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車輛損失險中保險標的殘值的歸屬——兼談《保險法》第59條的理解與適用

      2014-04-09 07:06:07呂吉海
      上海政法學院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保險金額殘值保險法

      呂吉海

      (公安海警學院,寧波 315801)

      車輛損失險中保險標的殘值的歸屬——兼談《保險法》第59條的理解與適用

      呂吉海

      (公安海警學院,寧波 315801)

      摘要:車輛損失險中保險賠償金額、保險金額及保險價值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決定了保險標的出險后的殘值歸屬,而保險實踐卻對保險法的適用釜底抽薪,從根本上動搖了這幾個變量之間的應有格局,給保險當事人和司法審判都帶來了諸多困惑。認清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保險賠償金額與保險金額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恢復保險金額的確定基礎,明確以車輛投保時的實際價值來確定保險金額,并摒棄部分損失情況下以不足額投保論的實際做法,同時避免產(chǎn)生保險當事人之間的新的不公平,才能最終真正合理地解決車輛損失險中保險標的殘值的歸屬。

      關鍵詞:車輛損失險;殘值;保險賠償金額;保險金額;保險價值

      在財產(chǎn)保險實踐中,被保險人取得保險金后一般都存在權益轉讓的過程,這種權益轉讓主要包括求償權的轉讓和保險標的殘值歸屬的轉讓。這兩項權益轉讓均屬于法定轉讓,一個產(chǎn)生債權效力,一個產(chǎn)生物權效力。前者是學界諸多討論的保險代位求償權的問題,而后者關于保險標的殘值所有權歸屬問題的討論尚不充分,更未具體到個別險種。車輛損失險中,更換下來的零部件的歸屬通常都沒有得到保險人的充分關注,但如果整車報廢畢竟還會產(chǎn)生數(shù)量不小的殘值,一般都會得到重視,但這些問題的司法實踐處理結果卻嚴重不一,對保險法相關條款的適用和理解也多有出入?!吨腥A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59條規(guī)定,“保險人已支付全部保險金額,并且保險金額等于保險價值的,受損保險標的的全部權利歸于保險人;保險金額低于保險價值的,保險人按照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的比例取得受損保險標的的部分權利。”該條款集中規(guī)定了保險人取得保險標的殘值的條件,設定了一系列數(shù)量關系,然而這些數(shù)量關系適用到車輛損失險時則受到了現(xiàn)實的嚴峻挑戰(zhàn)。

      車輛損失險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汽車商業(yè)保險,長期實踐已經(jīng)形成了許多習慣作法。保險行業(yè)通用的保險條款將該險種列為不定值保險,即投保人與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不預先確定保險標的的保險價值,而是按照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確定保險價值。這就造成車輛損失險中保險標的的保險價值始終處于變動之中,被保險車輛自身的保值、增值抑或貶值對保險價值都將起到?jīng)Q定作用。而車輛損失險的保險金額的形成在實踐中也極具特殊性。這些都對車輛損失險中被保險車輛殘值歸屬的法律適用產(chǎn)生影響。

      一、問題的提出

      保險標的殘值的取得涉及三個變量,即保險賠償金額、保險金額以及保險價值。從保險法的現(xiàn)有規(guī)定來看,這三個變量的應然狀態(tài)為,保險賠償金額小于等于保險金額,保險金額小于等于保險價值。下面,本文揀選了兩則案情相似但裁判結果對于保險人而言卻大相徑庭的案例,以此來檢驗上述數(shù)量關系并進而考察車輛損失險中保險標的殘值歸屬問題。

