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墨經(jīng)》“止類以行人,說在同”譯釋思考

      2014-04-10 21:21:22樊國萍李梅
      關鍵詞:經(jīng)文墨家天子

      樊國萍 李梅

      《墨子》作為我國先秦時墨家著作的重要經(jīng)典,《墨經(jīng)》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墨經(jīng)》分《經(jīng)》和《經(jīng)說》,《經(jīng)說》是解釋說明所對應的《經(jīng)》,但每條經(jīng)說對所對應的經(jīng)文解釋方式不同,有的是針對該條經(jīng)文中某字或是數(shù)字加以解釋,所解釋的字在經(jīng)中的位置可能在句末,也可能是在句首,有的則是再現(xiàn)經(jīng)文的內(nèi)容,且《經(jīng)》文排序需旁行而讀,語言凝練,文意晦澀,以致理解較難。就《經(jīng)下》“止類以行人,說在同”及《經(jīng)說下》“止,彼以此其然也,說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的理解,傳統(tǒng)研究者如張惠言、孫詒讓、梁啟超等等大家僅是從語言訓詁的角度來解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未明確說明其要意。本文用文字訓詁和體系解釋以及歷史解釋的方式,將其置于《墨經(jīng)》文本體系和墨論書體系以及《周禮》中“大小行人”官職中加以理解,試著還原該條經(jīng)文的墨家本義。

      一、傳統(tǒng)學界對該條經(jīng)文的解釋

      【經(jīng)下】:止類以行人,說在同。

      【經(jīng)說下】:止,彼以此其然也,說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

      在《墨經(jīng)》研究中,孫詒讓、梁啟超、葉瀚等治學者都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墨學研究極大成者孫詒讓,其《墨子間詁》對后來墨學研究者深有影響,但他們對該條經(jīng)文解釋都還不夠清楚,僅從語言訓詁的角度對其稍作注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未明確說明其要意。

      1.孫詒讓《墨子間詁》中的解釋

      孫詒讓《墨子間詁》:【經(jīng)下】:止,(句)。類以行人,說云:“止,彼以此其然也,說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則是言辭相執(zhí)拒之意,不當言“行人”。疑“人”當作“之”,“類以行之”,謂以然不定其是非,可以類推,所謂同也。楊云:小取篇:“夫辭以類行者也”。說在同,此亦取類推之義。經(jīng)說上云:“有以同,類同也。”

      【經(jīng)說下】:止,句。彼以此其然也,說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張云:“彼以為然而說之,是一然也;我不認為然而疑之,是又一然也,不可止也,故宜以類?!卑?張說未塙。左傅哀十二年杜注云:“止,執(zhí)也”。謂彼此然不,各執(zhí)一詞,既經(jīng)所謂類行也。依張.楊說,此注經(jīng)下“止,類以行人,說在同?!薄叭恕奔础爸敝^。

      孫氏認為是言辭相執(zhí)拒之意,不應當為“行人”,應當改為“行之”,則原經(jīng)文為“止類以行之,說在同”,并還舉例加以說明。孫氏將該條經(jīng)文中“人”改為“之”,自此后的眾多治學研究者如梁啟超、葉翰等都沿用這一“之”字,但這一改動正確與否,還有待考證。

      2.梁啟超《墨經(jīng)校釋》中的解釋

      梁啟超《墨經(jīng)校注》:【經(jīng)下】:正(舊作止。)類以行之(舊作人從孫校。)說在同?!窘?jīng)說下】:正(舊作止。)彼以此其然也,說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此然是必然則俱。(此七字舊錯在下條。)

      校經(jīng)、經(jīng)說兩“正”字,舊皆作“止”,與全條文義不相屬,張云:“不可止也,故宜以類”。孫引左傅哀十二年杜注“止,執(zhí)也”,謂是各執(zhí)一辭。啟超案:兩說皆非,止字乃正字損泐耳……

