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浩, 李凱利, 郝?lián)砹幔?張婷婷, 李 晶, 李 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醫(yī)院藥房]
紅花籽油軟膠囊對改善糖尿病血脂異?;颊哂行约鞍踩匝芯?/p>
劉 浩, 李凱利, 郝?lián)砹幔?張婷婷, 李 晶, 李 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 觀察紅花子油軟膠囊對血脂異?;颊叩寞熜Ъ鞍踩?。 方法 將91例血脂異?;颊唠S機分為兩組。 試驗組予紅花籽油軟膠囊, 4 粒 /次, 3 次 /日。 對照組予月見草膠丸, 4 粒 /次, 3 次 /日。 兩組療程均為 4 周。 結果 兩組對甘油三脂的影響, 試驗組的有效率為 73.77%, 對照組為 60.00%, P=-0.284 02。 兩組對膽固醇的影響, 試驗組臨床顯效 16 例, 顯效率為 26.23%, 有效 13 例, 有效率為 21.31%。 對照組臨床顯效 4 例, 顯效率為 13.33%, 有效 5 例, 有效率為 16.66%。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96)。 兩組對高密度脂蛋白 (HDL-C) 的影響, 試驗組臨床顯效 16 例, 顯效率為 26.22%, 有效 13 例, 有效率為 21.31%。 對照組臨床顯效 4 例, 顯效率為 13.33%, 有效5 例, 有效率為16.66%。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448)。 兩組對低密度脂蛋白 (LDL-C) 的影響, 試驗組臨床顯效 16 例, 顯效率為 26.22%, 有效 13 例, 有效率為 21.31%。 對照組臨床顯效 4 例, 顯效率為 13.33%, 有效 5 例, 有效率為 16.66%。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262)。 結論 紅花子油軟膠囊可治療高甘油三脂血癥,也能部分改善患者的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治療過程中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
血脂異常;紅花子油軟膠囊;甘油三脂
血脂異常是 指 血中膽固醇 ( cholesterol, TC)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 、 甘油三脂( triglyceride, TG) 超過正常范圍和 ( 或)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 水 平 低 于 正 常 范圍。血脂異常作為脂質(zhì)代謝障礙的表現(xiàn),也屬于代謝性疾病,但其對健康的損害則主要在心血管系統(tǒng),導致冠心病及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
紅花籽油軟膠 囊[1-3]中 的 主 要 成 分 為 紅 花 籽 油 中 的 亞油酸 (linoleic acid, LA) 和亞麻籽中 的 α-亞麻 酸 ( alphalinolenic acid, ALA) , 二者按處 方 配 比 而 成, 它 們 分 屬 于不同系列的必須多不飽和脂肪酸。紅花籽油軟膠囊基礎藥效學研究表明,紅花籽油中合理配伍混酸,藥效比單獨使用紅花籽油或混酸大為提高,達到臨床治療血脂異常的要求[4-5]。 本臨床試驗, 觀察紅花籽油膠囊對改善糖尿病血脂異常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
1.1 診斷標準 參照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 版)、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2002 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 (1999 年)。
1.1.1 血脂異常
1.1.1.1 血脂檢查 在正常飲食情況下, 檢測禁食 12 ~14 h后的血脂水平, 在判斷是否存在血脂異常時必須具有。
1.1.1.2 意義判斷 血清 TG: 2.26 mmol/L以上為異常(本次臨床試驗選擇 TG為 3 ~9 mmol/L之間的患者)。 血清 TC: 6.22 mmol/L以 上 為 異 常。 血 清 LDL-C: 4.14 mmol/L以上為異常。 血清 HDL-C: 1.04 mmol/L以下為異常; 1.55 mmol/L以上為異常。
1.1.2 糖尿病
1.1.2.1 具有典型癥狀,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1.1.2.2 沒有典型癥狀, 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應再重復一次, 仍達以上值者, 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1.1.2.3 沒有典型癥狀, 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或糖耐量實驗 2 h 血糖≥11.1 mmol/L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1.2 納入標準
