高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訪問,并隨機發(fā)放了500份問卷,收回358份,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8.2%的大學生表示正在使用微信或者對微信感興趣并有所了解。微信已經在非常大的程度上融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之中,并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及社會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中我們還涉及大學生使用微信的動機、時間、時長、功能、好友及其他相關方面,其情況并不容樂觀。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生使用微信的動機多半是因為好奇或者從眾心理,滿足社交娛樂需求,排解無聊空虛情緒。[2]在使用微信的大學生中有一些人缺乏對微信的自制能力,每天在線超過6小時甚至更多。有相當比例的學生表示在上課時間經常使用微信打發(fā)時間,甚至在深夜使用“搖一搖”“漂流瓶”等方式消遣寂寞,因微信引發(fā)的過度依賴、交友矛盾、心理問題已經不容忽視。大學生深深的沉浸于微信,主要原因如下:
(一)免費娛樂交友平臺
微信緣何一出現(xiàn)便備受廣大學生歡迎,這無疑是微信在功能特點開發(fā)上的突破性發(fā)展。微信突破原有手機短信平臺的資費標準,采取零資費的形式這無疑讓廣大學生消費者心動不已;微信具有即時拍照、即時通話、搖一搖等前所未有的有趣功能,其趣味性對年輕的大學生極具吸引力;微信不斷更新的游戲也給對時間掌控能力較差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消遣時間的渠道;同時,微信朋友圈是一個發(fā)表言論自由,即時互動的平臺,這更加促使了大學生中使用微信成風。
(二)時尚個性展示媒介
在這個物質極為豐富的年代,大學生的生活條件也普遍較好,智能手機基本成為人手必備的物品,并且成為大學生們彰顯個性特色的一種工具。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的產生都必然引發(fā)大學生中的一種風潮,而作為微信這般切合大學生特點及需求的功能,已然成為大學生發(fā)表言論、曬幸福、發(fā)牢騷的主要渠道,[3]也同時是他們跟隨“潮流”直接體現(xiàn)。
(三)消遣減壓主要渠道
大學之于正處于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大學生而言,一改高中時期繁重并被動催促式的學習狀態(tài),更多的需要大學生自己合理安排,主動拓寬自己的知識貯備。然而,很多大學生在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并不能及時適應,面對大量的空余時間,不知如何合理安排。在相對輕松遠離父母監(jiān)督的大學校園,他們極易選擇智能手機發(fā)泄自己的情緒釋放自身的心理壓力。而微信朋友圈則極大地滿足了大學生的需求,他們很容易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微信上面,因為微信既能滿足高中時代緊張的學習致使缺乏的人際溝通交流,也打發(fā)了自己的空閑時間。尤其在新生入學之初,學生更容易寄情于微信,通過虛擬的空間尋求心靈的慰藉,也便就此養(yǎng)成了對微信的依賴。
作為一種新潮的通訊娛樂工具,微信能夠滿足大學生對高科技產品的嘗試和追求,其所具備的功能能夠豐富大學生的社交娛樂,更好滿足他們的通訊交流需求,其本身受到大學生的青睞也無可厚非。然而,對于一個尚未規(guī)范的網絡市場,大學生依賴微信得以豐富娛樂消遣之余,微信也給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各方面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沉迷微信,無心向學
大學生首要任務無疑是認真完成學業(yè),然而,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隨時翻看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微信功能的豐富和新穎,更使得對所學專業(yè)缺乏正確認識并對自我的控制能力不足的學生產生無法抵擋的誘惑,在大學課堂上大學生低頭沉醉于微信聊天、朋友圈、搖一搖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受訪者李某表示,當微信推出“打飛機”游戲之后,同學中每天交流最多的就是各人的闖關級別,并有一些同學不分上課下課,甚至不分晝夜地不停玩此游戲,似乎曬一張分數(shù)極高的圖片發(fā)至朋友圈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如此毫無節(jié)制的行為必然對學業(yè)產生影響。同時,各高校中利用手機作弊的現(xiàn)象已經不足為奇,而微信的出現(xiàn)使得學生利用智能手機作弊更為方便快捷。[4]微信的非正常使用不但分散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產生了不良影響。
(二)浸在微信,變“微信控”
微信已然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溝通工具,雖然微信基于使用者手機通訊錄及QQ好友的人際關系網絡,但其強烈的娛樂性使其并非單純的真實好友間的情感溝通,對新生事物充滿強烈好奇的大學生對微信使用的沉浸使得他們極易接受來自微信的影響,這對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產生著一定的負面影響。譬如,朋友圈功能的普遍使用,使用者沉迷于在朋友圈中曬各種“幸福”,其接受者多為“幸?!北硐蟠碳ぎa生自怨自艾情緒,甚至開始盲目攀比,出現(xiàn)一些“微信控”。
此外,對于微信朋友圈中陌生好友甚至是有所意圖的商家或群體所傳遞的信息,缺乏信息甄別能力的大學生如不能提高警惕,其對大學生造成的危害也可能是極其嚴重的。
(三)依賴微信,腐蝕思想
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發(fā)展和普及,微信使用也在大學生中成為普遍現(xiàn)象,部分大學生對此已經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受訪者林某表示,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朋友圈看看朋友們的最新動態(tài),如果哪天信號不好微信故障無法登陸,整個人就像八爪魚失去了全身觸角。林某的表述十分貼切地反映了大學生對微信的心理依賴,微信使得大學生將其視為與外界接觸的主要手段,開心不開心都習慣在朋友圈曬出來,由此引發(fā)了諸多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對微信的依賴使得原本就內向的同學更加離群,孤僻。譬如“點贊黨”,“贊”已然脫離文字、畫面與聲音含義豐富地得以表達,點贊者和被點贊者其間情緒溢于言表,從某種程度上映照出大學生們的內心空虛,長此以往也將逐漸削弱人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這對于處于人生成長重要階段的大學生健康成長顯然是十分不利的。此外,一些有所意圖的團體也看準了微信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力,他們通過微信渠道散播各種格調低下、反社會反國家的論調,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也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