      梁啟超沿用了孫詒讓的“止類以行之”,又將“止”改為“正”。說原經(jīng)與經(jīng)說中的“止”與文意不相屬,且孫氏引注的“止。執(zhí)也”都是錯誤的,說“止”是“正”誤寫而成。

      梁氏說法也并非毫無道理,但《墨經(jīng)》至現(xiàn)在已兩千多年,無法回到過去對其加以考證,只期在以后研究中能對其進行有力佐證。

      3.葉瀚《墨經(jīng)詁義初稿》中的解釋

      【經(jīng)下】:止(句)類以行之(句依孫詒讓說改)說在同。

      【經(jīng)說下】:類以行之者即非攻下所云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也。

      葉瀚《墨經(jīng)詁義初稿》中沿用了孫詒讓改的“之”字,說“類以行之者”即《墨子·非攻下》中所說的“你沒有搞清我說法的類別,不明白其中的緣故”。葉氏解釋雖不詳,但其解釋方向已將《墨經(jīng)》引向墨論之中,這是一個對《墨經(jīng)》研究方式的重大突破。

      二、還原該條經(jīng)文的墨家本義

      傳統(tǒng)研究僅從語言訓詁的角度對《經(jīng)下》中“止類以行人,說在同”進行譯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未解釋說明其要義,當然,這與《墨經(jīng)》晦澀、隱秘、難讀、《經(jīng)》與《經(jīng)說》難以協(xié)調(diào)對應有相當大的關系。因此,除了運用文字訓詁找出經(jīng)文文字本身之意外,還要將其置身于相關的體系和歷史環(huán)境中進行文意拓展,才能還原該條經(jīng)文的墨家本義。

      1.文字訓詁。正訓詁這一文字釋義法是后人對古代的文法規(guī)律做出的歸納和總結(jié)。用文字訓詁的方法從詞義,詞性等方面來理解該條文的釋義。

      【經(jīng)下】:止類以行人,說在同。

      止:停止,糾正;作動詞;與后面的“類”組成動賓短語。類:即匪,壞事,壞風邪氣;作名詞;為“止”的賓語。以:用,用來;作介詞;與“行人”構成介賓結(jié)構。行:走;活用為形容詞;與“人”構成形容詞短語。人:即人;作名詞。說:解釋,說明,討論;作動詞。在:關于;介詞;與“同”構成介賓短語。同:即“尚同”;作形容詞。以此來理解,可意為“用行走的人來糾正壞風邪氣,討論的就是關于“尚同”的問題”。

      【經(jīng)說下】:止,彼以此其然也,說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

      此說解可能是對“止”的解釋,也可能是對整句的解釋。從詞性上“彼”、“此”、“是”均為指示代詞,“我”為第一人稱代詞,彼:那,那些。以:認為;介詞;。此:這個。其:它,作代詞。也:語氣詞。說:解釋,說明。是:這。不:否定詞?!墩f文解字》疑:惑也?!肚f子·內(nèi)篇·齊物論》云:“惡乎然,然于然,不然于不然。”意為“為什么說正確,是由于人們認為正確。為什么說不正確,是由于人們認為不正確”,依上文“然”的解釋,可將經(jīng)說中的“然”解釋為“正確”,則經(jīng)說中“止”句可譯為“那些認為這個它正確,就要解釋論證正確;我認為這個不正確,就要懷疑這個的正確性?!?/p>

      這一解釋在《墨子·天志》下篇中有體現(xiàn),說王公大人執(zhí)政者會對入園偷竊,越墻抓人子女,入人府庫偷竊金玉布帛,翻入牛欄馬圈盜取牛馬,殺害一無辜的人判相應的罪,說其無義,而天下諸侯卻相互侵害、攻伐、兼并,這與盜者以上行為相比,勝過幾千幾萬倍,還說是義。而他們認為的“然”正是墨子認為的“不然”。