      案例一:投保人陳某于2003年10月購買梅塞德斯奔馳小汽車一部,價格大約120萬元。2010年12月6日,陳某就該車向某保險公司投保,保險公司簽發(fā)《機動車保險單》一份,保單記載:被保險人為陳某,新車購置價96萬元,承保險種中車輛損失險的保險金額及賠償限額為96萬元,此外還約定了第三者責任險、不計免賠特約險等其他險種,保險期間自2010年12月10日零時起至2011年12月9日24時止。2011年3月9日,陳某駕駛被保險車輛行駛至廣韶高速南行某處時,由于方向失控導致車輛撞向右側護欄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車輛嚴重損毀和高速公路路產(chǎn)破壞。事故發(fā)生后,陳某致電保險公司客戶服務電話,保險公司受理案件并指派查勘員到場查勘。2011年4月25日,陳某致函保險公司,要求其盡快就保險事故予以理賠。4月29日,保險公司回復該車輛已經(jīng)發(fā)生全損,將按照機動車商業(yè)保險條款(2009版)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條款規(guī)定的方式計算賠償。2011年5月4日,保險公司致函陳某,告知經(jīng)過第三方鑒定全損金額為43萬元整。陳某要求保險公司按照保單約定的保險金額及賠償限額96萬元予以賠償。雙方因此爭執(zhí)不下,陳某將保險公司訴至法院。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該案保險合同屬于不定值保險合同,應當按照出險時的實際價值賠償。根據(jù)投保時保單確定的新車購置價和保險金額均為96萬元,確定實際價值即賠償金額為96萬元扣除投保至出險期間的折舊金額,賠償后車輛殘值全部權利歸于保險公司。①黃勝英:《車輛損失險保險金額的確定探析》,《保險研究:理論與實踐》2012年第3期。

      案例二:2012年3月4日,李某駕駛高某所有的小型汽車于武漢市三環(huán)線古田二路發(fā)生交通事故。經(jīng)武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中環(huán)大隊認定,李某對此次事故負全部責任。武漢市黃陵區(qū)物價局價格認定中心對事故車輛做出損失價值鑒定結論書,認定為推定全損。高某就上述車輛在某保險公司處投保了車輛損失險,保險期間為2011年11月20日到2012年11月19日,保險金額為289980元。事發(fā)后高某將保險公司訴至法院。本案經(jīng)過兩審法院審理,一審法院認為,案件保險事故發(fā)生時間與投保時間間隔較短,以保險事故發(fā)生時新車購置價認定投保時新車購置價,扣除折舊最后判令保險公司向高某支付賠償金268881.8元,判決后保險公司不服依法上訴,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了一審判決。兩審中,保險公司均提出此次事故車輛殘值在支付保險金后應由保險公司取得,但均未得到支持。兩審判決以本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59條的規(guī)定不符為由未支持保險公司的請求。兩審判決認為,本案中,保險人未支付全部保險金額,且保險金額大于保險價值,故保險公司要求取得保險車輛的殘值的意見,沒有法律依據(jù)。

      第一則案例中保險賠償金額為96萬元扣除投保至出險期間的折舊金額,保險金額為96萬元,保險價值也為96萬元扣除投保至出險期間的折舊金額,保險賠償后車輛殘值歸于保險公司;第二則案件中保險賠償金額為268881.8元,保險金額為289980元,保險價值為268881.8元,保險賠償后車輛殘值不歸保險公司。兩則案例雖然內(nèi)容交待詳略不一,但可以清楚地看出,保險賠償金額、保險金額及保險價值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是完全一致的,但結果卻剛好相反,到底孰是孰非,同樣是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59條,應當如果對其進行解讀?

      二、車輛損失險中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的數(shù)量關系悖論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59條的規(guī)定,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決定了車輛損失險中被保險車輛殘值的歸屬或歸屬比例。因此,正確度量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是研究車輛損失險中被保險車輛殘值歸屬問題的前提之一。