(一)正確認識微信作用
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與時俱進,正確認識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從而趨利避害,將微信建立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臺。[5]輔導員可以合理使用微信平臺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思想教育,建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定時發(fā)布一些與學生學習、生活、思想相關的信息,譬如放假前在朋友圈發(fā)布放假及安全提醒,考試前發(fā)布考風考紀相關提醒,通過微信這一被學生廣泛接納的平臺進行此類工作,勢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微信朋友圈,輔導員還可以充分展現(xiàn)個人品格魅力和生活態(tài)度,并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二)營造良好群體氛圍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引導,規(guī)范紀律,營造良好的群體氛圍。學生盲目依賴智能手機,過度使用微信,很多時候都是出于從眾心理,因此營造良好的群體氛圍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應當開展對考試作弊、荒廢學業(yè)的不良現(xiàn)象的批評和抵制,并以座談會等形式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倡導健康的微信使用方法,并可以班會的形式討論以微信承載的班級管理模式或讀書分享小組。以此形成的良好氛圍勢必減少微信對大學生思想狀況的不良影響,將其引向良性發(fā)展。
(三)開展多彩校園活動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需要積極建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學校在組織各種團體活動的時候,應該充分利用微信的作用。例如大學城某學校學生會建立的微信分享平臺,將校園內發(fā)生的事情以微信分享的形式定期傳播給大家,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另外學校還可以組織一些注入紅色微信大賽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引領校園文化建設。這種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和喜好而展開校園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大學生的校園生活,還能使其在參與中接受教育,養(yǎng)成理性使用手機的好習慣,使微信及其功能真正成為大學生學生生活的好幫手。
(四)加強人文關懷引導
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整體上引導學生思想行為健康向上,另一方面還應當有針對性地對個別特殊情況學生進行特別引導。針對個別學生,應當以朋友式的經常性對話引導其建立基本的自律意識和健康的心態(tài),從深層次上解決學生對微信的過度依賴,建立起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目標,這樣不僅會減少大學生因微信過度使用影響學習的現(xiàn)象,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持續(xù)有效。
(五)強化媒介素養(yǎng)教育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一個資訊極其豐富,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正接受著諸如“微信“等各種形式的媒介影響,智能手機的便捷隨身性,微信功能的極端豐富性使得大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被媒介化“了。他們通過手機屏幕和微信平臺接觸著外面的世界,并且也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了信息的傳播者。[6]然而,大學生還處于人生的成長階段,對外界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判斷能力。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十分注重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讓他們對媒體信息建立起基本的選擇、理解和解讀的能力,使他們能夠獲取積極有效的信息服務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這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義。
(注:本文系2012年度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資助課題“智能手機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影響研究”,項目編號:2012ZY050)
[1]相濤.關于大學生微信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EB/OL].http://wenku. baidu.com/link.
[2]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中國手機媒體報告:手機媒體影響與發(fā)展趨勢[EB/OL].http://www.cnnic.net.cn,2011-2-20.
[3]王俊生.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機制的創(chuàng)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9).
[4]王荃.微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zhàn)與應對[J].中國青年研究,2011,(12).
[5]趙敏.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理念 [J].當代教育科學,2012,(15).
[6]孫素麗,康敏.創(chuàng)新是做好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