      2.體系解釋。正體系解釋即把所要解釋的經(jīng)文放到宏觀體系之中加以理解,比如說《墨經(jīng)》體系、“墨論”體系?!爸诡愐孕兄?,說在同”其目的就是要統(tǒng)一規(guī)范,達到“尚同”的治國理念。用體系解釋這一方法來對《經(jīng)下》中“止類以行人,說在同”加以解釋,這就將《墨經(jīng)》與墨論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出墨家“同”這一治國理念。

      第一,按《墨經(jīng)》文本體系解釋該條文。《經(jīng)上》“止,以久也”?!督?jīng)下》“行修以久,說在先后”?!督?jīng)說下》“行者必先近而后遠,遠近修也,先后久也,民行修以久也”。以這為依據(jù),“止類以行人,說在同”中,“止”可解釋為“靜止”或“長久”,“行人”可理解為“行為思想符合上級統(tǒng)治的人”,那么本條經(jīng)文的大致意思是“用行為思想符合上級統(tǒng)治的人來使壞的思想行為靜止,以達到統(tǒng)一的義務法度,這釋明了上同”。按墨經(jīng)文本體系來對該條經(jīng)文進行解釋,使得墨經(jīng)條文之間相互的協(xié)調(diào),而且和墨家的思想也相一致,但“經(jīng)”文與“經(jīng)說”文意比較隱含,因此用這種方法對經(jīng)文進行解釋難度較大。

      第二,按墨論體系解釋該條經(jīng)文。墨論是墨家思想具體的展開,墨經(jīng)的條文大多在墨論中可找到相應的論述,則可將墨論看成是墨經(jīng)的具體展開,墨經(jīng)就相當于墨論的一個大綱,依據(jù)墨論來解釋該條經(jīng)文也就更為準確了。在墨家的思想體系之中,其“尚同”、“天志”及“兼愛”是核心的部分,墨家倡導尚同,即上同,就是說所有三公九卿等等及至庶民都要以天子之“道”“義”作為規(guī)范準則,而天子的規(guī)范準則也得上同于天?!渡型分姓f早時沒有行政長官,天下個人的意見不一致,人們的思想行為不統(tǒng)一而致使天下亂,于是人們選賢而立為天子,由于其力不足又選賢立為三公,因天下博大不可一二而明知,遂分萬國立諸侯,逐推立正長,鄉(xiāng)長,里長等等,各級依天子政令管理其轄區(qū)以符合天子的政令。

      《墨子·尚同》云:“故古者之直政長也,將以治民也。譬之如絲縷之有紀,而網(wǎng)罟之有綱也。將以運役天下淫暴,而一同其義也?!?/p>

      說古時設置行政長官,是用來治理人民,就好像絲線有線頭,網(wǎng)罟有綱一樣,他們是用來收服天下淫暴使其與上面協(xié)同一致。說里長發(fā)政里之百姓,聞善而不善,彼以告其鄉(xiāng)長;鄉(xiāng)長發(fā)政鄉(xiāng)之百姓,聞善而不善著,必以告國君;國君發(fā)政國之百姓,聞善而不善,必以吿天子。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天子之善行。但若天下之百姓皆上同天子,而不上同天,則災猶未去也。所以天子也得上同于天。從里長至天子再到天,逐級推之,逐級相告善與不善,逐級相學善,遵循天子發(fā)布的政令,以達到上同統(tǒng)一?!赌印ぬ熘尽吩?