      那么,我們首先看保險金額的法定涵義。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8條第4款的規(guī)定,保險金額是指保險人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責任的最高限額。保險金額依法應當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明確。從目前通行的車輛損失險保險條款來看,機動車輛在投保時,確定保險金額有3種方式可以選擇,一是“按投保時被保險車輛的新車購置價”確定。二是“按投保時被保險車輛的實際價值”確定。三是“在投保時被保險車輛的新車購置價內(nèi)協(xié)商”確定。保險金額不同,其對應適用的保險理賠規(guī)則也不同。①馮偉:《我國車損險的保險金額、理賠及其他》,《上海保險》2011年第8期。實踐中,每年均會有相關機構公布保險合同簽訂地市場上購置與被保險車輛同類型新車(含車輛購置稅)的價格,保險公司即以此價格為基礎確定被保險車輛新車購置價進而確定保險金額。被保險車輛投保時的實際價值則是以新車購置價為基礎,結合被保險車輛的實際使用年限,以事先確定的、不同類型和使用性能車輛的不同折舊率確定的折舊后的車輛價值。3種方式中,第3種方式即投保人與保險人協(xié)商確定保險金額,但保險金額不得超過同類型新車購置價。這種協(xié)商確定保險金額的方式實際中并不具有操作性。投保人和保險人仍要考慮投保時車輛的實際價值,若協(xié)商確定的保險金額高于實際價值的,超過部分無效,還多繳了保費;低于實際價值的,出險時又只能按比例賠償。而如果直接按第2種方法確定保險金額,則每次發(fā)生保險事故后,車輛維修費用均需進行折舊后再行賠償,與被保險人的普遍期望不一,也幾乎不被采用;因此基本采用的都是第1種方法。②袁小梁:《高保低賠的車損險條款應屬免責條款》,《人民司法》2012年第8期。

      接著,我們來考察保險價值是如何確定的。根據(jù)全國保險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的《保險術語》,保險價值是指經(jīng)保險合同當事人約定并記載于保險合同中的保險標的的價值,或保險事故發(fā)后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保險價值可以在保險合同中約定,也可以不事前約定。保險合同已約定保險價值的,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保險人需以約定的保險價值為賠償計算標準;保險合同未約定保險價值的,保險事故發(fā)生,保險人以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為賠償計算標準。也即定值保險與不定值保險。不論怎樣,保險價值的作用均在于確定保險賠償金的計算基礎以及保險人依法可能賠償?shù)淖罡呦揞~,以防止被保險人經(jīng)由保險獲得超過其所受損失的利益。在車輛損失險中,如果被保險車輛出險時產(chǎn)生的車輛修理費用不超過整車實際價值的,則被保險人可全額要求賠償,而不必考慮修理零部件的折舊率(更換的零部件一般均為新配件),并且,按照車輛損失險保險條款的約定,在同一保險年度內(nèi),如果被保險車輛連續(xù)出險的,可以連續(xù)申請理賠,而不受之前是否曾經(jīng)理賠的影響;如果被保險車輛出險時產(chǎn)生的車輛修理費超過整車實際價值或發(fā)生全損的,則被保險人需按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車輛的實際價值要求賠償。

      根據(jù)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的數(shù)量關系,即保險金額低于保險價值、保險金額等于保險價值以及保險金額高于保險價值,形成了3種投保結果,即不足額投保、足額投保和超額投保。其中超額投保的,保險金額超出保險價值的,超過部分無效。車輛損失險中若以投保時的新車購置價來確定保險金額,則該險種在實踐中會出現(xiàn)與保險理論和保險法規(guī)定相背離的情況。眾所周知,汽車屬于消費品,且汽車銷售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一般都處于下行趨勢,上漲機會很少,汽車的實際價值自購置開始即進入消減期,在整個保險期間價值也一直處于貶損狀態(tài),因此,被保險車輛保險事故發(fā)生時的實際價值低于投保時的新車購置價基本屬于常態(tài),也即車輛損失險中保險金額始終高于保險價值,極少存在保險金額等于或低于保險價值的情況。該險種長期處于超額投保狀態(tài)。

      三、車輛損失險中保險賠償金額與保險金額的數(shù)量關系悖論

      同樣,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59條的規(guī)定,保險賠償金額與保險金額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也是確定車輛損失險中被保險車輛殘值歸屬的另一個要素。因此,還必須正確看待保險賠償金額與保險金額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車輛損失險中若仍以投保時的新車購置價來確定保險金額,從被保險人獲得保險賠償實際情況來看,保險賠償金額與保險金額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也與保險理論和保險法的規(guī)定相背離,第一,根據(jù)保險行業(yè)汽車損失保險條款規(guī)定,只有出現(xiàn)一次賠償金額與免賠金額之和(不含施救費用)達到保險價值或保險金額即新車購置價的保險事故時,車輛損失險責任才終止。這樣,在保險期限內(nèi)多次出險賠償金額累計有可能超過投保時的實際價值,甚至有可能超過按新車購置價確定的保險金額。①黃勝英:《車輛損失險保險金額的確定探析》,《保險研究:理論與實踐》2012年第3期。這顯然與保險理論中的損失補償原則相背離。第二,一次保險賠償金額永遠無法達到保險金額,也即永遠無法實現(xiàn)《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59條規(guī)定的“保險人已支付全部保險金額”的情況。因為無論是在保險期間被保險車輛發(fā)生部分損失且損失未超過保險價值時,被保險人按照實際損失情況獲得理賠,還是在保險期間被保險車輛發(fā)生全損或部分損失超過被保險車輛價值的,被保險人依被保險車輛價值獲得理賠,被保險人都無法取得全部保險金額。實踐中的保險金額讓保險賠償金額可望而不可及。