1.2.1 符合高甘油三脂血癥診斷標準, 或伴有高膽固醇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或伴有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者。
1.2.2 雖曾服用過調(diào)脂藥物, 但已停用兩周以上, 且血脂水平仍符合診斷標準。
1.2.3 年齡在 18 歲以上, 70 歲以下 (含 18 歲、 70 歲)。1.3 排除標準
1.3.1 精神病者及合并有肝、 腎、 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
1.3.2 懷疑或確有酒精、 藥物濫用史, 或者根據(jù)研究者的判斷,具有降低入組可能性或使入組復雜化的其他病變或情況。
1.3.3 由藥物 (吩噻嗪類、 β受體阻滯劑、 腎上腺皮質(zhì)類固醇及某些避孕藥等)引起的脂質(zhì)代謝紊亂癥。正在使用肝素、甲狀腺素和其他影響血脂代謝藥物者。
1.3.4 準備妊娠、 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3.5 近兩周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
1.3.6 已知對本藥物成分過敏及過敏體質(zhì)者 (對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及食物過敏)。
1.3.7 近一個月內(nèi)參加過其他藥物臨床試驗的患者。
1.4 一般資料 所選病例均來自 2010 年 9 月—2011 年 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門診及住院患者。共納入符合血脂異常的糖尿病患者 99 例, 用 SPSS 統(tǒng)計軟件模擬產(chǎn)生隨機數(shù), 分為兩組, 試驗組 66 例, 對照組 33 例。在病例隨訪過程中, 試驗組脫落5例 (失訪4例, 不愿再次抽血1 例), 對照組脫落 3 例 (均為失訪)。 最終試驗組納入 61 例, 其 中 女 性 18 例, 男 性 43 例, 平 均 年 齡(41.760 ±3.594) 歲, 平均體質(zhì)量 (57.374 ±8.542) kg;對照組納入病例 30 例, 其中女性 9 例, 男性 21 例, 平均年齡 (40.931 ±4.353) 歲, 平均體 質(zhì)量 (56.504 ±7.464)kg。 兩組患者性別、 年齡、 體質(zhì)量比較 (見表 1),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表1 兩組性別、 年齡、 體質(zhì)量比較
1.5 試驗方法 試驗組用藥: 紅花籽油軟膠囊由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院委托新疆華世丹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為 20090901。 4 粒 /次, 3 次 /日。 對照用藥: 月見草膠丸,由威 海 華 新 藥 業(yè)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生 產(chǎn), 批號為 100301,4 粒/次, 3 次/日。 兩組療程均為 4 周。
1.6 觀察指標 兩組用藥前后療效判斷: 血脂 4 項檢測。安全性指標有生命體征即靜息心率、 呼吸、 休息 10 min 后的血壓和理化指標即血尿便常規(guī)、 肝功能 (ALT、 AST),腎功能 (BUN、 Cr)、 心電圖; 不良事件。
1.7 療效判定標準
1.7.1 主要指標 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 TG的下降率。
顯效: TG下降≥40%。
有效: TG下降≥20%但 <40%。
無效:治療后TG檢測達不到以上標準者。
1.7.2 次要指標 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 TC、 LDL-C、HDL-C的下降率或升高率。
顯效: 治療后血脂檢測達到以下任何一項者: TC下降≥20%; HDL-C上升≥20%; LDL-C下降≥20%。
有效: 治療后血脂檢測達到以下任何一項者: TC下降≥10%; HDL-C上升≥10%; LDL-C下降≥10%。
無效:治療后TG檢測達不到以上標準者。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7.0 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所有計量資料均以表示。 組內(nèi)治療前后分析采用配對樣本 t檢驗, 組間分析采用獨立樣本 t檢驗。 計數(shù)資料兩組間構成比的分析采用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全局性指標需對試驗藥和陽性對照藥進行非劣效性分析,總有效率的等效標準預設為 15%。
2.1 TG 療 效 的 比 較 見 表 2。 試 驗 組 的 有 效 率 為73.77%, 對照組為 60.00%, 因有效率差值的下限大于非劣效性檢驗的下限 -0.15, 所以可以判定試驗組的療效不劣于對照組。
表2 兩組對 TG療效的比較 [例 (%)]
2.2 TC療效的比較 見表 3。 試驗組臨床顯效 16 例, 顯效率為 26.23%, 有效 13 例, 有效 率 為 21.31%。 對 照 組臨床顯效 4 例, 顯 效率 為 13.33%, 有 效 5 例, 有 效 率 為16.66%。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96)。
表3 兩組對 TC療效的比較 [例 (%)]