      然而正者,無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是故庶人不得次而已為正,有士正之;士不得次而已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而已為正,有諸侯正之;諸侯不得次而已為正,有三公正之;三公不得次而已為正,有天子正之;天子不得次而已為政,有天正之。

      由此,“止”指糾正,停止,遏止?!邦悺敝覆环仙霞壵畹男袨榧八枷搿!耙浴敝敢揽?,借助。“行人”指各級政令官。“說”指解釋,說明,目的。“同”指墨論中的《尚同》,也為上同。則經(jīng)意是說“依靠各級政令官來糾正不符合上級政令的行為及思想,目的在符合天子及天的法義,達到統(tǒng)一。”

      用體系解釋這一方法來對“止類以行人,說在同”的解釋,使該條經(jīng)文與墨家思想相符,能夠使墨經(jīng)的解釋同墨論相一致。更能使該條經(jīng)文的釋義趨向正確。

      3.歷史解釋。歷史解釋就是把要解釋的經(jīng)文放置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中來解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禮崩樂壞,諸侯兼并戰(zhàn)爭連連。在此社會背景下,各先賢都在尋求治國之路,儒家推崇以“禮”治國,法家推崇以“法”治國,道家以“無為”而治,墨家則是“尚同”。雖是見仁見智,但目的都是要統(tǒng)一規(guī)范以實現(xiàn)治國理念。因此“止類以行人,說在同”的解釋就不再與以往人們解釋的與幾何學、光學、力學、心理學、經(jīng)濟學、物理學等有關,而是墨家要達到的治國理念及其途徑,這可根據(jù)《周禮》中的“行人”來加以理解。

      《周禮》中“行人”有“大行人”和“小行人”之分。

      大行人由中大夫二人擔任,“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

      說大行人的職責是用來掌管有關大賓、大客的禮儀,用來和諸侯相親睦。春季諸侯朝見王共同謀劃一年的天下大事,秋季諸侯覲見王排列各國功績的高下,夏季時候諸侯宗見王陳述各自謀議,冬季諸侯遇見王而協(xié)調(diào)相互的謀慮,通過時會征伐不順服的諸侯而向四方發(fā)布禁令,通過殷同而施行治理天下的政法。時聘時候?qū)砥傅那湟远Y相待,以便與諸侯結(jié)好,殷規(guī)時候通過命以政事和下達禁令以除去諸侯國的惡行。隔一年要派使者慰問一次諸侯并把王的心志告訴諸侯,贈送祭肉給諸侯以向諸侯致福,諸侯有喜慶事就向其表示慶賀以增添其喜悅,贈送財物以彌補諸侯國受災的損失。用九種禮儀區(qū)別諸侯、諸臣的爵命等級,以統(tǒng)一各諸侯國的禮儀。凡諸侯因王事而來朝,就辨別他們的朝位,規(guī)正他們的等級尊卑,協(xié)調(diào)他們的禮儀,由擯者相禮而朝見王。如果有大喪,就告教并協(xié)助諸侯行喪禮。如果有諸侯國因遭兵寇而前來告急的事,就接受他們的見面禮,聽他們敘述情況并向王報告。

      小行人屬大行人,由下大夫四人擔任。小行人“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諸侯春入貢,秋獻功,王親受之,各以其國之籍禮之。”

      小行人掌管有關接待諸侯國賓客的禮籍,以接待四方的使者。命令諸侯國春季進貢,秋季呈報政績,王親自接受,各依照有關該國的禮籍接待他們。

      《周禮》中還介紹到:凡諸侯來朝見王,就前往迎接并行勞禮,為賓客安排館舍以及諸侯在廟中向王授玉的時候,都擔任承擯。凡四方諸侯國的使者來朝,是大客就擔任擯者,引導他們見王。是小客就接受他們的見面禮,并聽取他們言辭,而轉(zhuǎn)告王。奉使前往四方諸侯國,幫助他們演習并記錄下九等禮儀中所當實行的禮儀。如果有國家遭受瘟疫、大饑荒、兵寇之災、災禍以及福慶這五種事,就要命令其他國家做出補助、救濟、哀悼慰問、慶賀等,并依照有關法令力以治理。小行人將天下各國的自然形勢對于民眾有利和不利的情況記載為一書,各國的禮俗、政事、教化治理和刑法禁令能否遵守的情況記載為一書,將天下各國的反叛、暴亂、作惡和圖謀違反禁令者的情況記載為一書,將天下各國的瘟疫喪亡、遭受大饑荒和民眾困厄貧窮的情況記載為一書,將天下各國民眾康樂、和睦相親、安寧太平的情況記載為一書。凡此五方面情況,每國按條目分別記載,以向王報告,以使王遍知天下的事。