      四、車輛損失險中變量關系悖論產(chǎn)生的原因及解決途徑

      根據(jù)前述幾個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車輛損失險中被保險車輛殘值的物權轉移按現(xiàn)行保險法的規(guī)定的確無法得到實現(xiàn),保險人縱然支付了全部保險賠償金卻依然不能取得被保險車輛殘值的全部甚至部分。這將是繼被保險人廣泛質疑的“高保低賠”問題之后,讓保險人頗感煩惱的另類問題。其原因何在?是立法上的失誤,還是保險實踐中操作的問題,或者是審判中對法律規(guī)定的理解適用問題?前文兩則案例的判決結果又是如何出爐的?本文認為,這個看似對保險人不公平的問題恰恰是由保險人利用自身市場優(yōu)勢地位要求投保人按照投保時的新車購置價來確定保險金額造成的。這是引發(fā)保險金額高于保險價值并進而高于保險賠償金的根本原因。當前及可預見的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的汽車市場行情決定了新車購置價是被保險車輛價值的頂點,保險人為了收取盡可能多的保險費而按此價格來確定保險金額卻不想為自身埋下了另一個難題。當全損發(fā)生要求取得殘值時,保險人就會使自己陷入被動甚至不誠信的境地。

      這個問題從根本上必須要通過保險行業(yè)自身來解決。中國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2012年3月15日正式發(fā)布的《機動車輛商業(yè)保險示范條款》第12條規(guī)定:“保險金額按投保時被保險機動車的實際價值確定。投保時被保險機動車的實際價值由投保人與保險人根據(jù)投保時的新車購置價減去折舊金額后的價格協(xié)商確定或其他市場公允價值協(xié)商確定?!敝袊kU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關于加強機動車輛商業(yè)保險條款費率管理的通知》(保監(jiān)發(fā)〔2012〕16號)規(guī)定:“保險公司和投保人應當按照市場公允價值協(xié)商確定被保險機動車的實際價值。保險公司應當與投保人協(xié)商約定保險金額。”按照投保時車輛的實際價值確定保險金額,一方面,與保險法的有關規(guī)定相符,即保險金額的確定必須以保險標的保險價值為基礎,不能超過保險標的保險價值。就新車而言,其保險價值就是新車購置價,也是實際價值;對于舊車或續(xù)保車輛,其保險價值就是實際價值。另一方面,理論上車輛損失險期限1年,1年內(nèi)不計折舊,車輛出險時的實際價值與投保時的實際價值即保險金額基本上相符,保險合同雙方權利義務基本對等,不易發(fā)生理賠爭議和糾紛。①黃勝英:《車輛損失險保險金額的確定探析》,《保險研究:理論與實踐》2012年第3期。

      理順了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后,保險賠償金額與保險金額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也就自然理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59條擬定的幾個變量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也即恢復了原有的合理狀態(tài),被保險車輛的殘值歸屬問題也就自然得到了解決。上述《機動車輛商業(yè)保險示范條款》第17條做出這樣的規(guī)定:“被保險機動車遭受損失后的殘余部分由保險人、被保險人協(xié)商處理。如折歸被保險人的,由雙方協(xié)商確定其價值并在賠款中扣除?!笔聦嵣弦脖砻髁吮kU人對被保險車輛殘值的權屬。

