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園地是教科書中知識點的集中呈現,因此也就成為進行新知識建構的絕佳訓練素材。在二年級下期《語文園地一》“讀讀認認”部分,是通過例字,讓學生發(fā)現舊字加偏旁從而組成新字的識字方法,新字多為形聲字?!凹右患印?、“看偏旁想意思”等方法孩子們從一年級便開始接觸,同時因為規(guī)律性強、便于掌握,因而這些也是孩子們最喜愛的識字方法。因此,如果二年級下期的教學如果還僅僅停留在這個認知層面上,這群小家伙恐怕馬上就要上演“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場面,絕對熱鬧,卻徹底浮躁。原因很簡單,對于一群“熟練工”來說,這個恐怕真的是小把戲,更不用指望他去完成新的認知建構了。
果不其然,例字一打出來,一只只小手已經舉起,甚至有迫不及待主動說出答案的。周圍的小朋友一看:“難倒只有你知道答案嗎?”“七嘴八舌”的效果馬上呈現。
很好,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等著吧,小家伙們。
師:漢字是有生命的,它的音、形、義缺一不可,所以我們要想和它真正交上朋友,就要全面地了解它。不但要了解它怎么讀,就是——字音,還要知道它怎么寫,這是——字形,更要去思考,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就要了解它的——字義。
(師手勢提醒,生齊答)
師:你瞧!靜下心來思考的你,已經在學習全面地去看問題了。那現在,就請你靜下心來,去看看大屏幕上這些字,從原來的字到新字,它們的音、形、義有什么變化?
(再次手勢提醒,要考慮三個方面。從表情來看,有一部分孩子顯得沒有方向,這個時候,正是自己去想辦法,完成新的認知建構的過程,會有點無措,但是不妨給他們時間。)
師: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了,那現在這樣,我們分別從字音、字形、字義三個方面,說說自己的發(fā)現。我們最容易發(fā)現的是——
生:字形!
師:好,請同學來說說,你發(fā)現從舊字到新字,字形有什么變化?
生:我發(fā)現原來的字加一加變成了新字。
師:很好!那請你再仔細看看,它究竟加的是什么???
(師有意在大屏幕上提醒了一處)
生:加偏旁!
師:同意嗎?
(生齊答)
師:瞧,只要仔細去觀察,你就能發(fā)現這個規(guī)律!多能干,現在,你能完成地告訴我們字形變化的規(guī)律嗎?
生:舊字加上偏旁,變成了新字。
師:通關成功!第二關,字音的變化,你發(fā)現了嗎?
生:加偏旁之后,字音不變,有的聲調變。
師:就是說,字音基本不變。第二關也順利通關!還有哪部分沒有考慮?
(生思考片刻)
生:新字的意思和偏旁有關。
師:那我們再來看看,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
生:(迫不及待地爭著說)這些都是形聲字。
師:相信現在再跟這些新的生字朋友打招呼時,你會感到格外熟悉了。我們一起來!
師:你還認識了很多很多能夠這樣變化的生字朋友呢,想想看,動手寫下來。
師:老師再請一些新朋友來,你們能用剛才的方法,大膽地和他們交交朋友嗎?
師:你瞧,根據我們已經認識的生字,通過分析音、形、義,我們可以認識更多的生字。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孩子們對于我們的文字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在今后的學習中,不妨主動和你的生字朋友聊聊天,更全面地了解它,并且通過一個字,認識更多和它有關的生字。
坦白的說,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自由發(fā)言,相信大家七嘴八舌地也能將這三個方面說全,因為其實是我們早已熟悉的識字方法,但是對于二下的學生來說,應該開始逐步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思維習慣,或者說,要教給他們受益長久的方法,因此我們的目的就提升為:通過引導,培養(yǎng)學生全面、有序的思維方式,首先看問題要有整體觀,能夠在明確整體、全面把握的前提下進行思考;其次,思維要有序;相信在這兩點基礎之后,深入思考,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教孩子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而有些時候,我們通過教會孩子“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培養(yǎng)其全面、有序、深入的思維方式。
所以,必要時,不妨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復雜的是起始的過程,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回歸簡單——全面、有序、深入思考的這份簡單。
蔣金綿,教師,現居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