      《周禮》中大行人、小行人職責是掌大賓大客之禮,規(guī)正其尊卑等級,協(xié)調(diào)其禮儀,出使各諸侯國,記錄各國的大事將相關情況回饋與王,即執(zhí)掌接待四方賓客以及處理與諸侯﹑蠻夷交往的事情,為王統(tǒng)治。

      《墨子·天志》:……觀此語古者國君諸侯之以春秋來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嚴教,退而治國,政之所加,莫敢不賓。……古者國君諸侯之聞見善于不善也,皆驅(qū)以告天子。

      據(jù)以上所述,“行人”是禮儀行政官,“止類以行人,說在同”就可理解為“用禮儀行政官來糾無禮的思想行為,目的在于達到統(tǒng)一的法度規(guī)范”。這一解釋與用《墨子》體系解釋是相通的。

      前文陳述了傳統(tǒng)研究者對《經(jīng)下》“止類以行人,說在同”的譯釋都只是在語言訓詁方面來注解,對其要義說解不清,要還原該條經(jīng)文的墨家本義,就應該將其放到《墨經(jīng)》體系中加以探究,除此之外還要將其放到墨論中結(jié)合墨家思想來對其理解,《墨經(jīng)》產(chǎn)生于春秋戰(zhàn)國這一社會動亂時期,因此也要結(jié)合歷史環(huán)境來加以理解。本文依據(jù)文字訓詁、《墨經(jīng)》文本、墨論體系以及《周禮》中“行人”職責來對“止類以行人,說在同”加以理解,可得出其大意與墨家尚同、天志思想相應,傳統(tǒng)研究將“止類以行人,說在同”中“止”改為“正”,將“行人”改為“行之”是有局限的。

      [1]賈貴榮,殷夢霞.墨子大全第十八冊[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賈貴榮,殷夢霞.墨子大全第二十六冊[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3]賈貴榮,殷夢霞.墨子大全第二十三冊[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4]歐陽景賢,歐陽超.莊子釋譯[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5] 武振玉,彭飛.墨子[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6]劉波,王川.周禮[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7]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63.

      [8]楊俊光.墨經(jīng)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9]鐘雷.中華上下五千年[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經(jīng)文墨家天子
      莫囂張
      當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01:58:26
      “立天子以為天下”——周代“立君為民”學說的現(xiàn)代性觀照
      經(jīng)文
      寶藏(2021年11期)2021-12-01 22:47:26
      先秦顯學墨家為何從歷史中消失
      蓋經(jīng)文:一個基層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4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視域中的墨學研究——朱傳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圣經(jīng)》經(jīng)文中國化
      無字碑隨想
      一方漢字 幾點墨彩——訪漢字彩墨家周泰宇
      風采童裝(2018年1期)2018-04-12 02:04:57
      黑城本《彌勒上生經(jīng)講經(jīng)文》為詞曲作品說
      敦煌學輯刊(2017年3期)2017-06-27 01:06:54
      包头市| 霍城县| 浦城县| 延边| 菏泽市| 治多县| 抚顺县| 莱芜市| 松潘县| 平陆县| 景德镇市| 渝中区| 阜城县| 深圳市| 宜章县| 武宣县| 井研县| 谢通门县| 博客| 扎兰屯市| 南京市| 康平县| 甘南县| 东乌珠穆沁旗| 长沙市| 应城市| 南昌市| 德惠市| 扎兰屯市| 普安县| 祁阳县| 泉州市| 忻州市| 昌吉市| 越西县| 常宁市| 松原市| 永登县| 通山县| 怀远县| 镇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