      保險行業(yè)示范條款上的變化是令人欣喜的,但其正式的實施和真正的貫徹還要假以時日。當前仍普遍存在的以新車購置價確定保險金額的現(xiàn)狀該如何解決,尤其是司法審判如何在現(xiàn)有法律框架內(nèi)做出抉擇?本文認為,這必須立足保險理論和保險法的相關規(guī)定。首先,司法機關應充分認識到關于保險金額的不同確定方法的條款、不同方法下如何進行具體理賠的條款、被保險車輛實際價值如何確定的條款等應屬于免責條款,保險人應以有別于其他保險條款的方式足以引起投保人的注意,并需要對條款具體內(nèi)容向投保人做出明確說明,否則該免責事由對被保險人不發(fā)生效力;其次,應認識到車輛損失險中超額投保的事實。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55條第3款之規(guī)定:“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價值。超過保險價值的,超過部分無效,保險人應當退還相應的保險費。”超額投保的后果等同于足額投保,保險人退還所謂“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差額部分對應的保險費使得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得以回復。被保險車輛殘值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見,前述兩則案例的司法處理結果都是值得探討的。

      五、余 論

      以投保時的實際價值來確定保險金額縱然解決了被保險車輛殘值歸屬問題,但是否仍有新的不公平產(chǎn)生,這是需要防范的。我們且不談保險事故發(fā)生時被保險車輛的實際價值與投保時的實際價值之間的差異,一年之內(nèi)的折舊忽略不計。但下面兩個問題卻不容回避,第一,部分損失且未達到保險價值的,是否以足額投保論?畢竟部分損失的情況下,被保險車輛是以舊的零部件更換成了新的零部件。第二,被保險車輛多次出險,累計獲得的保險賠償金額超出保險價值或保險金額,是否公平?對于第一個問題,本文認為,一方面,車輛損失險的保障對象應為車輛及其組成部分(特定部分除外),在部分損失且未達到保險價值的情況下,保險人在保險費收取上已然受益,此時按足額投保論并不會造成保險人的損失;另一方面,被保險人并不會因為零部件的更換而受益,被保險車輛零部件的更換并不會導致車輛價值的上升,相反如果有重要零部件的更換還會造成價值的進一步貶損。因此,在以投保時的保險價值確定保險金額的情況下,部分損失仍應按足額投保來處理。對于第二個問題,一方面從車輛損失險的整體情況來看,概率極低;另一方面保險人以次年提高保險費率來獲得補償,從保險人總體和長遠的經(jīng)營情況來看,也不會造成不公平。

      (責任編輯:王建民)

      中圖分類號:DF43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502(2014)02-059-05

      作者單位:公安海警學院

      收稿日期:2014-02-11

      猜你喜歡
      保險金額殘值保險法
      董責險對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影響研究
      淺析高校固定資產(chǎn)報廢處置方式的利與弊
      利他保險合同解除中的介入權研究——檢討《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第17條之但書條款
      法大研究生(2019年2期)2019-11-16 00:40:02
      “投保欺詐”的法律規(guī)制——《保險法》第16條第3款的解讀
      仲裁研究(2019年1期)2019-09-25 07:40:52
      自殺免責期間規(guī)范之檢視——我國《保險法》第44條之反思與重構
      仲裁研究(2019年3期)2019-07-24 07:38:56
      農(nóng)作物保險金額確定方法比較
      ●企業(yè)所得稅中固定資產(chǎn)的預計凈殘值能否變更?
      稅收征納(2018年12期)2018-04-01 04:41:07
      基于“超額保險”案例的法律思考
      時代金融(2017年23期)2017-09-13 23:45:27
      未成年人死亡保險制度再探討——以《保險法司法解釋三》第6條為重點
      彈性力學平面應力問題的加權殘值法分析
      陆川县| 博野县| 乌兰县| 漳平市| 山西省| 博野县| 铜鼓县| 双城市| 边坝县| 嘉祥县| 香港 | 江阴市| 辉南县| 钟山县| 徐州市| 大丰市| 昌宁县| 林口县| 子洲县| 瓦房店市| 永康市| 邢台市| 宝清县| 武平县| 松江区| 尉氏县| 长沙县| 凤庆县| 弥渡县| 泾阳县| 阿图什市| 涞水县| 托克逊县| 离岛区| 怀仁县| 克拉玛依市| 沽源县| 冀州市| 贵南县| 青神县| 清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