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劉光琦
海運“微利時代”的成本管控
文/本刊記者劉光琦
近年來,國際海運呈低迷態(tài)勢,航運企業(yè)進入船舶運營的“微利時代”,成本控制成為航運企業(yè)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3年,馬士基航運交出一份漂亮成績單:全年盈利達到15億美元,同比大增225%,盈利額占馬士基集團的39.79%。今年一季度,馬士基航運業(yè)績繼續(xù)“驚艷”市場:季度盈利達到4.54億美元,同比大漲122.55%,盈利額占馬士基集團的37.83%;二季度,馬士基航運的季度盈利達到5.47億美元,同比增長24.6%,盈利額占馬士基集團的23.78%,占馬士基集團13億美元實際利潤的42.08%??v觀近三年來的業(yè)績情況,馬士基航運除2012年一季度虧損5.99億美元外,基本上都盈利。今年二季度盈利5.47億美元成為2012年以來繼去年三季度盈利5.54億美元之后的第二高盈利,也是三年來盈利最高的二季度。
而事實上三年來,班輪市場運價呈下降趨勢,馬士基航運也不例外。馬士基航運北亞區(qū)總裁施敏夫提供的數據表明:過去5年,班輪運價平均每年下降1.5%~2%。去年,馬士基航運平均運價同比下滑7.2%至2674美元/FEU(2012年同期為2881美元/FEU),今年,運價下降的趨勢有所放緩。一季度,馬士基航運平均運價為2628美元/FEU,同比下降5.1%;二季度,平均運價為2634美元/FEU,同比基本持平。對此,馬士基航運華東(中)區(qū)總裁吳岱瑋坦言:“運價是由市場供需情況決定的,運價的走勢取決于市場。”
盡管運價似乎進入艱難的上升通道,但馬士基航運成本管控成效明顯。2013年,馬士基航運年平均單箱成本為2731美元/FEU,同比下降10.6%。延續(xù)去年以來的管控措施,2014年一季度,馬士基航運平均單箱成本為2612美元/FEU,同比下降9.1%;二季度平均單箱成本繼續(xù)下降至2585美元/FEU,同比下降9.56%,這也是近三年來最低的平均單箱成本。
對于馬士基航運的驕人業(yè)績,中遠集團董事長馬澤華也坦言,“它最優(yōu)秀的東西是成本控制”。馬澤華透露,中國遠洋也希望通過聯盟的方式進一步加強成本管控,提升資源配置能力和使用效率。
航運成本可控因素有很多,比如船員費用,物料備件費用、燃油費用、維修費用等等。這幾大費用幾乎占了船舶運營費用的三分之二以上,成本壓縮空間極大,因此這也是航運企業(yè)控制運營成本的首要切入點。特別是燃油成本,對于航運企業(yè)而言,燃油成本、管理費用占據總成本的60%以上,據介紹,目前國際集裝箱船舶靠港后每分鐘成本超過38美元,有效降低船公司到港、靠港這部分的成本,也可以較大程度提升船公司的盈利空間。
針對這個方面,今年,青島港推出了48小時泊位“窗口”信息預報增值服務,根據航線的窗口分布,提前為到港船舶提供可靠港泊位信息。目前該項服務已經提供給全球主要的20家船舶公司。
據介紹,今年第1~31周,僅馬士基通過泊位信息預報就實現節(jié)油1000多噸,折合成本約60萬美元。
業(yè)內人士表示,成本下降對于船運公司而言非常重要。提前知曉泊位信息,使船公司可精準計算到港時間,有計劃地調整船速,有效節(jié)約燃油成本等各項成本。同時,在“港口信息化”、“港口數字化”、“智慧港口”建設的過程中,為船公司進行成本方面的管控,也是港口企業(yè)規(guī)劃建設的重要方面,同時也可為港口本身提升競爭力。