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芹
作文是對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是以語言文字的形式將人們所見、所聞、所思表達出來。作文教學是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一門學科,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深刻明白這一點,并在作文教學中立足生活,尋求創(chuàng)新,有效拓展作文教學空間,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筆者在作文教學中強化了這一方面的分析、研究。
一、引導學生在觀察生活中汲取精華
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涉世不深,對社會的觀察與了解還非常膚淺,這就制約了學生的寫作訓練。他們的腦海中缺少鮮活的案例,在具體寫作過程中下筆干澀,難以達到思路泉涌的效果。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生活積累匱乏。教師應當采取針對性措施,從提高學生社會感知入手積累生動素材,為他們的寫作訓練奠定基礎。筆者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不再“兩耳不聞窗外事”,而是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生活的有心人,以自己敏銳的雙眼去觀察這個神奇的世界。一方面,筆者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人物,如辛勤教育自己的老師,給予我們無私關愛的父母,友好相處的同學等等,從身邊最熟悉的人入手,觀察他們的肖像、言行,通過這樣的觀察在腦海中形成直觀全面的印象,并運用自己所掌握的語文基礎知識將其描繪、表達出來。另一方面,筆者還要求學生關注社會發(fā)生的顯著變化以及熱點事件,從這些變化事件入手,從局部到整體,從各種細微的變化來發(fā)掘出更具深度的主題,為學生選題立意和積累素材奠定扎實基礎。
二、整合社會資源,訓練學生讀寫能力
對于初中生而言,讀寫能力低下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如何有效突破這一瓶頸,需要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在開展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對學生強化寫作方面的訓練,尤其是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使作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例如,學校會定期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如幫助社區(qū)開展衛(wèi)生突擊清掃活動,協(xié)助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開展不文明行為糾正活動,以及參與法制宣傳、文明宣傳等各類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走出校園的興趣更高。在這些活動結束之后,筆者要求學生回顧自己參與的整個活動,將自己感觸最深的方面說出來、寫下來,可以在班級組織匯報、交流,也可以通過日記、周記、活動感受等形式進行書面寫作。結合這樣的活動資源,學生獲得了生動的素材,并且感觸更深,語言組織以及寫作活動都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獲得了生動的素材,具有了深切的感知,讀寫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由此可見,將寫作教學與各種社會活動資源緊密結合起來,是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增加感知、提高寫作技巧的一種重要途徑。
三、開展作前形象指導,提高寫作水平
形象的作前指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這一點對于初中生而言顯得更為重要。過去較長一段時期,語文教師在作前指導方面存在著生動性不足、形象性不高的問題,尤其是沒有能夠有效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作前指導處于低位徘徊的境地。針對這樣的狀況,筆者經(jīng)常將作前指導活動搬離課堂,例如帶領學生拜訪身邊的老軍人,聽他們講述當年的英雄事跡。有了這樣的素材與豐富的情感,在接下來的寫作活動中,只要教師加以間架結構、表現(xiàn)手法、選材技巧等方面的簡要指點,學生就能夠寫出一篇較好的文章。這樣的作前形象指導與學生的生活感知聯(lián)系更為緊密,尤其是讓學生在親身參與各類活動的過程中去直觀感受、深入思考,對于提高學生構思能力、取材能力、立意能力、表達能力等具有更為明顯的作用。
四、借助課外興趣活動拓展教學空間
提高學生作文能力不僅要立足課堂教學,還要發(fā)揮課外興趣活動的作用。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發(fā)揮這些方面的資源優(yōu)勢,從課堂向課外延伸,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引導他們在課外通過一系列的興趣活動來激發(fā)作文學習的興趣,實現(xiàn)從整體上提升寫作能力的目標。筆者指導學生建立了文學社團,將有志于學好作文的學生組織起來,并吸納寫作困難的學生加入進去,一方面在文學社團里相互交流寫作方面的技巧經(jīng)驗,另一方面也組織學生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如開展對家鄉(xiāng)發(fā)展變化的調查研究,通過對比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了解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并開展觀后感訓練。借助于這樣的課外興趣活動,學生能夠將作文學習與生活積累、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寫作能夠扎根于生活這一沃土,獲得源源不斷的素材,使寫作真正為寫作能力的提升蓄后勁,蘊實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廣大教師一定要重視生活這一源泉與基礎,讓學生立足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有感而發(fā),情由心生,更好地開展寫作活動。
(江蘇省濱海縣通榆初級中學;224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