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在中醫(yī)中除了學理論,跟師“抄方子”是中醫(yī)師承的手段之一。中醫(yī)認為只有多寫多看才能將別人的知識技能化為自己的。對于學前教育的學生來說,幼兒園活動設計與組織活動能力的培養(yǎng)和中醫(yī)中師傅帶徒弟有異曲同工之處。本文從“抄方子、磨方子、開方子”三個層面進行教學,強調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互動學習。
一、“抄方子”——在感知中了解
首先讓學生每人準備三本本子:第一本本子用于記錄課堂教學內容,即課堂記錄本;第二本本子用于記錄查閱和收集與幼兒教育有關的報刊資料和每次觀摩的優(yōu)秀視頻課實錄翻寫教案,即資料本;第三本本子用以完成各種類型的活動方案設計作業(yè),即作業(yè)本。
其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學習幼兒園活動設計與組織之前,要弄清三個步驟。第一步,要學會看別人的活動設計與組織。為了讓學生有目的地觀摩記錄,先讓學生完整看一遍,并詳細記錄每一個細節(jié);再根據(jù)每個活動的不同特色,有針對性地停頓、回放,讓學生詳細了解每個細節(jié)的處理,從而引導學生搭建出觀摩課的教學結構。
第二步,學生在看的基礎上將視頻活動翻寫成一篇標準的詳細的教案,即“抄方子”——在“抄”的過程中讓學生領悟執(zhí)教者的教學意圖,發(fā)現(xiàn)教學的精彩之處或問題所在,理清教學設計的結構。
第三步,抄方教學。對于第一次組織活動的師范學生來說,開始只要求以視頻活動為范本,不要求改編教案。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要求組織者隨機應變以更好地適應教學情境。
二、“磨方子”——在互動中提高
“磨方子”就是要思考“抄方子”過程中的感受和得失。首先教師在課堂上選取一至兩名執(zhí)教學生的抄方教學錄像,在課堂上作為典型案例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分析。通過“案例引入—案例討論—案例總結—案例二次試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來分析活動實施的亮點及存在問題,從而對活動的每一個細節(jié)進行精細的分析解剖,促使每一個學生身臨其境地用心去感悟幼兒園活動設計與組織的意義,避免學生活動設計和組織時的盲目性。
其次要注意:選用的課例必須是最典型的活動課例,因為學生首先應該把握的是最基本的教學流程和組織方法。在此教學基礎上,后續(xù)的教學要逐漸提高難度。同時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方案的結構與設計要求,強化學生對學前教育職業(yè)的體驗和理解,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三、“開方子”——在實踐中提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之前的“抄方子、磨方子”是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由有經(jīng)驗的教師引領學生進行幼兒園的活動設計與組織。但是,模仿只是積累學生專業(yè)成長的過程,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最終目標是自己獨立“開方子”——批判性地學習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獨立進行活動設計和組織。其重要價值在于,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魚”——某個具體活動的設計與組織;還有“漁”——組織幼兒園活動的方法。
四、在“抄方子、磨方子、開方子”中的感悟
(一)結合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及專家講座,促進課內課外的有效互動
在活動中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一方面“走出去”——每個學期安排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另一方面“請進來”——定期邀請學前教育專家、園長、骨干教師走進課堂與學生進行專題交流,從而促進課內課外的有效互動。
(二)加強實踐訓練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安排,促進學校與幼兒園的互動
根據(jù)《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在實施本課程教學中,教師尤其重視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保證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訓練時間。這期間可以和幼兒園聯(lián)系,讓學生在完全真實的情景中組織活動,也可以請幼兒園教師談活動設計與組織的想法,從而有效促進學校與幼兒園的互動。
在“抄方子、磨方子、開方子”的過程中,凸顯科學性、整合性、豐富性、實用性的特點,為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系統(tǒng)學習掌握“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教學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重視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促使學生達到當前學前教育專業(yè)要求的現(xiàn)代型幼兒教師。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