2.3 HDL-C療效的比較 見表 4。 試驗組臨床顯效 16 例,顯效率為 26.22%, 有效 13 例, 有效率為 21.31%。 對照組臨床顯效 4 例, 顯效率為 13.33%, 有效5 例, 有效率為16.66%。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448)。
表 4 兩組對 HDL-C療效的比較 [ 例 (%) ]
2.4 LDL-C療效的比較 見表 5。 試驗組臨 床顯效 16 例,顯效率為 26.22%, 有效 13 例, 有效率為 21.31%。 對照組臨床顯效 4 例, 顯效率為 13.33%, 有效5 例, 有效率為16.66%。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262)。
表 5 兩組對 LDL-C療效的比較 [ 例 (%) ]
2.5 安全性分析 見表 6。 治療前后通過對試驗組 61 例、對照組30例病例的脈搏、 呼吸、 血壓等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 兩組間及組內(nèi)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
表 6 兩組治療前后脈搏、 呼吸、 血壓比較 (1mmHg=0.133 kPa)
實驗前后對受試者進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肝功、腎功及心電圖檢查,試驗組1例因合并尿路感染致尿液中白細胞升高,經(jīng)判斷為與試驗藥物無關。在本次試驗中其他各項指標未發(fā)現(xiàn)與試驗藥物相關的異常改變與不良事件發(fā)生。
紅花籽油軟膠囊中的主要成分是亞油酸和 α-亞麻酸,二者按處方配比而成。既往研究顯示,配伍紅花籽油能夠保護細胞并預防氧自由基誘導的細胞損傷,其效果可能與其中 ω-3/ω-6 構成比密切相關[6], 使其通過亞細胞器——線粒體途徑起增強細胞具有抗氧化應激的作用[7-8]。
2型糖尿病常伴有脂質(zhì)代謝紊亂,脂質(zhì)代謝異常又進一步加重糖代謝紊亂,二者互為因果關系。2型糖尿病中的血脂異常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其血脂譜以混合型血脂紊亂多見, 包括 TG、 TC水平升高, HDL-C水平降低, 及LDL-C發(fā)生質(zhì)變, 小而致密的 LDL-C水平升高[9]。 體內(nèi)氧化脂質(zhì)水平的升高是導致糖尿病人群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原因之一,亦是這部分人群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次試驗通過觀察紅花子油軟膠囊對甘油三脂的作用研究顯示,本品可治療高甘油三脂血癥,也能部分改善患者的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治療過程中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
[1] 吳 迪.配伍紅花籽油含量測定及其抗氧自由基介導的細胞損傷作用研究[D].烏魯木齊: 新疆醫(yī)科大學, 2010.
[2] 吳 迪, 王 巖, 巴哈爾古麗·卡哈爾,等.配伍紅花籽油碘值控制質(zhì)量方法及薄層色譜定性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0, 21(11): 2843-2844.
[3] 吳桂榮.一種復合紅花油制劑及含該制劑的藥物:中國,ZL 99107247.2[ P] .1999-5-11.
[4] 吳桂榮,毛新民,王 巖.紅花油乳劑的降血脂作用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 2003, 2(12): 110-111.
[ 5 ] 吳桂榮, 王 巖, 韓 玫.紅花種子油乳劑的研究[J].中成藥, 2003, 5(2): 417-418.
[ 6 ] 吳 迪, 吳桂榮,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不同 ω-3/ω-6 構成比的配伍紅花籽油對 SH-SY5Y細胞氧化損傷的預防效應[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1, 23(3): 420-424.
[7] 韓 榮,吳桂榮,張 彤,等.配伍紅花籽油對大鼠嗜鉻細胞瘤細胞抗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J].西北藥學雜志,2009, 24(4): 276-278.
[8] 韓 榮.配伍紅花籽油增強腦細胞及其線粒體對自由氧基介導的細胞損傷的抵抗機制研究[D].烏魯木齊: 新疆醫(yī)科大學, 2008.
[9] 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異常防治專家共識[ 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 2012, 28(9):700-703.
R287
: B
: 1001-1528(2014)03-0660-03
10.3969/j.issn.1001-1528.2014.03.053
2013-04-12
劉 浩 (1974—) , 男, 醫(yī)學博士, 副主任醫(yī)師, 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 E-mail: liuhao1974@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